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检查能确定哪些疾病(教你读懂体检报告)
尿常规检查能确定哪些疾病(教你读懂体检报告)糖尿病类项目酸碱度(pH)、比重(SG)、隐血或红细胞(BLD、ERY)、蛋白质(PRO)和颜色(COL)。正常参考值分别为:4.6~8.0、1.005~1.030,阳性、阴性,淡黄色至深黄色。这些指标的改变可能提示有肾功能损害。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尿常规检查所包括的信息。尿液常规分析是我们经常做的一项检查。大多数医院都用尿液分析仪检测,检测项目目前有10项、11项或12项,并且报告的格式不统一,既有“+”(阳性)、“-”(阴性),又有数字,检验项目的单位也不一样。到底该怎么阅读尿检报告呢?尿常规项目大致可分为四大类:肾病类、糖尿病类、泌尿感染类以及其他疾病类。肾病类项目
在日常门诊时,经常有焦虑的家长前来询问:“医生,体检说我们的小便有问题,我们的孩子一点不适的感觉也没有,到底是什么情况呢?”
正确看待那张小小的尿检报告,对疾病的筛查和判断有重要的作用。这个检查还将指引我们及早发现并干预疾病。
怎样看懂——
尿液常规报告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尿常规检查所包括的信息。尿液常规分析是我们经常做的一项检查。大多数医院都用尿液分析仪检测,检测项目目前有10项、11项或12项,并且报告的格式不统一,既有“+”(阳性)、“-”(阴性),又有数字,检验项目的单位也不一样。到底该怎么阅读尿检报告呢?
尿常规项目大致可分为四大类:肾病类、糖尿病类、泌尿感染类以及其他疾病类。
肾病类项目
酸碱度(pH)、比重(SG)、隐血或红细胞(BLD、ERY)、蛋白质(PRO)和颜色(COL)。正常参考值分别为:4.6~8.0、1.005~1.030,阳性、阴性,淡黄色至深黄色。这些指标的改变可能提示有肾功能损害。
糖尿病类项目
酸碱度(pH)、蛋白、比重、糖(GLU)和酮体(KET)。这些指标的检测有助于诊断相关并发症和机体一些器官是否受到损害,如是否出现酮血症等。正常情况下,尿糖和酮体为阴性。
泌尿感染类项目
白细胞(WBC)、隐血或红细胞、亚硝酸盐(NIT)、颜色和浊度(TUR)。当泌尿系统受到细菌感染时,尿中往往出现白细胞和红细胞,尿液颜色或浊度也发生改变,亚硝酸盐有时也会为阳性。化学检测尿白细胞和隐血或红细胞只起过筛作用,临床诊断以镜检结果为准。
其他疾病类项目
主要是酸碱度、比重、胆红素(BIL)、尿胆原(URO)、颜色及其他指标。胆红素和尿胆原两项指标反映肝脏代谢血红素的能力和数量。正常情况下,尿胆红素为阴性,尿胆原为弱阳性。以上指标增高时,往往提示黄疸,尿液颜色呈黄绿色。
尿液常规分析化验单上一些项目后面出现“+”或“+++”……或数字,表明程度不同,这在医学上叫阳性结果;相反,“-”就称阴性结果。
小小尿常规隐藏哪些
健康问题?
尿PH值
尿PH值可能受检查当天饮食等情况影响。尿比重可体现肾脏浓缩功能,测定一次随意尿比重≥1.025,表明肾脏浓缩功能正常。比重≤1.005表明肾脏稀释功能正常。若比重固定在1.010左右,称等张尿,为肾实质受损,肾脏浓缩及稀释功能下降所致。
尿白细胞
尿白细胞是泌尿系感染的指标,正常情况下每高倍镜下白细胞不超过5个,异常提示可能存在尿路感染。尿中所含的亚硝酸盐是经细菌(特别是肠杆菌科细菌)还原而成,因此NIT常用作尿路感染的参考指标。
尿蛋白
尿蛋白是与各肾脏相关疾病紧密联系的指标。各种肾炎、肾病、泌尿系感染、结石、恶性肿瘤、肾小管酸中毒、重金属中毒、肾移植等环境下,皆可使尿蛋白排出增高。但正常人剧烈活动后、寒冷或发热等情况下,亦可出现蛋白质一过性增高。若发现尿蛋白检查呈阳性结果,需要尽快至肾脏专科行进一步的检查。
尿红细胞量
尿常规检查可体现尿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正常情况下应为阴性。若尿红细胞增多,需要进一步通过相差显微镜检查明确红细胞的来源。非肾脏来源的尿红细胞增多提示泌尿系统炎症或结石等疾病的可能性。肾脏来源的尿红细胞增多则需要考虑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尿糖
尿糖是糖尿病诊断及治疗进程中监测的指标。无论是原发性糖尿病或继发性糖尿病、肾性糖尿病,尿糖排出皆增高。
尿胆原
尿胆原是结合胆红素排泄至肠道,被肠道细菌作用还原而成,大部分随粪便排出,小部分由肾脏排泄。在肝脏功能障碍、热性病、心力衰竭、溶血性黄疸、肠梗阻等疾病时尿胆原增高,在胆总管梗阻及肝细胞性黄疸时尿胆原减少。胆红素是由衰老的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出的血红蛋白降解而成,在发生肝细胞性黄疸(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及梗阻性黄疸(如胆石症、胆道肿物、胰头癌等)时,尿中胆红素会增高。
小小的一张尿常规报告单可以提供大大的信息,疾病的线索就埋藏在一项项指标中,正确认识并重视尿常规检查结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在阅读报告时,要客观地分析报告,因为有许多干扰因素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如饮食因素、尿液中的一些干扰物等。当尿常规检查出现异常时,请不要太紧张和太忧虑;同样,当出现和临床表现不一致的检验结果时,也不要盲目乐观。一定要配合临床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和分析,以免延误疾病的诊断。
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肾脏内科 董瑜
解放军总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技师马骏龙主任医师 丛玉隆
编辑/管仲瑶
原创声明: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
点击下方爱心,您的赞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