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成桩检验批填写规范(提高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
灌注桩成桩检验批填写规范(提高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五、现状调查 5四、活动进度计划 5一、工程简述 1二、小组概况 2三、选择课题 4

提高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
问题解决型
“北山基坑”QC 小组
目录
一、工程简述 1
二、小组概况 2
三、选择课题 4
四、活动进度计划 5
五、现状调查 5
六、设定目标 7
七、原因分析 9
八、确定主要原因 11
九、制定对策 27
十、对策实施 31
十一、效果检查 36
十二、巩固措施 40
十三、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42
一、工程简述本项目名为“北山 8A-3 基坑支护及土石方工程”,项目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 根据基坑各段周边环境条件及基坑挖深情况,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

图 1.1 地理位置图
本基坑的深度约 14.30~16.60m,根据地质条件和周边情况,基坑主要支护方案采用φ1000@1200 灌注桩 三道锚索支护的方案。本工程共有灌注桩 936 根。灌注桩桩设计采用旋挖桩机 冲孔桩机成孔,规格为φ1000@1200,单桩长度约 9.50~ 24.0m。
二、小组概况1、QC 小组简介
表 2-1 小组简介表
| 
     小组名称  | 
     “北山基坑”QC 小组  | 
     成立时间  | 
     2020 年 05 月 8 日  | 
| 
     课题名称  | 
     提高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  | 
     注册号  | 
     SZ1-2020-006  | 
| 
     小组接受 TQC 教育情况  | 
     本QC 小组成员均接受TQC 教育48 小时以上  | 
     活动频率  | 
     2 次/月  | 
| 
     课题类型  | 
     问题解决型  | ||
| 
     活动日期  | 
     2020 年 5 月 20 日~2020 年 11 月 30 日  | ||
制表人:XXX 制表时间:2020.11.30
2、QC 小组成员简介
表 2-2 小组成员表
| 
     序 号  | 
     姓名  | 
     性 别  | 
     年龄  | 
     职务  | 
     学历  | 
     职称  | 
     组内职 务  | 
     组内分工  | 
| 
     1  | 
     XXX  | 
     男  | 
     25  | 
     本科  | 
     助理工程师  | 
     项目负责人  | 
     组长  | 
     活动总负责  | 
| 
     2  | 
     XXX  | 
     男  | 
     39  | 
     本科  | 
     工程师  | 
     技术负责人  | 
     副组长  | 
     对策制定、技术指导  | 
| 
     3  | 
     XXX  | 
     男  | 
     26  | 
     本科  | 
     助理工程师  | 
     安全员  | 
     组员  | 
     过程监控  | 
| 
     4  | 
     XXX  | 
     男  | 
     23  | 
     本科  | 
     助理工程师  | 
     安全员  | 
     组员  | 
     数据分析、汇总发布  | 
| 
     5  | 
     XXX  | 
     男  | 
     37  | 
     本科  | 
     助理工程师  | 
     安全员  | 
     组员  | 
     实 施  | 
| 
     6  | 
     XXX  | 
     女  | 
     48  | 
     本科  | 
     助理工程师  | 
     质量员  | 
     组员  | 
     质量监控、技术实施  | 
| 
     7  | 
     XXX  | 
     男  | 
     25  | 
     本科  | 
     助理工程师  | 
     施工员  | 
     组员  | 
     现场实施配合指引  | 
制表人:XXX 制表时间:2020.5.30
3、课题活动情况
表 2-3 小组活动情况表
| 
     活动情况统计  | 
     序号  | 
     活动内容  | 
     次 数  | 
     应出勤  | 
     实出勤  | 
     出勤率  | 
     总出勤率  | 
| 
     1  | 
     准备工作  | 
     4  | 
     28  | 
     28  | 
     100  | 
     93.3  | |
| 
     2  | 
     计划阶段  | 
     4  | 
     28  | 
     26  | 
     93  | ||
| 
     3  | 
     实施阶段  | 
     6  | 
     42  | 
     40  | 
     95  | ||
| 
     4  | 
     检查阶段  | 
     2  | 
     14  | 
     12  | 
     86  | ||
| 
     5  | 
     总结阶段  | 
     2  | 
     14  | 
     14  | 
     100  | ||
| 
     6  | 
     今后设想  | 
     2  | 
     14  | 
     12  | 
     86  | 
制表人:XXX 制表时间:2020.11.30
三、选择课题
选择课题
基于以上原因,QC 小组决定以“提高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为课题开展 QC 活动。
四、活动进度计划
表 4-1 活动进度计划表
制表人:XXX 制表时间:2020.5.26
五、现状调查2020 年 5 月 28 日~2020 年 6 月 15 日,小组人员跟踪调查了这期间内施工完成的 400 根桩的成孔质量,其中达到合格标准的有 336 根,不合格的为 64根,合格率为 84%,不合格率为 16%。
小组成员再对不合格的 64 根桩的质量缺陷根据质量缺陷种类进行分类统计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表 5-1 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缺陷调查表
| 
     序号  | 
     质量问题  | 
     频数(根)  | 
     频率(%)  | 
     累计频率(%)  | 
| 
     1  | 
     桩身偏差超标  | 
     30  | 
     46.9  | 
     46.9  | 
| 
     2  | 
     塌孔  | 
     25  | 
     39.0  | 
     85.9  | 
| 
     3  | 
     漏浆  | 
     3  | 
     4.7  | 
     90.6  | 
| 
     4  | 
     缩孔  | 
     3  | 
     4.7  | 
     95.3  | 
| 
     5  | 
     桩长不合格  | 
     2  | 
     3.1  | 
     98.4  | 
| 
     6  | 
     桩顶标高超差  | 
     1  | 
     1.6  | 
     100.0  | 
| 
     7  | 
     合计  | 
     64  | 
     100  | 
制表人:XXX 制表时间:2020.6.15
根据调查表绘制出排列图如下图:

