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往往来自于最后一次坚持(更是坚持上最后一次舞台)
成功往往来自于最后一次坚持(更是坚持上最后一次舞台)1986年推出《妖女》,《坏女孩》和《妖女》是梅艳芳早期前卫叛逆的形象,随后的《似火探戈》、《烈焰红唇》、《淑女》、《梦姬》等前卫的女性形象,正是《坏女孩》和《妖女》的变奏和延续。 1985年推出唱片《梅艳芳》,主打歌《似水流年》由世界音乐家喜多郎作曲,服装设计师刘培基把梅艳芳包装成“男儿汉”,西装加上墨镜和宽垫肩给人以豪迈的感觉,打破了传统女性的温婉形象。12月31日至1986年1月14日,梅艳芳在香港红馆举行了首次个人演唱会《百变梅艳芳尽显光华演唱会》,连开十五场,打破了香港歌手首次个唱的场数记录 。同期推出的唱片《坏女孩》,首周即卖得40万张(8白金),累计达72万张,刷新了香港地区个人唱片的销量记录,在次年获颁“IFPI全年最佳销量奖”。 1983年,梅艳芳推出第二张唱片《赤色梅艳芳》,拿下五白金销量。同年在东京音乐节上获得亚洲特别奖。 1984年主演了电视剧《 香江花月夜》这也是
她被誉为亚洲天后,香港的女儿!一生唯一一次真正披上婚纱的却是为了她的歌迷,影迷!在最后的舞台上病魔缠身的她(穿着尿不湿)任然坚持着演唱不想给歌迷给自己留下遗憾,她就是这么善良,这么的美丽动人!她就是梅艳芳!
天后梅艳芳
梅艳芳,祖籍 广西壮族自治区 北海市 合浦县 ,1963年10月10日出生于香港,家中两兄一姐,她排行最小。梅艳芳的父亲早逝,其母独力供养四名子女,全家仅靠母亲经营破旧的“锦霞”歌舞团维持生计,家境十分窘困。小小年纪的梅艳芳深受影响,四岁半便与姐姐在香港 荔园游乐场 登台表演,从此与舞台结下 不解之缘
1982年,她以一曲《风的季节》夺得第一届香港新秀歌唱大赛(现名全球华人新秀歌唱大赛)冠军,签约华星唱片公司,推出了第一张专辑《心债》,正式踏入歌坛 。
1983年,梅艳芳推出第二张唱片《赤色梅艳芳》,拿下五白金销量。同年在东京音乐节上获得亚洲特别奖。
1984年主演了电视剧《 香江花月夜》这也是梅艳芳唯一的电视连续剧。剧中饰演一名遭遇曲折的歌女,角色可谓度身订造。她的歌女造型别具风韵,更带点沧桑,加上其精湛的演技令人刮目相看。正因为剧集是讲述歌女的生涯,因此出现大量的歌曲,这也是这部电视剧的另一特色。 同年的一部《缘分》即让她获得金像奖的最佳女配角
天后梅艳芳
1985年推出唱片《梅艳芳》,主打歌《似水流年》由世界音乐家喜多郎作曲,服装设计师刘培基把梅艳芳包装成“男儿汉”,西装加上墨镜和宽垫肩给人以豪迈的感觉,打破了传统女性的温婉形象。12月31日至1986年1月14日,梅艳芳在香港红馆举行了首次个人演唱会《百变梅艳芳尽显光华演唱会》,连开十五场,打破了香港歌手首次个唱的场数记录 。同期推出的唱片《坏女孩》,首周即卖得40万张(8白金),累计达72万张,刷新了香港地区个人唱片的销量记录,在次年获颁“IFPI全年最佳销量奖”。
1986年推出《妖女》,《坏女孩》和《妖女》是梅艳芳早期前卫叛逆的形象,随后的《似火探戈》、《烈焰红唇》、《淑女》、《梦姬》等前卫的女性形象,正是《坏女孩》和《妖女》的变奏和延续。
1987-1988跨年,梅艳芳在香港红馆创下连开28场演唱会的纪录,赢得“梅廿八”的称号 。同年,梅艳芳以唯一亚洲女歌手身份受邀至韩国汉城奥运会参加“奥运前奏大汇演”,与美国女歌手珍妮杰克逊同台演出。同时《胭脂扣 》上映,片中一段凄美的东方人鬼情未了令梅艳芳成为“四料 影后 ”,角色“如花”也成为留名影史的经典人物
影后梅艳芳
1985-1989年连续五年夺得香港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女歌星”。此外,她在1988年同时夺得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及音乐最受欢迎女歌星奖。
