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淋巴瘤 活检 误诊慢性炎症(淋巴瘤患者肺里发现病灶)

淋巴瘤 活检 误诊慢性炎症(淋巴瘤患者肺里发现病灶)“非常漫长的等待,大概等了将近20天,会诊结果终于出来,确定为NK/T细胞淋巴瘤。”胡先生说。此时,胡爷爷鼻腔病灶已经开始出现肿大,不适感明显。等不及的胡爷爷又换了一个院区,医生开了醋酸泼尼松片(一种激素药物),让他回家边吃药边等结果。去年11月,72岁的胡爷爷频现鼻塞症状,他去当地医院检查,CT和磁共振结果显示“一切正常”。但就诊后一个月,胡爷爷依然觉得鼻腔很不舒服,不放心的他又去医院挂了号,医生细看之后发现胡爷爷鼻腔内有息肉,建议他做一个病理切片,几天后结果出来,初步诊断为“恶性淋巴瘤”。这“平地惊雷”可把胡爷爷及其家人吓了一跳!胡爷爷的儿子胡先生(化名)着急坏了,赶忙带着胡爷爷去上海。医生开了病理会诊,要求胡爷爷从当地医院切16个切片带过去,往返折腾一番,又等待了一星期左右,一家人也没有等到结果。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许紫莹 通讯员 王屹峰

“看个病太不容易了,看个安全有保障的病也需要运气。”这是求医几个月来,胡爷爷(化名)得出的深刻感悟。在跑了七八家医院之后,他终于得以进入治疗环节,为何胡爷爷的就医过程如此艰难曲折?背后的隐情令人动容。

肺里发现一病灶

因太靠近心脏不敢穿刺

去年11月,72岁的胡爷爷频现鼻塞症状,他去当地医院检查,CT和磁共振结果显示“一切正常”。但就诊后一个月,胡爷爷依然觉得鼻腔很不舒服,不放心的他又去医院挂了号,医生细看之后发现胡爷爷鼻腔内有息肉,建议他做一个病理切片,几天后结果出来,初步诊断为“恶性淋巴瘤”。

这“平地惊雷”可把胡爷爷及其家人吓了一跳!

胡爷爷的儿子胡先生(化名)着急坏了,赶忙带着胡爷爷去上海。医生开了病理会诊,要求胡爷爷从当地医院切16个切片带过去,往返折腾一番,又等待了一星期左右,一家人也没有等到结果。

此时,胡爷爷鼻腔病灶已经开始出现肿大,不适感明显。等不及的胡爷爷又换了一个院区,医生开了醋酸泼尼松片(一种激素药物),让他回家边吃药边等结果。

“非常漫长的等待,大概等了将近20天,会诊结果终于出来,确定为NK/T细胞淋巴瘤。”胡先生说。

今年年初,不愿来回跨城折腾的胡爷爷慕名来到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淋巴瘤科主任杨海燕的门诊。

经仔细检查,杨海燕医生判断胡爷爷所患确为NK/T鼻型淋巴瘤,且病灶局限在鼻腔右侧,告知他“只要进行正常的放化疗治疗,有70%的希望可以治愈”。这无疑给胡爷爷吃了一颗“定心丸”。

但是,胡爷爷在入院常规检查时,被发现左肺上叶有一病灶,因不确定它是肿瘤还是炎症,杨海燕没有匆忙治疗。

“如果是淋巴瘤进展,那他有可能是晚期病人,此时放疗意义就不大了,治疗策略就要大调整。如果考虑为炎症,但各项常规炎症指标又是正常的,从临床上判读不太像为细菌感染。”杨海燕表示。

因此,杨海燕医生建议胡爷爷做一个肺部穿刺,将组织提取出来进行精准判断,这样她才好“对症下药”。然而,胡爷爷在听说肺部病灶离心脏很近时犹豫了:“距离这么近,万一碰到心脏大出血怎么办?”

