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肿瘤痛的表现(这些症状竟和两个血液肿瘤有关)
骨肿瘤痛的表现(这些症状竟和两个血液肿瘤有关)还有的患者会出现反复感染、贫血以及有蛋白尿等肾功能损害的症状,同样也会按症状找到相应的科室治疗。其结果就是患者在不同科室间不断转来转去,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同时,侯健教授也提醒骨科、肾科的医生,在诊治中不要忽视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性,遇到可疑的患者应及时转血液科进一步明确诊断。“初诊时近90%的患者都有骨头破坏,主要症状就是骨痛”。侯健教授说,多发性骨髓瘤是老年性疾病,患者的年龄都比较大,出现长期的腰腿疼痛都不以为然,觉得疼痛是因骨质增生、腰肌劳损或是老年关节炎,一般都先去骨科、风湿科、中医科等就诊,很少患者因为骨痛或是其他症状首诊就来血液科。1、腰腿痛,很多患者挂错了科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主要是一种由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的恶性疾病,会造成患者反复骨折以及长期疼痛[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侯健教授指出:“在我国,多发性骨髓瘤年发病
受访专家马 军,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教授
侯 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教授
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这两类肿瘤,近几年越来越多被血液科医生提及,一是发病率逐年升高,患病人群增加,尤其是中老年人呈高发态势;二是症状多样且不典型,误诊误治使病情变复杂,治疗难度增加。最关键的是很多患者,压根就听没有过这些肿瘤,更谈不上如何防治。在首届武田血液学高峰论坛上,专家进行了科普和提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侯健教授
····· 多发性骨髓瘤 ·····1、腰腿痛,很多患者挂错了科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主要是一种由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的恶性疾病,会造成患者反复骨折以及长期疼痛[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侯健教授指出:“在我国,多发性骨髓瘤年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平均发病年龄在60岁,大家对这个病的整体认知度较低,误诊率高,近三分之二的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
“初诊时近90%的患者都有骨头破坏,主要症状就是骨痛”。侯健教授说,多发性骨髓瘤是老年性疾病,患者的年龄都比较大,出现长期的腰腿疼痛都不以为然,觉得疼痛是因骨质增生、腰肌劳损或是老年关节炎,一般都先去骨科、风湿科、中医科等就诊,很少患者因为骨痛或是其他症状首诊就来血液科。
还有的患者会出现反复感染、贫血以及有蛋白尿等肾功能损害的症状,同样也会按症状找到相应的科室治疗。其结果就是患者在不同科室间不断转来转去,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同时,侯健教授也提醒骨科、肾科的医生,在诊治中不要忽视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性,遇到可疑的患者应及时转血液科进一步明确诊断。
2、诊断,要看这三项检查
确诊多发性骨髓瘤,侯健教授给出三个标准:
一是骨髓穿刺,可发现骨髓里大量浆细胞瘤恶性组织;
二是浆细胞会分泌一种M蛋白,通过血液化验可以测出来;
三是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骨质破坏,骨骼检查可发现。
3、治疗,不能治愈且容易复发
多发性骨髓瘤目前无法被治愈,更糟糕的是患者的病情最终都会复发。在生存期上,因为创新的靶向药和治疗手段的发展,已经从原来的不到3年,延长到现在的5-6年。
侯健教授说,除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外,目前蛋白酶体抑制剂三药联合是标准治疗方案,尤其是口服靶向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帮助患者实现规范化的长期治疗,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图: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
····· 淋巴瘤 ·····1、生存短,多因治疗“不规范”
