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血糖偏高是得了糖尿病吗(体检查出血糖偏高)
体检发现血糖偏高是得了糖尿病吗(体检查出血糖偏高)“糖尿病前期”虽然达不到糖尿病诊断的标准,但是意味着已经跨入血糖异常的“雷区”,是最重要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具体定义,还是看最新权威指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怎么说吧!体检时,通常测的是空腹血糖值,空腹血糖值高于 6.1 mmol/L,且低于 7.0 mmol/L 时,提示“血糖偏高”,也就是我们医学上所说的“空腹血糖受损(IFG)”除此之外,血糖值偏高还包括“糖耐量减低(IGT)”,是指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高于 7.8 mmol/L,且低于 11.1 mmol/L这种血糖值“高不成低不就”,医学上就叫做“临界型糖尿病”,也就是“糖尿病前期”
拿起体检报告一看:血糖偏高。
顿时感觉不妙:“这是不是就是说明患有糖尿病了,该怎么办啊?”。
那么体检查出血糖偏高,真的就是糖尿病吗?
让我带你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体检时,通常测的是空腹血糖值,空腹血糖值高于 6.1 mmol/L,且低于 7.0 mmol/L 时,提示“血糖偏高”,也就是我们医学上所说的“空腹血糖受损(IFG)”
除此之外,血糖值偏高还包括“糖耐量减低(IGT)”,是指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高于 7.8 mmol/L,且低于 11.1 mmol/L
这种血糖值“高不成低不就”,医学上就叫做“临界型糖尿病”,也就是“糖尿病前期”
具体定义,还是看最新权威指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怎么说吧!
“糖尿病前期”虽然达不到糖尿病诊断的标准,但是意味着已经跨入血糖异常的“雷区”,是最重要的糖尿病高危人群。
研究显示,中国有1.48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每年有1.5%~10.0%的糖耐量减低患者进展为2型糖尿病。因此,应对的首要目标,是要积极干预,及时避免其进展为糖尿病。
答疑解惑:
血糖偏高不等于糖尿病,血糖偏高意味着离糖尿病不远了——也就是临界糖尿病。
糖尿病的危害很严重,临界糖尿病需警惕,抓紧预防还来得及。
干预建议要具体:
前提是要个体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干预目标和策略
核心原则要强调——管住嘴,迈开腿。
具体目标要明确:
超重或肥胖者BMI达到或接近24kg/m2,或体重至少减少5%~10%
每日饮食总热量至少减少400~500 kcal
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
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至少保持在150min/周
定期检查要交代
每年至少需进行两次血糖测试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查,评估血糖水平
必要时复查糖耐量测试,判断是否进展为糖尿病
空腹血糖偏高?你也可能是遇到了假的空腹。
首先,我们要来回顾一下:体检,是在什么状态下进行的?是空腹时,还是餐后?
一般来说,餐后血糖会高于空腹血糖,而常规印在体检报告单上的血糖正常值,是指空腹时的正常值。
不过!你得当心,因为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假的空腹!
通常,我们会以为,在午餐前或晚餐前肚子饿得饥肠辘辘了,就叫做「空腹」,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真正空腹的定义,是指停止进食8~12小时时的状态。也就是说,肚子饿了,未必叫做「空腹」;肚子饿得要晕了,才可能叫做空腹。
空腹状态下血糖的正常值,因为不同医院、不同机器的原因,可能略有差异,一般在3.3~6.1mmol/L(单位读作:毫摩尔每升)。
如果你回想起体检时没有空腹,或者说,没有真正地空腹,那么你该做的,是在一个真正空腹的时间,回到医院重新接受爱的抽血哦!
真·空腹血糖6.2~6.9mmol/L
回医院做个糖耐量试验
如果你确实是在空腹状态下检查的血糖,而且的确高于6.1mmol/L,这时候,我们就该来学习看看数据了。
如果空腹血糖在6.2~6.9mmol/L,最好到医院做一下糖耐量试验,因为糖耐量试验是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
如果糖耐量试验中,空腹血糖仍为6.2-6.9mmol/L,和/或口服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7.9-11.0mmol/L,则应该诊断为糖耐量异常。
糖耐量异常是糖尿病前期,通俗一点解释就是——“亲!你的一只脚已经踏在糖尿病的门槛上了!再往前一步就是糖尿病了!”