图 5.1 问题排列图
制图人:XXX 制图时间:2020.6.15
根据调查表做出排列图后可以看出桩身偏差超标、塌孔是造成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缺陷的主要问题,其累计频率达 85.9%,成为需要解决问题的主要对象。
六、设定目标1、目标值

图 6.1 钻孔灌注桩的成孔质量一次合格率目标图
经小组成员共同商议最后得出本次课题目标是:保证灌注桩的成孔施工质量,从而保证灌注桩施工质量,避免基坑渗水,保证基坑安全,确保工程质量,将钻孔灌注桩的成孔质量一次合格率提高到 93%。
2、目标设定依据:

七、原因分析
经过现场调查,发现“桩身偏差超标”、“塌孔”两个原因是造成钻孔灌注桩的成孔施工质量不合格的症结。针对症结,小组成员举行了会议,采用头脑风暴法,相互启发,从人、机、料、法、环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各方面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归纳整理,绘制了相关关联图。

关 联 图
八、确定主要原因表 8-1 要因确认计划表
| 
     序号  | 
     末端因素  | 
     确认内容  | 
     确认依据  | 
     确认方法  | 
     负责人  | 
     完成日期  | 
| 
     1  | 
     技术交底不到位  | 
     交底后,通过现场考核确认作业人员是否了解工作相关内容和清楚关键工序  | 
     1、测试成绩≥90 分; 2、技术交底不到位对塌孔的影响程度。  | 
     调查分析  | 
     XXX  | 
     2020.7.20  | 
| 
     2  | 
     桩身中心位置测量有偏差  | 
     复核桩身中心定位测量偏差,查看测量偏差程度  | 
     1、桩身中心位置偏差≤ 50mm; 2、桩身中心位置测量偏差对桩身偏差超标的影响程度。  | 
     现场测量  | 
     XXX  | 
     2020.7.21  | 
| 
     3  | 
     机械操作人员施工操作水平低  | 
     查看机械操作人员是否无证上岗,考察操作人员能否熟练操作机械  | 
     1、机械操作人员有机械操作证。 2、机械操作人员施工操作水平对塌孔的影响程度。  | 
     调查分析  | 
     XXX  | 
     2020.7.22  | 
| 
     4  | 
     施工废土等掩埋控制点  | 
     现场查看施工废土是否掩埋控制点  | 
     1、控制点未被掩埋; 2、控制点被施工废土掩埋对桩身偏差超标的影 响程度。  | 
     调查分析  | 
     XXX  | 
     2020.7.23  | 
| 
     5  | 
     机械设备缺乏保养  | 
     检查机械施工受损及维修保养情况,评估机械状况能否满足施工要求  | 
     1、旋挖机日常维保每月至少维保一次,且机械状况良好; 2、机械设备缺乏保养对塌孔、桩身偏差超标的影响程度。  | 
     调查分析  | 
     XXX  | 
     2020.7.25  | 
| 
     6  | 
     地质条件差  | 
     查看地勘报告,检查现场是否存在淤泥质土  | 
     1、现场是否存在淤泥质土; 2、地质条件差对塌孔的 影响程度。  | 
     调查分析  | 
     XXX  | 
     2020.7.26  | 
| 
     7  | 
     场地不平整, 钻机未处于水平状态  | 
     现场查验场地是否平整及测量钻桅垂直度  | 
     1、场地平整,钻桅垂直偏差≤0.2 度; 2、机身未处于水平状态对桩身偏差超标的影响程度。  | 
     现场测量  | 
     XXX  | 
     2020.7.28  | 
| 
     8  | 
     泥浆比重较低  | 
     测量泥浆比重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 
     1、泥浆比重范围:1.1~ 1.35; 2、泥浆比重不足对塌孔的影响程度。  | 
     试验  | 
     XXX  | 
     2020.7.29  | 
制表人:XXX 日期:2020 年 7 月 25 日
|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测试成绩  | 
     85  | 
     78  | 
     91  | 
     86  | 
     75  | 
     82  | 
     67  | 
     75  | 
| 
     平均成绩  | 
     79.8  | |||||||
| 
     标准  | 
     ≥90  | |||||||
| 
     质量问题  | 
     原不合格频率  | 
     现不合格频率  | 
| 
     塌孔  | 
     39%  | 
     71.4%  | 
确认一:技术交底不到位
| 
     确认内容  | 
     通过现场考核确认作业人员是否了解工作相关内容和清楚关键工序  | ||
| 
     确认方法  | 
     调查分析  | ||
| 
     确认依据  | 
     1、测试成绩≥90 分 2、技术交底不到位对塌孔的影响程度。  | ||
| 
     确认时间  | 
     2020.7.20  | 
     确认人  | 
     XXX  | 
| 
     确认内容  | 
