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重症病房到普通病房的查房率(走进重症监护病区)

重症病房到普通病房的查房率(走进重症监护病区)ICU护士吴伟、王珏02 救治步伐永远如此坚定3月开始,一场疫情让上海这个充满魔力的城市按下了暂停键,上海医护、交警公安、志愿者全副武装,变身“大白”,组成了抗疫队伍。4月初,八院接到了新冠定点医院的使命,八院重症监护室——作为新冠患者生命救治的最后一道防线,肩上的责任重之又重。一批走进“白猫”方舱,一批坚守阵地。4月底,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领衔的江苏重症团队来到八院ICU支援。在对抗疫情最吃劲的阶段,作为ICU的医生感到压力无比之大。随着阳性重症患者收治越来越多,ICU工作量也持续增多,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气管镜吸痰、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等。和江苏团队一起并肩作战下,我们互相鼓励,砥砺前行,顺利地完成了一系列的临床操作。这段非常时期,我们的生活异常简单,酒店医院两点一线。但是跟随江苏重症医疗团队学习,进步却在潜移默化之间。看到中大重症医生们精细的流程,多系统评估、严谨的交接班

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戴上密不透风的护目镜……近期上海市民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但在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区(ICU),医务工作者们依然坚守在岗位上。

众所周知,重症监护室是疫情战斗中最危险的地方,却也是白衣战士义无反顾战“疫”的前沿地带。直面新冠危重症挑战,给予患者温情关怀……让我们跟着医护们的笔触,走进重症监护病区,了解他们的心声。

重症病房到普通病房的查房率(走进重症监护病区)(1)

01 并肩作战之下坚守阵地

ICU主治医师李沈振、住院医师孙梦涵

3月开始,一场疫情让上海这个充满魔力的城市按下了暂停键,上海医护、交警公安、志愿者全副武装,变身“大白”,组成了抗疫队伍。4月初,八院接到了新冠定点医院的使命,八院重症监护室——作为新冠患者生命救治的最后一道防线,肩上的责任重之又重。一批走进“白猫”方舱,一批坚守阵地。

重症病房到普通病房的查房率(走进重症监护病区)(2)

重症病房到普通病房的查房率(走进重症监护病区)(3)

4月底,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领衔的江苏重症团队来到八院ICU支援。在对抗疫情最吃劲的阶段,作为ICU的医生感到压力无比之大。随着阳性重症患者收治越来越多,ICU工作量也持续增多,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气管镜吸痰、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等。和江苏团队一起并肩作战下,我们互相鼓励,砥砺前行,顺利地完成了一系列的临床操作。

重症病房到普通病房的查房率(走进重症监护病区)(4)

这段非常时期,我们的生活异常简单,酒店医院两点一线。但是跟随江苏重症医疗团队学习,进步却在潜移默化之间。看到中大重症医生们精细的流程,多系统评估、严谨的交接班,规范化、标准化的操作与重症监测手段,身为八院ICU的重症医护同仁,我们受益匪浅,不仅知识结构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专业水平更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重症病房到普通病房的查房率(走进重症监护病区)(5)

02 救治步伐永远如此坚定

ICU护士吴伟、王珏

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我们第一时间报名应战,冲在抗疫的最前线。3月26日晚上进驻隔离点,正式开启“白猫”工作。我们一切从零开始,从病人收治、面访、转院到出舱,从处理医嘱、发药、治疗和核酸采样等等。每个工作流程做到尽善尽美,让每一位病人得到满意的治疗护理。

当时带领我们护理团队的是有着20多年党龄的医院护理部主任益伟清。她24小时值班带队,日夜不停地穿梭在岗位上,经常是熬红了眼、喊哑了嗓,仍然不遗余力地帮我们解决隔离点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和烦恼。

重症病房到普通病房的查房率(走进重症监护病区)(6)

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我们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康复患者。此时应八院要求,护士长陈黎又带领我们转战我院CCU重症病区。在重症病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是最常见的工作内容。面对工作模式和对象的巨大转变,护士长陈黎身先士卒,带领我们克服一个又一个的护理难题。在完成专科操作的同时,我们还帮助患者进行各项康复训练。

重症病房到普通病房的查房率(走进重症监护病区)(7)

ICU的病人普遍年纪较大,病情危重,因此病人所有的治疗护理,吃喝拉撒都由护士完成,护士们没有一句怨言。病人身上各种导管、仪器给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但小伙伴一起团结合作,共同圆满地完成了护理工作。

从三月至六月,从采样到“白猫”,从“白猫”到八院重症病区,我们始终没有停歇过一天。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何处,我们的步伐永远如此坚定,无论疫情在哪,我们定会倾尽全力,打赢这场保卫战。

END

记者:刘辉

编辑:宁平英

校对:王冰倩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