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眩晕症与耳石症鉴别(极易被误诊的眩晕病)

眩晕症与耳石症鉴别(极易被误诊的眩晕病)没错,的的确确是石头,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是用来保持平衡的石头。耳朵里会有石头?耳石症为什么会引起眩晕呢?当人体的体位不正确或发生改变时,耳蜗内的耳石颗粒就会脱落,掉落在同侧的半规管里,引起迷路震荡,造成前庭功能受阻,从而导致头晕发生[1]。

头晕、眩晕、恶心……身体出现这些症状,很多人会以为是颈椎出了问题,自行购买药物口服或者外用。其实上述症状不一定是颈椎出了问题,还有一种常见的疾病也会引起头晕等,那就是耳石症。耳朵不是听声音的吗?还会引起眩晕??里面还有石头???带着这些困惑,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

眩晕症与耳石症鉴别(极易被误诊的眩晕病)(1)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内耳又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负责听力的耳蜗,另一部分是负责平衡的前庭,耳蜗出问题就会导致耳聋,前庭出问题就会出现眩晕。

耳石症为什么会引起眩晕呢?

当人体的体位不正确或发生改变时,耳蜗内的耳石颗粒就会脱落,掉落在同侧的半规管里,引起迷路震荡,造成前庭功能受阻,从而导致头晕发生[1]。

耳朵里会有石头?

没错,的的确确是石头,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是用来保持平衡的石头。

耳石症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走路不稳有漂浮感、眼球震颤、耳朵有响声以及大汗、面色苍白等,严重者还会恶心呕吐[1]。耳石症形成的原因大多与头部外伤、耳部手术、脑供血不足、病毒感染、精神压力过大、过度劳累、休息不好、骨质疏松、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耳石症发作的特征

​01潜伏期:头位变化后数秒出现眩晕,通常发生在清晨起床阶段。

​02旋转性:眩晕具有明显的旋转感,患者可视物旋转或闭目有自身旋转感。

​03短暂性:眩晕在不到1分钟内自行停止[1]。

​04转换性:头回到原来位置可再次诱发眩晕。

​05疲劳性:多次头位变化后眩晕症状逐渐减轻。

眩晕症与耳石症鉴别(极易被误诊的眩晕病)(2)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部分耳石症患者可以自行康复,不能康复的患者手法复位是目前治疗的首选方法[2]。通过改变头部姿势让耳石顺利移出半规管返回原始所在的椭圆囊内,患者眩晕症状立刻消失,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次治愈率93%以上[3]。近几年的研究显示,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明显提高治愈率。药物治疗多采用抗眩晕或者抗胆碱类的西药进行治疗,这些药物主要是用来抑制前庭的反应,减轻患者的眩晕感和恶心呕吐症状。常用来治疗耳石症的西药有氟桂利嗪、盐酸异丙嗪、甲磺酸倍他司汀等[4]。这些药物不需要长期服用,当症状消失就可以停止用药[5]。

很多人认为,耳石症带来的眩晕感仅仅持续数秒,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这就大错特错了,耳石症其实可以给人体带来很大的危害。首先,耳石症会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得了耳石症的患者在发病时会产生眩晕感,严重的情况下还会诱发恶心和呕吐;其次,如果耳石症长时间频繁发作,就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会让人焦虑和恐惧,影响到患者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交际,严重的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眩晕也会使身体摔倒而出现其他部位的损伤,危害身体健康。

眩晕症与耳石症鉴别(极易被误诊的眩晕病)(3)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耳石症各年龄段均有发生,发病率一般占眩晕患者的30%,女性患者较多,且属于单侧患病,双侧较为少见,秋冬多发,常见诱因是炎症、熬夜、压力过大、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等。现在也有观点认为人体因外伤、耳石膜功能老化及剧烈运动也可导致耳石症。当出现短暂的眩晕,且与体位相关,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采取有效的方法治疗。

温馨提示:

1.平时尽量少吃辛辣刺激和过于油腻的食物;

2.洗澡的时候应该避免水进入耳朵里;

3.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劳累,避免剧烈运动;

4.在耳石症复位之后,患者应该先休息半个小时,然后再离开医院;

5.刚做完耳石症复位的患者不要开车,同时,三天之内应该尽量避免向患侧卧位的姿势。

来源:北京朝阳医院 邱爽

​参考文献:

[1] 潘涛 李昕英 孙钰杰.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耳石症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4):131-132.

[2] 陈轶航.中西医结合治疗耳石症的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8(29):312-313.

[3] 程宇.EPley 手法复位和Barbecue翻滚手法复位治疗耳石症效果比较[J].家庭医药 2018(11):7.

[4] 李崇源.手法复位结合药物治疗耳石症眩晕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9 17(25):159.

[5] 王胜利.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BPPV的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 2019 16(1):95-96.

[6]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7 52(3):173-177.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