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教语文有法可依)

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教语文有法可依)大师的下水文,为写作前的指导提供有力的示范。我也尝试下水文,但很难做到语言儿童化,很难弯下腰做孩子,还是要做回孩子,找回孩子腔。什么都能和作文教学联系起来,这是大师对生活觉察的高超能力。如校园垃圾箱一块只咬一点点的面包是《劝告》和《致全校同学的公开信》的有力素材;组织学生到电扇厂参观,撰写“介绍信”,参观后为产品写广告;转校生的欢迎词和欢送词;哪怕是一盆鲜花、一个玩具……处处留心皆文章,文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我们却总是眼中无物,捕捉不到生活的素材点。生活“干巴巴”,那是我们眼中的生活,生活没有变,在大师眼中,时时刻刻处处是绝佳的写作素材。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要以“读者”身份挖掘课文的“原生价值”,还要以“教者”的身份思考怎样体现文本的“教学价值”。我们的备课,是否有我们的思考?我们是否被教参牵着鼻子走?“读者”,是素面相对,抛开教参,屏蔽教师身份,如此,才能读出丰富的感觉和多维的

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教语文有法可依)(1)

同样一节课,大师上出了新意,上出了灵动,上出了趣味。都说大师的课只能观摩,学不来,原因是我们和大师相差甚远。

再看看大师的课堂,读书、写字、写作,大师却做着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而我们是否渐行渐远?课堂上再三追问,唯恐学生体会不深,挖掘不透。我们似乎丢了西瓜,去捡芝麻?这更让我们对大师肃然起敬。

备课有秘诀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大师在备课时,要求自己不但要逮得准、还得读得进(体会好)、讲得出。如《秋天的怀念》,第一遍读完,圈画人物的一系列动作、神态和语言的词句;当读了四五遍后,读懂母爱是一个个细节凝聚而成,这只是字面上的理解,文字背后又告诉我们什么?通过一系列的内心追问,原来,母爱是理解,是呵护,是宽容,是鼓励,是期待,是永远的牵挂!此时,哪里是重点,哪些是关键词、关键句、关键段,指导朗读的方法也就了然于胸,教学方法也就豁然开朗。读懂了母亲和作者,还要读“文章”——作者是怎么写的,文章的结构是怎么样的等等。这样的备课,大师称为“隐性备课”, 更多充斥着思考。

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要以“读者”身份挖掘课文的“原生价值”,还要以“教者”的身份思考怎样体现文本的“教学价值”。

我们的备课,是否有我们的思考?我们是否被教参牵着鼻子走?“读者”,是素面相对,抛开教参,屏蔽教师身份,如此,才能读出丰富的感觉和多维的思考。我们总是跳过“读者”,从“教者”开始,于是,只能被动备课。

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教语文有法可依)(2)

写作有密钥

什么都能和作文教学联系起来,这是大师对生活觉察的高超能力。如校园垃圾箱一块只咬一点点的面包是《劝告》和《致全校同学的公开信》的有力素材;组织学生到电扇厂参观,撰写“介绍信”,参观后为产品写广告;转校生的欢迎词和欢送词;哪怕是一盆鲜花、一个玩具……处处留心皆文章,文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我们却总是眼中无物,捕捉不到生活的素材点。生活“干巴巴”,那是我们眼中的生活,生活没有变,在大师眼中,时时刻刻处处是绝佳的写作素材。

大师的下水文,为写作前的指导提供有力的示范。我也尝试下水文,但很难做到语言儿童化,很难弯下腰做孩子,还是要做回孩子,找回孩子腔。

作文批改,是让语文老师们头大的一项“工程”。大师的作文批改和评讲,批改是发现闪光点,评讲是放大闪光点。既有针对性,又有实效性,孩子们的写作能力不愁不提高。批改时,注重眉批,我是不重视的。加上眉批后,发现评讲时更有针对性,孩子们也知道怎么恰当用词,怎么表情达意,怎么写才是精彩的。

备课和写作,这是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常常迷茫而不知所措的。大师并非遥不可及,值得我们由表及里地认真学习。除了这些,大师还有可贵的品质,是我们还没有做到的。

101遍的耐心

没有笨学生,只有笨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特别是指导薄弱学生时,大师的执著是101遍的耐心,“教100遍教不会,别忘了,还有101遍。”这是我所欠缺的。

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教语文有法可依)(3)

第八次朗读

大师在指导朗读时,当有“第八次”的耐心,对于孩子的成功将是刻骨铭心,不言而喻的。我在指导薄弱孩子时,信心还不足,耐心还不够,这样就会错失很多有希望的孩子。说起来,汗颜!

当深入大师的备课、上课、教后记、作文批改等课堂日常,我们又会发现,大师如此深入人心,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在课堂教学一线冲锋陷阵的我们,更要沉下心,钻进去,做好“明师”,做好“人师”。

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教语文有法可依)(4)

(图片源于网络,如侵联系删图。)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