淋巴瘤 活检 误诊慢性炎症(淋巴瘤患者肺里发现病灶)(1)

胡爷爷胸部CT结果

疑难穿刺术顺利完成

医生的坚持救了他一命

胡爷爷实在放心不下,于是,他又去了省内其它几家医院,接诊的医生们都表示:“病灶离心脏过近,穿刺有风险,不建议行穿刺。”

还有医生建议胡爷爷先做化疗,看看肺部阴影会不会随之消失。

胡爷爷又犹豫了:“如果要做化疗,那我还不如回到肿瘤医院做呢,毕竟之前的医生都很负责,我也比较相信他们。”

就这样,煎熬了一两个月的胡爷爷又回到了国科大肿瘤医院。

胡爷爷又做了一个胸部CT,发现肺部的病灶明显增大,单从影像学角度更无法判断其性质了。这时,杨海燕怀疑有两种可能:一是淋巴瘤转移到肺部;二是真菌感染。

于是,杨海燕主任联合超声介入病区时开元副主任医师、放射科陆方晓副主任医师和病理科吴梅娟主任医师一同会诊,制定治疗方案。时开元从外科专业的角度出发, 认为此病灶穿刺没有想象中困难,根据他平时的经验,他较有把握。

因此,这次的术前谈话就由时开元进行。他耐心细致地向胡爷爷解释了穿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可能出现的风险,极力安抚胡爷爷的担忧情绪,解除他的顾虑。胡爷爷被时开元的讲述打动,终于同意做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术。

在时开元医生的高超手术操作下,整个穿刺过程十分顺利,只用了五分钟就结束了。术后的胡爷爷欢欣地感叹道:“真的一点都不痛,简直颠覆了我对穿刺的印象!如果早知道这么轻松,我一开始就在肿瘤医院做了,跑多个医院费时又费力的!”

由于时开元提取出的组织位置最佳、数量合宜且最有代表性,病理科的诊断也非常顺利。一个星期后,诊断结果表明,此病灶是肺部结核。“竟然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结核,还好没有贸然上化疗项目,不然他一旦肺结核暴发,身体很有可能撑不住,胡爷爷可以说是捡回了一条命。”杨海燕为胡爷爷感到庆幸。

淋巴瘤 活检 误诊慢性炎症(淋巴瘤患者肺里发现病灶)(2)

视觉中国供图

多学科联合会诊很重要

避免让患者走上“不归路”

MDT(多学科联合会诊)已经成为肿瘤医院淋巴瘤科习以为常的操作,可集多学科之优势,速解患者之忧虑。胡爷爷不是第一个受益的患者。

放射科陆方晓副主任医师认为:“淋巴瘤的治疗是非常复杂且特殊的。像胡爷爷这种情况,如果直接考虑淋巴瘤肺浸润而选择针对晚期NK/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策略,患者将接受更强的化疗 风险明显增大 而无任何明显获益。如果能确认是感染性病灶,那就针对病原菌种类精准用药,这个问题也很快就能解决。所以用精确的诊断来指明正确的方向很重要。”

此前,杨海燕还接诊了一位身患晚期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的患者高先生(化名),经过化疗之后他身体明显好转,回到家休养。

有天,高先生突然出现腹部疼痛,便到家附近的医院就诊,CT结果发现,肠道里有病灶,当地认为是淋巴瘤“复发”,建议他进一步治疗。

高先生赶忙回到了国科大肿瘤医院,杨海燕觉得很奇怪:“明明所有的淋巴结都缩小了,尽管肠道确有病灶,但以我们的经验来看,血管免疫母淋巴瘤一般也不会侵犯肠道,我们认为没有复发。”

两家医院的说法不同,高先生也纠结至极。于是,杨海燕主任邀请结直肠外科医生会诊,为高先生做手术,“开进去看看到底是什么”,结果发现只是阑尾炎而已。

“如果盲目判断为疾病进展,高先生就需要换2线方案做移植,属更大强度的治疗方案,会对他的身体造成更大的损伤。另外,如果对阑尾脓肿打化疗,患者很容易得败血症。”杨海燕说。

淋巴瘤 活检 误诊慢性炎症(淋巴瘤患者肺里发现病灶)(3)

从左到右依次为时开元、吴梅娟、杨海燕、陆方晓

最后,杨海燕强调了MDT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淋巴瘤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会以内科治疗为主,但在胡爷爷和高先生这类情况下,MDT治疗团队的优势就凸现出来了,内外科同时为患者保驾护航,能够有更好的诊疗结果,避免让患者走上一条‘不归路’。”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