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32岁复旦女博士临终感言(复旦女博士的临终感言)

32岁复旦女博士临终感言(复旦女博士的临终感言)健康地活着才是人生最大的意义时隔十一年,当我们再读起这行行饱含心酸和疼痛的文字时,依旧会沉溺在这份无力的挣扎中,渴望与她一起拼尽全力。同时它也不禁让我们陷入沉思,到底该如何活着才不枉此生?这是复旦女博士于娟在生命尽头的肺腑之言。在她疾风奋力地迈向成功,成为事业、家庭的双赢家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癌症如惊雷一般击垮了她的人生。今天要分享的《此生未完成》这本书,便是于娟在艰难抗癌的一年里,呕心沥血写下的心得日记。徘徊在生死边缘,她看到了与以往不同的世界,也清楚地明白了她短暂的一生里从未参透过的生命意义到底是什么。2011年4月,于娟最终留下诸多遗憾离开人生,只恨此生未完成。

有人问:“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在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如今,其实很多人已然顿悟了这个高深的难题。

答案是健康,是活着。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这些都是浮云。”

这是复旦女博士于娟在生命尽头的肺腑之言。在她疾风奋力地迈向成功,成为事业、家庭的双赢家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癌症如惊雷一般击垮了她的人生。

今天要分享的《此生未完成》这本书,便是于娟在艰难抗癌的一年里,呕心沥血写下的心得日记。

徘徊在生死边缘,她看到了与以往不同的世界,也清楚地明白了她短暂的一生里从未参透过的生命意义到底是什么。2011年4月,于娟最终留下诸多遗憾离开人生,只恨此生未完成。

32岁复旦女博士临终感言(复旦女博士的临终感言)(1)

时隔十一年,当我们再读起这行行饱含心酸和疼痛的文字时,依旧会沉溺在这份无力的挣扎中,渴望与她一起拼尽全力。同时它也不禁让我们陷入沉思,到底该如何活着才不枉此生?

健康地活着才是人生最大的意义

于娟,说她是人生的双赢家一点也不夸张。有一个疼爱她的理工科出身任大学教授的丈夫,自己也在最好的年纪拿到博士学位,任大学讲师。还有一个可爱的儿子。

这样大好的前景,任谁不艳羡。似乎正因如此,上天对她开了一个极大的玩笑:她得了乳腺癌,发现时已是晚期。

这晴天霹雳的结果让她无法相信,但事实也让人无法反驳。

“可为什么得癌症的会是我?”这几乎是所有癌症患者在现实面前俯首认命却又心有不甘的姿态。

有人归咎于命运的作弄,有人自认倒霉,而于娟却在痛定思痛后对自己的过往生活做了一个深刻的反思。或是给自己的不甘心一个交代,又或是给世人一个警醒。

她将自己所有可能引起癌症的行为总结为三个方面:饮食混乱、经常熬夜、突击作业。

说到饮食习惯,她说自己总爱瞎吃八吃。孔雀、海鸥、麋鹿、熊等各种珍奇野味,来者不拒,这瞠目的菜类让人惊叹。这也是现在很多人会犯下的错误,扛不住美食的诱惑,任由自己在佳肴中沦陷。

而熬夜,更是被列为危害健康之首。有人熬夜学习,执着于考各种证书;有人熬夜追剧,在夜晚的静谧中消耗生命。无论它属于哪一种上进或沉沦,到头来,不规律的睡眠都只有一种意义,生命的加速器。

对于突击作业,它就如同一辆长久废弛的普通汽车突然猛开几百公里的消耗是一个道理。这无疑是对身体的恶性透支。

世上没有一种病症是无缘无故的,它只不过是在我们日复一日的肆意中悄然诞生罢了。有果,必定有因。

有人总结说:“人生最大的错误,是用健康换取身外之物;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用生命换取个人烦恼;而人生最大的浪费,是用生命解决自己制造的麻烦。”

人活一世,不要面临生死,方才明白生命的可贵;更不要在失去健康时,才懂得那些所谓的名与利、贪与嗔,都不过是掠去生命色彩的旁杂琐事。因为,什么重要都不敌健康最重要。

32岁复旦女博士临终感言(复旦女博士的临终感言)(2)

内心坦然是人在灾难面前最好的姿态

在确诊为乳腺癌之前,于娟的身体还遭受了多番的耽搁和误诊。这对于一个癌症病人无疑是致命的。

当她的身体初次感到不适时,原以为只是普通的腰痛。医生给她开了活血化瘀的药物使用,结果导致癌细胞扩散至全身,疼痛到极限。

后来又是各种检查化验,都查不出症结所在。就在辗转于医院各部门痛到不能呼吸时,于娟也始终没有呻吟一声。

直到最后癌细胞侵入全身骨髓,整个CT片都是乌黑一片。医生拉着于娟的丈夫问,病人目前用什么止痛药?丈夫说什么药都没用。医生不可置信地说:“照这个程度,如果不用止痛药,疼也要疼死。”

