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金属材料行业分析:金属新材料行业深度研究及投资策略

金属材料行业分析:金属新材料行业深度研究及投资策略储能或接力(合力)新能源车,推动锂进入新一轮需求超级周期未来伴随越来越多的爆款新车型投放市场,电动车销量将持续高速增长,同时在碳资产扩张 的推动下,企业运输车辆电动化率也将不断提升,锂需求增长或不断超预期。我们预计到 2025 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将接近 2500 万辆,锂需求达到 144 万吨 LCE(其中动力电池 需求 118 万吨,占比 82%)。(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共振,锂需求增长将继续超预期据 EV-Volumes,2020 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为 324 万辆,同比增长 43%;其中 69%为纯电 动汽车,31%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全球电动汽车渗透率为 4.2%。2020 年新冠疫情并没有 抑制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势头,欧洲以 95%的增速贡献了主要增量。2021 年 1-10 月新 能源汽车销量合计 501 万辆,预计全年销量为 670~680 万辆。2022

2 锂:超级周期不止于此

需求长期确定性高速增长是锂行业演进的核心动力

随着各大经济国纷纷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目标,全球有望步入碳资产扩张大周期。碳 资产扩张的过程实际上是能源转型的过程,将推动能源和交通领域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清 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锂作为储能和动力电池的核心生产元素,将持续受益。

能源转型是指人类利用能源从木柴到煤炭、从煤炭到油气、从油气到新能源、从有碳到无碳 的发展趋势。以清洁、无碳、智能、高效为核心的新能源体系是世界能源转型的发展趋势与 方向。第一次能源转型开启了煤炭的利用,催生了人类文明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能源 转型开启了石油和天然气的大规模利用,保障了人类文明相继进入“电气时代”和“信息时 代”;第三次能源转型以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将推动人类文明“智能时代”的来临。智能化时代将会催生更多的锂离子电池应用场景及需求。

锂行业需求持续增长的动力主要源自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主要可分为三大类:3C 电池、 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目前动力电池是锂需求主力,除了不断超预期的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 池外,电动两轮车、电动船舶以及新能源车换电(BAAS)等市场也贡献了较大的需求边际 增量。未来除了动力电池需求持续增长外,智能化时代将会催生更多的锂离子电池应用场景 及需求,我们认为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最大的是储能电池。中国、欧洲等国纷纷提出实现“碳 中和”的年限,预计将出台更多有效的政策来推动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型,有望提升光伏、 风电等新能源配置储能的比例,同时“光伏 储能”作为未来人类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之一, 将会出现更多的应用场景。因此,储能有望接力(合力)新能源汽车,成为下一波锂价长周 期上行的核心驱动力。

金属材料行业分析:金属新材料行业深度研究及投资策略(1)

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共振,锂需求增长将继续超预期

据 EV-Volumes,2020 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为 324 万辆,同比增长 43%;其中 69%为纯电 动汽车,31%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全球电动汽车渗透率为 4.2%。2020 年新冠疫情并没有 抑制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势头,欧洲以 95%的增速贡献了主要增量。2021 年 1-10 月新 能源汽车销量合计 501 万辆,预计全年销量为 670~680 万辆。

2022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维持自然高速增长,美国新能源补贴政策有望推动新能源 汽车销量爆发,全球新能源汽车有望在更多爆款车型的共同推动下维持销量高速增长和渗透 率快速提升,我们预计 2022 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将超过 1000 万辆,增速超过 50%;同时 预计 2022 年全球锂需求约 67.7 万吨 LCE,同比增加 35%。

未来伴随越来越多的爆款新车型投放市场,电动车销量将持续高速增长,同时在碳资产扩张 的推动下,企业运输车辆电动化率也将不断提升,锂需求增长或不断超预期。我们预计到 2025 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将接近 2500 万辆,锂需求达到 144 万吨 LCE(其中动力电池 需求 118 万吨,占比 82%)。(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金属材料行业分析:金属新材料行业深度研究及投资策略(2)

储能或接力(合力)新能源车,推动锂进入新一轮需求超级周期

“碳达峰和碳中和”背景下的碳资产扩张,将推动全球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加速转型,也将 推动“光伏 储能”和“风电 储能”的加速发展,尤其是“分布式光伏 储能”有望迎来历 史性发展大机遇。因此,储能领域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有望进入爆发期,并带动锂进入新一 轮需求扩张周期。

近十年光伏和风电成本大幅下降,据 IRENA,2010-2019 年间,全球公用事业规模的光伏 电站加权平均发电成本急剧下降了 82%。国内光伏和风电的平均度电成本均已降至 0.39 元 /kWh 上下,光伏发电在 2020 年也迎来了平价上网时代(2020 年 8 月 5 日,发改委公布 2020 年风电、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结合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报送信息,2020 年风电平 价上网项目装机规模 1139.67 万千瓦、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装机规模 3305.06 万千瓦)。 发电成本的不断降低使得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的快速上升。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 2025 年,可再生能源将占到全球电力净增长的 95%,仅太阳能光伏发电就占所有可再生能 源新增装机容量的 60%,风能占 30%;到 2030 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有望达到 1721GW, 到 2050 年将进一步增加至 4670GW。

储能可以平滑光伏和风电发电间歇性和波动性对电网带来的冲击。解决第二个问题的相应 措施包括传统电源的灵活性改造、扩大输电能源调配能力等,而增加储能便是行之有效的手 段,不管是电源侧储能以使可再生能源平滑出力、并网,还是电网侧储能、调峰调频,或是 用户侧储能,都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利用必将以储能为前置条 件,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实现将带动储能需求,而储能的价值也将通过平滑和稳定电力系统 运行而体现,可以说,未来储能和可再生能源必将“孪生发展”。

