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口味含片(茉莉香片性别错位)
茉莉花口味含片(茉莉香片性别错位)然而聂传庆却早早地失去亲生母亲,母亲的样子还是从照片中才认得。父母是孩子在这世上最 为亲近的人,父母的关爱与陪伴是孩子成长最 好的滋养。年幼的孩子,在无爱的环境里长大,心理也逐渐失调,直至扭曲。小说的结尾,聂传庆残忍殴打言丹朱,如同可怕的魔 鬼。这个病态少年恶行的背后,却是爱的本能的丧失,实在令人唏嘘。
张爱玲在小说《茉莉香片》中,塑造了一个年轻而又可悲的男性角色——聂传庆。
聂传庆生于旧式传统家庭,四岁丧母,身世可怜。
更加不幸的是,父亲聂介臣由于妻子从未爱过自己,就把恨意发泄在了儿子身上,动辄打骂。
亲爹不疼,更指望不上续弦的后妈,总是在父亲跟前煽风点火,刻意挑拨。
年幼的孩子,在无爱的环境里长大,心理也逐渐失调,直至扭曲。
小说的结尾,聂传庆残忍殴打言丹朱,如同可怕的魔 鬼。
这个病态少年恶行的背后,却是爱的本能的丧失,实在令人唏嘘。
01父子敌对父母是孩子在这世上最 为亲近的人,父母的关爱与陪伴是孩子成长最 好的滋养。
然而聂传庆却早早地失去亲生母亲,母亲的样子还是从照片中才认得。
如果后妈善待传庆,也能稍微弥补亲生母亲的缺失,让传庆健康地长大。
可惜没有如果,传庆长大后就总是怀念母亲,幻想着母亲的想法与感受,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传庆的女性化。
母亲缺席已是憾事,可是就连父爱都是一种奢望。
经历长期的打 压、辱骂,聂传庆与父亲之间没有建立爱,只有仇视、敌对,甚至是恨。
当他发现了教 授言子夜曾与自己生母有情感纠葛时,立刻就把言子夜视为精神上的父亲。
聂传庆对言子夜产生了畸形的倾慕,努力寻找两人之间的相似处,从外形到衣着。
可惜聂传庆并没有习得爱的能力,不难发现,他和言子夜的相处模式,与亲生父亲逐渐趋同。
通常情况下,喜欢上一个人,往往会努力表现,得到对方的认可。
可是聂传庆恰恰相反,他的国文水平本来是班里最 好的,按理说他应该奋发图强,赢得言子夜的肯定与赞扬。
结果却是到了学期末,所有学科中成绩最差的就是文学史。
是聂传庆能力不行吗?经过努力,先前亮红灯的各科都有了起色,算是能交代过去,唯独文学史依旧一蹶不振。
而在圣诞前夜的课堂上,因为回答问题的风波,聂传庆被言子夜狠狠地批评,语气之重与往日父亲训斥的口气如出一辙。
这并不是偶然,可以说正是长期以来聂传庆从父亲那里得到的只有打 压与辱骂,所以他无意识地就会重复这种相处模式。
想象中的父爱永远不会到来,一切早已注定。
02社交障碍爱的能力的丧失,不仅体现在亲子关系上,在社交上聂传庆也有严重的障碍。
在学校里,谁都不理他。他自己觉得不得人心,越发的避着人。
谁都不理他,看似是因,实则是果。
真 正的原因是,聂传庆根本就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他人建立友谊。
如果有人愿意主动踏入聂传庆的世界,向他抛来友谊的橄榄枝,情况会好起来吗?
并不会。言丹朱就是例子。
每一次都是丹朱主动来接近传庆,与他攀谈,分享心事。
可是传庆是什么反应呢,沉默以对,或者是讽刺挖苦,经常把丹朱怼哭。
丹朱这么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子,在传庆的面前时常 委屈,好像自己的快乐是犯罪一样。
传庆期待友谊吗?尽管他不承认,但是内心深处应该是向往的。
要不然在丹朱下车后,先前还有些许生机的传庆,不会一下就变得黯然。
他的脸换了一幅背景,也似乎是黄了,暗了。
不会爱的少年,注定与友情擦肩而过,得不到,也握不住。
03自我厌弃丧失爱的能力,除了无法建立正常的亲子关系与社交关系,更严重的后果,其实是无法处理好自我关系。
而处理好自我关系,是每个人一生的终 极命题。
聂传庆无力爱别人,更无力爱自己。
聂传庆从一开始就厌恶丹朱,看似是羡慕嫉妒恨,实际上是对自我的彻 底否定。
丹朱就像一面镜子,完全照出了传庆的所有缺点与不甘。
丹朱健康美丽,传庆病态无生气,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丹朱人缘佳,走哪都众星捧月,传庆一个朋友也没有,总是形单影只。
丹朱在健全圆 满的家庭里备受宠爱,传庆却在残缺破碎的家庭里苦苦挣扎。
丹朱的每一次出现,在传庆的眼中,就是再看一遍丑陋破败的自己。
就是因为对自我的厌弃与否定,传庆才越发扭曲与病态。
他越是痛苦,越是无力挣扎。
所以传庆越来越懦弱,他的自我太小,小到无力反抗。
他痛恨自己的家庭,可是却挣脱不了,不做任何现实中的努力,只能终日在幻想中沉 沦。
从未试过逃脱,早把自己当成了绣死在屏风上的鸟。
一个对自己极 端否定与厌弃的人,一生都不会有出路。
孩子往往都是在与父母相处中,去认识自我,认识世界。
可惜传庆却落在了一个破败无爱的家庭,丧失爱的能力,上演新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