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导演如何保护自己:当你的内心很卑微 你的作品就会很脆弱

导演如何保护自己:当你的内心很卑微 你的作品就会很脆弱顾桃:倒不完全是“敏锐”。我觉得可能是,更能够“制作”。这不是个形容词,但我的感觉确实是这样。所谓的“制作”,是说这些影片在记录的现实范畴之外,又延伸出了个体情绪的表达。相当一部分片子在通过各种情节的设置,去呈现不可见的内心世界,具有一种“试验性”,其实很先锋。新京报:听上去,这一代似乎更加敏锐?这个词合适吗?这次有好几部片子很直接地在讲中年夫妻间的关系,以及父母一辈和孩子之间的张力,甚至带出了对阶层的探讨,说大了就是和时代之间的互动。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个片子,它的初衷是帮助父母更好地沟通,但那里面你会看到大量的日常细节,中年夫妻间的深层连接早就分崩离析,却还要在孩子面前维持一种相安无事,但是其实瞒不过孩子。昨天在蒙古包里,我儿子和宝峰的儿子一块儿玩,我说你俩表演一下父母平常是怎么吵架的,俩孩子才三年级,但是很多细节他们都能记得。我们可能有时候真的忽略了孩子的感知和记忆的筛选。纪录片《犴达罕

顾桃和顾雪在2022世界游牧短片展开幕式现场。

新京报:那么议题上呢?

顾桃:不知道这样一种观察是否成立,我的感觉是,我们那一代的生活和所表达的东西之间,似乎始终保持着一种“不近不远”的距离,拍摄的几乎都是“熟悉”的东西,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在陌生与熟悉之间的一个相对位置,比如徐童能拍出来“游民三部曲”,其实因为他自己就像个游民一样,存在于那群人中间,但那样一群人其实和他的日常生活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在。这就是我总说的“呼吸”,他是自然而然,吐气和吸气之间有个节律。

现在的青年一代,我总觉得他们的表达更加“向内”,有一种凛冽的锋利。这怎么讲?今年入围我们这个影展的片子,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揭秘自己的家庭,更加直接,过去我们叫这种是“私影像”,这其实是很需要勇气的。当然,我们那一代也有人尝试过拍这样的东西,比如现在住湖南那一带的魏晓波,他就曾经拍下了他和女朋友之间的日常,但是没有形成什么规模,而且那时的私影像对代际关系的探讨很少。

这次有好几部片子很直接地在讲中年夫妻间的关系,以及父母一辈和孩子之间的张力,甚至带出了对阶层的探讨,说大了就是和时代之间的互动。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个片子,它的初衷是帮助父母更好地沟通,但那里面你会看到大量的日常细节,中年夫妻间的深层连接早就分崩离析,却还要在孩子面前维持一种相安无事,但是其实瞒不过孩子。昨天在蒙古包里,我儿子和宝峰的儿子一块儿玩,我说你俩表演一下父母平常是怎么吵架的,俩孩子才三年级,但是很多细节他们都能记得。我们可能有时候真的忽略了孩子的感知和记忆的筛选。

导演如何保护自己:当你的内心很卑微 你的作品就会很脆弱(1)

纪录片《犴达罕》剧照。

新京报:听上去,这一代似乎更加敏锐?这个词合适吗?

顾桃:倒不完全是“敏锐”。我觉得可能是,更能够“制作”。这不是个形容词,但我的感觉确实是这样。所谓的“制作”,是说这些影片在记录的现实范畴之外,又延伸出了个体情绪的表达。相当一部分片子在通过各种情节的设置,去呈现不可见的内心世界,具有一种“试验性”,其实很先锋。

这样的片子可能在大的影展上,入围都不一定,也许还会有质疑说——你这里缺乏电影的元素啊?你这做的像是一些PPT啊?但对于我们来说,只要拍摄者是真诚的,那么,那些所谓的不成熟,反倒是应该被鼓励的。

新京报:今年的影展上,有没有什么“不成熟”让你印象深刻?

顾桃:今年让我挺意外的是,徐童片子的主人公唐小雁的儿子,也开始拍纪录片了。后来我还给他发微信,说我看了你儿子的片子,眼圈都湿了。他拍得很简单,说他的家庭像一个“监狱”,自己想要冲出这个监狱,出去和各种朋友晃荡了半个多月,他的镜头记录了很多细节。后来回到家,他和父母说自己找到方向了,就想做纪录片。

这样的片子不论是拿给上一辈看,还是说和他差不多大,也同样正陷入迷茫的同龄人看,都是一部好片子。这个时候你还会关心他的技术吗——这里的收音不行,那块儿的画面太晃——就不会用这些东西去考量了。

作者/申璐

编辑/青青子

校对/杨许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