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检测卷(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检测卷(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三、照样子 写词语。春节从là yuè( )的初旬就开始了 家家熬制腊八粥 泡色如翡翠的蒜瓣。孩子们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买zá bàn( )儿 这是用花生、榛子、栗子等掺和成的。除夕夜家家放biān pào( ) 好不热闹 还要tōng xiāo( ) 不zhă yăn( )地守岁。B.转暖( zhuăn) 分外(fèn) 商铺(pù) 水浒传( zhuàn)C.唾沫(chuí) 嘟囔(rāng) 肿胀(zhŏng) 黄焖鸡(mèn)2.读句子 看拼音 写词语。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掺和(cān) 翡翠(chuì) 蒜瓣(suàn) 更新(gèng)
B.转暖( zhuăn) 分外(fèn) 商铺(pù) 水浒传( zhuàn)
C.唾沫(chuí) 嘟囔(rāng) 肿胀(zhŏng) 黄焖鸡(mèn)
2.读句子 看拼音 写词语。
春节从là yuè( )的初旬就开始了 家家熬制腊八粥 泡色如翡翠的蒜瓣。孩子们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买zá bàn( )儿 这是用花生、榛子、栗子等掺和成的。除夕夜家家放biān pào( ) 好不热闹 还要tōng xiāo( ) 不zhă yăn( )地守岁。
三、照样子 写词语。
各形各色(ABAC式):
糊糊涂涂(AABB式):
两面三刀(含数字):
4.根据语境 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张”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A.使合拢的东西分开或使紧缩的东西放开
B.陈设;铺排
C.看;望
D.商店开业
(1)春节到了 处处张灯结彩 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 热闹非凡。( )
(2)店铺多数关五天门 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
(3)老师教育我们上课时要专心听讲 不能东张西望。( )
(4)一只雄鹰张开矫健的翅膀 在蓝天上飞翔。( )
5.给下列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今天是元宵节 ( )今天的北京特别热闹。
(2)( )孩子们要放鞭炮 ( )要过春节了。
(3)( )除夕之夜要守岁 ( )除了很小的孩子 没有人睡觉。
(4)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 ( )不跑到街上去淘气 在家中( )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5)北京( )是城市 ( )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 ( )过得分外热闹。
二、句子大舞台
1.按要求写句子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陈述句:
(2)我对妈妈说:“要不然我吃三碗半 你就吃两碗半……”
转述句:
(3)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 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兄妹。
缩句:
(4)住方家大院的八儿 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调整语序 句意不变:
2.读句子 回答问题。
(1)“农业产品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 、 、 的品种很多 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这是采用了 的表达方法。
(2)那时候 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 数不清的牛皮船 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 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作者用精练准确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 再现了当时 的自然环境 间接歌颂了 的高尚品质 说明他许下宏愿、 的思想根源。
三、课文在线
1.根据课文内容判断 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北京的春节)采用了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介绍了节日的风俗。( )
(2)《腊八粥》的作者是老舍。( )
(3)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开山鼻祖。( )
(4)《十五夜望月》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律诗。( )
(5)“熬腊八粥”“熬白菜”“煎熬”中三个“熬”字读音相同。(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除夕真热闹:要做 、穿 、贴 、吃 ,
还要 。
(2)《寒食》是唐代诗人 创作的一首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 风光 描写了整个 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 景象 生动地描绘了一幅 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 如闻轻烟之味。
(3)在藏戏里 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 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国王的面具是 的, 代表威严; 的面具是绿色的 绿色代表 ;巫女的面具是 的 象征其 的性格。
(4) 何时复西归?
(5)少壮不努力 。
四、积累与运用
将诗句表现的节日的序号写在相应的括号内
A.七夕 B.元宵节 C.清明节 D.重阳节
1.黄花应笑关山客 每岁登高在异乡。( )
2.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
3.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
4.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
五、课内阅读
元宵(汤圆)上市 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 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 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 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 人们穿着新
衣裳 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 处处悬灯结彩 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 火炽(chi)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 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 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 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 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 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 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 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 所以每每独出心裁 制成各样的冰灯 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 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 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 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 还有纱灯 里面有小铃 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解释下列词语。
悬灯结彩:
清一色:
2.认真读画线的句子 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3.作者着力描写元宵节灯的数量多、种类多 为的是突出 。
4.将选文中出现的“灯”写下来。(3分)
六、课外阅读
腊八粥
①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 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 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②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果子、花生、葡萄干等等 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 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 不但全家大小都吃到了 有多的还分给邻居和亲友。
③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院煮来供佛的一一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 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 因为借此机会清理橱柜 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 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 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去世的 那时我只有14岁 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 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 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毎年还煮这腊八粥 不是为了供佛 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④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 正巧那天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 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 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 有时还在国外 尤其是最近的十年 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 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⑤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 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 在洗红枣 剥花生 看见我来了 都抬起头来说:“( )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毎年都煮的。”我笑了 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 难得吃到一点甜食 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⑥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 低下头去 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 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 就每年煮腊八粥 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 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周爷爷 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 不是代表十八罗汉 而是象征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 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围绕在一起……”他一面说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 在1976年1月8日的下面 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 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 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⑦我没有说什么 只泫然地低下头去 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1.这篇散文的内容共涉及“我”家几代人?写到的煮腊八粥的有哪些人?
2.从下面四句话中选择一句填入第⑤段的括号内 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姥姥 以后我们不煮腊八粥吃不行!
B.姥姥 以后我们每年不能不煮腊八粥吃
C.姥姥 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
D.姥姥 难道我们以后不煮腊八粥吃了吗?
3.文中画线语句写出了什么人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4.联系上文 分析作者“没有说什么 只泫然地低下头去 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时的心理是怎样的。
5.写出与结尾段相照应的语句。
七、作文天地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 有着许多传统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相信在这些节日中一定曾留下你和亲人、朋友、同学之间的许多美好回忆 请选择其中的一件 把你们过节的情景有条理地写下来。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