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淤血的病理表现:淤血肝的超声表现 诊断及治疗
肝淤血的病理表现:淤血肝的超声表现 诊断及治疗1.急性肝淤血临床表现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如心瓣膜病、心肌梗死、肺源性心脏病等,引起右心功能不全,或心包疾病引起右心房压力增加,均易使下腔静脉压力升高,传递到肝静脉,导致肝内静脉血液回流障碍,中央区肝静脉窦扩张淤血。可引起肝淤血的心脏疾病有:缩窄性心包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高血压心脏病。2.静脉病变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肝静脉血栓形成(巴德-吉亚利综合征)、多发性浆膜炎时瘢痕收缩或肿瘤生长压迫所致的静脉血管狭窄等,引起肝静脉急性或慢性阻塞,使肝静脉内血压升高,发生肝淤血。也有学者认为与先天性静脉畸形有关,但仍有不少患者原因不明。
淤血肝又称为被动性肝充血(PHC),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和缩窄性心包炎最常见并发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静脉血液回流障碍,肝静脉内压力升高,肝小叶内中央静脉和肝血窦被动性充血,均可造成肝淤血。此时肝内含血量增多,肝脏体积增大,质地较坚韧,且有触痛。
肝脏急性充血、增大,肝包膜被拉紧,患者可出现右上腹疼痛。体检可见肝颈静脉反流征和轻度肝功能异常。当心脏病患者反复发生心力衰竭,肝大可达肋缘下2~10cm,硬度增加,表面光滑。脾脏在初期时反而缩小。根据淤血的程度、速度和病变特点的不同,肝淤血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
淤血肝病因
1.心脏疾患
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如心瓣膜病、心肌梗死、肺源性心脏病等,引起右心功能不全,或心包疾病引起右心房压力增加,均易使下腔静脉压力升高,传递到肝静脉,导致肝内静脉血液回流障碍,中央区肝静脉窦扩张淤血。可引起肝淤血的心脏疾病有:缩窄性心包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高血压心脏病。
2.静脉病变
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肝静脉血栓形成(巴德-吉亚利综合征)、多发性浆膜炎时瘢痕收缩或肿瘤生长压迫所致的静脉血管狭窄等,引起肝静脉急性或慢性阻塞,使肝静脉内血压升高,发生肝淤血。也有学者认为与先天性静脉畸形有关,但仍有不少患者原因不明。
临床表现
1.急性肝淤血
急性肝淤血患者,临床表现除触诊可查到肝大外,还有肝区膨胀性疼痛和触痛。由于肝细胞淤血性缺氧,可引起肝功能障碍,表现为血清转氨酶升高,尿胆原增多,肝脏排泄功能也受一定影响。
2.慢性肝淤血
(1)最多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也可发生于下腔静脉或肝静脉阻塞,以及肺循环受阻引起的右心衰竭。右心衰竭时体静脉系统压力增高,肝脏受到的影响比其他系统早而严重。
(2)慢性肝淤血病情进展较慢,肝大程度不及急性肝淤血时显著。右上腹可有持续性疼痛,弯腰或用力触摸时有压迫感。触诊时肝下缘在肋缘下,质较硬,边缘钝圆。当回心血流严重受阻时可出现腹水。肝功能有轻或中度异常,尿酸生成和凝血因子生成减少,血清白蛋白降低而球蛋白增高。
(3)慢性淤血的肝脏肿大饱满,深红或紫色,边缘钝圆,硬度增加。切面见小叶中央为深红色,小叶周围呈灰白或灰黄色。红黄相间,好像槟榔切面的花纹,所以又称为槟榔肝(豆蔻肝)。
超声表现
1.肝脏增大、增厚,边缘钝圆
2.三支肝静脉扩张,直径达0.8-2.0cm,呈明显增粗的无回声管腔,各级分支均易清晰显示,扩张的肝静脉在第二肝门呈花瓣样进入下腔静脉。有时腔内见血细胞缓慢的流动,收缩期由右房反流,逆向肝静脉。
3.下腔静脉明显增粗,最宽者内径可达2.5-4.4cm,随心搏及呼吸运动管腔变化的幅度均明显减弱。下腔静脉右房入口处狭窄所致肝淤血,则见腔静脉狭窄局部异常结果回声,或腔内有大块血栓的高回声团块,其远段内径增宽。
4.淤血肝脏回声均匀,肝静脉与门静脉均易显示,衬托出全肝的透声性增强,但门静脉血管大小无明显变化。心源性肝硬化时,肝区回声增高,出现纤维索或密集中小点状回声
临床价值
淤血肝是右心衰竭、心包积液的重要征象。超声发现肝静脉扩张和下腔静脉增宽要考虑到心脏病变的可能。同时也应注意与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鉴别,两者肝淤血表现相似,但病因不同,通过下腔静脉和肝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检测。
淤血肝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使用保肝的药物,如护肝片、肌苷片、安泰乐等;利水剂如螺内酯、双氢克尿噻等药物治疗效果比较好,配合活血的中药治疗效果更佳。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劳累;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生气;少食多餐,吃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忌生冷、辛辣、坚硬、粗糙、过于油腻、不易消化等食物,严禁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