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生病根源在哪里(我们为什么会生病015)
人类生病根源在哪里(我们为什么会生病015)老年病、癌症和心力衰竭的死亡率比20年前增加了许多。为什么会这样?这主要是因为有更多的人能活得更久,能活到身体易受这类疾病伤害的年龄。解读:喜欢 在 没有电,没有天然气,没有网络,没有空调,没有电视,没有洗衣机,没有饭店,没有手机,没有电脑 的环境下生存的人,可能并没有那么多。一个哲学问题:人性是怎么形成的?人类学家最近给出的答案是人性是在“演化适应的环境”(environment of evolutionary adaptedness)中形成的。解读:古代人一直讨论性善论/性恶论,但这个讨论在生存面前并不是很有意义,很多看似好和坏的行为都是为了基因的延续。只有非常无知或过分浪漫的人士,才会觉得过去的生活比现在的更好。卢梭描绘的高贵的原始人以及打石取火快乐无忧的生活对于逃避现实的幻想者是有吸引力的,但事实上,过去的生活,与今天的生活相比,甚至与农耕文明刚刚取代游牧之后的田园生活相比,都是痛
人类的本性当然也有高尚的一面,诸如爱、仁慈、诚实,等等。不幸的是,这些高尚品德的演化根源是因为它们在狭小的部落内有益。自然选择当然有利于那些对近亲友爱的物种,因为它们有共同的基因,也有利于不欺诈部族成员或者其他部族的交易伙伴。超越这些局部利益的利他主义,从来没有什么具体的好处。
解读:每个人能够维持的关系本身是有限的,自然就有远近亲疏之别。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能也只是人的祖先们在部落间征战留下的古老法则。
至于所谓的族类,可能是一个非常小的范围。
一个哲学问题:人性是怎么形成的?人类学家最近给出的答案是人性是在“演化适应的环境”(environment of evolutionary adaptedness)中形成的。
解读:古代人一直讨论性善论/性恶论,但这个讨论在生存面前并不是很有意义,很多看似好和坏的行为都是为了基因的延续。
只有非常无知或过分浪漫的人士,才会觉得过去的生活比现在的更好。卢梭描绘的高贵的原始人以及打石取火快乐无忧的生活对于逃避现实的幻想者是有吸引力的,但事实上,过去的生活,与今天的生活相比,甚至与农耕文明刚刚取代游牧之后的田园生活相比,都是痛苦而悲哀的。
解读:喜欢 在 没有电,没有天然气,没有网络,没有空调,没有电视,没有洗衣机,没有饭店,没有手机,没有电脑 的环境下生存的人,可能并没有那么多。
老年病、癌症和心力衰竭的死亡率比20年前增加了许多。为什么会这样?这主要是因为有更多的人能活得更久,能活到身体易受这类疾病伤害的年龄。
解读:老年护理,老年人的照顾 肯定是人类未来需要关注的点。
新环境常常与过去没有显现功能的基因相互作用,带来了更多的表型变异,其中一些超越了正常范围。
这些脆弱的遗传型只有在新的环境因素下才会出现异常。
新的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因素只给一部分人带来麻烦,或者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影响。
我们已经讨论过许多人类中的例子,例如,引起近视的基因使文明社会里四分之一的人发生问题,但是对我们的祖先就不会有任何问题。
解读:在追求享乐上,我们有必要放慢自己的脚步,给自己的身体一个缓冲,因为身体可能并不能适应这些后果。
畜牧与农业使人类的食物更加充足,但颇为讽刺的是,与此同时,营养不良出现了。500克麦子比500克浆果有更多的热量和蛋白质,但是维生素C的含量较少。一个农业社会由麦子提供大部分热量和蛋白质,就比原来的狩猎采集社会时期容易发生维生素C和其他微量营养成分的缺乏。
我们现在知道,我们需要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现代社会比早期农业社会的获取渠道更多,量也更大。
与制药厂的推销广告相反,现代人很少需要补充维生素。只要我们吃各种新鲜水果和蔬菜,从谷物、豆类和肉类中摄入充分的蛋白,我们便得到了所需要的所有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营养。
解读:降低碳水在饮食中的比例,同时提高蔬菜,水果,优质蛋白的比例。
之所以产生饮食问题,是因为我们的味觉是在石器时代的生活条件下演化出来的,而今天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史以来,糖和盐几乎一直都是供给不足的。在大多数时间里,几乎每一个人都缺乏这些东西,于是想方设法得到它们。今天,我们能够吃到更多的油脂、糖和盐,已经超过了生物学需要,比千年前的祖先曾经能得到的多得多。
解读:所以大家把糖尿病成为富贵病也没错。
密歇根大学的遗传学家尼尔(James Neel)和合作者注意到,旨在缓解亚历桑那州皮迈印地安人慢性营养不良的努力,竟引起了肥胖症和糖尿病。他推测,这些遭罪的个体属于所谓的“节约性遗传型”(thrifty genotypes),他们的基因决定了他们可以高效摄取并储藏食物中的能量。即使他们的食谱看似正常,许多皮迈人还是不断地发胖。
解读:如果你有这种基因,那最好不要大吃大喝。
营养过剩的问题很好理解,却不容易纠正,许多常见的解决方案多半有害。
身体的调节机制可能会把严格的饮食限制理解为食物短缺,结果机体调整基本代谢率,提高能量的使用效率,反而存储下来更多的脂肪。限制食物的另一后果是饥饿感变强,随后吃得更多。
研究表明,人工甜味剂并不能帮助人们减轻体重——这个结果并不意外。
尝到甜头,在整个人类的演化过程中,一直是预告有糖从小肠进入血液循环的信号。不难想象,甜味可能迅速重新调整代谢活动,以减少身体储备的脂肪和糖原分解变成血糖。
事实上,这种适应得以成立的一个前提是,确实有糖类可以很快地补偿这种变化。如果糖的信号是个幌子,人体可能发生血糖不足而增加饥饿感;快速补充能量的糖果尤其如此。
非营养性的脂肪代替物也可能产生类似的危害。现在有一种甜点,外观和味道都像冰淇淋,不仅低糖而且不含脂肪,这会给代谢调节机制带来什么信号呢?
解读:归根结底,还是断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