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杭州书画院李早(他们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

杭州书画院李早(他们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李早儿时与父母合影//生于浙江杭州,籍贯湖南长沙。居颜匋庐。承家学。1978年进入杭州书画社工作,1995年换岗至西泠印社出版社。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西泠印社理事、浙江省文史研究院馆员、浙江文澜书画院副院长、杭州市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西泠印社出版社副总编辑、浙江省篆刻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氏父子与杭州书画社

初心致远 承古启新

杭州书画院李早(他们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1)

李伏雨(1924—1995)

湖南长沙望城人。原名康球,曾用名胡雨,别署贫之、月照亭主、印工等。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李伏雨先生先后在杭州蕙兰中学、杭州市第二中学、杭州市教育工会、杭州市第三中学等教育系统单位担任各种行政职务及政治教师、语文教师、美术教师等。期间经历多次政治运动,经受了诸多坎坷与磨难。1976年调入杭州书画社工作,任美工、编辑,为西泠印社出版社的创办人之一。1984年2月从西泠印社离休。曾任杭州市一届人大代表、杭州市政协四届常委、杭州市文联委员。生前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曾担任浙江省篆刻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杭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李早(1953—)

生于浙江杭州,籍贯湖南长沙。居颜匋庐。承家学。1978年进入杭州书画社工作,1995年换岗至西泠印社出版社。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西泠印社理事、浙江省文史研究院馆员、浙江文澜书画院副院长、杭州市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西泠印社出版社副总编辑、浙江省篆刻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

李氏父子与杭州书画社

//

杭州书画院李早(他们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2)

李早儿时与父母合影

李伏雨先生

1976年调入杭州书画社工作

李早先生

1978年进入杭州书画社工作

李伏雨和李早父子

与杭州书画社渊源很深

一同见证和推动了杭州书画社的发展

杭州书画院李早(他们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3)

杭州书画社湖滨路时旧影

李伏雨先生

杭州书画院李早(他们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4)

李伏雨先生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西画系,青中年时期经历坎坷,其诗书画印无所不能,真草隶篆诸体皆精,尤其小篆。先生还未到杭州书画社工作时,就与杭州书画社有了交集。

李早先生回忆父亲往事时说,“1976年10月,在有关方面的关心下,父亲调入杭州书画社工作。不善言辞的他兴奋地对好友说‘归队了’。”。

杭州书画院李早(他们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5)

杭州书画院李早(他们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6)

李伏雨先生六十年代初期学习笔记

此时“文革”刚结束,百废待兴,文联、群艺馆等机构都未恢复。因此,杭州书画社当时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组织群众性的、配合各种任务的书法篆刻展览与编辑专业刊物。入职后的李伏雨先生开始负责做这些工作。

李早先生说,“在以后的日子里,父亲对恢复、振兴杭州市的书法篆刻活动,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为西泠印社的恢复活动做了不少工作。我在父亲的遗物中,翻阅到了1976年11月25日‘学习鲁迅刻印座谈总结会’、1977年1月29日‘试论刻印创新讲座’、1977年3月28日‘毛选五卷刻印展览座谈会’、1978年5月26日‘西泠印社老社员座谈会’等各种会议的记录原稿。”

李伏雨先生曾上门拜访陈左夫、叶一苇、陈仲芳等老先生,打消他们的顾虑,邀请并鼓励他们出来参加活动。同时倾注热情,发现、提携、培养年轻人。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杭州篆刻研究会”于1980年2月28日正式成立,沙孟海先生担任会长,李伏雨先生是三位副会长之一。同年5月,研究会编印了会刊《杭州篆刻》(此刊物连续出版至八十年代末)。篆刻研究会成立后,开展了多次活动,举办了各种创作会、座谈会。

杭州书画院李早(他们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7)

杭州篆刻

李伏雨先生从1976年入职在杭州书画社,到1984年离休,兢兢业业为文化事业做出了诸多贡献。

李早先生

杭州书画院李早(他们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8)

李早先生对杭州书画社的最初印象是在1962年,当时父亲李伏雨先生有10方印章,入选浙江省举办的一个金石书画展览,就在杭州书画社展出。

他回忆往昔说到:“我记得那天非常有意思,当时我还在读小学,家住在杭三中的教工宿舍,(在卖鱼桥,现在的中策职高,杭三中这个品牌已经消失。)我和差不多大的邻居一起到湖滨来玩,无意识的走进了杭州书画社。当时我也不太懂,就东看看西看看,正好在一个展柜里面看到我父亲的印章在展出, 那时是我第一次对杭州书画社有印象。之后也还去过几次,接着就是文革了,我们下乡了。”

1969年李早先生加入了“上山下乡”的队伍中,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和环境下,文化生活的贫乏,让他开始对父亲的书法篆刻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李早先生再次到杭州书画社时,已经进入70年代了。“那时我还没进入杭州书画社工作,在家里学习书法、篆刻,看一些展览,或买一些用品,还是经常会去杭州书画社转转。那时候裱画工场在杭州书画社,沙老的书法、陆俨少先生的画,经常都能够看到;偶尔还能看到潘天寿先生的画。”

