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黄帝内经素问序全文及译文(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素问序全文及译文(黄帝内经素问)【翻译】黄帝说:好。有人睡卧不能安宁的,是什么原因呢?【原文】帝曰:善。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翻译】黄帝问道:有患胃脘痈病的,应当如何诊断呢?【原文】岐伯对曰:诊此者当候胃脉,其脉当沉细,沉细者气逆,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则热;人迎者胃脉也,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翻译】岐伯回答说:诊断这种病,应当先诊其胃脉,他的脉搏必然沉细,沉细主胃气上逆,上逆则人迎脉过盛,过盛则有热。人迎属于胃脉,胃气逆则跳动过盛,说明热气聚集于胃口而不得散发,所以胃脘发生痈肿。

《黄帝内经·素问》——第46 病能论篇(原文诵读)

《黄帝内经·素问》——第46 病能论篇(对照参考译文)

黄帝内经素问序全文及译文(黄帝内经素问)(1)

【原文】黄帝问曰:人病胃脘痈者,诊当何如?

【翻译】黄帝问道:有患胃脘痈病的,应当如何诊断呢?

【原文】岐伯对曰:诊此者当候胃脉,其脉当沉细,沉细者气逆,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则热;人迎者胃脉也,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

【翻译】岐伯回答说:诊断这种病,应当先诊其胃脉,他的脉搏必然沉细,沉细主胃气上逆,上逆则人迎脉过盛,过盛则有热。人迎属于胃脉,胃气逆则跳动过盛,说明热气聚集于胃口而不得散发,所以胃脘发生痈肿。

【原文】帝曰:善。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

【翻译】黄帝说:好。有人睡卧不能安宁的,是什么原因呢?

【原文】岐伯曰:藏有所伤,及精有所之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

【翻译】岐伯说:五脏有所伤及,要等到损伤恢复,精神有所寄托,睡卧才能安宁,所以一般人不能测知他是什么病。

【原文】帝曰:人之不得偃卧者何也?

【翻译】黄帝说:人不能仰卧的是什么原因呢?

【原文】岐伯曰:肺者藏之盖也,肺气盛则脉大,脉大则不得偃卧,论在《奇恒阴阳》中。

【翻译】岐伯说:肺居胸上,为五脏六腑的华盖,如果肺脏为邪气所犯,邪气盛与内则肺的脉络胀大,肺气不利,呼吸急促,故不能仰卧。在《奇恒阴阳》中有这方面的论述。

【原文】帝曰:有病厥者,诊右脉沉而紧,左脉浮而迟,不然病主安在?

【翻译】黄帝说:有患厥病的,诊得右脉沉而紧,左脉浮而迟,不知主病在何处?

【原文】岐伯曰:冬诊之,右脉固当沉紧,此应四时,左脉浮而迟,此逆四时,在左当主病在肾,颇关在肺,当腰痛也。

【翻译】岐伯说:因为是冬天诊察其脉象,右脉本来应当沉紧,这是和四时相应的正常脉象,左脉浮迟,则是逆四时的反常脉象,所以与肺脏关联。腰为肾之府,故当有腰痛的症状。

黄帝内经素问序全文及译文(黄帝内经素问)(2)

【原文】帝曰:何以言之?

【翻译】黄帝说:为什么这样说呢?

【原文】岐伯曰:少阴脉贯肾络肺,今得肺脉,肾为之病,故肾为腰痛之病也。

【翻译】岐伯说:少阴的经脉贯肾络于肺,现于冬季肾脉部位诊得了浮迟的肺脉,是肾气不足的表现,虽与肺有关,但主要是肾病,故肾病当主为腰痛。

【原文】帝曰:善。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

【翻译】黄帝说:好。有患颈痈病的,或用砭石治疗,或用针灸治疗,都能治好,其治愈的道理何在?

【原文】岐伯曰:此同名异等者也。夫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去之;夫气盛血聚者,宜石而泻之。此所谓同病异治也。

【翻译】岐伯说:这是因为病名虽同而程度有所不同的缘故。颈痈属于气滞不行的,宜用针刺开导以除去其病,若是气盛壅滞而血液结聚的,宜用砭石以泻其淤血,这就是所谓同病异治。

【原文】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

【翻译】黄帝说:有患怒狂病的,这种病是怎样发生的呢?

【原文】岐伯曰:生于阳也。

【翻译】岐伯说:由于阳气而生。

【原文】帝曰:阳何以使人狂?

【翻译】黄帝说:阳气怎么能使人发狂呢?

【原文】岐伯曰: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病名曰阳厥。

【翻译】岐伯说:阳气因为受到突然强烈的刺激,郁而不畅,气厥而上逆,因而使人善怒发狂,由于此病为阳气厥逆所生,故名“阳厥”。

【原文】帝曰:何以知之?

【翻译】黄帝说:怎样知道是阳气受病呢?

【原文】岐伯曰:阳明者常动,巨阳少阳不动,不动而动大疾,此其候也。

【翻译】岐伯说:在正常的情况下,足阳明经脉是常动不休的,太阳、少阳有病脉是不甚搏动的,现在不甚搏动的太阳、少阳经脉也搏动的大而急疾,这就是病生于阳气的征象。

黄帝内经素问序全文及译文(黄帝内经素问)(3)

【原文】帝曰:治之奈何?

