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讲的是什么事情(孔雀东南飞被移出语文课本)
孔雀东南飞讲的是什么事情(孔雀东南飞被移出语文课本)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不赞同将这样一篇传世之作移出课本,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孔雀东南飞》能在浩瀚诗海中脱颖而出,他本身的价值自然毋庸置疑;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刘兰芝虽然命运多舛最终自杀,但是她不卑不亢的性格,放在今日仍然值得人们学习。最后一点,笔者认为跟我国优秀的诗作文章数不胜数也有关系,选取更加简洁、正能量的文章进入课本,更适合初高中的学生。《孔雀东南飞》这样具备代表性的文章,则可以作为选读文章,而不是背诵文章。其一,故事的最终悲剧,可以说是因为婆媳关系不好才导致的,“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可见刘兰芝聪明能干,但是“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焦母的百般刁难让刘兰芝不堪忍受。而这种负面影响对孩子来说比较严重,会对三观还未成熟的孩子产生对婆媳关系的恐惧。其二,文章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刘兰芝的反抗精神,但对于处在叛逆期的孩子来说,很可能领会到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可见其超高的文学造诣和历史地位。
但近年来很多经典篇目被移出课本,比如杜甫的《石壕吏》、陈寿的《隆中对》等,这其中也包括我们要说的《孔雀东南飞》。
这样一首经典篇目被移出了教材令很多人感到不解,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人物刻画饱满,男主人公焦仲卿的无奈、懦弱,女主人公刘兰芝的勇敢、反抗,就连配角焦母、刘兰芝的兄长都刻画得入木三分。全诗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但是这样一篇经典作品为什么被移出了课本教材呢?
赞同者大多认为,作品所传达的三观价值已经不适合今日了,首先我们来看看《孔雀东南飞》讲述的故事。东汉末年建安年间,刘兰芝嫁给了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夫妻恩爱举案齐眉,但是因为焦母的百般刁难和焦仲卿的软弱无为,刘兰芝被焦母驱赶回娘家,她发誓不再改嫁。但她娘家的人一直逼着她再嫁,最终导致她投水自尽,焦仲卿听到妻子的死讯后,也吊死在自己家里庭院的树上。
其一,故事的最终悲剧,可以说是因为婆媳关系不好才导致的,“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可见刘兰芝聪明能干,但是“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焦母的百般刁难让刘兰芝不堪忍受。而这种负面影响对孩子来说比较严重,会对三观还未成熟的孩子产生对婆媳关系的恐惧。
其二,文章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刘兰芝的反抗精神,但对于处在叛逆期的孩子来说,很可能领会到的是另一种不同的反抗,就是对家长的反抗。在不同的历史环境和背景下,不同的故事会反映出不同的内涵,比如刘兰芝的兄长为了利益,逼迫刘兰芝另嫁他人,最后害得刘兰芝举身赴清池,这种反抗精神值得歌颂,但是做法放在今时今日已经不再适用。
其三,全诗充满了浓厚的悲情主义色彩,焦仲卿懦弱无能、焦母霸道无理、刘兰芝兄长贪图利益,诗中的人物形象刻画的很饱满,但是却不是很正面,这些负能量显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最后一点,笔者认为跟我国优秀的诗作文章数不胜数也有关系,选取更加简洁、正能量的文章进入课本,更适合初高中的学生。《孔雀东南飞》这样具备代表性的文章,则可以作为选读文章,而不是背诵文章。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不赞同将这样一篇传世之作移出课本,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孔雀东南飞》能在浩瀚诗海中脱颖而出,他本身的价值自然毋庸置疑;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刘兰芝虽然命运多舛最终自杀,但是她不卑不亢的性格,放在今日仍然值得人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