据 CNESA,截至 2020 年底,全球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 191.1GW,同比增长 3.4%。 其中,抽水蓄能的累计装机规模最大,为 172.5GW,同比增长 0.9%;电化学储能的累计装 机规模紧随其后,为 14.2GW;在各类电化学储能技术中,锂离子电池的累计装机规模最大, 为 13.1GW。2020 年中国投运储能项目中锂离子电池的累计装机规模为 2.9GW,新增投运 的电化学储能项目规模 1.56GW,首次突破 GW 大关,是 2019 年同期的 2.4 倍。

金属材料行业分析:金属新材料行业深度研究及投资策略(3)

电化学储能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为功率(单位:kW)和容量(单位:kWh),例如,3MW/12MWh 的储能系统代表在额定放电功率 3MW 可放电时长 4 小时的容量为 12MWh 的储能系统。电 化学储能系统的应用一般分为能量型(容量型)场景和功率型场景,前者一般更关注储能系 统的容量大小,需要较长的放电时间而对响应时间要求不高,后者则一般更关注储能系统的 功率大小,往往要求较短的响应时间而放电时间不长。太阳能光伏发电能量时移、容量机组 等属于典型的能量型应用,系统调频则属于典型的功率型应用。评价储能系统在容量型和功 率型应用场景中的成本,一般分别采用储能系统能量成本(元/Wh)和储能系统功率成本(元 /W)。如用全生命周期成本来衡量储能电站的经济性,将运维成本等计算在内,则一般采用 平准化度电成本(元/KWh)和里程成本分别评价容量型和功率型储能电站的经济性。

锂离子电池成本的降低将使得电化学储能系统越来越具有经济性。电化学储能中,锂离子电 池的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均较大,其功率密度范围为1300-10000 W/L,能量密度范围为200- 500 Wh/L,显著高于液流电池和铅酸电池。

碳资产扩张将有效推动电化学储能快速发展。碳资产扩张将助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 力系统建设,为储能大规模的市场化发展奠定了基础,除了提升企业布局和投资风光等清洁 能源的积极性,还可以有效降低“光伏(风电) 储能”系统成本。

金属材料行业分析:金属新材料行业深度研究及投资策略(4)

储能领域有望成为继新能源车之后锂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企业不管是为了降低碳排放 还是扩张碳资产,都将积极布局和投资“光伏(风电) 储能”,而电化学储能电池未来将主 要以磷酸铁锂为主,因此储能的快速发展将带动碳酸锂需求大幅增长。我们预计到 2025 年 储能电池领域锂需求将达到 7 万吨 LCE,2030 年达到 62 万吨 LCE,年复合增速约 67%。 储能领域有望成为继新能源汽车之后推动锂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带动锂行业进入新一轮 上行大周期。

锂资源供给约束长期存在

锂资源龙头企业产能扩张缓慢、绿地项目投产周期长继续制约锂资源供给释放。2021 年锂 行业主要矛盾为锂资源供给有限与新能源汽车需求超预期增长导致的锂供需失衡,我们认为 2022 年这一矛盾依然存在。全球锂资源供给龙头集中度较高,虽然 2022 年龙头企业将集 中释放一批产能,但整体进度缓慢(扩产进度只有符合预期和低预期,没有超预期),并没 有因为锂价大幅上涨而加快投产进度,若考虑产能爬坡,在需求高速增长的情况下,锂资源 供应仍将维持紧缺状态。本轮锂价创历史新高,推动了锂资源绿地项目的加速并购和勘查, 但更多是 3-5 年后才能贡献产量。

2022 年全球锂资源整体仍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全球锂资源主要分布在澳洲、智利和阿根 廷等海外国家,2020 年受疫情蔓延和锂价低迷的影响,锂资源企业纷纷缩减资本开支、放 缓项目扩张进度,叠加 Altura 锂矿进入破产管理,导致 2021 年锂资源端增量有限。2022 年 随着锂价回升,锂资源企业逐步恢复资本开支,推进规划内的项目扩产,我们预计主要增量 来自 SQM( 4 万吨 LCE)、ALB(智利盐湖 1.5 万吨 LCE)、Livent( 0.3 万吨 LCE)、 Orocobre( 0.6 万吨 LCE)、赣锋锂业(阿根廷 C-O 盐湖 1 万吨 LCE)、Talison( 3 万吨 LCE)、Wodgina( 1.5 万吨 LCE)、Altura( 1.5 万吨 LCE)、AMG( 0.5 万吨 LCE)、中 国盐湖( 2 万吨 LCE)、中国锂辉石和锂云母( 2 万吨 LCE),合计增量约 17.9 万吨 LCE。

锂盐冶炼端,产能逐步向龙头集中,产能扩张周期较短。根据我们统计,2022 年全球锂盐 产能可以满足需求增长,其中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产量主要受制于锂资源供应。2021 年大部 分锂盐企业有较多的锂资源库存,开工率维持较高水平,但 2022 年随着库存消耗殆尽,锂 盐开工率或将下滑,产业从上游矿山到锂盐厂均维持低库存或无库存的状态,因此 2022 年 锂资源供给难以再受到库存扰动,供给边际变量主要来自资源企业新增产能。

金属材料行业分析:金属新材料行业深度研究及投资策略(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