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入选国家级实验区)
国家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入选国家级实验区)2018年园区启动智慧教育“易加”系列枢纽平台三期项目,以“一站三块六系统(两重点)”为建设内容,“一站”是易加数据;“三块六系统”分别是管理(易加人才、易加OA 、易加补贴)、教学(易加学院)和评价(易加综素、易加分析 )板块,“两重点”分别是易加数据和易加学院。智慧教育枢纽平台三期 一站三块六系统智慧教育枢纽平台二期 双线五块智慧教育“易加”系列枢纽平台二期自2015年11月启动建设,2017年7月底完成验收并投入使用。建设内容为“双线五块”。其中,“双线”指的是学习体系和评价体系的搭建。“五块”分别是学习体系的互动学习平台和终身学习平台、评价体系的学习分析系统和绿色综合评价系统以及智慧教育“易加”系列枢纽平台一期现有系统的扩展。二期项目实现了互联网思维的自主学习体验,推动了教学变革;改变了全民“学校教育”,步入“终身教育”建设跨越;促进了教育评价创新变革,支撑教育综合发展能力提升;构
近日,苏州工业园区成功入选国家级“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依据“非凡城市、智慧园区”建设大背景,2013年园区教育全面启动智慧教育建设,截至现在,已经利用园区“易加”枢纽平台和“互联网 ”、大数据等新技术,形成基础的教育大数据应用闭环,为全国信息化教学积极创造经验。
智慧教育枢纽平台一期 一库一门户六系统
2013年底园区启动智慧教育“易加”系列枢纽平台一期建设,2015年4月底完成验收并投入使用,建设内容包括一库一门户六系统。“一库”是教育基础数据库,“一门户”是智慧教育门户,“六系统”分别为六大业务系统,满足教学层面的便捷学习、精细检测以及定向研训;满足管理层面的教育协同管理、师资招聘以及招生管理。
教育基础库制定了数据字典和信息编码标准,统一数据交换标准,为各级教育机构及老师、学生、家长分析决策提供支撑;智慧教育门户主要是为公众提供教育系统一站式服务,在PC、平板电脑和移动终端实现宣传、新闻、查询等模块;六库则主要是区域协同办公系统、老师研训系统、区域招生管理系统、区域师资招聘、网络阅卷系统、生态资源学习系统,实现了学校教师网上办公自动化,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节省了课堂时间、提升了学习效益。值得一提的是,园区智慧教育枢纽平台一期建设,实现了园区教育的信息化华丽转身,先后在国家省市经验交流会上亮相。
智慧教育枢纽平台二期 双线五块
智慧教育“易加”系列枢纽平台二期自2015年11月启动建设,2017年7月底完成验收并投入使用。建设内容为“双线五块”。其中,“双线”指的是学习体系和评价体系的搭建。“五块”分别是学习体系的互动学习平台和终身学习平台、评价体系的学习分析系统和绿色综合评价系统以及智慧教育“易加”系列枢纽平台一期现有系统的扩展。
二期项目实现了互联网思维的自主学习体验,推动了教学变革;改变了全民“学校教育”,步入“终身教育”建设跨越;促进了教育评价创新变革,支撑教育综合发展能力提升;构建了大数据积累与实证诊断体系,推进园区教育均衡发展;深化了应用、品牌打造,构建“五E(易)” 统筹应用体系。2017年园区智慧教育斩获四大殊荣:成为苏州市线上教育中心平台内核、跻身两个国家级研究中心(实验室)示范区、入选首批国家公共服务平台试点平台、入选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
智慧教育枢纽平台三期 一站三块六系统
2018年园区启动智慧教育“易加”系列枢纽平台三期项目,以“一站三块六系统(两重点)”为建设内容,“一站”是易加数据;“三块六系统”分别是管理(易加人才、易加OA 、易加补贴)、教学(易加学院)和评价(易加综素、易加分析 )板块,“两重点”分别是易加数据和易加学院。
三期建设将充实“学生、教师、管理者”三大空间,突出“易加学院”“易加数据”两大重点,满足数据驱动需求、支撑课堂特色创新、推进综合素质评价、构建精准决策体系,为以 “立德树人”“减负增效”“科学决策”“精准管理”等为核心内涵的“适合的教育”提供支撑性服务。近日,苏州工业园区智慧教育枢纽平台三期项目阶段成果汇报会在苏州工业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成功召开,这标志着园区智慧教育枢纽平台整体架构在智慧城市整体框架下正在有序推进。
今年春节期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教与学的主阵地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在园区,“停课不停学”不是单纯的上网课,园区教育委员充分运用“互联网 教育”的重要成果应用,以园区易加教育平台为依托,联动苏州市线上教育中心,精选全学段、全学科优秀骨干教师,采用名师空中课堂、精品微课学习等“录播 直播”线上教育的方式,妥善安排好开学前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据了解,目前易加互动平台上有29000余个视频资源、170余万道试题资源,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任务驱动下的自主探究学习,各个学校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个性化课程的录播,为后疫情时代的“个性学、智慧教、精准管”等教育改革的大数据做好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