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九眼桥朋友圈(成都立交桥下的)
成都九眼桥朋友圈(成都立交桥下的)有人说那是「自由」、有一种特别的生活气质,「出门五分钟,流汗两小时」在这城市里诸多的阴凉之中,「立交桥下」的大片阴凉地
最近,
成都的气温「越来越高」,
烈日当头晒得人心焦,
大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出门五分钟,流汗两小时」
在这城市里诸多的阴凉之中,
「立交桥下」的大片阴凉地
有一种特别的生活气质,
有人说那是「自由」、
有人描述为「热闹」、
还有人只是喜欢那里美「美妙的回声」、
待留的「人群」、
免费的「清凉」。
人南立交
别有洞天的桥底下有人忙碌有人闲
人南立交桥下的小茶园,成为一方“偷凉加油站”。
在这里不只是一种成都生活
人南立交桥下,62岁胡阿姨心无旁骛,专注着自己手里的活计,她身边有专注着破解世界数学难题的大姐、有小心翼翼活动着健身器材的阿姨、还有歇凉的大爷躺在路边长椅上,望着立交桥底、一言不发……胡阿姨说:“我自己缝的鞋垫虽然不太软,但吸汗。”她一边缝、一边用手搓,从资阳上来成都住,本来就为了陪女儿,白天没事儿就给她做双鞋垫,“这桥下比家里凉快,晒不到太阳”,说着她手指右前方不到300米处的一栋高层公寓楼,“我女儿租的房子太小、不通风”,转身又指了指另一侧的高级酒店,“楼里空调又太冷,受不了”。更何况,她在这里还不寂寞,“有人就聊聊天,没人就吹吹风。”
桥下的健身器材也吸引不少老年人来锻炼。
被高级楼宇包围的小茶园
坐落在人南立交桥下的小茶园有几个,通常早上9点之后开门,下午1点生意开始兴旺起来,各色人在这里休闲、唠嗑、打牌。不同于胡阿姨的自得其乐,来桥下茶园的聚集了老中青三代人群,大热天选在这里避暑喝茶,几个年轻茶客直言:“二环人南立交,这周边虽然高级楼宇多,但没有什么茶楼”“咖啡厅、酒吧费用太高,不如这老茶馆”“谈谈生意、摆摆龙门阵,8块钱一杯茶随便坐,还是这里安逸”。正因如此,这以桥为顶的茶馆们,无论酷暑寒冬、生意常春,无冷气供应的人南立交桥下茶馆里却是几乎满员。一张五人桌上摆满了茶杯、暖瓶、记事本和10来张名片,“周围人来耍、年轻人来谈生意”茶园老板介绍。
双桥子立交
立交桥下的“文艺工作者”
双桥子立交桥下,民间“文艺团体”兴致正浓。
立交桥下的“文艺工作者”
2013年二环升级改造,改建后的双桥子立交桥气势磅礴,桥下遮阳避日,生成了不少绿草茵茵的空地,再加上桥梁建构,立体音响良好,不久后便被一群音乐爱好者灵敏寻了来,从此扎根在此“演出”、聚会,几年如一日,成为双桥子立交桥下的“文艺工作者”。他们大都是离退休人员,来自城市的东西南北,协调演出时间和场地,几个团队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唱下午的有两三个队,唱晚上的有两个队,今天你唱明天我唱,互相商量”,曹阿姨所在的“聚友”团,是其中较正规的一队人马,“我们沙龙(其对自己团队的称呼)人数也不多,主力歌手六七个,乐队老师也差不多七八个。隔一天来这里组织一次表演。看中的不是别的,是这里的观众氛围好!”
这里承载着热爱
歌手李阿姨人很热情:“这里是越晚越热闹。我家住在九里堤,每周一、三、五会过来唱歌,具体时间是下午两点到五点。我们的歌队名叫‘永乐’,寓意永远年轻快乐。歌队里面的人平均年龄都是60岁以上,有个陈大爷都70岁了,还是每次坚持来唱歌。16位成员聚在一起都是因为爱好唱歌,在这唱歌有三年多了,无论住的是远是近,除非是下暴雨,大家每次都会准时来这里!最近天气是很热了,但也阻挡不了我们对音乐、对舞台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