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与人格修养(周克庸读书札记)
诗经与人格修养(周克庸读书札记)以上诸说(屋之西北隅、幄帐内隐蔽处、屋之西北隅可施帷帐处、神名、无人之处),惟毛传立论的依据——《尔雅》更具权威性。《尔雅·释宫》原话是这样说的:“西北隅谓之‘屋漏’。”可惜毛传作者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仍有偏差,《尔雅》是以“屋漏”为西北隅之称,而毛传作者却误认为“漏”即是西北隅。 ◎《礼记·中庸》:“君子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孔颖达疏:“此《大雅·抑》之篇,刺厉王之诗。诗人意称王朝小人不敬鬼神,瞻视女(汝)在庙堂之中犹尚不愧畏于屋漏之神。记者引之断章取义,言君子之人在室之中,屋漏虽无人之处,不敢为非,犹愧惧于屋漏之神,况有人之处,君子愧惧可知也。言君子虽独处,常能恭敬。”——此说似乎有意含糊其词,既指“屋漏”为神名,又称“屋漏”为“无人之处”。 ◎《诗经·大雅·抑》毛传:“西北隅谓之‘漏’。”——此说认为“屋漏”是指“
读书札记之:《诗经·大雅·抑》第七章“屋漏”解
图片来源于百度图库
《诗经·大雅·抑》第七章:视尔友君子,辑柔尔颜,不遐有愆。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无曰不显,莫予云觏。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按:“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一句,大意并不甚难懂,但要探究“屋漏”二字为何义,却让好较真儿的读书人,千百年来着实大费了一番脑筋。历代经学家们对“屋漏”所做的故训,夥矣!其影响力较大者即有:
◎《诗经·大雅·抑》毛传:“西北隅谓之‘漏’。”——此说认为“屋漏”是指“屋之西北隅。”
◎《诗经·大雅·抑》郑笺:“屋,小帐也;漏,隐也。”——此说认为“屋”乃“幄”之假借字,“屋漏”即幄帐内隐蔽处。
◎《诗经·大雅·抑》正义:“屋漏者,室内处所之名,可以施小帐而漏隐之处,正为西北隅也。”——此说将上两种解释相互杂糅,对“屋”字一鱼两吃(即是西北隅即“屋漏”的用字之一,又是“幄”的假借字),认为“屋漏”是指屋之西北隅可施帷帐处。
◎《礼记·中庸》:“君子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孔颖达疏:“此《大雅·抑》之篇,刺厉王之诗。诗人意称王朝小人不敬鬼神,瞻视女(汝)在庙堂之中犹尚不愧畏于屋漏之神。记者引之断章取义,言君子之人在室之中,屋漏虽无人之处,不敢为非,犹愧惧于屋漏之神,况有人之处,君子愧惧可知也。言君子虽独处,常能恭敬。”——此说似乎有意含糊其词,既指“屋漏”为神名,又称“屋漏”为“无人之处”。
以上诸说(屋之西北隅、幄帐内隐蔽处、屋之西北隅可施帷帐处、神名、无人之处),惟毛传立论的依据——《尔雅》更具权威性。《尔雅·释宫》原话是这样说的:“西北隅谓之‘屋漏’。”可惜毛传作者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仍有偏差,《尔雅》是以“屋漏”为西北隅之称,而毛传作者却误认为“漏”即是西北隅。
《尔雅·释宫》这段文字下面有郭注和郝疏。郭璞注:“《诗》曰:‘尚不愧于屋漏。’其义未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宁可付之阙如,亦不强为之说,郭璞先生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令人敬佩。郝懿行疏:“屋漏者,《释名》云:‘西北隅曰屋漏。’礼,每有亲死者,辄撤屋之西北隅薪以爨灶煮沐供诸丧用,时若值雨则漏,遂以名之也。《御览》一百八十八引舍人曰:‘古者彻屋西北厞以炊浴汲者,讫而复之,故谓之屋漏也。’《诗·抑》笺云:‘屋,小帐也;漏,隐也。礼祭于奥,既毕改设馔于西北隅而厞隐之处,此祭之末也。’按:《释言》云:‘厞,陋隐也。’陋、漏声同,是郑所本。正义引孙炎曰:‘屋漏者,当室之白日,光所漏入。’然则诸家之说,刘熙、孙炎以漏射为义,郑君、舍人主厞隐为言,金鹗《屋漏解》云:‘屋之西北隅有向,向,北出牖也。日光自牖中漏入,故云屋漏,不得如郑破“屋”为“幄”及借《释言》漏隐为说。’余按,借‘漏’为‘陋’,郑义为长。”郝先生果然才气逼人,洋洋洒洒引经据典,讲了这么多话,但不仅对前引的几种说法未做出取舍,反而又引了若干新说法,结果“屋漏”究竟何义,仍是雾里看花不甚了了。
窃以为,《尔雅》的解释为是,而诸位大师的发挥皆含糊不清。他们的共同失足处,是不晓得“屋漏”乃是借用字音记录某个联绵词发音的书写用字,其所记录的词义,与“屋”“漏”二字的字义了无关涉。误把一个双音节单纯词视为两个单音词的组合,再从二字的字面义去推求词义,这就好比出发前便已南其辕而北其辄了;倘不借助牵强附会曲意为说,大师们又能有啥其他更好的办法可想?