1978年李早先生也到了杭州书画社工作,虽然工作地点一直都在孤山,但也经常来往于孤山与杭州书画社之间,更是在1983年有将近一年左右的时间在杭州书画社的一楼和三楼工作。

“那时在孤山上班的时候也经常到书画社来,尤其是下班,因为孤山相对来说下班稍微早一点。下班之后我们都会骑自行车到杭州书画社来。当时杭州书画社(1979年之后为西泠印社办公室 点击阅读相关内容)三楼作为行政首脑机关,领导、总务科都在此,所以杭州书画社去的是相当多的。”

那时杭州书画社经常办一些展览,还会组织活动。活动有赈灾主题的:沙孟海、陆俨少等先生的书画作品,在湖滨组织销售活动;有为人民服务主题的:休息天帮游客、市民刻印章,等等。这些展览与活动是李早先生难忘的回忆,而让先生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自己一张比较大的方印屏,在杭州书画社门市部墙上,固定展示了很久的时间。

“当时我与余正老师,同样尺寸的印屏,一人一幅挂在杭州书画社,五六年时间都不止,直到最后要装修了才拆下来。当时拆下来还给我时已经很陈旧了,但是我到现在还留着。”

杭州书画院李早(他们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9)

杭州书画社六十周年作品展 展示当年印屏作品

李早先生说:“杭州书画社,在我的工作和艺术之路方面,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在我的一生中属于一个比较重要的地方。对我的学习、对我的成长有很大帮助。”

出版社往事

杭州书画院李早(他们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10)

杭州书画社编辑部老员工合影

李早先生回忆说:“最开始叫美编组,从美编组升格到编辑部,从编辑部再到出版社,这么个过程。最初的美编组还不在三楼,在一楼,在裱画工场的后面。1976年我父亲进去之后就在那个位置,之后大概是1978年左右才搬到书画社的三楼去的。”

1978年杭州书画社正式获得出版权,随即调集专业干部组成编辑部,最初一共有三人,李伏雨先生便是其中之一。创业维艰,李早先生回忆说:“那个时候,父亲起早摸黑,经常出差。记得有一次他拿着付印的稿子去苏州,临行时还带走一支小狼毫、一瓶黑墨水放进包里,我说:‘出差带这些东西干什么?如墨水瓶打翻,你的包可要一塌糊涂的!’他说:‘为了节约时间,省得来回跑,我在那里还要工作。’回杭后,我问他在外如何工作,他说是把书稿摊放在旅馆的床上工作的。”

杭州书画院李早(他们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11)

《革命胜迹印谱》西泠印社 编辑部

杭州书画院李早(他们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12)

沙孟海(摄于编辑部职工送沙老《印学史》样书时)

杭州书画社正式获得出版权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下来的第一本书就是《革命胜迹印谱》(既有原拓本又有印刷本),之后编辑出版的《吴昌硕作品集》(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合作)、“忠义堂法帖”丛书、《印学史》等图书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李早先生说:“《吴昌硕作品集》它是分两本上下册,父亲主要负责的是书法篆刻的这一部分。出版物上面几个分类标题,是我父亲刻的印章用在上面的。”

叶一苇先生曾在《西窗夜雨读遗诗》的文章中写道,他的书稿《篆刻丛谈》就是李伏雨先生在1983年参加省书协于方岩召开的理事会期间,利用会余的休息时间看完的。

杭州书画院李早(他们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13)

(左)李伏雨1963年辑成《贫之印稿初集》 之跋

(中)李伏雨1973年辑成《贫之印稿三集》 之跋

(右)李伏雨1976年辑成《印稿六集》 之跋

李伏雨先生在出版社工作的六年时间里,编辑了大量的字帖、印谱、画册,其中不少得了奖,许多图书都是多次印刷了。最难能可贵的是李伏雨先生还把家藏旧版本无偿拿出来供出版社使用,如由他注音并附图讲解篆书用笔的《王福庵书说文部目》、《秦峄山刻石》、《邓石如篆书弟子职》等等。

杭州书画院李早(他们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14)

《王福庵书说文部目》西泠印社出版社

西泠印社出版社这一时期,出版书刊不但种类丰富,而且质量品位高,部分出版物荣获全国出版奖,获得了社会一致好评,在全国出版行业中已经颇有名声。

李伏雨先生为西泠印社出版社的创始人之一,李早先生亦继承之,在出版著作方面长于他人。李早先生1995年进入西泠印社出版社工作,担任《西泠印社印谱丛编》、《西泠印社百年藏印精选》、《南湖革命纪念馆馆藏墨迹精选》等多种大型图书的主编或策划,获第十二届、第十三届“浙江树人出版奖”(政府奖) 。策划、选编、主持出版了《西泠八家印谱》、《晚清民国六家印谱》、《西泠印社四创始人印谱》、《西泠印社历任社长印谱》等多种原印手拓印谱。个人主要著作有《匋庐印稿》、《怎样学篆刻》 、《李伏雨李早父子书画篆刻展览作品集》、《李早书法篆刻作品集》等。凭借着独到的眼光和精准的市场分析,《篆刻常用字字典》、《怎样学篆刻》(李早著)、《小篆作品精选百幅》(李伏雨著)至今已有二十年,依然还有非常好的市场。

