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长大后能自愈:男子从咳嗽到进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仅21天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长大后能自愈:男子从咳嗽到进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仅21天图A:3月2日外院CT提示右肺可见大片高密影,左肺可见散在病灶。入院查体的情况为:T 36.5℃,P 100次/分,R 30次/分,BP 112/64mmHg,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ST模式,IPAP 14 cmH2O, EPAP 7 cmH2O,氧浓度60-80%)。患者神志清楚,急性危重面容,平车入病房。全身皮肤未见出血点、皮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口唇微发绀。胸廓无畸形,双侧语音震颤对称,呼吸运动度对称,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腹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不肿,病理征未引出。克布氏征反射阴性。3月3日,患者开始出现发热症状,体温高达38°C。3月7日,出现咳白色黏液痰,并有痰中带血,量不多。患者于3月9日转入我院急诊科完善胸部CT(图C)等检查后,予以「利奈唑胺针 伏立康唑片 莫西沙星针」治疗,但患者的症状仍在持续加重,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于3月1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长大后能自愈:男子从咳嗽到进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仅21天(1)

引言

分享本案例的目的是提醒大家,虽然咳嗽、发热是呼吸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但在前期抗感染疗效失败时需要及时调整思路。本例患者的诊治经过曲折复杂,病情又迅速进展至ARDS,当面对患者肺泡出血的情况,肺出血与ECMO抗凝的矛盾,应意识到什么?而在什么情况下可承担风险,开展一些以前认为是禁忌的操作?本案例最终提示点是:肺脏受累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在临床上无特异性表现,误诊率高,需要增加对此类疾病认识,尽早准确诊断和及时规律治疗。

32岁壮年男子从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咳嗽到行无创通气治疗,再到转入RICU只用了21天……迅猛进展的病情背后危机四伏,检查中发现什么?

刘某,32岁的一位男性患者。主诉「咳嗽21天,咳痰、气促、发热1周」于2018年3月13日入住我院RICU。

该患者于2018年2月2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咳嗽,每次咳1-2声,无痰,无畏寒发热、胸痛、气促等不适症状,因间断咳嗽的症状一直无缓解,先后辗转至当地诊所、县医院、市级医院就医,完善胸部CT(图A、B)等检查后,当地医院予以抗感染、抗病毒等治疗,但症状未得到有效控制。此后,患者的咳嗽症状明显加剧,以刺激性干咳为主,夜间症状明显。

3月3日,患者开始出现发热症状,体温高达38°C。3月7日,出现咳白色黏液痰,并有痰中带血,量不多。患者于3月9日转入我院急诊科完善胸部CT(图C)等检查后,予以「利奈唑胺针 伏立康唑片 莫西沙星针」治疗,但患者的症状仍在持续加重,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于3月12日下午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此时,患者的症状依然改善不明显,气促、发热症状未得到缓解,于3月13日转入RICU。

面对患者病情迅猛进展,生命面临危险的紧急情况,病因的追踪是关键。团队分析认为:该患在入院前即因咳嗽发热辗转就诊于多家医院,均考虑为「肺部感染」,且多家医院予以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不仅效果差而且病情还进展迅速,按CAP诊治思路,初始治疗的失败意味着需要查找原因及调整方案。

在追查患者的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中发现:患者既往体健,但2018年1月,曾有夜间在酒店地毯上睡觉后受凉的症状,出现咳嗽,咳少许白色黏液痰,患者到诊所输液治疗后症状消失;患者从事金属机械加工行业8年,有金属粉尘及化学制剂气雾接触史;患者有吸烟史5年,日均吸烟3-6支,偶有饮酒;患者的母亲于2014年因「肠癌」过世。

入院查体的情况为:T 36.5℃,P 100次/分,R 30次/分,BP 112/64mmHg,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ST模式,IPAP 14 cmH2O, EPAP 7 cmH2O,氧浓度60-80%)。患者神志清楚,急性危重面容,平车入病房。全身皮肤未见出血点、皮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口唇微发绀。胸廓无畸形,双侧语音震颤对称,呼吸运动度对称,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腹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不肿,病理征未引出。克布氏征反射阴性。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长大后能自愈:男子从咳嗽到进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仅21天(2)