丈夫心疼愧疚的同时,又对她的坚强隐忍多了不止一点的钦佩之意。

在不是痛到不能动的日子里,于娟就是病房里的开心果,每一个病人都被这个年纪轻轻且乐观的女人所折服。

她努力地活着,但也从不避讳生死,还经常兴致勃勃地要给丈夫找一个下任老婆。总让丈夫哭笑不得。

把最坏的打算在心中细细盘算,把最坚强的意志激发得淋漓尽致。这是于娟在最后一段生命里最真实的状态。

从不逃避,坦然处之。比起乱了阵脚,消极待命,这才是面对灾难最好的方式。

于她而言,生死面前的拼尽全力是为家人。坦然面对,则是在无力转圜的现实面前给灵魂留下最后的体面。

正是她这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才能在艰难的日子里以生命写就这刻骨的字句。在书里我们看到的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血路,听见的却是她笑对人生的心声。

在人力不可抗拒的灾难面前,只有强大自己的内心,才能支撑起生活下去的勇气。这份勇气并非来自于强撑,而是坦然。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心无畏惧。

32岁复旦女博士临终感言(复旦女博士的临终感言)(3)

世间本善,但也不要低估人性的恶

东野圭吾在《白夜行》里写过一句话:

“世界上有两种东西不可直视,一个是太阳,一个是人心。”

于娟在她的日记里说,在这段病重的日子里,她体会到了世界上最暖的人心,有得知她病重,让其丈夫千里之外赶来送钱的笔友;也有慷慨激昂要捐献器官的兄弟;还有紧紧抱成一团互相取暖和打气的病友。

然而,见识过太多的善,她忘了世界上也有至极的恶。

在无路可走的关头,于娟的家人开始病急乱投医。他们经人介绍花了巨资上黄山求医问药,结果差点丢了性命,却发现这只是一场被求生欲望蒙蔽了双眼的骗局。

她不曾想,世上居然还有可恶到骗取将死之人钱财的人。

但如果说这次的受骗是人心的叵测。那么比起被最信任的亲人所毒害,又算什么呢?

于娟家有一个近亲,就在这场人情的考验中露出了最丑恶的真面目。

那人在于娟全家耗尽最后的心血筹钱治病之际,居然动用卑鄙的手段榨取她的救命钱。事隔不久后,她才辗转听到这个亲人的原话:“他家没啥用了,现在不榨,以后也榨不出油来了。”

人性,从来经不起推敲。当我们活在顶峰时,身边总不乏锦上添花的人,丑恶的灵魂被光芒所掩盖。但是当我们经历一次人生的低谷,光芒褪去时,却能让我们看清身边大多数人的本心,真假善恶,一览无余。

有时,善意来自于从未相识的陌路人。有时,最恶的人却是身边人。

古语有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低估人性的恶。我们只有心怀善念,一身正气,才会接收到更多人性的善。同时也要擦亮眼睛,谨防世间潜伏的恶。

32岁复旦女博士临终感言(复旦女博士的临终感言)(4)

没有所谓的来日方长

生命在于珍惜当下

很多时候,我们忙忙碌碌,把时间给了世界,唯独负了自己和家人。我们以为来日方长,可时光荏苒,世事无常,它从来不会给你重新活一回的机会。

在书中,于娟回忆起她去世的姥姥和姥爷。

她从小生活在姥姥和姥爷身边,对他们的感情更胜于对父母的依赖。在姥姥的怀里,那是她整个童年的时光。她热情、主动的拥抱和亲吻,是她和姥姥独一无二的亲昵方式,谁都没有。

直到于娟越来越忙,忙着升学、忙着考证,出国在外,天各一方。姥爷去世时,她没能陪在身边。

她留下了此生第一个遗憾。她让姥姥一定要保重,等她完成学业,等她回国尽孝。只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姥姥去世时,正值国庆出游高峰,航线紧张。她只恨不能插上一对翅膀飞到姥姥身旁。

杨绛先生说:“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成家成名,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精金,能有多少?”

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的离别,直到这次即将告别的是自己,于娟才明白,这一辈子,她错失得太多太多。那些整日追求的名利,到这个关头,一文不值。

于是,她穷尽半生的力气,也要把生命延长,把时光定格。看孩子的笑脸,陪父母终老,和爱人长相厮守,和自己的心灵对话。这是她对生命的最后体悟,哪怕肉体在日日煎熬,她也分外珍惜。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错过,把生命错付给时光,却怎么也追不上对的人和对的事。可是当我们回头望时,原来那些人和事,都只是在原地等我们,从来都不在我们追逐的远方。

与其如此,何不珍惜当下。把每一次小小的约定,把每一场深情的陪伴拉回眼前。我们只有多一次用心的履行,才会少一个人生的遗憾。

32岁复旦女博士临终感言(复旦女博士的临终感言)(5)

《中国日报》曾这样评价这本书:

“于娟病痛的苦楚、人性的感悟,读来令人泪下。其实是一本最好的人生教材,教会我们如何去热爱生命,如何去抵挡困难。”

我们在书中感受到的是于娟的坚强,却无法感知她背后实实在在经历到的生与死的较量。

而她用生命写就的文字如日日敲响的警钟一般,震慑人心。仿佛质问世人,为何总是要等浮华沉淀,世事无常,我们才能悟透活着的意义?

生命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世间繁华和贪恋享受,它更多的是赋予了我们为人子女、为人伴侣和为人父母的责任,还有享受自然生命的美好期许。

岁月飞短流长,只愿我们余生不错过任何一处风景。静待时光慢变老,浅煮流年皆平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