认认真真地读书

兢兢业业地工作

老老实实地做人

淡泊名利 宽厚待人

扶持后进 热心公益

是父亲李伏雨先生给李早先生的记忆

//

李氏父子的艺术造诣

//

杭州书画院李早(他们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15)

李伏雨(左) 李早(右)书画篆刻展留影

李伏雨先生的诗词吟唱多为即景即兴之作,虽自谓“不谙声韵”,实为言志抒情,扬其“气质与风骨”。

李伏雨先生的绘画倾心于乡贤齐白石与老师潘天寿,受吴昌硕影响颇深,所作清新大雅,烂漫天真。

李伏雨先生的书法四体皆擅,行草具“二王”风韵,挥洒间真情流露、自然酣畅。隶书见汉碑骨力、舒展凝练。嗜楷书,“得颜真卿精髓,写得煌煌壮严而不失亲和カ”。尤精小篆,“上承‘二李’遗绪,下究清篆三昧,自出胸臆”,“其时已无几人可俦”。沙孟海、陆维钊先生对其小篆推崇备至,称为“当代小篆第一人”,并认为其书可为学小篆者之楷模。

李伏雨先生的篆刻以秦汉为宗,于明清诸家均有涉猎、仰慕于吴昌硕、齐白石。所作既多汉印,又拟古玺、取法昌硕而增其清丽、取法齐璜而增其雅致,以浑朴苍劲、整饬沉健为上。

杭州书画院李早(他们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16)

1988年 李伏雨、李早父子 拍摄于日本

父亲李伏雨先生对艺术的刻苦和勤奋,深深影响着李早先生。虽然父亲未对李早先生提出必须从艺、每日习艺的强硬要求,但机缘巧合下,李早先生对书法篆刻生出由衷的兴趣。

综观李早先生的书法篆刻,他的行草,行云流水,极富书卷气;他的篆书汲取两周金文之大营养,涉猎秦汉碑版及元清诸大家,运势写意,真气充盈;他的篆刻因受其父之涵儒,掇战国古玺、汉印及明清诸派之精华,追探古玺文之精神韵味,在浑穆中求灵动,真诚中寓雄秀,旁搜博求,并自开门户。

李早先生在创作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入展全国性展览,与父亲在海内外举办“李伏雨李早父子书画篆刻展”,在家乡湘潭市博物馆成立“西泠二李艺术馆”,谱写了不少灿烂的艺术篇章。

杭州书画院李早(他们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17)

杭州书画院李早(他们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18)

李伏雨 篆刻 倉碩

杭州书画院李早(他们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19)

李伏雨 篆刻 贫之如愿

杭州书画院李早(他们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20)

李伏雨 篆书 宋·释智鉴诗句

杭州书画院李早(他们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21)

李伏雨 行草 顶天继往四言联

杭州书画院李早(他们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22)

李伏雨 楷书 自吟诗 东瀛再渡

杭州书画院李早(他们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23)

李伏雨 篆书 落纸挥毫五言联

杭州书画院李早(他们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24)

李伏雨 国画 工笔草虫

杭州书画院李早(他们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25)

李伏雨 国画 荷塘小景

杭州书画院李早(他们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26)

李早 篆刻 唯印示信

杭州书画院李早(他们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27)

李早 篆刻 大道不器

杭州书画院李早(他们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28)

李早 篆刻 观沧海

杭州书画院李早(他们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29)

李早 篆书 举头倚树五言联

杭州书画院李早(他们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30)

李早 草书 辛弃疾词

杭州书画院李早(他们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31)

李早 篆书 临散氏盘

杭州书画院李早(他们与杭州书画社的故事)(32)

李早 隶书 不俗多情五言联


注:图片部分参考

作者:李伏雨、李早《李伏雨李早父子书画篆刻展览作品集》

作者:李伏雨《李伏雨书画篆刻》

作者:李早 《李早书法篆刻作品集》等

本文部分参考

杭州书画社“口述历史”计划 视频录音整理文件

中国蓝书画园地 公众号推文《视频 百载风华两印人·李伏雨》

主编 李早 | 作者 李伏雨《李伏雨书画篆刻》

西泠印社理事 李早《耆英影事—现代文化名人与杭州》等


· 结束语 ·

新一代杭州书画社人将继承老一辈勤奋、务实、拼搏、进取的精神,续写杭州书画社这一文化老字号的时代新篇章;在此我们向社会各界朋友发出最诚挚的邀请,望得幸能与诸位一起谱写杭州书画社新的故事!

杭州书画社的杭州地图

1959年 湖滨路

1959年10月1日,杭州书画社开业。它由靠近湖滨一公园即解放路最南端188号的一幢总建筑面积七八百平方米的小花园洋房改建而成。

2003年 将军路

在西湖之滨屹立了44个年头后,因湖滨路整体改造,杭州书画社搬迁至将军路。

2011年 西湖文化广场

杭州书画社新开于杭州地标西湖文化广场。

2014年 斗富二桥

杭州书画社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隶属于西泠印社集团,落户斗富二桥33号。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