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囊肿怎么能排除癌症(肝囊肿是什么病)
肝囊肿怎么能排除癌症(肝囊肿是什么病)【备注】上述症状都是一些“不典型”的腹部症状,很多种疾病都有可能引发,而不仅仅限于“肝囊肿”,所以,当您发现“肝囊肿”且有恰巧有这些症状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的肝胆外科或消化科,让专业的医生来帮助您判断。不要“听风就是雨”,也不要马虎大意。4. 黄疸。上文说过了,“肝囊肿”可以出现在肝脏的各处,大小也差别很大,如果囊肿很大或者在肝内胆管附近,就可能对胆管造成压迫,部分胆汁无法流出(胆道梗阻),就可能会造成阻塞性黄疸。1. 没有症状。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肝囊肿”并不引起任何症状,所以往往仅在体检中才会被发现。2. 腹痛/腹胀。尽管“肝囊肿”是个良性病变,但它毕竟也是个肿物,也会对周围正常的肝脏或其他组织产生挤压(占位效应)。可能会引起压迫症状,比如右上腹(正常人的肝脏位于右上腹,即右边的肋骨靠下部分的后方)隐痛不适,也可能会出现进食后饱胀不适,甚至有人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出现囊肿破裂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大家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及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每年都会常规地进行健康体检,而体检也往往会查出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肝囊肿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
相信有很多朋友在进行肝胆脾彩超检查后,拿到的报告单上会出现“肝囊肿”或者“肝囊性病变,考虑肝囊肿可能性大”等字眼。很多人看到“肿”字,往往就不那么淡定了!“啥是肝囊肿?是癌症吗?”、“肝囊肿要手术吗?”、“肝囊肿恶性程度高吗?”……今天就由彩虹医生团队专业的肝胆外科医生为您解答相关疑惑。
肝囊肿我们平时说的“肝囊肿”,在医学上的“学名”应该是“肝脏单纯性囊肿”,它是肝脏囊性病变中最常见的类型(为了大家理解方便,文中出现的“肝囊肿”均特指“肝脏单纯性囊肿”)。它是个良性病变,目前认为单纯性肝囊肿没有恶变的可能性。据研究,这类问题在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肝囊肿”可大可小,其大小可以从几个毫米到十几厘米不等,据报道,最大的囊肿含有17升囊液(一瓶最大号的可乐也就2.5升)。但这仅仅是极少数。
肝囊肿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囊肿”在医学上一般性的定义是表面为一层细胞或纤维组织等构成的“囊壁”,里面包裹着液体性物质。对于“肝囊肿”,其最外边是一层纤维组织,内表面是一层细胞(立方上皮或柱状上皮细胞),里面包裹着淡黄色或褐色液体(这些液体通常被认为是内壁细胞所分泌的)。所以,您也可以被“肝囊肿”理解成肝脏上或大或小的“水疱”。而这“水疱”可以在肝脏的任何地方(但据统计,肝右叶最常见),可以在肝脏的深处也可以在肝脏的表面。
肝囊肿可能会引起哪些症状?1. 没有症状。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肝囊肿”并不引起任何症状,所以往往仅在体检中才会被发现。
2. 腹痛/腹胀。尽管“肝囊肿”是个良性病变,但它毕竟也是个肿物,也会对周围正常的肝脏或其他组织产生挤压(占位效应)。可能会引起压迫症状,比如右上腹(正常人的肝脏位于右上腹,即右边的肋骨靠下部分的后方)隐痛不适,也可能会出现进食后饱胀不适,甚至有人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出现囊肿破裂、出血,更会出现急性腹痛,这时候需要急诊就诊。
3. 发热。如果囊肿出现了感染,会出现发热,腹部疼痛。
4. 黄疸。上文说过了,“肝囊肿”可以出现在肝脏的各处,大小也差别很大,如果囊肿很大或者在肝内胆管附近,就可能对胆管造成压迫,部分胆汁无法流出(胆道梗阻),就可能会造成阻塞性黄疸。
【备注】上述症状都是一些“不典型”的腹部症状,很多种疾病都有可能引发,而不仅仅限于“肝囊肿”,所以,当您发现“肝囊肿”且有恰巧有这些症状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的肝胆外科或消化科,让专业的医生来帮助您判断。不要“听风就是雨”,也不要马虎大意。
什么人容易得肝囊肿?有研究证实“肝囊肿”在女性中更多见。在无症状单纯性肝囊肿病人中,女性:男性约为1.5:1,而在有症状的或有并发症的单纯性肝囊肿病人中,女性:男性约为9:1。且巨大肝囊肿几乎都发生在年龄大于50岁的女性。具体原因,目前还不清楚。有人推测有可能与女性对于类固醇激素的潜在敏感性相关。
什么原因导致了肝囊肿?1.遗传/基因问题。也就是先天性原因所致,就是大家常说的“娘胎里带的”,发育的时候肝脏“走神”了。
2.后天的因素。可能与外伤、炎症等因素相关。
是不是所有的肝脏囊样肿物都是“肝囊肿”?肯定不是。
除了肝脏单纯性囊肿,还有其他疾病可以表现为肝脏的“囊样改变”。如:
多囊肝。即在肝脏中发现多个囊肿,且这些囊肿均来自胆管上皮细胞。多囊肝最常发生于多囊肾病人(特别是晚期肾病病人)。囊肿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也有一小部分多囊肝病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肝)并没有累及肾脏,与基因突变有关。
肝脏囊腺瘤(非浸润性粘液性囊性肿瘤,MCN)。是一种少见的囊肿样的肿瘤。据研究85%左右为良性。
肝脏囊腺癌(粘液性囊性肿瘤办浸润癌)。是另外一种少见的囊肿样肿瘤。恶性程度要高于MCN。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肝脏棘球蚴囊。一种肝脏内的寄生虫(包虫)疾病。