     1、现场调查作业人员是否了解工作相关内容和清楚关键工序:小组成员组织对作业人员进行有关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测试,测试结果下表所示,8 人中仅有一人合格,平均成绩仅为 79.8 分,影响程度大。 表 8-2 作业人员测试成绩统计表 制表人:XXX 制表时间:2020.7.11 2、影响程度验证 不合格的 7 人进行现场实操,每人施工成孔 20 根桩,经统计,达到 合格标准的有 112 根,不合格的为 28 根,小组成员再对不合格的 28 根桩的质量缺陷根据质量缺陷种类进行分类统计调查,其中塌孔问题不合格频率达到 71.4%,与原塌孔不合格频率对比如下 表 8-3 钻孔灌注桩成孔塌孔质量缺陷对比表 制表人:XXX 制表时间:2020.7.20 塌孔问题不合格频率大幅上升。  | ||
| 
     对症结影响程度判断  | 
     经过现场调查,发现作业人员进行对有关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施工工艺 方法了解不足,测试成绩不合格,且技术交底不到位的情况下塌孔质量问题频发,因此技术交底不到位对塌孔的影响程度较大。  | ||
| 
     确认结论  | 
     要因  | ||
确认二:桩身中心位置测量有偏差
| 
     质量问题  | 
     原不合格频率  | 
     现不合格频率  | 
| 
     桩身偏差超标  | 
     46.9%  | 
     45%  | 
| 
     确认内容  | 
     复核桩身中心定位测量偏差,查看测量偏差程度  | ||
| 
     确认方法  | 
     现场测量  | ||
| 
     确认依据  | 
     1、桩身中心位置偏差≤50mm; 2、桩身中心位置测量偏差对桩身偏差超标的影响程度。  | ||
| 
     确认时间  | 
     2020.7.21  | 
     确认人  | 
     XXX  | 
| 
     确认内容  | 
     1、小组成员持续对接下来施工的 120 根桩的的测量进行监控,并对 桩身中心位置全部进行复测,结果显示 120 根桩的桩身中心位置偏差均不超过 50mm,全部符合要求。 
 图 8.2 桩身位置复测 摄影人:XXX 2、影响程度验证 成孔施工过程中,小组成员对施工的120 根桩成孔质量进行跟踪统计, 其中 100 根桩成孔质量达到合格标准,不合格的为 20 根。小组成员 再对不合格的 20 根桩的质量缺陷根据质量缺陷种类进行分类统计调查,其中桩身偏差超标问题不合格频率为 45%,与原桩身偏差超标问题不合格频率对比如下 表 8-4 钻孔灌注桩成孔桩身偏差超标质量缺陷对比表 制表人:XXX 制表时间:2020.7.21  | ||
| 
     桩身偏差超标问题不合格频率增减幅度不大,无明显变化。  | |
| 
     经过现场测量,120 根桩的桩身中心位置偏差均不超过 50mm,全部  | |
| 
     对症结影响  | 
     合格,但桩身偏差超标问题频发,仍占不合格频数的 45%,桩身偏差  | 
| 
     程度判断  | 
     不合格率无明显变化,因此桩身中心位置测量有偏差对桩身偏差超标  | 
| 
     影响不大。  | |
| 
     确认结论  | 
     非要因  | 
确认三:机械操作人员施工操作水平低
| 
     人员  | 
     原不合格频率  | 
     现不合格频率  | 
| 
     李坚武  | 
     39%  | 
     40.3%  | 
| 
     贾启新  | 
     39%  | 
     39.8%  | 
| 
     确认内容  | 
     查看机械操作人员是否无证上岗,考察操作人员能否熟练操作机械  | ||
| 
     确认方法  | 
     调查分析  | ||
| 
     确认依据  | 
     1、机械操作人员有机械操作证。 2、机械操作人员施工操作水平对塌孔的影响程度。  | ||
| 
     确认时间  | 
     2020.7.22  | 
     确认人  | 
     XXX  | 
| 
     确认内容  | 
     1、小组成员调查旋挖钻机操作人员是否有操作证,调查显示操作人员均持证上岗,操作证书如下图。 
 图 8.3 操作证 摄影人:XXX 2、影响程度验证 小组成员让操作水平最差的李坚武和操作水平最好的贾启新同时施工 100 根桩成孔,对比两人的塌孔问题不合格频率如下 表 8-5 钻孔灌注桩成孔塌孔质量缺陷对比表 制表人:XXX 制表时间:2020.7.22 经过对比,发现两人施工的塌孔质量问题不合格率相差不大,且与原不合格频率相比无明显变化。  | ||
| 
     对症结影响程度判断  | 
     经过调查分析,得出结果:人证合一,且操作证均在有效期内,且操作水平相差最大的两人施工的塌孔质量问题不合格率相差不大,因此 机械操作人员施工操作水平低对塌孔影响不大。  | 
| 
     确认结论  | 
     非要因  | 
确认四:施工废土等掩埋控制点
| 
     质量问题  | 
     原不合格频率  | 
     现不合格频率  | 
| 
     桩身偏差超标  | 
     46.9%  | 
     6.7%  | 
| 
     确认内容  | 
     现场查看施工废土是否掩埋控制点  | ||
| 
     确认方法  | 
     调查分析  | ||
| 
     确认依据  | 
     1、控制点未被掩埋; 2、控制点被施工废土掩埋对桩身偏差超标的影响程度。  | ||
| 
     确认时间  | 
     2020.7.23  | 
     确认人  | 
     XXX  | 
| 
     确认内容  | 
     1、小组成员对现场施工废土倒运情况进行持续监控,发现控制点被施工废土掩埋,如下图。 
 图 8.4 施工废土掩埋控制点 摄影人:XXX 2、影响程度验证 小组成员联系挖机和渣土车将掩埋控制点的施工废土清运走,并对现场保持监督,保证控制点不被施工废土掩埋。随后小组成员统计了施工的 120 根桩成孔质量,达到合格标准的有 105 根,不合格的有 15 根,小组成员再对不合格的 15 根桩的质量缺陷根据质量缺陷种类进行分类统计调查,与原桩身偏差超标问题不合格频率对比如下 表 8-6 钻孔灌注桩成孔桩身偏差超标质量缺陷对比表 制表人:XXX 制表时间:2020.7.23 桩身偏差超标不合格频率仅占 6.7%,不合格频率大幅度下降。  | ||
