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黄颡鱼病害症状(出口黄颡鱼主要病害特点及检疫防治建议)

黄颡鱼病害症状(出口黄颡鱼主要病害特点及检疫防治建议)斜管虫病由鳃斜管虫寄生引起,是鱼类养殖时的寄生虫病害,显微镜检查可明显检测到鳃斜管虫。 水温在 8~18 ℃ 时易发病, 12~18 ℃ 时病原虫大量繁殖。鱼苗、鱼种、成鱼均可感染,亲鱼发病后对生殖机能影响较大,甚至死亡。 病鱼摄食量下降,鱼体发黑瘦弱,黏液增多,近池岸游动,导致呼吸困难,窒息而死。1.2 斜管虫病1 人工养殖黄颡鱼的主要病害特点1.1 车轮虫病车轮虫病由车轮虫寄生引起,是鱼类养殖时主要的寄生虫病害,利用显微镜检查会发现病鱼的体表和鱼鳃有大量的车轮虫,主要为害黄颡鱼幼苗,多发于春末秋初。 黄颡鱼的鳃、体表皮肤及鳞等处都是车轮虫比较喜欢寄生的地方,如果只是少量寄生时,车轮虫病的症状还不明显;一旦严重感染,病鱼的鳃和皮肤会分泌出大量的黏液,且会使鱼体消瘦,身体的颜色加深,造成病鱼常常浮于鱼池下风处或者绕着鱼池打转。如果水质恶化、养殖密度过高,很容易发病流行,并且引起大量死亡。

出口黄颡鱼主要病害特点及检疫防治建议

胡 姝等

活鱼出口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之一,我国活鱼出口国家主要集中为日本、韩国和越南 。 沈阳市辽中区地处辽河、浑河、蒲河、绕阳河等多条河流的交汇区域,常年水量丰沛,适于水产养殖。 沈阳市辽中区淡水鱼养殖行业已建设了 200 多个养殖小区,很多活鱼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其中黄颡鱼是沈阳市辽中区重要的出口活鱼品种之一 。

黄颡鱼(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为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又名黄腊丁、嘎牙子、黄鳍鱼、黄刺骨。 黄颡鱼在东北地区俗称嘎牙子,是江河、湖泊、水库等自然水域中常见的小型名优鱼类,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很受消费者欢迎,市场前景好 。 近年来,黄颡鱼养殖出口量不断增加,但日、韩等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黄颡鱼的安全卫生检疫标准要求高,对其兽药残留、疫病检疫等提出了严格的检验检疫标准。 近年来,黄颡鱼人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黄颡鱼病害逐渐增多,对出口黄颡鱼的检疫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为了保证出口黄颡鱼达到国外检验检疫要求,应对出口黄颡鱼疫病危害进行分析,抓住黄颡鱼疫病防治的关键环节,以防为主,严格控制药物残留,安全防控疫病,提高出口黄颡鱼的品质。

1 人工养殖黄颡鱼的主要病害特点

1.1 车轮虫病

车轮虫病由车轮虫寄生引起,是鱼类养殖时主要的寄生虫病害,利用显微镜检查会发现病鱼的体表和鱼鳃有大量的车轮虫,主要为害黄颡鱼幼苗,多发于春末秋初。 黄颡鱼的鳃、体表皮肤及鳞等处都是车轮虫比较喜欢寄生的地方,如果只是少量寄生时,车轮虫病的症状还不明显;一旦严重感染,病鱼的鳃和皮肤会分泌出大量的黏液,且会使鱼体消瘦,身体的颜色加深,造成病鱼常常浮于鱼池下风处或者绕着鱼池打转。如果水质恶化、养殖密度过高,很容易发病流行,并且引起大量死亡。

1.2 斜管虫病

斜管虫病由鳃斜管虫寄生引起,是鱼类养殖时的寄生虫病害,显微镜检查可明显检测到鳃斜管虫。 水温在 8~18 ℃ 时易发病, 12~18 ℃ 时病原虫大量繁殖。鱼苗、鱼种、成鱼均可感染,亲鱼发病后对生殖机能影响较大,甚至死亡。 病鱼摄食量下降,鱼体发黑瘦弱,黏液增多,近池岸游动,导致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黄颡鱼病害症状(出口黄颡鱼主要病害特点及检疫防治建议)(1)

1.3 小瓜虫病

小瓜虫病(白点病)是水产危害较大病害之一,是由多子小瓜虫引起的一种在淡水鱼类和观赏鱼类中常见的寄生虫病。 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上,初期肉眼可见白色小点,暴发后病鱼体表黏液增多,体表覆盖一层白色黏膜。 水温在 15~25 ℃ 时易发病, 每年春末秋初发病率较高,对鱼苗、鱼种、成鱼均有较大影响。 病鱼体质消瘦,摄食下降,鱼体与固体物摩擦,反应迟缓,漂浮水面,导致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1.4 肠炎