其实,作西北隅讲的“屋漏”二字所记录的,正是表示孔穴、空虚等义的联绵词“㝩㝗”(《说文》:㝩,“屋㝩㝗也。”段玉裁注:“《方言》:‘㝩,空也。’郭注:“㝩㝗,空貌’”)。其实,这个词的源头实为“窟窿”,引申指空虚、空阔。该联绵词的书写形式甚多,词义引申范围也甚广,但深究诸多词义,却无不与孔穴、空虚这一原始“母词”的词义相关。如:
【冈㝗】空阔。《淮南子·道应》:“若我南游乎冈㝗之野。”
【槺梁】建筑物中空廓的部分,司马相如《长门赋》:“委参差以槺梁。”按:今庆云、盐山一带方言称房间中的空地为“房kelao”,此“kelao”即“槺梁”也。
【圹埌】原野空旷貌。《庄子·应帝王》:“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埌之野。”又引申指坟墓。归有光《上宋明府书》:“窀穸之旁上穿方殆遍上圹埌之表,灰埃蓬勃。”
【廓落】空旷。《楚辞·九辩》:“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
【阔落】宽阔。苏轼《次韵子由论书》:“书成辄弃去,谬被旁人裹。体势本阔落,结束入细么。”
【瓠落】大而空。《庄子·逍遥游》:“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陆德明释文:“简文云:‘瓠落’犹‘廓落’也。”又引申指空虚失意。归有光《祭方御史文》:“公孙蠖屈于南宫之试,予亦瓠落於东海之滨。”
【濩落】空虚失意。韩愈《赠族姪》:“萧条资用尽,濩落门巷空。”
【旷朗】空阔寂寞。潘岳《寡妇赋》:“奉虚坐兮肃清,诉空宇兮旷朗。”
【懭悢】空虚惆怅。《楚辞·九辩》:“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洪兴祖补注:“懭悢,不得志。”
【庨窌】深空貌。马融《长笛赋》:“庨窌巧老,港洞坑谷。”李善注:“庨窌巧老,深空之貌。”
【巧老】深空貌。出处同上。
【嵺】开阔深邃貌,潘岳《登虎牢山赋》:“出谷豁以嵺。”
【窙寥】同上。赵冬曦《三门赋》:“盘涡窙寥以谷施,奔石砰磕以成雷。”
【窐寥】深空貌。宋玉《高唐赋》:“窐寥窈冥,不见其底。”注:“窐寥,深远貌。”
【枭窂】空虚。《骈雅·释诂》:“枭窂、泬寥,空虚也。”
【泬寥】空虚。出处同上。
【虚厉】空虚。《庄子·人间世》:“国为虚厉,身为刑戮。”释文:“居宅无人曰‘虚’,鬼无后曰‘厉’。”按:释文“宅无人……鬼无后”云云不可从。“虚厉”乃联绵字,不可一拆为两后由字面求词义。
【虚戾】空虚。《战国策·赵策》:“国家为虚戾而社稷不血食。”
另,德州、沧州方言有呼屋中空处为“房kēlào”、呼灶膛为“灶kēlào”、呼鞋膛为“鞋kēlào”者,“kēlào”之核心义为“虚空”。又,多地方言中有称骨架已长齐但尚未育肥的猪为“kēlang”(其书写形式不一,蒲松龄《庄农日用杂字》[“买上群廓落,冬天好踹栏”]作“廓落”;《现代汉语词典》作“克郎”)者,其义亦由“虚空”义引申而来。
以上诸词,显然属于同一个联绵词族。其词义皆与原始母词的“窟窿、虚空”义相近相关,其语音方面的共同特点为:皆以两个音节表示一个语素,而两个音节中,前者以“牙音”诸纽(以“g-”为类别标志,包括后世的k-、h-、j-、q-、x-等辅音)为声母,后者以来纽(l-)为声母。
“屋漏”,也是该词族的成员之一。字音上看,“屋漏”、“㝩㝗”古音相近(屋、㝩:影见邻纽,屋阳旁对转;漏、㝗:来纽双声,侯阳房对转);词义上比较,二者都源自“空”这一原始义项。所以这两个形体相异的联绵字,都是记录同一联绵词语音的不同书写形式。
但是,表示建筑物中空处的“屋漏”,何以又是表示“西北隅”的专名呢?原来,古人对房屋空间使用的安排,是很有一番规矩要讲究的。古人称屋子东南角为“奥”,《说文》:奥,“宛也。室之西南隅。”段玉裁注:“宛者,委曲也。室之西南隅。宛然深藏。室之尊处也。”与“堂”相比,“室”已在深处(《尔雅·释宫》:“古者有堂,自半已前虚之,谓之‘堂’;半已后实之,谓之‘室’”);而作为“室”之一角,无论是西北隅还是东南隅,自然是屋宅最深处了(因此“奥”才引申出了“深”的义项,如“深奥”之“奥”;也因此,日语才将老婆——汉语称之为“屋里的”——唤作“奥くさん”)。不过,同属屋宅深处的东南隅和西北隅,用处和地位并不一样。东南隅被视为“室之尊处”,因为这是最宜居处的所在(《康熙字典》:“室西南隅,人所安息也”),故专为尊长所居(《礼记·曲礼》:“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主奥、中席,皆尊长之道也,行道则或左或右,立门则避枨闑之中,皆不敢迹尊者之所行也”),尊长者在此居处,神主、祭神的供案和其他各种尊贵的摆设,自然也要陈列于此。这样一来,作为“室之卑处”的西北隅,自然空阔冷清了许多。这大约就是屋之西北隅被称为“kēlào”的道理了。
该词进入文献时,书写者使用了“屋漏”这两个汉字,而后人不知“屋漏”乃记录“kēlào”一词语音的纯记音符号,按汉字以形表义的一般规律去望文索义,这才把一个原本简单的词,折腾来折腾去折腾成了一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烂麻。
2011年1月27日,记于杭州
2019年9月 3日,校于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