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妥昔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治疗(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一线治疗结外边缘区淋巴瘤的疗效如何)
利妥昔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治疗(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一线治疗结外边缘区淋巴瘤的疗效如何)从诊断到BR治疗的中位时间为56天(四分位距,31-98)(95%CI,49-64),数据可用患者(n=181)中位治疗6个周期(范围:1-8),48例患者(20.3%)接受了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中位持续时间为16个月。9例(3.8%)患者接受了受累部位放疗巩固治疗。140例患者(59%)使用PET/CT评估治疗反应,其余患者使用CT扫描进行评估。一线BR的总缓解率(ORR)为93.2%,完全缓解(CR)率为81%,部分缓解(PR)率为12.2%。在通过PET/CT评估反应的患者中,ORR为96.5%,CR率为82.9%;在通过CT评估反应的患者中,ORR为92.5%,CR率为81.7%。与晚期(III-IV)患者相比,局部疾病(I-II期)患者的CR率更高(分别为93%和79%;P=0.016)。2.治疗情况1.患者基线特征患者诊断时的中位年龄为63岁(范围:21-85岁),女性与男性的
结外边缘区淋巴瘤(EMZL)是一种异质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通常可在早期被诊断,并且长期局限于起源部位,对于任何部位的I期EMZL患者,包括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失败后胃受累的患者,首选方法是放射治疗。然而,20%-40%的EMZL患者存在与不良预后相关的晚期疾病。晚期疾病患者的治疗方法仍然存在争议。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将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BR)列为治疗EMZL三种首选方案中的一种。然而,支持该方案在EMZL中应用的数据有限。因此需要更大规模的观察性研究来提供更准确的BR在初治EMZL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因此,研究者探索了BR一线治疗EMZ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
该研究从2008年1月至2020年9月确定了274例接受一线BR治疗的EMZL成人患者,允许纳入接受过放疗、手术或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患者。最终该分析共纳入237例患者。
研究结果
1.患者基线特征
患者诊断时的中位年龄为63岁(范围:21-85岁),女性与男性的比例为1.2:1。大多数患者的ECOG PS评分为0-1(PS 0:65%;PS 1:31.2%)。179例(75.5%)患者患为晚期(III-IV)疾病;然而,LDH升高(19%;n=45)和B症状(17.7%;n=42)并不常见。大多数患者没有骨髓受累(60.8%;n=144),且淋巴结受累部位少于4个(79.7%;n=189)。大多数患者有1个结外病变部位(54.9%;n=130),其次是2个部位(27.4%;n=65)和3个部位(12.7%;n=30)。常见的结外部位包括肺(25.3%;n=60),其次是胃(17.3%;n=41)和软组织(10.1%;n=24)。只有2例患者患有幽门螺杆菌相关的胃EMZL(4.4%),并且在接受BR之前都经历过抗生素治疗失败。49.8%的患者MALT-IPI评分风险为中危(1个危险因素),33.3%的患者为高危(≥2个危险因素)(表1)。
表1 患者基线特征
2.治疗情况
从诊断到BR治疗的中位时间为56天(四分位距,31-98)(95%CI,49-64),数据可用患者(n=181)中位治疗6个周期(范围:1-8),48例患者(20.3%)接受了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中位持续时间为16个月。9例(3.8%)患者接受了受累部位放疗巩固治疗。140例患者(59%)使用PET/CT评估治疗反应,其余患者使用CT扫描进行评估。一线BR的总缓解率(ORR)为93.2%,完全缓解(CR)率为81%,部分缓解(PR)率为12.2%。在通过PET/CT评估反应的患者中,ORR为96.5%,CR率为82.9%;在通过CT评估反应的患者中,ORR为92.5%,CR率为81.7%。与晚期(III-IV)患者相比,局部疾病(I-II期)患者的CR率更高(分别为93%和79%;P=0.016)。
在180例有数据的患者中,BR治疗期间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在这些患者中,观察到7例带状疱疹再激活(4%)、5例肺炎(3%)和流感(3%)。在接受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的患者中,3例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6.2%),1例带状疱疹再激活(2%)和面部蜂窝织炎(2%)。8例患者(3.4%)在BR治疗后发生继发性恶性肿瘤,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和皮肤鳞状细胞癌各1例。
3.生存分析
36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18例死亡。中位随访3.21年(范围:0-10.75),估计的5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80.5%(95%CI,73.1%-86.0%)和89.6%(95%CI,83.1%-93.6%)(图1A-B)。其他10例死亡原因分别为头部外伤、肺癌、肝硬化/肝细胞癌、呼吸衰竭、膀胱癌、急性髓系白血病、心律失常、肌萎缩侧索硬化,各1例,2例不明。
在BR治疗后达到CR或PR患者的PFS无差异(HR:0.47;95%CI,0.18-1.27;P=0.12)。没有通过BR周期数观察到更好的PFS(P=0.222),然而,观察到接受1-3个周期治疗患者的OS较短(P=0.009)。在BR治疗后达到CR或PR后接受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的患者表现出更长的PFS(5年PFS率为94.4% vs 81.1%;P=0.0121),而OS没有差异(P=0.168)(图1C-D)。
没有观察到胃部与其他部位EMZL患者的PFS或OS的差异(PFS:P=0.885和OS:P=0.486)(图1E-F)。此外,MALT-IPI评分并不能预测PFS和OS(图1G-H)。
图2 BR治疗EMZL患者的生存情况
在单变量Cox回归分析中,与较短PFS相关的变量是年龄≥70岁(HR:2.07;95%CI,1.03-4.14;P=0.040)、B症状(HR:2.56;95%CI,1.25-5.24;P=0.01)、未达到CR(HR:5.31;95%CI,2.63-10.73;P<0.001),而维持利妥昔单抗(HR=0.18;95%CI,0.04-0.79;P=0.023)与较长的PFS相关。与较短OS相关的变量是未达到CR(HR:4.67;95%CI,1.71-12.79;P=0.003)和1-3个周期的BR治疗(HR:5.19;95%CI,1.60-16.90;P=0.006)(表2)。在多变量Cox模型中,B症状的存在与较短的PFS相关,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与更长的PFS相关(HR:0.16;95%CI,0.04-0.71;P=0.016),但不影响OS(表3)。
表2 PFS和OS的单变量Cox模型分析
表3 PFS和OS的多变量Cox模型分析
研究结论
BR方案是EMZL患者一种高效的一线治疗方案,可提供持久的缓解并克服已知的不良预后因素。该方案与带状疱疹的发生有关,因此可以考虑预防性治疗。
参考来源:Juan Pablo Alderuccio Luca Arcaini Marcus P. Watkins et al. An international analysis evaluating frontline bendamustine with rituximab in 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lymphoma. Blood Adv (2022) 6 (7): 2035–2044. https://doi.org/10.1182/bloodadvances.2021006844.
编辑:Quinta
排版:Quinta
执行:W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