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高和痛风性肾病什么关系啊(尿酸高和痛风性肾病什么关系)
尿酸高和痛风性肾病什么关系啊(尿酸高和痛风性肾病什么关系)当血尿酸浓度超过536μmol/L时,新发肾病疾病的风险会升高3倍。近些年的研究证实,对于高尿酸血症的人来说,尿酸每升高60μmol/L,肾病的发生风险会增加71%,肾功能恶化的风险增加14%。恩,终于说到尿酸高和肾疾病了。尿酸高对肾的损伤,分为三个方面,主要是急性尿酸性肾病、尿酸肾结石和慢性尿酸性(痛风性)肾病。高尿酸是痛风性肾病的独立风险因素。
北大医学女博士健康说原创美文第772期
高尿酸对肾脏有三类损伤,近八成痛风者都有肾损伤一言以概之,痛风性肾病就是因为长期尿酸高导致的尿酸和尿酸盐在肾小管间质和肾血管病变而出现的。
还要知道一个知识点,就是高尿酸血症和高血压、冠心病、东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卒中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而且,尿酸高的人还容易并发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肾脏疾病。
恩,终于说到尿酸高和肾疾病了。
尿酸高对肾的损伤,分为三个方面,主要是急性尿酸性肾病、尿酸肾结石和慢性尿酸性(痛风性)肾病。
高尿酸是痛风性肾病的独立风险因素。
近些年的研究证实,对于高尿酸血症的人来说,尿酸每升高60μmol/L,肾病的发生风险会增加71%,肾功能恶化的风险增加14%。
当血尿酸浓度超过536μmol/L时,新发肾病疾病的风险会升高3倍。
而且,流行病学统计,临床发现20~80%的痛风患者存在轻中度的肾脏损伤。
还有一个数据值得重视,尸检结果表明,79~99%的痛风患者存有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和肾脏尿酸盐结晶沉淀。
作为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尿酸,属于PH值为5.8的弱酸,当血尿酸浓度超过其正常阈值(416μmol/L时,尿酸盐就会在血液、组织液、尿液中结晶沉淀,而超声能较为敏感的发现尿酸盐沉淀证像,所以超声可以作为痛风(包括痛风性肾病)的影像学筛查手段之一。
肠道和肾脏(也就是中医所说的脾和肾)是尿酸排泄的调节中枢,其中约1/3的尿酸有消化道排泄,其约月2/3的尿酸要通过肾脏排泄。
在肾脏,尿酸经过肾小球滤过后,由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分泌和再吸收,尿酸重新回到机体内参与代谢,被人体利用;而未被重吸收的部分尿酸,会随尿液排出体外。
流行病学统计表明,超过90%的痛风患者是因为肾脏对尿酸的排泄不足引起的,少部分因为尿酸生成过多导致。这个意思是说,要想有效治疗痛风,远离痛风性肾病,想法促进尿酸通过肾脏的排泄是主要的方法,同时不忘减少体内尿酸生成,和促进肠道对尿酸的排泄。
综上所述,现在我们知道导致人体内尿酸高的原因,主要有:内源性尿酸生成过多,饮食中摄入的嘌呤过多,尿酸排泄减少,尿酸调控基因的多样性。
其实人体内的尿酸具有双重性,生理性的尿酸对人体来说属于细胞外环境的抗氧化剂,可以清除人体内60%的氧自由基,所以可以维持人的治理水平,提高免疫水平。
但超过饱和度以后的尿酸,却成为细胞内的促氧化剂,可以诱导细胞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失调,引起炎症反应,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从而而导致人体内皮功能障碍、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间质炎症浸润引发慢性肾病。
高尿酸引起慢性尿酸性肾病的发病机制可能是,持续的高尿酸血症,会让尿酸钠盐结晶沉淀在肾髓间质组织中,激活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损伤内皮细胞。
高尿酸血症还抑制肾脏一氧化氮的生成,增加内皮素-1的浓度,促使血管内皮损伤、肾小球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及肾脏缺血,这一系列负面变化终至导致肾损伤。
而且,对于肾脏来说,尿酸盐结晶可以直接引起肾小管间质损伤。
虽然多数痛风关节炎患者,反复发作多年后会存在尿酸性肾病。但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也可以出现尿酸性肾病,尿酸浓度越高,这个风险越大。
尿酸结晶沉淀在肾间质,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甚至出现间质纤维化。
多数痛风性肾病患者具有痛风关节炎症反复发作和痛风石疾病史,还可表现有请问腰痛、水肿和高血压等症状,尿液的PH值偏低呈酸性,伴有轻中度蛋白尿,如果有尿酸性肾结石患者,还会出现血尿,有的也可伴有脓尿或菌性尿。
尿酸性肾病早期有尿浓缩稀释功能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晚期尿酸性肾病患者可累及肾小球出现氮质血症甚至尿毒症,如果失治或误治,经过10~15年的时间,最终可反战成终末期肾病。
首先要属于高尿酸血症,男性或绝经后女性的尿酸浓度超过420,绝经期前女性尿酸浓度超过350,并排除其他肾脏疾病、血液病、放化疗及噻嗪类药物导致的继发性高尿酸血症。
痛风性肾病的临床诊断要满足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为前提,合并有痛风病史,有蛋白尿或血尿,肾功能减退,泌尿系结石等症状,并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肾脏损伤。
如果属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存有肾小管损伤等肾损伤,诊断时则更要小心。
总之,我们目标是:尿酸不再高,痛风不会犯,远离痛风肾。
如果你有尿酸高、痛风问题,或有任何想法或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欲参与鸡尾酒降尿酸,制定一对一降尿酸方案,预防痛风发作,可关注后联系。#好医生为健康护航##健康科普大赛##哆咖医生超能团#。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于网络,侵删):2019年第11期《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国辉等文章《痛风性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