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词基础知识(只有认真探讨并科学回答这六个问题)
格律诗词基础知识(只有认真探讨并科学回答这六个问题)这是草民应邀《凉山头条》“热土计划”原创的一首小诗,请大家结合此诗在本文评论区标题号,分别探讨回答如下问题:众口遮严尽舜尧。赤县齐心雄世界,外防输入疫情消。
#敬请酌词炼句#
赤县齐心雄世界
七绝·六豪(中华新韵)
新冠隐患挤公交,
众口遮严尽舜尧。
赤县齐心雄世界,
外防输入疫情消。
这是草民应邀《凉山头条》“热土计划”原创的一首小诗,请大家结合此诗在本文评论区标题号,分别探讨回答如下问题:
1.什么是押韵?
2.什么是合韵,押韵了就一定合韵吗,依据是什么?
3.合韵与诗词体裁有关吗?
4.格律诗押韵规则是什么?
5.此诗在押韵方面是否有问题,理论依据是什么?
6.此诗是律绝还是古绝,理论依据是什么?
一、押韵、出韵与合韵
学过汉语拼音的朋友都知道,汉字读音由声母和韵母组成。韵,即除声母之外的韵母,包括韵头、韵腹和韵尾。韵腹指韵母中发声最响亮的主要元音字母,即“a、o、e”。主要元音字母之前是韵头,即“i、u、ü”。主要元音字母之后是韵尾(n、ng或u)。
押韵的诗,称为韵诗。韵诗中押韵的诗句,称为韵句。韵句末押韵的字,称为韵字,又叫“韵脚”。例如文章开头原创小诗中的“交”、“尧”、“消”。
同一首格律诗,韵句末字,都是同一韵部的平声韵字,叫合韵。押韵不一定合韵。合韵与否,取决于格律诗词平仄押韵基本规则和相应的声韵系统。
古代没有拼音,就按当时的官话方言语音规范平仄,将同声韵的汉字按平、上、去、入四声系统归类收录在一起,就叫韵部。不同韵部的汉字汇编在一起,像字典那样供检索查阅,这样的工具书就叫韵书。韵书经历了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唐朝孙愐等人编撰的《唐韵》、宋朝陈彭年等人编撰的《广韵》、丁度等人编撰的《集韵》、南宋刘渊等人编撰的《平水韵》、清代礼部编定的《佩文诗韵》,清戈载编撰的《词林正韵》,直至如今的《中华通韵》、赵京战编撰的《中华新韵》等历史发展演化阶段。古韵一般作为现代人学习研究古人诗词作品的工具。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及网络通讯技术的兴起、普及和提高,诗词网站古韵检测工具,给现代人学习研究古人诗词作品或创作古韵诗词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古入声字及古韵部的辨别,已不再成为古韵诗词学习研究或创作审美的障碍。
押韵要求有宽有严,与诗作者选用的诗文体裁密切相关。
例如本文开头原创小诗,若选平水韵作平仄押韵标准,选择七言律绝作诗的体裁,其检测结果截图如下:
古韵检测结果显示,邻韵出韵,足以说明,古韵并不支持“借韵”或网络热衷的“孤雁出群格”。具体分析如下供探讨交流。
若此诗选用平水韵为平仄押韵标准,那么,首句末韵字“交”在“三肴”韵部,“尧”、“消”两个韵字在“二萧”韵部。同一首诗,韵字不在同一韵部,视为出韵。
首句韵字“交”所在的“三肴”韵部,与“尧”、“消”所在的“二萧”韵部,在古韵中被视为“邻韵”。“邻韵通押”之说,也叫“借韵”。“邻韵”用在首句末,被称为“孤雁出群”,“邻韵”用在尾句末,被称为“孤雁入群”。“借韵”诗一直以来被视为是“合韵”的格律诗。然而,古韵检测结果截图佐证,的确是出韵的。可见古韵平仄押韵标准并不买账格律诗“借韵”之说!其实“交”、“尧”、“消”的韵母都是“iao”,在新韵中,明显合韵,岂有“借韵”可言?足见,新韵平仄押韵标准也不支持“借韵”之说!况且,“孤雁出群”、“孤雁入群”所谓的“邻韵”,在古韵中与其余韵字都不是同一韵部,作为格律诗,又岂有“通押”之理?古韵检测明明提示“邻韵通押”是出韵的,格律诗“借韵论”却偏要说是“合韵”的,明显自相矛盾,很难自圆其说!殊不知,换韵、借韵、邻韵、仄韵、平韵等等,在古体诗中,不胜枚举。这是因为古体诗本就无须严格遵守格律诗平仄押韵规则,只要标示为古风、古绝,不就名正言顺地合韵了吗!
