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思维焦虑者通病(猴子思维焦虑者通病)
猴子思维焦虑者通病(猴子思维焦虑者通病)这并不是"安慰剂",事实上,有50%的成年人至少经历过一次"惊恐发作"。我回答说:是的,每个人都会焦虑。他说最近公司亏损严重,把不赚钱的项目都停了,他的项目组被整体离职,作为一个6岁孩子的父亲,家中的顶梁柱,他异常焦虑。他的身体出现各种不适:心脏狂跳、视线模糊、听力下降、整夜失眠、食不知味,这让他惊恐万分,怀疑自己得了绝症,尽管检查没发现任何问题。小岩来咨询,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我是不是很焦虑?
文 欣然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创作不易,转载事先联系,否则视为侵权
导言有人用6个字,来总结即将过去的2020年:先活着,再活着。
小岩说,这6个字很适合自己。
他说最近公司亏损严重,把不赚钱的项目都停了,他的项目组被整体离职,作为一个6岁孩子的父亲,家中的顶梁柱,他异常焦虑。
他的身体出现各种不适:心脏狂跳、视线模糊、听力下降、整夜失眠、食不知味,这让他惊恐万分,怀疑自己得了绝症,尽管检查没发现任何问题。
小岩来咨询,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我是不是很焦虑?
我回答说:是的,每个人都会焦虑。
这并不是"安慰剂",事实上,有50%的成年人至少经历过一次"惊恐发作"。
总有些时候,我们感觉生活好像是在输液,输进去的都是焦虑。
- 早上6点:昨晚睡的不好,现在晕晕乎乎,干什么都出不了成果
- 早上6点01分:我有没有检查好,孩子们的功课完成了没有?
- 早上6点02分:老天,真希望股市能一直坚挺 !
- 早上6点03分:……
焦虑就像只不听话的猴子,在大脑里跳来跳去,你越想赶走它,它就越"撒野",这就是我们与焦虑的关系。
詹妮弗·香农,是美国知名心理治疗师,也曾是一名重度焦虑症患者,她把自己走出焦虑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跳出猴子思维》。
书中提出一个观点:所有试图控制焦虑的行为,实质上都是在"喂养焦虑"。
这一点,我深有感触。
有段时间,我很焦虑,感觉自己效率很低。
比如写作:别人1-2个小时就能完稿一篇,而我需要1-2天。
我对自己产生了深深的质疑,以至于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写不出来。
直到我看了詹妮弗的这本书,才知道我是怎么陷入焦虑的?
我对自己有个完美的要求:不能出错,所以一次又一次地修改,造成时间上的拖延;我对自己有个更完美的要求:不能比别人差,所以交稿慢了,就会自责。
在这样的双重挤压下,我启动了安全策略:停止写作,等头脑清晰了再开始;这让我的效率更低,更加焦虑和自责。
我陷入了焦虑的自我循环中:越想实现,就越焦虑;越焦虑,就越不敢冒险。
焦虑,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在大脑的中心位置,有一对杏仁核,我们看到、听到、闻到、感知到的一切,都会经过杏仁核,它就像机场的安检系统,自动扫描,以排除威胁。
一旦它感知到威胁,就会拉响警报,焦虑情绪、焦虑思维、以及生理反应随即产生,詹妮弗把它们称之为"猴子思维"。
我们的祖先,曾因为焦虑和恐惧存活下来,它们残留在脑海中,是出于保护自己。
问题是,它们常常反应过度,就像猴子一样哇哇闹个不停,提醒我们出问题了,要赶紧处理。
以下3个"猴子思维",是所有焦虑者的通病,当然也包括我。
- 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即我必须百分之百确定
- 完美主义:即我必须一点都不能出错
- 过度承担:即我必须对所有人的幸福和安全负责
一旦透过恐惧的滤镜去看,所有东西都会被歪曲,于是:只有确知事情的发展,确信不会出错,确定别人会过得好,我们才会感觉安全、放松和幸福。
在这些所谓的"安全模式"下,我们高估了潜在威胁的破坏能力,却低估了自身应对威胁的能力。
我们是如何"喂养焦虑"的?下面就逐一来解释:
模式1,我必须百分之百确定
你会担心生病吗?你担心爱人和孩子的安全吗?你在反复检查门锁吗?你会花很久挑选明天穿的鞋子吗?你在计划未实现时会垂头丧气吗?
如果是,你已经陷入了"百分百确定"的猴子思维。
玛丽娅,时常感觉心脏突如其来地刺痛、脑袋会发胀、眼前会闪过一片片的光、手脚会发麻。
她在网上疯狂搜寻答案,怀疑自己长了瘤或者视网膜脱落,尽管体检一切正常,她依然焦虑。
玛丽娅是怎样喂养"焦虑之猴"的?
身体不适激发了焦虑,于是她疯狂查资料、看医生,来确定是否患有心脏病;她变得敏感、不爱出门,害怕运动,从而导致身体更加虚弱,然后再次焦虑。
让她焦虑的并不是身体,而是需要百分百确定,这本来就是个伪命题。
模式2,我必须不能出错
你总在琢磨是否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吗?你不敢迟到、不能穿错衣服、不能说错话吗?你只做擅长的事情,回避挑战吗?你经常拖延吗?