图A:3月2日外院CT提示右肺可见大片高密影,左肺可见散在病灶。

图B: 3月6日外院CT提示双肺多发斑片状影,右侧为甚。

图C:3月9日我院急诊CT提示双肺多发病变,感染可能性大,其中右上肺可见空洞。

肝功能:白蛋白降低、胆红素轻度升高(ALB 22.5(g/L),TBIL 30.4 (umol/L) ,DBIL 16.2 (umol/L);肾功能,凝血常规、心肌酶、肌钙蛋白、BNP、血糖无异常;

C12:癌抗原125 (73.45u/ml);免疫全套、ANA谱检测无明显异常。

病原学相关检查:病毒全套:柯萨奇病毒抗体IgM(弱阳性);呼九联、结核抗体、输血前四项、GM/G试验、痰涂片抗酸染色、痰液真菌培养、血培养、甲乙型流感快速抗原测定未见明显异常。

降钙素原:1.09ng/ml,C反应蛋白:157mg/L。血沉:120mm/h

血常规:WBC 12.7*10^9/L RBC 3.63*10^12/L Hb 106g/L PLT 567*10^9/L ;尿常规、大便 OB阴性;

前期治疗失败,抗生素疗程或浓度不够吗?未覆盖病原菌吗?……完善药物浓度,病原学相关检查及血管炎三项、ANCA相关检查之前,患者发生了什么?

患者刚入院时,我们根据其情况考虑为:1、抗生素疗程及浓度未达到?2、抗生素未覆盖病原菌?3、是否为其他病因所致(如非感染性疾病)?

结合临床观察和入院后逐步完善的相关检查结果,入院后拟初步诊断为:

1、双肺病变并发热查因:重症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奴卡菌?真菌待排)?血管炎并感染?I型呼吸衰竭;

2、低蛋白血症;

3、肝功能不全;

4、轻度贫血。

暂予以「万古霉素针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针 复方磺胺甲噁唑片」抗感染治疗。抗生素方面,同时覆盖球菌、G-杆菌及非典型病原体。并完善病原学相关检查及血管炎三项、ANCA相关检查。

但在当时,我们还没有拿到检查回报情况,患者的症状还在持续地恶化。入院后第二天(3月14日),因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不能维持患者氧合,我们改用经鼻气管插管接有创机械通气辅助。

其插管后查体:HR:158次/分,RR:48次/分,BP 105/50mmHg,SpO282%。患者的神志躁动,气管插管内可抽吸出血性分泌物,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及哮鸣音。

床旁支气管镜:可见气道内血性分泌物。

床旁重症超声示:双下肺重力区肺实变明显。

复查血气:PH 7.46 pCO2 37mmHg pO2 53.0mmHg SaO2 91% FiO2 100%。

患者氧合持续下降原因何在?ECMO团队评估发挥哪些作用?风险是否能承担?……明确「ANCA相关性血管炎(GPA可能性大)」,哪些经验值得总结思考?

根据患者氧合持续下降情况,RICU团队进行了讨论分析,认为氧合持续下降的原因是:

1、氧耗增加(年轻、高热、呼吸频率快);2、双肺病变范围大,进展快,影像学及支气管镜检查提示肺泡出血影响弥散功能;3、心源性肺水肿可能。

采取进一步处理:1、加强镇静,降温处理。2、调整呼吸机模式:床旁重症超声示双下肺重力区肺实变明显。排除气胸等肺复张禁忌症,以PCV法尝试肺复张,PEEP提升至30cmH2O,指脉氧无改善。因此维持PEEP8cmH2O。3、抗心衰治疗:西地兰、速尿;4、药物治疗:激素(甲强龙40mg)改善肺泡出血;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加用伏立康唑覆盖真菌)5、评估ECMO指征与风险。

ECMO团队评估认为该患者有上ECMO指征:1.青年男性,既往无明确基础疾病,存在ECMO必要;2.肺部疾病为急性进展,存在可逆转可能;3.呼吸衰竭经有创呼吸机支持仍难以纠正;4.暂无明显其它脏器功能衰竭;5.家属同意且经济条件允许。

