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狗猫鼠看出鲁迅是个怎样的人(胡羊尾巴小白象)
从狗猫鼠看出鲁迅是个怎样的人(胡羊尾巴小白象)据说,鲁迅在南京读书时,和流落到南京的旗人子弟比赛骑马。不知那个旗人子弟怎么想的,或者怕输,比赛还没开始,他竟然偷偷加快了马的速度,好使自己的马和鲁迅的马擦腹而过,自己却把脚蜷起来,放到马背上,意图用马鞍子去刮鲁迅的腿,鲁迅猝不及防,但还是巧妙地躲过了这一劫。倘若不是擅长骑马,人又机灵,腿骨就被刮断了。小鲁迅不仅喜欢一个人在百草园里游逛,时常搞点小破坏,还喜欢在家里逗逗他的曾祖母。他的曾祖母喜欢端坐在家中的一个太师椅上,有一天,鲁迅从那里经过时摔倒了,老太太着急地说,把衣服弄脏了,赶快站起来。后来,他就常常故意在曾祖母身边摔倒,就为看曾祖母着急的样子。许寿裳在《鲁迅先生年谱》里讲,鲁迅五六岁时,宗族里的人,根据他平日的表现,给他起了个绰号,叫“胡羊尾巴”。胡羊尾巴,顾名思义,就是胡羊身后的短尾巴,圆绒绒的,总爱悠闲地摇来晃去。这是句绍兴话,既指鲁迅身形矮小灵活,动作敏捷利落,又是对调皮伶俐
01
胡羊尾巴
许寿裳在《鲁迅先生年谱》里讲,鲁迅五六岁时,宗族里的人,根据他平日的表现,给他起了个绰号,叫“胡羊尾巴”。
胡羊尾巴,顾名思义,就是胡羊身后的短尾巴,圆绒绒的,总爱悠闲地摇来晃去。这是句绍兴话,既指鲁迅身形矮小灵活,动作敏捷利落,又是对调皮伶俐的孩子的喜爱赞扬。
熟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读者都知道,里面的迅哥儿活泼好动,捉蟋蟀、挖蚯蚓、觅蜈蚣,还专门爱按斑蝥的后背,听那啪的一声,看喷出的烟雾;又喜欢去拔何首乌,还不怕刺,去摘覆盆子,觉得这东西比桑葚要好吃得多。
小鲁迅不仅喜欢一个人在百草园里游逛,时常搞点小破坏,还喜欢在家里逗逗他的曾祖母。他的曾祖母喜欢端坐在家中的一个太师椅上,有一天,鲁迅从那里经过时摔倒了,老太太着急地说,把衣服弄脏了,赶快站起来。后来,他就常常故意在曾祖母身边摔倒,就为看曾祖母着急的样子。
据说,鲁迅在南京读书时,和流落到南京的旗人子弟比赛骑马。不知那个旗人子弟怎么想的,或者怕输,比赛还没开始,他竟然偷偷加快了马的速度,好使自己的马和鲁迅的马擦腹而过,自己却把脚蜷起来,放到马背上,意图用马鞍子去刮鲁迅的腿,鲁迅猝不及防,但还是巧妙地躲过了这一劫。倘若不是擅长骑马,人又机灵,腿骨就被刮断了。
青年鲁迅和朋友们在一起时,也尽显“胡羊尾巴”的风采。比如,他和人说话,讲得起劲时,就用手往桌上一搭,霍地跳了上去,好像鞍马表演一样坐到了桌子上。在大学讲课,讲到某个典故时,有时就学着典故中又穷又要面子的书生的样子,双手按着肚皮微微蹲下身子,用绍兴话说,我肚皮痛煞,我肚皮痛煞。下面听课的学生早已笑成一团。
唐弢先生也曾回忆过一件事:当时,上海开放了游泳池,男女没分开,有人谴责这一行为,认为有伤风化。鲁迅就说在一个池子里游泳有伤风化的话,那男人女人都应该戴上防毒面具,男人呼出的空气女人又吸进去不是更有伤风化。按说,已经完美反击了那些道德固化的人,你以为这样就完了?不。然后,他就假装自己已经戴上防毒面具,躲在墙角,缩了又缩,呼吸不到空气的样子,朋友哄堂大笑。
鲁迅在上海时,曾住在一个会馆的小偏院里,他的书桌前有一扇方格糊纸的窗子,平时读书看文,他喜欢开着这扇窗子。这本是一件极风雅的事,累了,看点窗外的风景,休息一下眼睛。但有时候,有人图省事,溜到楼下偏僻处方便,被鲁迅看个正着,很不雅观,也不卫生,鲁迅就用橡皮筋和纸团做成弹弓,瞅准时机,悄悄地弹在那人屁股上。
02
小白象
鲁迅写给许广平的两封信里,曾在署名处,画了一头象,而且这两头象的姿态不一样:一个长鼻高耸,一个头颈低垂。长鼻高耸的,表示是开心;头颈低垂的,表示我很郁闷。
有时不画大象,就直接署名“你的小白象”。要知道当时鲁迅已四十几岁,且名满天下,但恋爱起来,一样像个小孩。
《两地书》公开出版时,署名“EL”,Elephant(象)的缩写。
可见,鲁迅对象的喜欢。那么这个雅号是谁送的?是林语堂。
林语堂说,动物园里看到的象大多是灰象,遇到一只白象,就显得难能可贵,同时又特别地不让人放心,让人会担忧。
他把鲁迅称为“现代中国最深刻的批评家”、“叛逆的思想家”、“少年中国之最风行的作者”。高度赞扬鲁迅作品的文风,有着“闪烁的文笔,放浪的诙谐,极精明的辩证”。