因为,韵字的分类标准有古今两种;所以押韵不一定合韵。
- 今人普通话语音规范合韵的,用古韵检测又不合韵的了。例如:
清心寡欲上翠微
七律·五微(中华新韵)
佛在心中远是非,修行向善健康陪。
坑蒙拐骗身无染,痴恋贪嗔我不追。
蝶梦庄周糊一世,蓝田美玉舍三堆。
但寻静处离烦恼,柳暗花明上翠微。
“节”、“街”,在古韵中被归类于不同韵部,不才如果选用平水韵创作,那么两者“通押”,必然导致出韵,检测结果截图如下。
因为新韵中“节”、“街”都属于同韵部平声韵字,所以作者选用新韵作平仄押韵标准,就是合韵的,检测结果截图如下。
此例说明,当古韵不合律且无法使今人格律诗面向今人大众时,新韵就是明智选择了。
- 古韵书及古诗中,同一韵部的古韵字,当时是合韵的。但后来语音发生变化,多数变得不合韵了。例如:
《登岳阳楼》
杜甫(唐)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浮”,古时读“fóu”,与“楼“、“舟”、“流”韵母都是“ou”,故古人将同韵汉字归类集中在同一韵部,古时是合韵的。平水韵检测结果截图显示如下。
而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中,普通话语音规范读音是“fú”,听起来不再有韵感了!新韵检测结果截图佐证如下。
如果,将此诗视为格律诗五律;那么,无论新旧韵检测,“洞”、“庭”两字都有出律之嫌。可见,诗圣一生不都只写格律诗,他写的古体诗也不乏其例。况且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古体诗不胜枚举!
- 古韵部中,不押韵的韵字,语音变化发展后,现代人听起来是完全押韵。
例如本人原创律绝《赤县齐心雄世界》一诗中,韵句末的“交”与“尧”、“消”等两个平声韵字,在古声韵系统中属于不同韵部,被视为“出韵”;语音变化发展后,韵母都是“iao”,听起来完全有韵感!
以上对比分析证明:合韵与否,与诗作者选用的体裁及声韵系统密切相关。
二、古体诗押韵
古体诗没有严格的平仄押韵规则要求,仄韵、平韵、邻韵、换韵都灵活自由。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古体诗不胜枚举。
仄声字押韵,是古体诗而不是格律诗。
例如张若虚“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杜甫的《望岳》、孟浩然的《春晓》。
“仄韵诗”检测结果虽然显示“押韵”,但如果视为格律诗,那就大错特错了!例如孟浩然的《春晓》,具体分析如下供探讨交流。
春眠不觉晓,
平平仄仄仄
处处闻啼鸟。
仄仄平平仄
夜来风雨声,
仄平平仄平
花落知多少。
平仄平平仄
第一句有三仄尾之嫌。
第三句末字平声出律。
第四句第二、四、五字出律。
首联第二句与次联第一句双数位置平仄当相同却相反,导致双数位置平仄失粘。
五绝平起首句入韵,平水韵检测结果截图如下供探讨交流。
检测结果显示,仄韵诗出律、失粘,不是格律诗体裁,而是古体诗体裁。即使检测结果是押韵的,也不合韵。因为格律诗只认可同韵部的平声韵字押韵,而不认可同韵部的仄韵字押韵。
再如:
《望岳》
杜甫 (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平起首句不入韵,平水韵检测结果显示多处平仄出律。
平起首句入韵,平水韵检测结果显示出韵且出律。
三、格律诗合韵与否,取决于格律诗平仄押韵规则及作者对声韵系统的选择
平仄的“替对粘韵”,是格律诗体裁形式赖以存在的基本规则,是格律诗与古体诗的分水岭和试金石,是客观标准,不受三观左右。“意境第一,不拘平仄”提法欠妥,要不,平仄失替、失对、失粘、出律、出韵,还能是格律诗吗?应该说“意境第一,不拘体裁”,我已有专章探讨论证,欢迎关注探讨,在相关文章评论区交流,恕我不再赘述!