“近二十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淋巴瘤的发病人数大约在8万到12万,到2017年整体发病率大约在十万分之六点九左右,已成为发病率增长最快的血液系统肿瘤。”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介绍说,“与不断增加的患者相比,我国淋巴瘤5年生存率只有37.2%,与欧美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究其原因,马军教授一口气说了三个“不”:不规范化、不个体化、不标准化,使得原本可控的病情出现了复发,甚至在短时间内进展为难治性淋巴瘤,治疗效果都比较差。
另外,欧美发达国家的患者依从性在90%以上,但在我们国家诊治中常遇到“不听话”的患者,比如有的患者化疗后症状改善明显,就觉得自己好了,不再去医院复查、复诊,还有的则要求医生减少药物或是更换药物等。
在2018年发布的《全球及中国淋巴瘤患者生存现状对比报告》中,有2611名中国患者参与调研,从受访数据中可以看到,中国受访患者遇到与治疗相关障碍的频率远高于全球平均值[2]。解决规范化诊疗、加强淋巴瘤专业医师培训、加速有效治疗药物进入中国等问题都迫在眉睫。
2、诊断难,提倡MDT模式
“淋巴遍布全身,可以说除了头发和指甲不会发生淋巴瘤外,全身各部位都有可能患病,而且分型超过了70种,诊断非常难。”马军教授介绍说,“淋巴瘤大体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霍奇金淋巴瘤治愈率可达到70%-80%,但仍有大约有30%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会出现复发或难治性疾病,40%~65%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出现复发性疾病,对医生是不小的挑战。”
事实上,即便同一种病理类型的淋巴瘤,不同的患者,其分期、发病部位、预后因素、身体状况和症状、年龄等也不一样,这意味着治疗原则、治疗方案和疗程都会有区别。同时,症状上除了淋巴结肿大外,也可能出现发热、消瘦、盗汗以及皮肤瘙痒等全身性症状,也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马军教授认为,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情况应采用多学科诊疗,即MDT模式,由血液科、病理科、放疗科、影像科组成一个多学科淋巴瘤专家学组,遵循淋巴瘤的治疗规范,制定出患者专属的治疗方案,进而减少不规范治疗行为。这样的诊疗模式不仅仅要出现在三甲医院中,更应推广到二级医院、基层医院等更多医院中,让淋巴瘤能得到真正的规范化治疗。
3、新药多,靶向治疗或成趋势
近几年PD-1、CD30单抗、BTK抑制剂等越来越多的新药开始应用于临床,但在马军教授看来,淋巴瘤的新药研发热度从2013年到现在一直持续不断,仅靶向药物全球就有89个,获批治疗各种淋巴瘤和慢淋白血病。
同时他还举例,目前淋巴瘤领域的新药临床试验也非常多,在中国大约有8000多人参与58个大大小小的临床试验,越来越多的新药用于临床,将会不断改善不同类型的淋巴瘤预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在欧美国家,大约50%的淋巴系统疾病都用非化疗的药物靶向治疗,而且是标准化,量身定制的方案。” 马军教授认为,非化疗的药物为主的治疗方式将是未来淋巴瘤治疗的趋势。
本次论坛上,由初级医疗保健基金会发起,武田支持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管理公益项目也同步启动。
该项目是通过建立临床专家与患者之间的诊疗信息有效管理平台和智能管理设备,实现规范化的治疗和实时的监督管理,随时了解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诊疗路径中的困难和诉求,切实帮助患者及其家人提高疾病认知及诊断率,扩大药品在患者中的可及性,推动患者得到优质的个性化治疗,以期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武田中国总裁单国洪先生表示:“武田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推动中国血液学领域变革为目标,通过个性化疗法、创新性药物满足中国患者未被满足的需求,改善其生存现状。”
健康体检建议使用“防癌卫士”进行 癌症的早期筛查。
防癌卫士什么是“防癌卫士”?
“防癌卫士”项目通过抽取2ml血液,对人体内最新肿瘤标志物热休克蛋白90 α(Hsp 90α)的数值进行检测,从而实现癌症的早期筛查,并可用于癌症患者的病程监测及疗效评价。通过“防癌卫士”项目, 可发现及检测疗效的癌症多达15种,基本囊括所有常见肿瘤病症, 包括:肺癌、胃癌、肝癌、直结肠癌、淋巴癌、胰腺癌、卵巢癌、子宫癌、骨肉瘤、乳腺癌、食道癌、鼻咽癌、黑色素瘤、肾癌共15种癌症。
来源:健康时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告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