鲁迅为人很有肝胆,生活至苦不抱怨,从不张口麻烦朋友。林语堂说,“我请鲁迅至厦门大学,遭同事摆布追逐,至三易其厨,吾尝见鲁迅开罐头在火酒炉上以火腿煮水度日,是吾失地主之谊,而鲁迅对我绝无怨言,是鲁迅之知我”。
而在《柔石日记》,也有关于鲁迅和象的记述,“鲁迅先生说,人应该学一只象。第一,皮要厚,流点血,刺激一下了,也不要紧。第二,我们强韧地慢慢地走去。我很感谢他的话,我的神经末梢灵动得像一条金鱼了”。这里的记述,让我们看到,鲁迅以“小白象”自称,不仅是因为林语堂的话正好暗合了他的心思,要做一个卓卓不群的人,而且象宽厚的生活态度、强韧的战斗精神有触动鲁迅的心。
后来,海婴要出世了,鲁迅想把小白象这个名号送给儿子,可见,他对这个名号的喜爱。他还担忧,现在住在上海里弄,地方太窄,到哪里去寻找抚育小白象那般广大的森林。
孩子出生后,他抱着小小的海婴哄着入睡,或许是海婴粉红脸蛋引起他的兴趣,他,一个写出无数篇犀利杂文的父亲,即兴创作了一首儿歌,哦,不,一个关于小白象莫名变成小红象的绕口令:
小红,小象,是小红象
小象,小红,是小象红
小红,小象,是小红象
小象,小红,是小红红
03
猫头鹰
“他在大庭广众中,有时会凝然冷作,不言不笑。衣冠又不甚修饰,毛发碰碰然,有人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猫头鹰”。
这是鲁迅一个朋友在回忆文章中提到的。一般人被叫猫头鹰,显然是件让人不开心的事。因为猫头鹰在我们传统文化中是不祥之物,它习性古怪,喜欢黑夜活动,白昼栖息,即使睡着,也会睁着一只眼,发出怪叫,又难免使人惊悚。
但正是这样的猫头鹰,引起鲁迅的共鸣。鲁迅曾在讲课时用的一个笔记本上,亲手绘制过一副猫头鹰图案。他还把猫头鹰写进他的打油诗里,“爱人赠我百蝶巾,回她什么:猫头鹰”。可见鲁迅对猫头鹰的名号非但不憎,而且还爱。
有一次他在致友人的信中曾自嘲地说:我的文章是枭鸣,别人不爱听。明知别人不喜欢,偏要那么说,足见他的个性。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鲁迅那么喜欢猫头鹰?首先鲁迅生活上的习惯很像猫头鹰。周作人在回忆文章中说,“有个时期在学习俄文,晚饭后便要出发,徒步到神田骏河台下,不知道学了几个月,那一本俄文读本没有完,可见时间并不很长。回家后就在洋油灯下看书,要到什么时候睡觉,别人不大晓得,因为大抵都先睡了,到明天早晨,房东来拿洋灯,整理炭盆,只见盆里插满了烟蒂头,像是个大马蜂窠,就这上面估计起来,也约略可以想见那夜是相当深了”。
许广平回忆录里也提到鲁迅生活习惯:夜里写作,上午睡觉。
鲁迅大约已过惯了这种生活。留学日本时,他就是这样熬夜,直到去世,一直没改变。万籁俱静的夜里,人们睡去了,独他醒着。“看夜的眼睛,听夜的耳朵”“自在暗中,看一切暗”。像猫头鹰一样睁着一只眼,要“敢于直面惨淡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献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其次是象猫头鹰一样冷。殷夫第一次见鲁迅,第二天给鲁迅一封信,说鲁迅话少,自己话多,“好像受了威压似的”。鲁迅回应说,我只是把我心里所感受到的冷说出一小部分,你们就觉得受不了,有一天,我把我内心最冷峻,最冷酷的方面说出来,那时候,如果还有一个人仍愿意听我讲,那么,那个人才是我的真朋友。他的冷真是无人能比。
“惯于长夜过春时”,这是鲁迅在那个黑暗时代,发出猫头鹰般的“恶声”,意图“肩住黑暗的闸门”,“放年青一代,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从此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鲁迅的名号其实很多,但这三个名号是他自己也很喜欢的。
“胡羊尾巴”和“小白象”是他热的那一面,“猫头鹰”是他冷的那一面。或许,他把自己的热留给了亲朋好友,而把冷留给了那个时代。三个名号,正象他的《铸剑》中的“冰”剑,烈火锻炼而成,本体通红,经过冰水浇淋,转为纯青,“冰”与“火”,是不能相容的,却统一于“剑”。这就是鲁迅。
亲爱的读者,你喜欢这把“冰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