同一首格律诗中,所有韵句的末字,都必须是同一韵部的平声字,不可换韵,简称“韵”,否则为出韵。这是格律诗合韵的基本规则。
“邻韵”不在同一韵部,其实是不合韵的。例如:
《访戴天道士不遇》(人称“孤雁出群格”)
李白(唐)
犬吠水声中,(东韵)
桃花带露浓。(冬韵)
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冬韵)
野竹分青霭,
飞泉挂碧峰。(冬韵)
无人知所去,
愁倚两三松。(冬韵)
古韵“中”与“浓”、“钟”、“峰”、“松”,不在同一韵部,有”出韵”之嫌。平水韵检测结果截图佐证如下。
平水韵检测结果显示“邻韵通押”出韵,可见古韵并不买账格律诗“借韵”、“孤雁出群”之说!
“中”与“浓”、“钟”、“峰”、“松”,在新韵中都属于同韵部的韵字,是合韵的,故没有出韵之嫌,又何来“借韵”、“邻韵”可言?检测结果截图佐证如下。
上述对比分析证明:不同声韵系统检测结果各异,都是平仄押韵标准不同惹的祸,使人顾此失彼!格律诗合韵与否,与平仄押韵规则及声韵系统的选择密切相关。
四、词的押韵与合韵
只要选择相应的声韵系统,并且严格按词牌规定的位置,押平声韵、仄声韵、甚至换韵,都是合韵的。例如: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宋)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词林正韵》检测结果截图如下。
检测结果证明:只要遵守相应词牌平仄押韵规则,选择相应声韵系统作为平仄押韵标准,就是合韵的。否则,押韵容易出现不合韵的毛病。
这是古人词作,如果错选《中华新韵》作平仄押韵标准,那么第三组韵就是不合韵的。
五、诗词合韵,还须满足如下条件之一
1.确立一种声韵系统作为平仄押韵的统一标准。
一方面,许多新字词尚未收入古韵部。另一方面,古韵中,同一韵部韵字,在普及普通话语音规范交流之后,读起来不再入韵顺耳。
再说,国家颁布施行现代汉语拼音方案,普通话语音规范交流已成大局,中小学幼儿园普通话语音规范教学已成定势。
因此,今人诗词当与时俱进,首选新韵为平仄押韵的统一标准,并严格遵守之,同时在发表前认真使用诗词网站检测工具检测一遍,相信再无不合韵的毛病出现了!
2.在新旧韵平仄押韵标准“双轨并行”的诗词创作审美环境中,如果不能兼顾新旧韵平仄押韵标准,那么至少是诗词作者明确标示格律诗词相应声韵系统。否则因平仄押韵标准不统一而出现误读误判,导致格律诗词不合韵。
3.如果能兼顾新旧韵平仄押韵标准检测通过,就能有效避免不合韵的毛病;而且能像古人诗词那样,无须也无必要示声韵系统。
总之,无论新旧韵创作审美,在明确声韵系统的条件下,只要符合格律诗“替对粘韵”基本规则的客观标准,符合词牌平仄押韵规则,就是名副其实的格律诗词。正如文章开头原创小诗,在不能兼顾新旧韵时,只有明确标示为新韵律绝,才能名副其实,无张冠李戴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