不过也别太担心,毕竟,只要处理得当,它完全有可能往后退,血糖水平降到和正常人一样。
真·空腹血糖≥7.0mmol/L
复查空腹血糖 餐后血糖
当空腹血糖≥7.0mmol/L,此时你也还是要重新复查一下空腹血糖,毕竟咱们说了,医院、机器不同,数据是可能存在差异的。同时,还要进行口服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的检测。
如果复查空腹血糖仍≥7.0mmol/L,和/或口服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则可确诊为糖尿病。
总的来说,血糖的异常对应着哪一种状态,大家可以跟着这张表格来进行解读:
到底是不是得了糖尿病?其实诊断糖尿病,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诊断糖尿病是有前提条件的。
确诊糖尿病的6个前提条件1.检查OGTT时,要空腹至少8小时以上,早上8点钟前抽血,试验前3天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克(生重)。
2.要以静脉抽血检查血浆葡萄糖浓度为准,并同时检查糖化血红蛋白。
3.要排除喝茶及咖啡、吸烟、剧烈运动对血糖的影响。
4.要等到应激状态去除2周后再评估是否有糖尿病。
5.要停用能影响血糖的药物1周后,再诊断糖尿病。
6.要先治好其他内分泌疾病后,再评估是否有糖尿病。
以下6种情况不能诊断糖尿病1.不要用尿糖诊断糖尿病:仅有尿糖阳性不是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因为正常人有时尿糖中也会出现加号( )。
2.不要用指尖血糖诊断糖尿病:指尖血糖受温度、外周血循环、血糖试纸的有效期、血糖仪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只能作为血糖监测用,不能用于确诊糖尿病。
3.不要因一次血糖升高就诊断糖尿病,因为一次血糖可能存在误差,也可能是受食物、进餐时间等影响。
4.不要在应激状态时诊断糖尿病:如外伤、寒冷、发热、脑卒中、有其他严重身体疾病时等,体内在应激状态下,各种升血糖激素增多,可引起应激性高血糖,所以有应激情况时,不能做OGTT。
5.不要在服用特殊药物时诊断糖尿病:如利尿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避孕药、某些降血压药物、某些抗菌素等,这类药物通过干扰肝糖原异生或糖代谢导致血糖升高。
6.不要在有其他内分泌疾病时诊断糖尿病:垂体生长素瘤、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等,这些疾病都可以导致血糖升高。
医生观点:
对于“我是不是糖尿病?”这样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别自己去查百度,最好到正规医院找内分泌科医生看病,根据您的具体情况确定所需要的检查方案,然后依据您的病史和检查结果来明确是否糖尿病诊断。
血糖异常了,我该肿么办?做到几个“点儿”,就够了!
无论最后被诊断为糖尿病还是糖尿病前期,都需要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
具体地说,就是要这么做:
◆ 按照糖尿病的饮食方式控制饮食:该忌口忌口,该少吃少吃,和高糖高油的食物分手吧!
◆ 适当运动,保持体重在合理的范围内:饭后散个步,晨昏跑一跑,游泳池里浪几回,都是极好的!
◆ 多学习糖尿病的相关科普知识:比如关注微信公众号,学会科学控糖知识,自己的身体要自己亲手来爱护。
◆ 思想上避免抑郁或焦虑:事实都这样了,害怕焦虑都没用!不如开开心心,出去跳个广场舞~
◆ 某些情况下,用一些药物减重或降糖:关键时候,该用的药还得用,跟着医生的指导用药,准没错!
事实上,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很多高血糖病人的血糖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甚至降到正常范围内。
也有相当一部分糖尿病前期的病人经过生活方式的干预,复查糖耐量试验发现,血糖可以恢复正常。
所以,体检发现血糖升高,不要恐慌,不要害怕,积极复查血糖,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血糖还是很有希望得到有效控制滴!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