但同时,该患者上ECMO也存在一定风险:患者有肺出血表现,出血加重风险大;原发病不明确,预后不明。

但是ECMO团队考虑到患者目前病情已进展至ARDS,且有创呼吸机不能维持氧合,坚持当机立断选择ECMO支持技术。虽然患者存在肺泡出血,因此存在患者的肺出血与ECMO抗凝的矛盾。但分析ECMO出血的常见原因:血小板问题,凝血功能问题,血管问题。团队认为,ECMO抗凝目的是纠正引流出的血液至膜肺,管路后的高凝状态,而该患者凝血功能正常,因此抗凝目标控制在于控制高凝状态而不强求ACT 220s、APTT 80s,这个风险是可以接受的。

经过与其家属充分沟通后,该患于3月15日凌晨予以V-V ECMO生命支持,转机后1小时复查血气分析提示:PH 7.43,pCO2 37mmHg,pO2 65mmHg,FiO260%,氧合得到改善。

直到这时(3月16日),我们接到了相关结果回报:

病原学相关检查:

1、电镜下观察送检肺泡灌洗液沉淀:灌洗液沉淀中见少量球菌及杆菌。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长大后能自愈:男子从咳嗽到进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仅21天(3)

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涂片:上皮细胞<10/LP 白细胞<10/LP ,革兰色染色未见细菌。

血管炎三项 ANCA:

抗髓过氧化物抗体IgG、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IgG型 阴性;

抗蛋白酶3抗体IgG型 阳性。

pANCA 阴性 cANCA 阳性。

明确「ANCA相关性血管炎(GPA可能性大)」诊断。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长大后能自愈:男子从咳嗽到进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仅21天(4)

我团队于3月16日开始予以「甲强龙 血浆置换 环磷酰胺」治疗,并同时调整抗感染药物方案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针 伏立康唑片 万古霉素针」。其中万古霉素初始剂量为「1g ,q12h ivgtt」,后通过药物浓度检测调整为「1g,Q8h ivgtt」。患者血象下降,体温恢复正常,氧合稳定,查重症超声肺部情况稳定好转。

3月27号,患者撤除ECMO,3月28日撤除有创通气。3月30日、4月6日复查胸部CT(图D、E):双肺多发病变较前明显吸收,右上肺空洞性病变实变部分较前明显吸收,留有空洞。转风湿科普通病房巩固治疗后出院。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长大后能自愈:男子从咳嗽到进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仅21天(5)

图D与图E:两次复查胸部CT均可见右上肺空洞病灶。

出院后,继续嘱患者口服甲泼尼龙片及间断静脉使用环磷酰胺治疗,甲泼尼龙片由出院时48mg逐渐减量为12mg(7个月随诊),随诊7个月后复查胸部CT(图I)可见右上肺空洞消失,患者一般情况稳定。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长大后能自愈:男子从咳嗽到进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仅21天(6)

图F-H:分别为5月12日、6月26日、8月17日复查胸部CT,可见右上肺空洞逐渐缩小;图I:为11月1日复查胸部CT,可见右上肺空洞消失。

经验与总结

咳嗽、发热是呼吸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但在前期抗感染疗效失败时需要及时调整思路。回顾本例患者诊治经过:

1、有发热、咳嗽、咳痰、持续加重的低氧性呼吸困难、咯血,前期广覆盖抗感染和抗病毒等治疗无效,相关细菌培养、病毒、真菌等培养未得到明确致病菌。

2、肺部CT可见多发病灶,结合其演变过程:① 一致性,是否同源同类,该患者为同一类病变;② 分布,血源性脓肿随机分布且多为临近胸膜,该患者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堆积式;③ 边界,该患者病变边界表现出晕征,晕征主要见于真菌感染(曲霉)和血管炎性病变,该两类均为血管炎性渗出(病变浸润血管引起出血),与炎症渗出边界不同。④ 进展与演变:此患者从起病到病变最严重时期,所有病变没有一个彼此起伏的过程,都在沿着原来的轨迹进展,因此,可排除一些如过敏性疾病。

