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版本流传的过程,红楼梦真本已面世十余年
红楼梦版本流传的过程,红楼梦真本已面世十余年甚至有的文学博士后、红学专家看了“癸酉本”结局不禁嘲讽说:“这不是《红楼梦》,而是《水浒传》。”他们看到的只是“假语存”的表面故事,而对“真事隐”的史实一无所知,这样他们就无法接受“癸酉本”的结局。如此大相径庭的评价从表面看来是源自截然不同的阅读感受,然而这种阅读感受主要还不是由文学鉴赏力决定的,而是与如何定位《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有关以及全书主旨有关。由于《红楼梦》抄本只有前80回,没有结局,时代背景的认知不同会导致对故事结局的推断不同,对于全书主题也不可能会有全面而正确的认识。那些竭力贬低《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的红迷,多半是受胡适红学的误导,把《红楼梦》当成了清中期江宁织造曹家由盛转衰的故事。
2008年的时候,网上流传着一部《红楼梦》最后28回的本子,由于该书最后的批语交代该书为癸酉年第一次增删完毕,故又称《癸酉本石头记》。
自《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问世以来,评论一直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度。
贬低者大骂其为现代人伪续书,情节荒谬可笑,还不如程高本后40回。
而赞美者却大赞其艺术手法鬼斧神工,构思奇妙无比,情节波诡云谲,大气磅礴,读罢有“朝闻道,夕死可矣”之感。
如此大相径庭的评价从表面看来是源自截然不同的阅读感受,然而这种阅读感受主要还不是由文学鉴赏力决定的,而是与如何定位《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有关以及全书主旨有关。
由于《红楼梦》抄本只有前80回,没有结局,时代背景的认知不同会导致对故事结局的推断不同,对于全书主题也不可能会有全面而正确的认识。
那些竭力贬低《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的红迷,多半是受胡适红学的误导,把《红楼梦》当成了清中期江宁织造曹家由盛转衰的故事。
他们看到的只是“假语存”的表面故事,而对“真事隐”的史实一无所知,这样他们就无法接受“癸酉本”的结局。
甚至有的文学博士后、红学专家看了“癸酉本”结局不禁嘲讽说:“这不是《红楼梦》,而是《水浒传》。”
其实《红楼梦》中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白骨如山”、“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等语句,以前在第76回讲述的林四娘的故事,那可真的要比“水浒”还要“水浒”。
(第76回提到的姽婳将军林四娘,她的故事可要比“水浒”还要“水浒”)
《红楼梦》是不会有闲笔的,既然前面写了这样的语句,那后面也就必然会发生这样的故事,由此来看,“癸酉本”的结局就是十分合理的。
他们之所以无法接受,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他们就是将《红楼梦》当成了“风花雪月”的故事,对文本和批语提示过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白骨如山”、“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等漠然视之,或者理解成了夸张之词。
其实《红楼梦》中的这些语句并不是夸张之词,而是实实在在会最终上演的故事,
只要对明末清初的历史和文化有所了解,那就丝毫不怀疑,“癸酉本”就是红楼梦最初的结局。
读完后28回,才明白每一首判词、判曲的每一句究竟在说什么,才明白《好了歌》究竟在说什么,也才会明白《葬花吟》、《中秋联诗》在说什么;
(只有读了“癸酉本”后28回,你才会明白《葬花吟》究竟在说什么)
也才会明白为何前七十多回频频出现“末世”二字,才会明白什么样的悲剧会让那么多删述者泪尽而亡,才会明白后28回稿子为何会失传,才会明白回题、诗词、脂批暗示的那些事件究竟是如何演绎的;
也才会明白原来前七十多回很多事件必然会再发生一次,才会明白任何一个小人物都不是白写的,他们在后面的故事中也都是必然会出现的。
《红楼梦》的作者思想如此之细,写作手法如此高妙,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令人瞠目结舌。
后28回故事奇之又奇,惨而又惨,那如末日般伤绝泣血惊心动魄的氛围,令人不忍卒读,却又欲罢不能,而这一切竟然全部和前面的文本、伏笔和批语对应得上,而且半无违和感。
阅至结尾,这才知道《红楼梦》并不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而是以家喻国,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家亡血史”(贾王薛史)。
该书中发生过的所有命运传奇都被统摄在作者的如椽巨笔之下,却又和历史上发生的一些真实事件一一对应,此非透悟人生至理而又对历史了如指掌的文学巨擘不能为!
后面的28回,将故事定在王朝更迭之际,戎羌犯边,干旱加灾荒,疾疫流行,流寇纵横,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面对这狂风暴雨,贾家正好处在风口浪尖之上,天灾与人祸,一样也躲不过。
(贾府有九重门,“君门九重”影射国家,《红楼梦》借贾府影射大明王朝)
而这一切在前面的80回中已经有了充分的铺垫和渲染,要在这最后28回中全面展……
正是有了前面80回的冗长的钟鸣鼎食,富贵奢华,谈情说爱的生活细节展示,才越发显出后面自相残杀、黛玉泪尽而亡、狠舅奸兄卖妹青楼、贾史(贾宝玉和史湘云)二人捡煤球拾菜叶乞讨为生的沉重悲剧感;
也才会明白宝玉为何非得要抛弃宝钗而选择乞讨为生,那是因为宝钗强迫宝玉读书仕进,为戎羌(指异族统治者)卖命。
宝钗平时总喜欢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然而在异族侵略者的朝廷中“上青云”,那是宝玉所万万不可接受的。
只有了解了这点,才会明白前面宝玉大骂“耶律雄奴”、“犬戎”的真实用意。
“癸酉本”将前80回中蓄积起来的能量,一下子倾泻出来,如大坝决堤,令人防不胜防,却又觉理所当然!
笔者认为,《癸酉本石头记》必是真本,只有真正的作者才能想出如此匪夷所思却又鬼斧神工的剧情来,才会有如此深重的思想感情,也才会和前面80回的文本、伏笔和批语一一对应。
这是除了他们之外,任何人都是没有办法做到的一点!
但是想要让这个本子被大多数的读者所接受,恐怕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长期以来对《红楼梦》的误读形成的思维定式以及许多红学家的拼命否定和阻挠,是两个最大的绊脚石。
但不管有着怎样的困难,终究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大众接受这个本子是大势所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认真研读了前八十回,都会有这样的一感觉,暴风雨即将来临,流民四起,自然灾害频发,庄稼不收,外敌犯疆……
这一切的景象,和清中叶乾隆时期完全对应不上,和明末之世可以说是惊人的相似!
(清军入关,对全国人民实施血淋淋的大屠杀。这才是“白骨如山忘姓氏”的“末世”!)
读完“癸酉本”,你就会发现,《红楼梦》根本就不是什么家族兴亡史,而是改朝换代史,明亡清兴史!
它是一部“反清悼明”的“史书”!
因为后面的故事太过惨烈,也太过直白,它的丢失也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如果只是所谓的家族兴衰史,则根本就不可能会有如此待遇。
“癸酉本”的横空出世,将《红楼梦》几乎所有的谜团全都解开了,也使得《红楼梦》一举超越明代“四大奇书”(《金瓶梅》、《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成为我们民族最伟大的“奇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可是许多人却弃之如敝履,实在是可叹可惜!
笔者拥有《红楼梦》全部的文本和批语,以及《癸酉本石头记》后面28回文本,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加微信免费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