| 
     经过调查分析,施工废土未及时清运,导致控制点被掩埋,在将施工  | |
| 
     对症结影响  | 
     废土清运走并保证控制点不被施工废土掩埋后,桩身偏差超标成孔质  | 
| 
     程度判断  | 
     量缺陷问题大幅度下降,因此施工废土等掩埋控制点对桩身偏差超标  | 
| 
     影响较大。  | |
| 
     确认结论  | 
     要因  | 
确认五:机械设备缺乏保养
| 
     确认内容  | 
     检查机械施工受损及维修保养情况,评估机械状况能否满足施工要求  | ||
| 
     确认方法  | 
     调查分析  | ||
| 
     确认依据  | 
     1、旋挖机日常维保每月至少维保一次,且机械状况良好; 2、机械设备缺乏保养对塌孔、桩身偏差超标的影响程度。  | ||
| 
     确认时间  | 
     2020.7.25  | 
     确认人  | 
     XXX  | 
| 
     确认内容  | 
     1、小组成员对现场旋挖钻机进行检查,并对机械维保记录进行检查, 发现机械状况良好,能满足施工要求,维保每月一次,记录齐全。调查结果如下图。 
 图 8.5 对旋挖钻机进行机械状况检查 
 图 8.6 旋挖钻机维保记录表 摄影人:XXX  | ||
| 
     质量问题  | 
     原不合格频率  | 
     现不合格频率  | 
| 
     桩身偏差超标  | 
     46.9%  | 
     43.6%  | 
| 
     塌孔  | 
     39.0%  | 
     39.2%  | 
| 
     2、影响程度验证 小组成员将旋挖机维保提高到每月 2 次,对施工的 140 根桩成孔质量 进行跟踪统计,其中 117 根桩成孔质量达到合格标准,不合格的为 23 根。小组成员再对不合格的 23 根桩的质量缺陷根据质量缺陷种类进行分类统计调查,与原桩身偏差超标、塌孔问题不合格频率对比如下表 8-6 钻孔灌注桩成孔桩身偏差超标、塌孔质量缺陷对比表 制表人:XXX 制表时间:2020.7.25 桩身偏差超标不合格频率为 43.6 %,塌孔不合格频率为 39.2%,与原不合格频率对比增减幅度不大,无明显变化。  | |
| 
     对症结影响程度判断  | 
     经过调查分析,旋挖钻机每月维保 1 次,机械状况良好,满足施工要求,并且在提高维保频率后,桩身偏差超标和塌孔问题无明显增减, 因此机械设备缺乏保养对桩身偏差超标和塌孔影响不大。  | 
| 
     确认结论  | 
     非要因  | 
确认六:地质条件差
| 
     确认内容  | 
     查看地勘报告,检查现场是否存在淤泥质土  | ||||||
| 
     确认方法  | 
     调查分析  | ||||||
| 
     确认依据  | 
     1、现场是否存在淤泥质土;2、地质条件差对塌孔的影响程度。  | ||||||
| 
     确认时间  | 
     2020.7.26  | 
     确认人  | 
     XXX  | ||||
| 
     确认内容  | 
     1、小组成员对地勘报告进行查看,并对现场进行查看,场地地址状况良好,现场不存在淤泥质土。 
 图 8.7 查看地勘报告 摄影人:XXX 2、影响程度验证 调查发现,场地地质状况良好,不存在淤泥质土,而且在基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各抽查 50 根桩的成孔质量,对四个方向地质条件不同的情况下的成孔塌孔问题的不合格频率进行统计,与原塌孔问题不合格频率对比如下 表 8-7 钻孔灌注桩成孔塌孔质量缺陷对比表  | ||||||
| 
     抽查位置  | 
     原不合格频率  | 
     现不合格频率  | |||||
| 
     基坑东面  | 
     39%  | 
     40%  | |||||
| 
     基坑南面  | 
     39%  | 
     38%  | |||||
| 
     基坑西面  | 
     39%  | 
     39%  | |||
| 
     基坑北面  | 
     39%  | 
     37%  | |||
| 
     制表人:XXX 制表时间:2020.7.20 基坑四面塌孔问题不合格频率均与原不合格率 39%相差不大,无明显差异。  | |||||
| 
     对症结影响程度判断  | 
     经过调查分析,现场场地地质状况良好,不存在淤泥质土等情况,且在不同地址条件下,塌孔问题的不合格频率无明显变化,因此地质条 件差对塌孔影响不大。  | ||||
| 
     确认结论  | 
     非要因  | ||||
确认七:场地不平整,钻机未处于水平状态
| 
     确认内容  | 
     现场查验场地是否平整及测量钻桅垂直度  | ||
| 
     确认方法  | 
     现场测量  | ||
| 
     确认依据  | 
     1、场地平整,钻桅垂直偏差≤0.2 度; 2、机身未处于水平状态对桩身偏差超标的影响程度。  | ||
| 
     确认时间  | 
     2020.7.28  | 
     确认人  | 
     XXX  | 
| 
     确认内容  | 
     1、小组成员对现场场地平整度进行查验,并派专人对旋挖钻机钻桅垂直度进行测量,场地平整度良好,旋挖钻机钻桅垂直度偏差为 0.1 度,如下图所示。 
 图 8.8 测量旋挖钻机钻桅垂直度 摄影人:XXX 2、影响程度验证 场地内一处场地平整度一般,小组成员统计调查了旋挖机在此处 150 根桩的成孔施工质量,达到合格标准的有 120 根,不合格的有 30 根, 组成员再对不合格的 30 根桩的质量缺陷根据质量缺陷种类进行分类统计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 ||
| 
     质量问题  | 
