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语文最基本句式:趣味语文颠倒词序

语文最基本句式:趣味语文颠倒词序陈独秀后来又借用这个说法骂章士钊:“章士钊拿黄兴的钱办的《甲寅》,也只能算是放狗屁;后来拿段祺瑞的钱办的《甲寅》,便是狗放屁了;现在拿张宗昌的钱办的《甲寅》,更是放屁狗了。放狗屁的毕竟还是一个人;狗放屁固然讨厌,或者还有别的用处;放屁狗只会放屁,真是无用的厌物。”(1927年1月27日《向导》第185期)“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有什么区别呢?私塾先生说,这三个骂人一个比一个狠,“第一等为放狗屁者,人而放狗屁,其中尚有人言,不尽是狗屁;第二等为狗放屁,狗并非终日放屁,偶一放之,屁尚不多;第三等为放屁狗,狗以放屁知名,放的全是狗屁也”。安井通过颠倒成语词序,“颠覆”传统观念,传达企业文化,这种创意让人拍案叫绝。汉语表意简明,颠倒一下词序,就会生出很多妙处。《笑林广记》中有个笑话,说有人会胡诌几句诗,但平仄不谐,表意不清,却不自知,常常写诗赠人。被私塾先生批作“放狗屁”,这人不服气,再被

语文最基本句式:趣味语文颠倒词序(1)

1

前几天乘车,偶然发现一则“安井食品”的广告(见下方图),代言人是苏炳添,主题文案是“食以民为天”,这文案乍看简单,细品起来却颇有味道。

成语说“民以食为天”,指的是人民以粮食为生存之本,突出食物的重要性。在食物匮乏的年代,这种表述是非常重要的,老百姓如果吃不饱肚子,社会就会出问题。

如今,穷困与饥饿逐渐离我们远去,这种说法的现实意义也随之减弱。作为食品企业,如果仅仅满足于这种传统理念,以让老百姓吃饱肚子为主,就会被时代淘汰。

安井的广告文案巧妙化用这个成语,将其改为“食以民为天”,表明企业的经营理念。“食以民为天”中的“天”,可以理解为企业以民生为本的天职和义务。

安井通过颠倒成语词序,“颠覆”传统观念,传达企业文化,这种创意让人拍案叫绝。

语文最基本句式:趣味语文颠倒词序(2)

2

汉语表意简明,颠倒一下词序,就会生出很多妙处。

《笑林广记》中有个笑话,说有人会胡诌几句诗,但平仄不谐,表意不清,却不自知,常常写诗赠人。被私塾先生批作“放狗屁”,这人不服气,再被批成“狗放屁”;仍然不服气,又被批成“放屁狗”。

“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有什么区别呢?私塾先生说,这三个骂人一个比一个狠,“第一等为放狗屁者,人而放狗屁,其中尚有人言,不尽是狗屁;第二等为狗放屁,狗并非终日放屁,偶一放之,屁尚不多;第三等为放屁狗,狗以放屁知名,放的全是狗屁也”。

陈独秀后来又借用这个说法骂章士钊:“章士钊拿黄兴的钱办的《甲寅》,也只能算是放狗屁;后来拿段祺瑞的钱办的《甲寅》,便是狗放屁了;现在拿张宗昌的钱办的《甲寅》,更是放屁狗了。放狗屁的毕竟还是一个人;狗放屁固然讨厌,或者还有别的用处;放屁狗只会放屁,真是无用的厌物。”(1927年1月27日《向导》第185期)

“狗放屁,放狗屁,放屁狗”其实都是骂人话,哪个狠一点并不重要,都是文字游戏而已。由此衍生出来游戏笔墨,还有“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你爱我,我爱你,爱你我”以及“谁爱我,我爱谁,爱谁谁”等等。

曹禺在话剧《北京人》中,也忍不住用了这个梗:“我们只会叹气、做梦、苦恼,活着只是给有用的人糟蹋粮食,我们只是活死人、死活人、活人死。”

这些表述,因为用字不变,仅仅调换词序,就增添些许韵味,所以容易受人关注,吸人眼球。

语文最基本句式:趣味语文颠倒词序(3)

3

对于汉语来说,这种微妙的表达不限于三字词语,文人们还可以进一步发挥。

咸丰年间,曾国藩要弹劾李元度不会用兵,说他“屡战屡败”,有幕僚为李元度讲情,改为“屡败屡战”。“屡战屡败”,这样的庸将留着何用?“屡败屡战”,这样的精神值得提倡。词序颠倒一下,竟可以关系到李元度的性命。

清末有官二代在闹市纵马飞奔踩死了人,死者家属告状称其“走马伤人”,要求判其死刑;官二代拜求讼师将其改为“马走伤人”,结果只是赔钱了事。“走马伤人”,责任在人;“马走伤人”,责任在马。虽然这讼师心太坏了,但其文字上的功夫确实了得。(注:古文中“走”即“跑”的意思)

民国元老于右任先生的书法一字难求,有次他写了一张便条“不可随处小便”,让侍卫贴在墙角,侍卫请人临摹一幅,将字重新排列,成为警世格言“小处不可随便”,调整词序,大俗变大雅,“腐朽”变神奇。

语文最基本句式:趣味语文颠倒词序(4)

孟浩然有句诗:“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纪晓岚略做调整,嘲讽一位常常把人治死的庸医是“不明财主弃,多故病人疏”,医术不明,当然没有财主敢来看病;事故频出,门前病人也就零落稀疏,简单一改,将庸医挖苦得灰头土脸。


4

以上是调换词序产生妙趣者,下面再看几个颠倒句序的例子。

唐人李涉有首诗,讲自己暮春时节昏昏沉沉,只能强打精神登山游玩,有幸遇到一位高僧,两人聊天,非常投缘,李涉得以摆脱烦恼,获得平静的心情。于是写下一首诗: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后来,南宋才子莫子山也去登山游玩,途中看到一座庙宇,十分高兴,一下子想起李涉的这首诗来。没成想庙中的和尚,却是俗不可耐,见面后还向莫子山索要钱财。莫子山备感无趣,在墙上“赋诗”一首:

偷得浮生半日闲,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终日昏昏醉梦间。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1924年10月,第2次直奉战争,吴佩孚与张作霖作战。本来直系能战胜奉系,没想到冯玉祥临阵倒戈,发动北京政变,吴佩孚大败,逃往湖北。当时有报纸改写了一首诗,为吴佩孚“送行”,诗云:

一片冰心在玉壶,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寒雨连江夜入吴。

如果你也觉得这首诗改得巧妙,请回答问题:①此诗原作是哪首诗?②原作表达什么情感?改后表达什么情感?

这个问题,就算是今天的作业了。

语文最基本句式:趣味语文颠倒词序(5)

投稿邮箱 - zxsduxie@163.com

【说明】本文由“中学生读写”编辑,这里是中学生的学习园地,成年人的心灵港湾。更多美文,请关注公众号阅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