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浅谈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在语文课堂活动学生实践活动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设计)

浅谈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在语文课堂活动学生实践活动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设计)1.介绍马致远 一,文学知识介绍教师对教材研读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效,只有深入地反复的地研读教材,才可能从文本中提取出丰富的教学资源,也只有深入的地反复的地研读了教材,才有可能在繁多的教学资源中提取出最有效最适合的资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选入了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这首只有28个字的小令,却有“秋思之祖”的盛名。 有老师执教这首小令是这样设计的:

在语文课堂活动学生实践活动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设计

浅谈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在语文课堂活动学生实践活动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设计)(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越来越注重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因为在传统文化中体现的不仅仅是传统美德,更是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而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应抓住这一时期,改进并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师要具备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的素质,要革新教学方法。教师要把新技术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设计出具备启发式和吸引力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设计学生课堂实践活动时,要注重教给学生方法,训练学生的能力,或是通过训练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能力。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有较高的语文素养的人。这需要通过一次又一次课堂实践活动来达成。现就自己体会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对语文课堂学生实践活动设计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课堂实践活动的质量保证。

1.教师的教材研读与教学资源的提取

教师对教材研读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效,只有深入地反复的地研读教材,才可能从文本中提取出丰富的教学资源,也只有深入的地反复的地研读了教材,才有可能在繁多的教学资源中提取出最有效最适合的资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选入了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这首只有28个字的小令,却有“秋思之祖”的盛名。

有老师执教这首小令是这样设计的:

一,文学知识介绍

1.介绍马致远

2.介绍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二,理解诗意

1.理解字词

2.全诗翻译

三,诗歌赏析

1.你认为全诗的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2.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特别的艺术手法吗?试着找一找,说一说。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展示之后教师小结:

“枯,老,瘦,断肠人”等字词用得好……

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白描手法,以乐景写哀情。

情感:思乡之苦,羁旅之愁。

再看余映潮老师执教的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知识积累

1.马致远

2.小令

3.意象

4.景语情语

5.知晓背景

二、理解诗意

1.理解字词

2.描述诗意

三、吟读背诵

四、美诗品析

话题:从这个词(或)句中,我读出了…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展示之后教师小结

丰富的意象 悲凉的画面 深浓的愁情……

白描的手法 萧瑟的镜头 沉重的音节 ……

一副苍凉的画 一个漂泊的人 一颗肠断的心……

一曲马背上的悲歌

借景抒情 寄情于物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

相较之下不难看出,前者对教材的研读不够深入,这首小令中最突出的特点——意象的罗列运用,都没有把握到。而对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的介绍,在这里又略显多余。因为这虽然补充了一些知识,但这些知识,对于这首小令的学习理解来说,并没有实效。

2.教师的实践活动理念与集体训练的意识

课堂教学一定要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受训练。不要以为老师换着提问,学生换着回答就叫活动,必须要让学生真正的实践训练:朗读、写作、赏析、表达、背诵……才叫实践活动,才能落实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

课堂实践活动的训练一定要是集体训练。集体训练才能避免碎问碎答,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落实训练,都能有所收获。余映潮老师说:“实践活动是课堂训练的聚宝盆,集体活动是高效课堂的顶梁柱。

二、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立足点

1.立足于文体特色。

余老师讲:教材处理既要“得体”,又要“得法”。“得体”就是要体现文章体裁的特点,比如小说要欣赏大量的艺术手法,诗歌就要训练朗读。“得法”就是要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用不同的方法,有变化的方法课堂活动才能生动。

《夸父逐日》和《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两篇神话。余映潮老师在这两篇文章的学生实践活动中分别设计了“品读神话”, “探究主旨、内涵”和“品神话的味道”这样的训练话题,紧紧扣住神话的文体特色。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它简短、优美、基本押韵,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余老师在《陋室铭》的教学活动中设计了这样的训练话题:《陋室铭》中有什么?这一巧妙的设计不仅仅扣住了文本内容,更凸显了文体特色。《陋室铭》中有凝练的语言,有高雅的情趣,有美妙的写法,叙议结合,托物言志……这些都是“铭”的特点。

又比如教学《钱塘湖春行》一诗时,设计一个实践活动是让学生诗意地描绘诗歌颔联的画面,为什么作此设计呢?不仅是因为描绘意境是中考题型,更主要的是律诗的规律之一就是颔联基本是写景的句子,所以这一设计也就凸显了文体特色。