     原不合格频率  | 
     现不合格频率  | 
| 
     桩身偏差超标  | 
     46.9%  | 
     46.7%  | 
| 
     表 8-8 钻孔灌注桩成孔桩身偏差超标质量缺陷对比表 制表人:XXX 制表时间:2020.7.28 桩身偏差超标不合格率为 46.7%,与原不合格率无明显差异。  | |
| 
     对症结影响程度判断  | 
     经过现场测量,现场场地平整,旋挖钻机钻桅垂直度偏差不超过 0.2 度,且场地不平整时,桩身偏差超标的不合格率与原不合格率无明显差异,因此场地不平整,钻机未处于水平状态对桩身偏差超标影响不 大。  | 
| 
     确认结论  | 
     非要因  | 
确认八:泥浆比重较低
| 
     质量问题  | 
     原不合格频率  | 
     现不合格频率  | 
| 
     塌孔  | 
     39%  | 
     5%  | 
| 
     确认内容  | 
     测量泥浆比重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 ||
| 
     确认方法  | 
     试验  | ||
| 
     确认依据  | 
     1、泥浆比重范围:1.05~1.20; 2、泥浆比重不足对塌孔的影响程度。  | ||
| 
     确认时间  | 
     2020.7.29  | 
     确认人  | 
     XXX  | 
| 
     确认内容  | 
     1、小组成员对现场泥浆进行取样,使用比重计对取样泥浆的比重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 8.9 检测泥浆比重 摄影人:XXX 检测结果:泥浆比重为 1.0。2、影响程度验证 小组成员联系泥浆厂家运送一批比重为 1.25 的泥浆,使用此泥浆施工 200 根桩成孔,达到合格标准的有 180 根,不合格的有 20 根,小组成 员再对不合格的 20 根桩的质量缺陷根据质量缺陷种类进行分类统计调查,其中塌孔问题频率仅为 5%,与原塌孔不合格频率对比如下 表 8-3 钻孔灌注桩成孔塌孔质量缺陷对比表 制表人:XXX 制表时间:2020.7.20 塌孔问题不合格频率大幅度下降。  | ||
| 
     对症结影响程度判断  | 
     经过抽样检测,泥浆比重小于规范值要求,泥浆比重较低,钻孔过程中孔壁不稳定,易出现塌孔现象,且在增大泥浆比重至 1.25 时,塌孔 问题大幅度减少,因此泥浆比重较低对塌孔影响较大。  | 
| 
     确认结论  | 
     要因  | 
通过以上逐条确认,找出影响“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的主要原因是:
1、技术交底不到位
2、施工废土等掩埋控制点
3、泥浆比重较低
小组成员针对以上三个主要原因,制定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九、制定对策
针对三个要因,经过小组成员共同研究,针对各个要因分别提出了两种解决对策方案。
1、解决要因一“技术交底不到位”的问题方案一:进行大面积的集中全面交底
集中现场所有管理人员及工人,针对灌注桩成孔施工进行全面的技术交底。 实施:2020 年 8 月 1 日,技术负责人XXX对现场所有人员及工人进行了一次
全面的技术交底,2020 年 8 月 3 日,小组成员对 8 名工人进行了考核,考核结果如下:
表 9-1 作业人员测试成绩统计表
|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测试成绩  | 
     92  | 
     82  | 
     91  | 
     79  | 
     93  | 
     84  | 
     95  | 
     83  | 
| 
     平均成绩  | 
     87.3  | |||||||
| 
     标准  | 
     ≥90  | |||||||
制表人:XXX 制表时间:2020.8.3
方案二:分层交底,培训考核
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成孔施工技术交底,小组成员对工人每日进行班前教育, 再对工人进行不定期培训,考核对施工技术的掌握水平。
实施:2020 年 8 月 4 日,技术负责人XXX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灌注桩成孔施
工技术交底,每日进行班前教育,2020 年 8 月 7 日,再对工人进行培训,2020 年 8
月 10 日对上面 8 名工人重新实施考核,考核结果如下:
表 9-2 作业人员测试成绩统计表
|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测试成绩  | 
     95  | 
     93  | 
     96  | 
     92  | 
     95  | 
     94  | 
     96  | 
     91  | 
| 
     平均成绩  | 
     94  | |||||||
| 
     标准  | 
     ≥90  | |||||||
制表人:XXX 制表时间:2020.8.10
方案比对:方案一实施起来占用过多人力资源与时间,甚至会影响到工程施工进度,并且大面积的交底并不能保证每个工人对成桩施工技术的了解掌握,效果一般;方案二进行分层交底,各层被交底人员少,交底效果较好,而且进行每日班前
教育,保证工人上班前对成孔施工技术的掌握,不定期的培训以及考核,能让作业工人对成孔施工技术保持较高的掌握水平。
综上,小组成员经过比对,讨论决定选择“方案二”为解决“技术交底不到位”问题的对策。
2、解决要因二“施工废土等掩埋控制点”的问题方案一:及时清运施工废土
配备挖机和渣土车,及时将掩盖控制点的废土清运,保证控制点清晰可见,并且的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交底,严禁将施工废土弃置于控制点上。
