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笔记(五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内知识汇总)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笔记(五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内知识汇总)他不分昼夜地拼命学习,甚至忘记了吃饭睡觉。造句: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解:jiě(解释) jiè(押解) xiè ( 浑身解数)2)我会写组词:昼(zhòu)(白昼)(昼夜)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笔记(五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内知识汇总)(1)

一、字词过关

1)我会读(红色为多音字)

耘(yún) 稚(zhì) 漪(yī)

供 gòng(供职)gōng(供不应求)

解:jiě(解释) jiè(押解) xiè ( 浑身解数)

2)我会写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笔记(五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内知识汇总)(2)

组词:昼(zhòu)(白昼)(昼夜)

造句: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他不分昼夜地拼命学习,甚至忘记了吃饭睡觉。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笔记(五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内知识汇总)(3)

组词:耘(yún)(耕耘)(耘田)

造句:农民在田里精心耕耘,希望获得好收成。

辛勤的农民伯伯在耘田、浇水。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笔记(五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内知识汇总)(4)

组词:桑(sānɡ)(桑树)(桑叶)

造句:在春天雨露的滋润下,桑树抽出了新芽。

可爱的春蚕藏在桑叶下,甜美地睡着了。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笔记(五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内知识汇总)(5)

组词:晓(xiǎo)(知晓)(晓得)

造句:这个雨季会在何时停歇,无从知晓。

听着妈妈的哭泣,我不晓得要怎样才好。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笔记(五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内知识汇总)(6)

二、课文内容讲解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译文
白天去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2)注释
耘田: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未解:不懂。
供:从事,参加。
傍:靠近。
阴:树荫。

3)诗歌赏析

 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逸趣横生。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笔记(五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内知识汇总)(7)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译文
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钲。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美玉摔碎般的声音。

2)注释
稚子:幼儿,小孩子。
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钲: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磬(qìng):四声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3)诗歌赏析

前两句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脱”字形象传神,写出了孩子取冰的样子。

后两句写孩子玩得正高兴时突然冰块落到地上,发出如玻璃碎裂的声音。“忽作玻璃碎地声”一句,让我们仿佛听到了那清脆的声音,看到了孩子那失望的表情。

诗中从三个方面上描写稚子弄冰的情:形色泽上,“金”盘“彩”丝穿“银”冰;形态上,“金盘”脱出的冰犹如“银铮” ;声音上,既有“玉磬穿林响”的高亢,又有“玻璃碎地声” 的清脆。有形有色有声,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无限乐趣。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笔记(五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内知识汇总)(8)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译文
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山像是衔着落日似地倒映在波光荡漾的水面上。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慢慢的朝家而去,拿着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2)注释
陂(bēi):池塘。
衔:口里含着。此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浸:淹没。寒漪:带有凉意的水纹。漪(yī),水波。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腔:曲调。信口:随口。

3)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中的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意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笔记(五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内知识汇总)(9)

三、课后习题讲解

一、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解题思路:根据诗歌的翻译进行联想场景。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 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场景: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就在茂盛的桑树底下学种瓜,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真是太有趣了!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起来,提在手中当钲来敲。

场景: 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来敲打。从中体会到孩子自得其乐的盎然情趣。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意: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场景: 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慢悠悠地走着;他的手里还拿着一支短笛,有模有样地吹着自己编的小曲。从中体会到孩子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

二、小练笔

根据诗歌內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解题思路:根据诗歌翻译,加入人物的细节、动作描写,即可写成小短文。

示例:

稚子弄冰

冬天的早晨,凉飕飕的空气迎面扑来,稚子跑到昨晚放铜盆的地方。一夜之间,铜盆里的水已经变成厚厚的冰了。他把盆子倒过来,敲打一番,再慢慢地拿掉铜盆。一块圆圆的、晶莹剔透的冰出现在面前。

小孩子在冰块中间钻出一个小窟窿,找来漂亮的五彩线,穿进窟窿,再把五彩线两头打结,提起来就像银钲一样。他一面举起冰块,一面拿起棍子轻轻敲打起来。“当当”,犹如玉磬发出的响声穿林而过,深远高亢。忽然,“叮当” 一声,冰块从小孩子的手中滑落,像玻璃落地一样,发出清脆的声音。他提着手中的五彩线,呆呆地望着地上的碎冰,眼中满是无奈!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正是初夏时节,水稻田里的秧苗都到了该除草的时候了。白天,村子里的男人们就都到水稻田里去除草。妇女白天忙完了家中别的家务活以后,晚上也不闲着,忙着又是搓麻线,又是织布。全村的年轻人都各忙各的,忙得不亦乐乎。

那些孩子们既不会耕田也不会织布,可也闲不下来。因为他们从小都对家中父母亲忙农活的事情见多不怪了,也都很喜爱劳动。你看,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底下,他们都在忙着跟父母学习种瓜的方法呢!
村晚
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红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寒冷的水中,闪动着粼粼的波光。真美的落日景色呀!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黄牛慢慢地向家走去,孩子手上拿着用竹子做成的短笛,随意地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一声一声给这美丽的黄昏平添了不少乐趣。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