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讲讲自己为妈妈做的一件事:我最后悔的事 是做了一个完美的妈妈

讲讲自己为妈妈做的一件事:我最后悔的事 是做了一个完美的妈妈她们陪伴孩子,但也不会忘了爱自己;她们照顾孩子,但更会“用”孩子;如果你看到一个妈妈很“勤快”,家人却满腹怨言,那她一定是做错了什么。就像那些“够懒”的妈妈,


看到元宝一家三口“和谐相处、相亲相爱”的温馨画面,

我才发现,原来一个幸福的家庭从来不是看妈妈有多勤快。

如果你看到一个妈妈很“懒”却很幸福,

那她一定是做对了什么;

如果你看到一个妈妈很“勤快”,家人却满腹怨言,

那她一定是做错了什么。


就像那些“够懒”的妈妈,

她们照顾孩子,但更会“用”孩子;

她们陪伴孩子,但也不会忘了爱自己;

她们用心经营家庭,但不会让爸爸做甩手掌柜。

充分发挥孩子的作用,善于调动爸爸的力量。

一个妈妈越是懂得在三件事上“不完美”,孩子未来越成功。

讲讲自己为妈妈做的一件事:我最后悔的事 是做了一个完美的妈妈(1)

调动爸爸,夫妻共同参与育儿才幸福

知乎上有个提问:

“原生家庭非常幸福是怎样的体验?”


其中有个高赞回答说:

“小学的时候,同学的父母挽着手来接我同学,

让我们其余一干人等艳慕不已。”

知名心理学家胡慎之在《资深心理师育儿手记》中提到:

最好的家庭结构是三元的,即爸爸、妈妈和孩子。

一旦家庭结构只有二元,

比如孩子和妈妈的关系很亲密,爸爸被边缘化,

那么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

很难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

谁说妈妈一定是带孩子、做家务的主力,

当我们被孩子那一声声“呼叫”累得筋疲力尽时,

也应该想办法充分调动爸爸的力量。

讲讲自己为妈妈做的一件事:我最后悔的事 是做了一个完美的妈妈(2)

我有个年轻的90后女同事,

是个特别与众不同的妈妈。

孩子学说话,别的妈妈都希望孩子先叫妈妈,

可她却教孩子先叫爸爸。


孩子学会了以后,

她没事就给孩子灌输“有事就喊爸”的思想。

于是,孩子喝奶叫“爸爸”,

拉臭臭叫“爸爸”,

玩游戏也喊“爸爸”,

从此,她老公再也没有了躺在沙发上玩手机的轻松。

讲讲自己为妈妈做的一件事:我最后悔的事 是做了一个完美的妈妈(3)


除此之外,她总会想出各种新奇古怪的招数,

“套路”老公看娃、做家务。

第一,减少挑剔。

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家庭,

妈妈特别能干,包揽孩子的一切,

爸爸偶尔看个孩子却这也不好,那也不对,

总被妈妈抱怨:

“笨手笨脚的,给孩子穿个衣服都穿不好。”

“做个饭把厨房弄得那么乱,还不如我自己来。”

最终,爸爸的积极性倍受打击,

照顾孩子的重担都落在了妈妈身上。

演员陶虹说:

“爸爸出现的时候,妈妈要懂得往后撤。”

讲讲自己为妈妈做的一件事:我最后悔的事 是做了一个完美的妈妈(4)


聪明的妈妈会想方设法让爸爸参与育儿,

不限制爸爸陪伴孩子的方式,也不挑剔爸爸的粗枝大叶。

第二,夫妻合理分工。

心理学家鲁格·肇嘉在《父性》一书中写到:

父亲的缺失是家庭的不幸、是妻子的忧愁,

是孩子的悲伤,也是社会的抑郁。

幸福的家庭,

不是爸爸的长期缺席,妈妈的满腹牢骚,

而是夫妻合理分工,

我给孩子喂奶,你哄孩子睡觉;

我给孩子做饭,你帮孩子洗澡,

爸爸和妈妈共同陪伴,孩子才能真的健康幸福。

讲讲自己为妈妈做的一件事:我最后悔的事 是做了一个完美的妈妈(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