实施:2020 年 8 月 5 日,小组成员清理了一个被废土掩埋的控制点,并用此控
制点进行了 10 根桩位的测量,桩身中心位置测量偏差如下表所示:
表 9-3 桩身中心位置测量偏差表
|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桩身中心位置测 量偏差(mm)  | 
     35  | 
     40  | 
     28  | 
     36  | 
     42  | 
     22  | 
     25  | 
     34  | 
     26  | 
     33  | 
| 
     标准  | 
     ≤50mm  | |||||||||
制表人:XXX 制表时间:2020.8.5
方案二:增加后视点
在原有控制点的基础上相应增加部分后视点,若控制点被废土掩埋,可用增加的后视点进行观测测量。
实施:小组成员安排测量员对其中一个被废土掩埋的控制点控制点增加三个后视点,2020 年 8 月 5 日,以这三个后视点进行了 10 根桩位的测量,桩身中心位置测量偏差如下表所示:
表 9-4 桩身中心位置测量偏差表
|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桩身中心位置测 量偏差(mm)  | 
     55  | 
     62  | 
     65  | 
     58  | 
     48  | 
     57  | 
     66  | 
     54  | 
     62  | 
     53  | 
| 
     标准  | 
     ≤50mm  | |||||||||
制表人:XXX 制表时间:2020.8.5
方案比对:方案一能将施工废土及时清运,保证控制点不被掩埋,保证了测量的准确性,并且,出于文明施工的要求,现场施工废土需及时清运出场地,保证场地内文明施工达标,因此及时清运施工废土既符合文明施工要求,又能保证控制点
不被掩埋;方案二增加后视点,虽能保证控制点被掩埋后能进行测量,但是各点之间的传递测量本身就存在不可避免的误差,增加测量点数,最终会导致测量误差的增大。
综上,小组成员经过比对,讨论决定选择“方案一”为解决“施工废土等掩埋控制点”问题的对策。
3、解决要因三“泥浆比重较低”的问题方案一:更换提供泥浆的厂家
小组成员重新寻找一家泥浆厂家为成孔施工提供符合比重要求的泥浆。方案二:重新配置泥浆,对进场泥浆进行全面抽检
小组成员要求厂家重新配置比重符合要求的泥浆,并对新进场的每一批泥浆都进行全面抽检,保证泥浆比重符合要求,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全过程的泥浆比重检测,保证泥浆比重能满足施工要求。
方案比选:方案一更换泥浆提供厂家,需对新的厂家进行调查评估,以及重新签署泥浆提供合同,工作量以及成本较大;方案二要求原厂家重新配置满足要求的泥浆,并对进场泥浆进行全面抽检,且在施工过程中对泥浆也进行检测,保证了泥浆从进场到施工全过程的比重控制,能较好的保证泥浆满足施工要求。
综上,小组成员经过比对,讨论决定选择“方案二”为解决“泥浆比重较低”问题的对策。
针对三个要因,经过小组成员共同确定了三个方案,并研究制订了对策措施如下:
表 9-5 对策表
| 
     序 号  | 
     主要原因  | 
     对策  | 
     目标  | 
     措施  | 
     负责人  | 
     地点  | 
     完成日期  | 
| 
     1  | 
     技术交底不到位  | 
     分 层 交底,培训考核  | 
     考 核 成绩≥90 分  | 
     1、由技术负责人组织钻孔灌注桩施工作业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 并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着重加强灌注桩程控施工的内容; 2、落实班前教育制度,将每日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在开工前对作业人员进行交底。 3、对作业人员进行考核。  | 
     XXX  | 
     会议室  | 
     2020.9.12 ~ 2020.9.20  | 
| 
     2  | 
     施工废土等掩埋控制点  | 
     及时清运施工废土  | 
     覆盖控制点的废土要 在 24h 内清运走, 控制点清 晰可见  | 
     1、配备挖机和渣土车,将堆积的废土及时清运出场地; 2、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交底,严禁将施工废土弃置于控制点上,并派专人监督检 查。  | 
     XXX  | 
     现场  | 
     2020.9.21 ~ 2020.9.28  | 
| 
     3  | 
     泥浆比重较低  | 
     重新配置泥浆,对进场泥浆进行全面 抽检  | 
     泥浆比重范 围 : 1.1~1.35  | 
     1、重新调整比例配置泥浆, 提高泥浆比重,对进场泥浆进行全面抽检; 2、现场质量员对泥浆比重 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  | 
     XXX  | 
     现场  | 
     2020.9.29 ~ 2020.10.5  | 
制表人:XXX 日期:2020 年 8 月 25 日
十、对策实施
1、解决要因一“技术交底不到位”的问题
实施一:2020 年 9 月 15 日,项目技术负责人XXX主持召开了有关钻孔灌注桩施工知识的培训交流会,并在会议上详细讲解了钻孔灌注桩成孔施工流程以及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给现场作业人员进行了技术交底,帮助现场作业人员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