1990年梅艳芳在香港连开三十场个人演唱会,随之而来了“梅三十”称号。 同年电影《 川岛芳子 》公映,川岛芳子是近代中国充满争议的传奇人物,梅艳芳的表演神形俱备,恰当地诠释了角色。同年生日会公开宣布退出竞夺音乐奖项(其后所获均为音乐致敬荣誉)。
1991年初梅艳芳在推出自己的首张国语专辑《亲密爱人》后决定暂别舞台,并举行了“告别舞台演唱会”,共开30场,挥泪告别歌迷,场面感人 。 同年凭借战争文艺片《 何日君再来 》提名 东京国际电影节 最佳女主角。
1992年《审死官》是梅艳芳的喜剧代表作,她与“无厘头”搞笑之王周星驰搭戏,表演丝毫不显逊色,其中经典对白和拿捏得当的动作神情更成为电影亮点。
1993年《东方三侠》摇身一变成为行侠仗义的女飞侠。在片中不仅造型多变,流畅的打戏也是本片的一大看点。 同年为支援赈灾、支持同胞,打破不北上的诺言,与 谭咏麟 一同担纲 北京人民大会堂 华东水灾赈灾义演的压轴嘉宾。 7月27日,梅艳芳正式成立自己的《四海一心慈善基金会》。举行多场慈善演唱会,受益捐助老人院医院,“四海一心基金会”的首次筹款活动于1993年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盛大的慈善晚宴加上溜冰演唱会,一举筹得四百余万善款,均捐赠多伦多大学 徐立之 博士作为遗传学研究,并打破当年多伦多华人社区的最高筹款纪录。推动成立[香港影视明星体育协会慈善基金],服务对象以老人为主。12月,梅艳芳与成龙、许冠文 等人发起成立了香港演艺人协会。
1994年,梅艳芳推出唱片《是这样的》,至此,梅艳芳过往专辑销量累计突破一千万张。此后,她又一连推出了《镜花水月》、《女人花》、《床前明月光》等专辑,形象依然突破多变,歌曲风格多样。其中《女人花》和《一生爱你千百回》等歌曲成为梅艳芳国语歌的代表。“中国风”歌曲《床前明月光》则是她在新领域的一次尝试,配合她的演绎,充盈着浓厚的文艺气息。同年在香港举行的筹款晚宴及奖券义卖筹得750万善款,其中200万捐赠玛丽医院的肌胳系统再造计划,成立新骨科手术室,院方将其定名为“梅艳芳骨科手术室;又曾捐赠予华东水灾、香港医学博物馆、东华三院福幼基金、九龙医院、 香港大学 教育学院模拟课室及国内儿童福利等用途;还曾捐赠百万兴建“东华三院护老中心”,真正为各地华人社群的医疗、安老、教育、社会福利及研究等各个领域带来支持和鼓舞,体现及光大了“四海同心”的慈善精神
梅艳芳与张国荣合影
1995年,梅艳芳首次开启内地巡回演唱会,梅艳芳耐不住歌迷的热情,尾场临时加唱禁歌《坏女孩》,虽遇歌词敏感处以“啦啦啦”带过,仍被认定违规,其余场次被迫取消,梅艳芳自此遭遇内地“七年封杀”,失去了在内地举行个人演唱会的资格 。
1997年电影《 半生缘 》,梅艳芳在片中饰演的顾曼璐,为了养家放弃恋人当上舞女,错失情缘。她将爱恨交织的情绪演绎得丝丝入扣,凭借本片荣获了第1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及第3届金紫荆奖最佳女配角奖。
1998年梅艳芳获得香港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 。
1999年初,梅艳芳受邀至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表演 。5月21日 出任“乐施大使” 赴云南探望儿童
梅艳芳与刘德华舞台合影
梅艳芳与华仔影视作品
进入新世纪后,梅艳芳不再活跃一线,却更加积极致力于内地香港演艺事业的交流合作以及提携后辈。
2001年电影《钟无艳》 她在片中破天荒反串男角,将昏庸好色的齐宣王演得活灵活现,并凭此片获得《明报周刊》演艺动力大奖的最突出女演员奖。同年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梅艳芳以会长身份号召香港演艺界鼎立支持,同年12月27日,梅艳芳正式出任第五届理事会会长,成为该协会首位女会长