肠炎病是由点状产气单胞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的传染病害,发病时病鱼腹部肿大,肛门红肿,轻轻按压会有黄色黏液流出。 将病死鱼解剖后,会发现肠胃部位充血发炎,严重者全肠发炎呈浅红色,血脓充塞肠管。 病鱼发病后会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食欲减退,直至死亡。

1.5 出血性水肿病

出血性水肿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是黄颡鱼养殖时常见的一种病害。 发病时病鱼身体表面泛黄且黏液增多,咽部的皮肤破损而充血,鱼腹部处膨大,肛门处红肿,向外翻。一些鱼头部会充血,背鳍会肿大,胸鳍和腹鳍基部会充血,鳍条会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至腹鳍纵裂且胆汁外渗,腹腔会淤积大量血水或者黄色胶冻状物质,肝脏呈土黄色,脾坏死,肾脏上长有霉黑点。

1.6 水霉病

水霉病是由水霉病菌感染引起的,水霉病菌在水体中繁殖,黄颡鱼在养殖过程中出现外部破损时,水霉病菌就会乘虚而入。 水霉病菌寄生在鱼体的外伤口上不断地繁殖生长,开始寄生时肉眼见不到,随着时间推移,菌丝开始不断地向内和向外生长,扩散蔓延,形成白灰色的棉絮状物。 病鱼游泳时情绪焦躁不安,一直到肌肉腐烂、鱼身消瘦而死亡。 当鱼体受伤、鱼群拥挤、水质污染时,黄颡鱼比较容易感染水霉病,水温在 15 ℃ 左右时易发病。 这种病一年四季都流行,尤其以早春、晚冬最容易发生 。

2 出口黄颡鱼主要病害检疫防治建议

2.1 实行出口黄颡鱼养殖场基地备案制度

为保证黄颡鱼出口质量安全,规范养殖出口,应实行养殖场基地备案制度,严格实行养殖场注册,应在当地海关部门的指导下,建立出口黄颡鱼养殖基地。出口黄颡鱼养殖基地的周围环境生态良好,远离城市和主干道,远离化工厂、矿山、医疗废弃物的水(地)域等带有污染源的地点。 环境条件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GB/T 18407.4 — 2001 )的规定要求。

2.2 加强养殖水质和水源管理

养殖池塘水源应充足,池底平坦、便于排水,周边生态养殖环境适宜,没有污染源,水利设施良好,养殖用水和水源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GB 11607 — 1989 )的规定要求,养殖水温度控制在 0~38 ℃ 之间。 最适宜黄颡鱼生长的水体温度为 25~28 ℃ , pH 值范围 6.0~9.0 。

2.3 做好清塘消毒

黄颡鱼是无鳞鱼,对环境要求高,对许多药物敏感,在养殖过程中,要保持养殖环境优良,严格消毒,减少病害。 老池塘应清除过多淤泥,塘底留 10~20 cm深的水,用生石灰 1 500 kg/hm 2 清塘消毒,使池底泥土与生石灰充分混合,以便彻底杀灭池中病原体、寄生虫及其他危害性生物等 。

2.4 科学饲养管理

一是选择优良品种鱼苗。 应选择色泽亮丽、表面光滑、无病害、无损伤、无残缺、体质健康、规格整齐的鱼苗放养。 投放、运输鱼苗时,需要注意耐心拿放,防止鱼体受损磕碰,并且要注意在鱼体入池前用食盐水浸洗 。 二是做好池塘饲养管理。 为了保证黄颡鱼饲养质量,应采用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进行喂养,同时需要配合使用人工饲料,保证鱼饲料内有充足的蛋白质。必要时需要在饲料内添加一定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同时结合必要的训练保证鱼体可适应转换。 鱼体生长到不同阶段时,应选择适宜粒径的人工饲料进行配合,保证饲料鲜嫩、无霉变,坚持科学喂养,促进鱼体吸收营养,增强鱼体的抗病性能,增强体质。

2.5 注重鱼病防控措施

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防病先调水,即采用物理和生物措施调水,如采用生石灰和益生菌等调节水质 。 黄颡鱼养殖过程中,科学地运用微生物制剂调控养殖水体,有效地降低黄颡鱼的发病率。 病害治疗严格按照无公害水产品要求选用低毒、低残留、高效的抗生素药物,使用的抗生素药物应符合进口国的检验检测规定要求。

2.6 做好出口黄颡鱼的检疫监管

当地海关要加强对出口黄颡鱼的检疫监管,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和突击检查方式,加大对养殖基地监管力度。强化抗生素用药管理,定期抽样进行疫病、药残检测 。 黄颡鱼出口前要在当地海关监管指导下对黄颡鱼进行疫病检测和抗生素药物残留检测,达到输入国检验检疫要求和标准的方可出口。 出口前,要做好现场检查,剔出伤残鱼,装箱前对运输工具及集装箱检查消毒,装箱后加封标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