3、无呼吸系统外脏器病变情况,如肾功能损害、血尿、鼻窦病变等。

4、排除结缔组织、肿瘤等相关疾病。根据以上总结,入院后在完善病原学的检查同时,也积极完善了血管炎相关检查。

本例患者病情进展至ARDS,有创呼吸机不能维持氧合时,当机立断选择ECMO支持技术,为患者进行肺的保护、生命的支持,为原发病的治疗创造条件,赢得宝贵的时间。当时患者存在肺泡出血,因此存在患者的肺出血与ECMO抗凝的矛盾。ECMO出血常见原因有:血小板问题,凝血功能问题,血管问题。ECMO抗凝目的是纠正引流出的血液至膜肺,管路后的高凝状态,该患者凝血功能正常,抗凝目标控制在于控制高凝状态而不强求ACT 220s、 APTT 80s,风险是可以接受的。

患者血管炎检验结果回报后,根据《ACR/EULAR 2017年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分类标准》诊断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可能性大」。重症GPA需要甲强冲击治疗,甚至血浆置换、免疫抑制剂综合治疗,该患者采取了「甲强龙 环磷酰胺 血浆置换治疗」迅速地控制了病情进展,提示治疗是有效的。由于当时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出血风险高,未能完善活检,因此无病理结果支持血管炎诊断,以后需尽量创造条件完善病检。近年来有多例报道在ECMO支持下行各种有创操作,取得了满意效果,说明在高级生命支持下完全可以开展一些以前认为是禁忌的操作。

最后对于本例患者是单纯GPA还是GPA合并感染方面,其BALF电镜诊断提示灌洗液沉淀中见少量球菌及杆菌,其存在感染因素。但在后续抗生素无明显调整,仅加激素后病情明显好转的情况看,该病人应当是GPA未控制引起的病情迅速进展。

ANCA相关性血管炎目前通过有效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到70%左右。其主要死因为感染,以肺部感染为主,此多与患者基础疾病及免疫抑制治疗有关。免疫抑制剂的合理使用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推荐激素起效后迅速减量,环磷酰胺使用静脉给药。本例患者,既往体健且病变仅累及肺脏,规律予以甲泼尼龙及环磷酰胺治疗,目前在随诊期,病情稳定。

肺脏受累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在临床上无特异性表现,误诊率高,需要增加对此类疾病认识,尽早的准确诊断及及时规律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参考文献:

[1]J. C. Jennette R. J. Falk P. A. Bacon N. Basu M. C. Cid F. Ferrario L. F. Flores‐Suarez W. L. Gross L. Guillevin E. C. Hagen G. S. Hoffman D. R. Jayne C. G. M. Kallenberg P. Lamprecht C. A. Langford R. A. Luqmani A. D. Mahr E. L. Matteson P. A. Merkel S. Ozen C. D. Pusey N. Rasmussen A. J. Rees D. G. I. Scott U. Specks J. H. Stone K. Takahashi R. A. Watts. 2012 Revised International Chapel Hill Consensus Conference Nomenclature of Vasculitides[J]. Arthritis & Rheumatism 2013 65(1):.

[2]Abrams D. et 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Diffuse Alveolar Hemorrhage. ASAIO Journal 61 216–218 (2015).

[3]陈凌舟 彭卫华.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7 17(03):185-188.

[4]李丽雅 左晓霞.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诊治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 2014 31(10):661-664.

[5]夏正坤 何旭.血浆置换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专家共识解读[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8 33(15):1136-1137.

[6]戴青 鲍春德.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治疗与预后[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 8(02):5-7.

[7]杨柳 谢红浪 刘正钊 陈樱花 成水芹 章海涛 刘志红 胡伟新.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血管炎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15 24(04):331-336.

[8]张清 周惠琼 郭娟 徐鹏慧 卢敏辉 叶彬 王蕾 李胜光.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死亡危险因素的探讨[J].中华医学杂志 2017 97(43):3392-3395.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长大后能自愈:男子从咳嗽到进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仅21天(7)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长大后能自愈:男子从咳嗽到进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仅21天(8)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长大后能自愈:男子从咳嗽到进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仅21天(9)


本文完

采写编辑:冬雪凝;

排版:Jerry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