2002年为纪念加盟乐坛20周年,梅艳芳倾力制作音乐大碟《with》 ,当中收录她与11位好友合唱的歌曲。当年的香港十大劲歌金曲颁奖礼六位女歌手(郑秀文、杨千嬅、容祖儿、 何韵诗、 梁咏琪、陈慧琳)合唱《似水流年》致敬 。同年举行纪念入行的世界巡回演唱会(极梦幻演唱会),由于当年内地解禁,梅艳芳提出在京沪两地开唱的请求,最终只获准上海一场,亦成为梅艳芳人生中唯一一场粤语地区以外的内地演唱会, 同年影片《 男人四十 》是梅艳芳人生的最后一部戏,她主演一位平凡的家庭主妇,刻画了主角平淡而又细腻的内心,一举摘得中国长春电影节的影后桂冠 。同年美国加州州长颁发梅艳芳“杰出慈善艺人”荣誉,2002年12月15日 出席保良局活动 当场捐款助养500儿童。
2003年02月16日SAA动物捐赠大行动、加港星辉耀颐康 (演唱似是故人来)、发起“茁壮行动” 。2003年3月,梅艳芳率理事会成员至北京交谊拜会文艺部门领导,为大陆和香港演艺人建立更紧密关系而努力。香港演艺人协会也首次吸纳内地艺人入会,加强了两地文艺界的交流融合。同年6月,梅艳芳代表香港电影界在特区政府总部向传媒介绍《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CEPA)》给香港电影业带来的机遇。梅艳芳曾多次表示“希望两岸三地的演艺人多些交流,团结起来,共同发展”。同年“非典”时期,身患癌症的梅艳芳对外界隐瞒病情,倾力联络各界人士,组织演艺界明星全力发起“茁壮行动 ”和“1:99慈善音乐会 ”,最终筹得2300万元善款,使遭受“非典”肆虐的家庭得以受惠。梅艳芳则因此获得由 香港电台 及《 明报 》合颁的“抗SARS杰出奖。2003年10月联合国亚太残疾人组织在沈阳发起"10.25爱心永恒巨星演唱会",梅艳芳负责牵头召集演出人员,后因身体原因 未能出席此次演出 2003年10月,香港电影界代表团应邀赴京交流,梅艳芳因病未能同行。时任国家副主席 曾庆红 在北京 钓鱼台国宾馆接见了代表团,并委托团长马逢国向梅艳芳转达问候。2003年11月,身患癌症的梅艳芳带病踏上红馆舞台,
天后梅艳芳的魅力绽放
红馆绝唱:梅艳芳2003告别经典演唱会
举行了人生最后的演唱会“梅艳芳经典金曲演唱会”。
2003年底,梅艳芳获得两项中国歌坛的致敬荣誉(中国金唱片奖“评委会艺术成就奖”和中国原创歌曲奖“杰出贡献奖”) ,成为第一位获得中国国家级音乐艺术成就奖的香港歌手。
2004年初,MTV亚洲大奖和音乐风云榜追颁梅艳芳致敬荣誉,赞扬了梅艳芳奉献音乐的一生。
2005年11月8日,香港邮政推出“香港流行歌星”邮品系列中,梅艳芳与陈百强、张国荣、罗文、黄家驹成为获致敬推出邮票的歌手。
2009年经“世界纪录协会”评定,梅艳芳以全球个人演唱会总计292场当选“全球华人个人演唱会最多女歌手”。
2003年12月30日2:50分,梅艳芳因宫颈癌导致肺功能衰竭,在香港养和医院病逝,年仅40岁。
2004年1月梅艳芳葬礼期间,治丧委员会以《别矣,香港的女儿!》 为题刊登讣闻。
2004年1月10日,内地同行在北京香格里拉酒店举行追思会 。1月11日傍晚,香港举行公祭仪式,来自世界各地的歌迷和各界名流赶赴吊唁。1月12日上午,梅艳芳的葬礼在香港殡仪馆举行,众多演艺界人士出席,近万香港市民和歌迷沿街送别,300多传媒记者到场。葬礼当日,特首致送“音容宛在”四字挽联,中联办致送“懿德流芳”四字挽联 ,凤凰卫视、香港无线电视、亚洲卫视和华娱卫视进行了现场直播 。
梅艳芳她的一生,就像烟花一样,绽放过,美丽过,可惜一瞬即逝,留下深深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