图 10.1 技术交底会议

图 10.2 技术交底记录
实施二:项目部严格落实每日班前教育制度,将每日的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在
开工前给作业人员进行交底。通过每日的班前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的警惕性,保证在工作的过程中,作业人员不会因心态懒散而出现问题。

图 10.3 班前教育摄影人:XXX
实施效果:对策实施完成后,2020 年 9 月 20 日,QC 小组成员组织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关知识考核,考核结果如表 10-1 所示。
表 10-1 作业人员测试成绩统计表
|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测试成绩  | 
     92  | 
     95  | 
     97  | 
     96  | 
     94  | 
     95  | 
     93  | 
     97  | 
| 
     平均成绩  | 
     94.9  | |||||||
| 
     标准  | 
     ≥90  | |||||||
制表人:XXX 制表时间:2020 年 9 月 20 日
结论:作业人员考核成绩达到了成绩≥90 分的对策目标的要求,说明“技术交底不到位”问题得到了解决。
2、解决要因二“施工废土等掩埋控制点”的问题
实施一:经过现场协调,2020 年 9 月 22 日,项目配备了专门的挖掘机和渣土车,实时跟踪,及时将现场施工废土外运,保证控制点不被废土掩埋。

图 10.4 施工废土装车外运
摄影人:XXX
实施二:小组人员对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交底,严禁将施工废土弃置于控制点上,并派专人监督检查施工情况。

图 10.5 施工废土
摄影人:XXX
实施效果:挖掘机和渣土车及时将施工废土清运出场地,现场控制点均清晰可见,2020 年 9 月 23 日,小组成员对现场 35 个控制点上的废土清运情况进行了统计, 统计结果如下,说明“施工废土等掩埋控制点”问题得到了解决。
表 10-2 施工废土清运统计表
| 
     施工废土清运  | 
     控制点个数  | 
| 
     无废土覆盖  | 
     25  | 
| 
     24h 内清运废土  | 
     10  | 
| 
     24h 外清运废土  | 
     0  | 
| 
     合计  | 
     35  | 
制表人:XXX 制表时间:2020 年 9 月 23 日
结论:被施工废土覆盖的控制点均在 24h 内清运走废土,现场所有控制点均清晰可见,且后续未出现施工废土掩埋控制点情况,达到了对策目标要求,说明“施工废土等掩埋控制点”问题得到了解决。
3、解决要因三“泥浆比重较低”的问题
实施一:小组人员与泥浆提供厂家联系,重新调整配比配置泥浆,提高膨润土用量,提高泥浆比重,配置泥浆比重处于 1.1~1.35 范围内,2020 年 9 月 30 日,小组对现场新提供的泥浆比重进行全面抽检,查看是否符合要求,检测结果泥浆比重为 1.15。

图 10.6 检测泥浆比重
摄影人:XXX
实施二:在施工过程中,现场质量员对泥浆比重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防止因现场其他原因导致泥浆比重的变化,从而导致塌孔。

图 10.7 施工过程中监测泥浆
摄影人:XXX
实施效果: 2020 年 10 月 1 日,小组成员对正在施工的 20 根桩的孔内泥浆比重进行抽样检测,检查统计结果如下
表 10-3 泥浆比重统计表
|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泥浆比重  | 
     1.20  | 
     1.15  | 
     1.18  | 
     1.20  | 
     1.15  | 
     1.25  | 
     1.12  | 
     1.28  | 
     1.16  | 
     1.17  | 
| 
     序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泥浆比重  | 
     1.30  | 
     1.16  | 
     1.14  | 
     1.12  | 
     1.24  | 
     1.17  | 
     1.13  | 
     1.12  | 
     1.15  | 
     1.13  | 
| 
     标准  | 
     1.1~1.35  | |||||||||
制表人:XXX 制表时间:2020 年 10 月 1 日
结论:经过对新配置泥浆的抽样检查,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抽检泥浆比重均符合
1.1~1.35 的对策目标要求,说明“泥浆比重较低”问题得到了解决。
十一、效果检查
1、效果检查
本工程经过开展“提高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为课题的 QC 小组活动,在接下来的施工过程中,各个部门的施工人员都能严格按照 QC 小组制定的对策措施的要求施工,确保了灌注桩的成孔施工质量。
QC 活动后灌注桩的成孔施工质量合格率良好,小组成员跟踪调查了在 2020 年
10 月 10 日~2020 年 10 月 30 日期间施工的 300 根桩的施工成孔质量,其中达到合格
标准的有 285 根,不合格的有 15 根,合格率为 94.9%,质量统计缺陷结果如下:
表 11-1 对策实施后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缺陷调查表
| 
     序号  | 
     质量问题  | 
     频数  | 
     频率(%)  | 
     累计频率(%)  | 
| 
     1  | 
     漏浆  | 
     4  | 
     26.7  | 
     26.7  | 
| 
     2  | 
     缩孔  | 
     3  | 
     20.0  | 
     46.7  | 
| 
     3  | 
     桩长不合格  | 
     3  | 
     20.0  | 
     66.7  | 
| 
     4  | 
     桩顶标高超差  | 
     2  | 
     13.3  | 
     80.0  | 
| 
     5  | 
     塌孔  | 
     2  | 
     13.3  | 
     93.3  | 
| 
     6  | 
     桩身偏差超标  | 
     1  | 
     6.7  | 
     100  | 
| 
     7  | 
     合计  | 
     15  | 
     100  | 
制表人:XXX 制表时间:2020.10.28