【翻译】黄帝说:如何治疗呢?

【原文】岐伯曰:夺其食即已。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故夺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铁洛为饮,夫生铁洛者,下气疾也。

【翻译】岐伯说:病人禁止饮食就可以好了。因为饮食经过脾的运化,能够助长阳气,所以禁止病人的饮食,使过盛的阳气得以衰少,病就可以痊愈。同时,再给以生铁洛煎水服之,因为生铁洛有降气开结的作用。

【原文】帝曰:善。有病身热解墯,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

【翻译】黄帝说:好。有患全身发热,腰体懈怠无力,汗出多得象洗澡一样,怕风,呼吸短而不畅,这是什么病呢?

【原文】岐伯曰:病名曰酒风。

【翻译】岐伯说:病名叫酒风。

【原文】帝曰:治之奈何?

【翻译】黄帝说:如何治疗呢?

【原文】岐伯曰:以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

【翻译】岐伯说:用泽泻和白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沿为末,每次服三指撮,在饭前服下。

【原文】所谓深之细者,其中手如针也,摩之切之,聚者坚也,博者大也。《上经》者,言气之通天也;《下经》者,言病之变化也;《金匮》者,决死生也;《揆度》者,切度之也;《奇恒》者,言奇病也。所谓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时死也;恒者,得以四时死也。所谓揆者,方切求之也,言切求其脉理也;度者,得其病处,以四时度之也。

【翻译】所谓深按而得细脉的,其脉在指下细小如针,必须仔细地按摩切循,凡脉气聚而不散的是坚脉;搏击手指下的是大脉。《上经》是论述人体功能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下经》是论述疾病变化的;《金匮》是论述疾病诊断决定死生的;《揆度》是论述脉搏以诊断疾病的;《奇恒》是论述特殊疾病的。所谓奇病,就是不受四时季节的影响而死亡的疾病。所谓恒病,就是随着四时气候的变化死亡的疾病。所谓揆,是说切按脉搏,以推求疾病的所在及其病理;所谓度,是从切脉得其病处,并结合四时气候的变化进行判断,以知道疾病的轻重宜忌。

黄帝内经素问序全文及译文(黄帝内经素问)(4)

一、《黄帝内经·素问》原文诵读、对照参考译文

1、《黄帝内经·素问》对译——第一篇 上古天真论

2、《黄帝内经·素问》对译——第二篇 四气调神大论

3、《黄帝内经·素问》——第三篇 生气通天论

4、《黄帝内经·素问》对译——第四篇 金匮真言论

5、《黄帝内经·素问》对译——第五篇 阴阳应象大论

6、《黄帝内经·素问》对译——第六篇 阴阳离合论

7、《黄帝内经·素问》对译——第七篇 阴阳别论

8、《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八篇 灵兰秘典论

9、《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九篇 六节藏象论

10、《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10 五藏生成篇

黄帝内经素问序全文及译文(黄帝内经素问)(5)

11、《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11 五脏别论篇

12、《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12 异法方宜论篇

13、《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13 移精变气论篇

14、《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14 汤液醪醴论篇

15、《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15 玉版论要篇

16、《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16 诊要经终论篇

17、《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17 脉要精微论篇

18、《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18 平人气象论篇

19、《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19 玉机真脏论篇

20、《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20 三部九侯论篇

黄帝内经素问序全文及译文(黄帝内经素问)(6)

21、《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21 经脉别论篇

22、《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22 脏气法时论篇

23、《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23 宣明五气篇

24、《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24 血气形志篇

25、《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25 宝命全形论篇

26、《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26 八正神明论篇

27、《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27 离合真邪论篇

28、《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28 通评虚实论篇

29、《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29 太阴阳明论篇

30、《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30 阳明脉解篇

黄帝内经素问序全文及译文(黄帝内经素问)(7)

31、《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31 热论篇

32、《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32 刺热篇

33、《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33 评热病论篇

34、《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34 逆调论篇

35、《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35 疟论篇

36、《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36 刺疟篇

37、《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37 气厥论篇

38、《黄帝内经·素问》——第38 咳论篇

39、《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39 举痛论篇

40、《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40 腹中论篇

黄帝内经素问序全文及译文(黄帝内经素问)(8)

41、《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41 刺腰痛篇

42、《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42 风论篇

43、《黄帝内经·素问》——第43 痹论篇(对照参考译文)

44、《黄帝内经·素问》——第44 痿论篇

45、《黄帝内经·素问》——第45 厥论篇

二、《黄帝内经》经典

1、黄帝内经经典段落及名句

2、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背诵部分节选

3、病机19条速记及解读

黄帝内经素问序全文及译文(黄帝内经素问)(9)

温馨提示:中药处方需在执业医师下使用。

版权声明:本头条发布的图片及文字大多来自网络,版权属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存在不当,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了解更多《黄帝内经》及中医健康资讯,

敬请关注本人的头条号——老中医周攻谋

与医生成朋友,多个健康顾问,让你健康一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