如果是,你已经陷入了"完美主义"的猴子思维。
埃里克,体重超标,感觉自己没有魅力,尽管每周工作60小时,他还是落在后面。
工作上的重要决定让他犯难,他感觉羞愧,不敢见人,害怕说出什么蠢话把场面搞砸。
埃里克是怎样喂养"焦虑之猴"的?
因为担心出错,他加班收集资料,研究供应商方案,结果是计划一再推迟,在一次次的调研和确认之后,他把自己拖垮了,可事情依然没有解决。
让他焦虑的并不是供应商,而是想要最好方案,可这世上根本就没有最好。
模式3,我需要为别人承担责任
你是讨好型人格吗?你会为某个决定内疚吗?你害怕别人失望吗?如果别人生你的气,你会觉得是自己的问题吗?你很难坚守自己的底线和想法吗?
如果是,你已经陷入了"过度承担"的猴子思维。
萨曼莎,为30岁儿子的酗酒而痛苦,10年来,她节衣缩食,帮儿子付房租,强迫他戒酒,她做了能做的一切。
可儿子还是经常喝得不省人事、把自己弄伤、并且很可能失业。
萨曼莎是怎样喂养"焦虑之猴"的?
只要没有儿子的消息,她脑子里就会闪出恐怖画面,她给儿子打电话,以确认他健康地活着,这进一步支持了要对儿子负责的想法,于是她一次又一次给儿子打电话。
让她焦虑的并不是酗酒,而是儿子无法独立生活,可这根本不是事实。
破解"猴子思维",我们应该怎么做?
书中告诉我们,打破焦虑循环的第一步,是转变思维,比如:
- 将"我必须百分百确定" 转换为"我愿意面对不确定性”
- 将"我必须完美"转换为"我可以犯错"
- 将"我对所有事和人都有责任" 转换为"我要对自己负责"
此外,詹妮弗还为我们提供了3个实操性很强的方法:
1,使用"拓展性表格":这个方法共分5步
第1步,设想困难:一直拖延的任务、一个难以做出的决定、一个紧张的场景、一个很难拒绝的要求、一个很难坚持的自我立场
第2步,确定价值:你可以从下列关键词中,寻找适合的自我价值取向
第3步,思维转换:找出当下的猴子思维,以及可转换的思维模式
第4步,行动转换:列出过去使用的安全模式,以及打算使用的拓展性策略
第5步,接纳情绪:写下为成长所必须承受的情绪和感觉,并接纳它们
下面我们以拖延为例,来看看"拓展性表格"的具体做法:
2,运用"欢迎光临"呼吸法
在使用拓展性策略后,有时并不能马上成功,我们依然会焦虑,这时可以使用"欢迎光临"呼吸法来缓解焦虑情绪。
具体步骤如下:
- 焦虑时,请停下来,关注自己哪里不舒服,是胸口、头部还是腹部
- 把呼吸聚焦在那个部位,想象有一股"治愈的风"正舒缓着不适感
- 深呼吸,吸气时请接纳不适感的存在,呼气时释放掉自己的控制欲
- 用欢迎的态度持续深呼吸,允许这些感受存在、变化、消失及重来
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放松和接纳自己。
3,关注点要"积极正向"
可以肯定的说,在战胜"猴子思维"的过程中,你一定会遇到抵抗:你的方案不一定被人认同,有人会指出你的错误,甚至有人会说你自私。
这时,我们该怎么办?
请将你的关注点调整为正向,你可以尽情地赞美计划、赞美执行力、赞美勇气、而不是只盯着结果不放。
我们来看看之前的三个案例,进行得怎么样:
埃里克和不太胜任的下属谈了话,告诉她自己的决定,对方的反应不算好,但他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他值得被赞美。
玛丽娅看医生的次数降低了,也很少去网上查看病情信息,她依然会担心自己的身体,但比之前进步了,她值得被赞美。
萨曼莎给儿子打电话的次数从一天3-4次降低到2-3天一次,她依然被焦虑侵扰,但通话次数越来越少,她值得被赞美。
有位禅师,曾用一个等式来定义苦难:痛苦*抗拒=苦难。
也就是说:你越是抗拒,苦难就会越多。
书中也有这样一个等式,用来定义焦虑:焦虑*欢迎=韧性。
意思是:你对焦虑越开放、越欢迎、适应能力就越强大,平和变得唾手可得。
一旦我们对自己宽容,便学会了同情他人;一旦我们认识到人生不完美,批评声就会远去;而有一天,当我们不再控制痛苦、焦虑和恐惧,苦难便不属于自己。
《跳出猴子思维》,是一本操作性极强的"焦虑应对手册",它最大的特点,是不仅告诉你原因,还提供了各种破解方法。
当你害怕演讲时、难以做决定时、反复检查时、过度担心他人时、缺少自信时……都可以去书中查阅答案。
是时候告别焦虑了,你准备好了吗?
【我是欣然,为大家分享心理知识,如果某些话题引起您的思考与共鸣,请打赏留言,感谢您的认可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