肝转移瘤。即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的肝脏转移。但是,转移性肿瘤表现为囊肿样的改变的情况属于罕见。
胆道囊肿。是来源于胆道的单个的活多发的囊肿,这一点与“多囊肝”有一定的相似性。常见的症状有腹痛、黄疸和能触及的腹部肿块。
肝外囊肿。极少数情况下,邻近肝脏的脏器(如肾上腺、肾脏或肠系膜囊性病变)的囊肿可能酷似肝脏囊肿。在不手术的情况下,可能难以将两者相区分。
确诊肝脏囊性病变需要做什么检查?超声检查。超声诊断是肝脏囊性病变最有用的初步检查方法,目前认为超声足以区分单纯性囊肿与其他可能表现为囊性的病变。且病人定期复查、随访检查时也应采用超声诊断。因为它无创且经济。
CT/磁共振检查。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情况可能需要CT或磁共振扫描,很多时候还需要结合增强扫描以进一步判断病变的性质。
病理学检查。对于“肝囊肿”,超声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就可较为明确的诊断。对于一些复杂的情况,为了进一步排除一些“不好的东西”有可能需要进行穿刺活检等有创的检查,把少量组织取出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备注】对于大多数人的“肝囊肿”,在超声检查下就能较为明确的诊断为“单纯性肝囊性病变”而无需进一步的检查,甚至有专家认为,确定的单纯性肝囊性病变没有恶变可能,都不建议定期复查。不过,作者建议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中加入肝胆彩超还是有必要的。并注意保留每次的检查报告,以便对比。
肝囊肿需要如何治疗?1. 不需要特殊治疗。对于大多数人的没有症状的“肝囊肿”,比如小于5cm的肝囊肿;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定期复查。严格的讲,定期复查也是一种治疗方法吆,请不要忽略。
2. 经皮抽吸术。即用细针在超声或CT的引导下穿进囊肿内,把里面的囊液抽出来,有些时候可能再往里面打些药物让囊肿不再容易产生囊液。这种治疗一般用于产生症状或较大的囊肿。但抽液后不久囊肿又会增大,需反复抽液。这类操作简便易行,不需剖腹,对不能耐受手术的巨大肝囊肿患者仍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3. 外科手术治疗。对于较大的囊肿或经抽吸治疗反复复发的囊肿,还可以选择外科手术治疗。可以行囊肿”开窗术”、”去顶术”。这类治疗就是在腹腔镜下切除部分囊肿,吸净囊液后使囊腔向腹腔开放。如果囊肿位于肝脏边缘,或者巨大肝囊肿,也可以行肝囊肿切除术或者肝部分切除术。
【备注】上述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肝囊肿”,即肝脏单纯性囊性病变这一良性疾病而言的。如果通过检查医生怀疑存在“肝囊肿”以外的情况,那就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总结1. 对于大家在体检中发现的“肝囊肿”,绝大多数是“肝脏单纯性囊性病变”,特别是老年女性。这类疾病是良性疾病。
2. 并不是所有的肝脏“囊性改变”都是“肝囊肿”。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超声都能较为明确的判断。如果医生通过彩超检查不能确定其性质而建议您进一步检查,请一定要听从医生的意见,到正规医院的肝胆外科进一步明确诊断。
3. 对于“肝囊肿”。目前的观点是,只要没有引发症状就不要特殊处理。但医生建议您要定期(1年1次,初发现时可以3-6月复查一次)复查彩超以观察其有无变化。复查也是一种“治疗”。对于产生症状的情况,就要请医生帮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主要参考文献:
1. BURCH JC JONES HE. Large nonparasitic cyst of the liver simulating an ovarian cyst. Am J Obstet Gynecol 1952; 63:441.
2. Drenth JP te Morsche RH Smink R et al. Germline mutations in PRKCSH are associated with 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liver disease. Nat Genet 2003; 33:345.
3. Marrero JA Ahn J Rajender Reddy K Americal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 ACG clinical guideline: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focal liver lesions. Am J Gastroenterol 2014; 109:1328.
4. Koperna T Vogl S Satzinger U Schulz F. Nonparasitic cysts of the liver: results and options of surgical treatment. World J Surg 1997; 21:850.
5. Benhamou JP Menu Y. Non-parasitic cystic diseases of the liver and intrahepatic biliary tree. In: Surgery of the liver and biliary tract 2nd ed Blumgart LH (Ed) Churchill Livingstone Inc New York 1994. p.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