2.立足于学情

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有效,必须要立足于学情。不立足于学情的课堂设计,往往是空中楼阁。

《爱莲说》用于教学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时,余老师的实践活动设计重点放在了名句难点突破上,讨论的话题是:从这句话里你读出了什么样的意味?要求学生能体味到情感品质方面的意味即可,至于文学层面上的美点赏析则由老师补充讲析,学生笔记。这样设计是充分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学情。

《三峡》是七年级的课文,七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知识储备上自然比六年级要丰富,但毕竟所学文言文也是十分有限,所以在实践活动的设计上既要有趣、有意又要有一定的深度、难度。“趣味识字”活动通过总结带“山”和带“氵”的字和它们的意思这一活动,让学习变得有趣又有意。而“欣赏第三段文字的表达之美”则让学习活动变得有了深度和难度。等到了八九年级就可以直接设计全文美点品析了。

三、主问题、板块式教学实践活动设计

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设计牵引课堂教学内容的主问题,要将教学目标聚焦,要依据目标任务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板块。通过主问题的设计和教学活动板块的设计克服教师普遍存在的诸多重要弱点:碎问碎读碎说,单个对话频繁,没有选点深入,活动时间不足,积累意识很差。

单就古诗词、文言文的教学,课堂实践活动的设计大致可从四个板块着手。一是知识的铺垫。包括作者介绍,写作背景,文体知识,字音字形字意等知识的积累。二是识文词知文意。可设计让学生通过先读注释再自读自讲,然后同桌或小组互讲的方式充分理解文意。三是朗读训练。教师要充分的指导和示范朗读。要从层次、语气、快慢、轻重、缓急、抑扬等诸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通过朗读对文本进行深刻的有声的情感体验。四是美点赏析训练。美点赏析不仅是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更多的是对写作手法的欣赏。教师要逐步训练学生学会赏析文章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技巧等。比如欣赏诗词可从文章章法、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炼字炼句、表现手法、情感抒发等角度赏析其美点。诗联赏析可从联意阐释、层次分析、画面欣赏、字词品味、意象解说、手法理解、情感体味、意境探求八种角度取材,又可着眼于人物、时空、动静、声色、高下、远近、视听、宏微、虚实、景情等十种关系。文言文的赏析又可以从详略安排、铺垫照应、语言句式、开头结尾、波澜设置、叙议结合、情趣理趣等诸多方面进行训练。

板块式教学设计同时还要注意各板块之间的关系应该是逐层推进的。丰富的知识积累为文意的理解和情感的体悟做了铺垫,文意的理解为准确的朗读奠定了基础,美美的朗读体验又使得文章美点的赏析水到渠成。

板块式教学设计的各个板块之间又是富余变化的。语文课堂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各板块的设计就要充分落实这些训练点。知识积累以教师讲析,学生听记为主;识文词文意则以学生说为主;朗读自然是读的训练;美点赏析既是思维的训练,又是写作与语言表达的训练,还是学习习惯的培养,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训练环节。一节课听说读写全面训练又富余变化,才是真正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四 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中,大部分教师按照应试教育的要求进行授课,大量的时间用来讲课,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以及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意识不是很侧重,最后导致很多学生对文言文、古诗词的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是惧怕学习这种东西。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典文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了多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练习自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例如开展阅读课,组织学生每周开展一次阅读课,指导学生读一些古典文学作品,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总之,语文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情感的主战场,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应仅仅局限于一种教学方式,应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多种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古典文化的学习热情。

五 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不能拘泥于课堂当中,应带领学生出课堂,开展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既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放松,又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近几年,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可谓进行的如火如荼,高校为学生发放《三字经》,各大卫视开办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节目,如《中华好诗词》《我们的节日》等,这些无异于将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学校可以模仿这些节目流程,在学校开设“国学诵读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古典文学的兴趣,同时有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的了解。学校还可定期开展传统文化讲座;组织并引导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如结合教材举办学习型活动《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或依据语文兴趣开展诵读比赛,或开展国学知识竞赛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接触传统文化,进而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总之,语文课堂实践活动的设计,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的设计为学的设计,变提问解答为能力训练,变个别学生的课堂展示为全体学生的落实训练,变单一的活动方式为听说读写全面进行的高效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读教材,利用好教材,设计出有效实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新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R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