图 11.1 对策实施后问题排列图
制图人:XXX 制图时间:2020.10.28

图 11.2 对策实施前问题排列图
制图人:XXX 制图时间:2020.6.15
经过对比,“塌孔”和“桩身偏差超标”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发生频数大大减少,已不再是影响钻孔灌注桩质量的问题症结。

图 11.3 对策实施后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
统计图制图人:XXX 制图时间:2020.10.28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由实施前的 84%提高到了 94.9%,超过 QC 小组确定的 93%的目标,目标实现。
2、效益分析
- 经济效益
 
- QC 小组在本次活动中共发生的费用如下表
 
表 11-2 费用表
| 
     序号  | 
     活动发生费用  | 
     成本  | 
| 
     1  | 
     培训及教材费用  | 
     1200 元  | 
| 
     合计  | 
     1200 元  | |
制表人:XXX 制表时间:2020.10.30
- 该技术经济效益主要体现于减少返工(提高钻孔灌注桩成孔施工质量及效率),减少返工,从人工、材料、机械等各方面节省工程成本,则经成本核算,1根钻孔灌注桩成孔施工主要是机械成本:本项目钻孔灌注桩直径为 1m,机械钻孔成本约 100 元/m,经过 QC 小组活动后,施工的灌注桩数约为 428 根,平均每根桩长度约为 20m 不合格率下降约 11%,因此节约返工成本428×20×100×11%=94160元,扣除培训及教材费用 1200 元,本次 QC 活动为项目部节约成本约 92960 元。
 

- 社会效益
 
经过本次 QC 小组活动之后,在接下来的灌注桩施工中,施工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缩短了工期,节省了费用,得到了业主、监理的好评,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十二、巩固措施
1、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虽实现了 QC 小组预定的目标,但在后续施工中,不得有任何松懈大意,我项目部将把上述有效措施永久的保持下去,并进一步探索改进措施,设计出更高效的施工方法。
2、将本次 QC 小组活动中解决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低问题的施工工艺报公司技术中心,作为公司钻孔灌注桩的成孔施工经验在公司内部推广。


3、认真总结关于提高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合格率的经验,并以作业指导书的形式记录下来,由小组成员XXX补充完善本次 QC 活动中编制的《提高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作业指导书》,自编号:SZ1GS-2020-06,纳入公司技术档案,作为公司指导施工的技术文件,用于今后的类似工程中。
4、巩固效果检查:
对接下来施工钻孔灌注桩的成孔施工质量进行了观测,总共统计了 200 根桩,
其中达到合格标准的有 191 根,不合格的 9 根,合格率达 95.5%,巩固效果良好。
表 12-1 巩固期内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缺陷调查表
| 
     序号  | 
     质量问题  | 
     频数  | 
     频率(%)  | 
     累计频率(%)  | 
| 
     1  | 
     漏浆  | 
     3  | 
     33.4  | 
     33.4  | 
| 
     2  | 
     缩孔  | 
     2  | 
     22.2  | 
     55.6  | 
| 
     3  | 
     桩长不合格  | 
     1  | 
     11.1  | 
     66.7  | 
| 
     4  | 
     桩顶标高超差  | 
     1  | 
     11.1  | 
     77.8  | 
| 
     5  | 
     塌孔  | 
     1  | 
     11.1  | 
     88.9  | 
| 
     6  | 
     桩身偏差超标  | 
     1  | 
     11.1  | 
     100  | 
| 
     7  | 
     合计  | 
     9  | 
     100  | 

图 12.1 QC 活动钻孔灌注桩成孔施工质量合格变化条形图
制表人:XXX 制表时间:2020.11.20
十三、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1、本次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本 QC 小组的控制,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比活动前得到很大的提高,得到了业主、监理的好评。通过此次 QC 小组活动,大家进一步认识到,QC 小组活动是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我们将持之以恒的运用 QC 理论来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2、本次 QC 小组活动综合各个部门的力量,圆满完成了预定目标,同时,小组的团队精神、QC 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信心也都得到了提高。
表 13-1 自我评价表
| 
     序号  | 
     评价内容  | 
     活动前(分)  | 
     活动后(分)  | 
| 
     1  | 
     质量意识  | 
     4  | 
     5  | 
| 
     2  | 
     个人能力  | 
     3  | 
     4  | 
| 
     3  | 
     QC 知识  | 
     2  | 
     4  | 
| 
     4  | 
     解决问题的信心  | 
     3  | 
     5  | 
| 
     5  | 
     团队精神  | 
     4  | 
     5  | 
制表:XXX 时间:2020 年 11 月 30 日
根据评价表绘制出雷达图如下图:

图 13.1 自我评价雷达图
制图人:XXX 制图时间:2020.11.30
从雷达图可以看出:
在 QC 工具运用技巧上有明显提高。
小组质量意识一直不错,现在已保持下来。
在团队精神、质量意识、个人能力和解决问题的信心比活动前有所进步,但在个人能力上只得 4 分,说明小组在这方面还有点差距,今后在工作当中应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学习知识和本领,为“北山基坑”QC 小组下一个课题做准备。
3、基坑工程是房建类项目的第一步,对项目工期和质量安全存在极其重要的影响,基坑支护桩的止水效果直接关系到基坑安全,细微的改进都可以取得很大的收益,在很多地质情况都存在流沙层,为更好的达到基坑止水效果,通常会在外圈做一道水泥搅拌桩,因此通过小组内讨论,小组成员一致决定下一个 QC 课题是“提高水泥搅拌桩一次性成桩合格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