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有黄疸皮肤一定发黄吗(十个宝宝九个黄)
新生儿有黄疸皮肤一定发黄吗(十个宝宝九个黄)是这种不是这种
几乎每个宝宝在出生之后
都会经历一个“变身”阶段
从肤白貌美的小可爱
变成地地道道的“小黄人”
不是这种
是这种
都说“十个宝宝九个黄”
新生儿黄疸固然常见
但也并非是某些家长所说
‘晒晒就好了’的小事
对待新生儿黄疸
一定要少一些胆大
多一些心细
为宝宝“扫黄”不是个简单事
黄疸其实是红细胞衰老死亡后产生的代谢产物—胆红素。当血液中总的胆红素超过正常值,透过皮肤表现为皮肤发黄。
当宝宝还在子宫时,低氧环境促使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这类红细胞多数不成熟,易被破坏。
当胎儿出生后,衰老的红细胞多,血红蛋白被分解,产生很多的未结合的胆红素,而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代谢受限,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出现了“新生儿黄疸”。
一般情况下(生理性黄疸),于生后第2-3天出现黄疸,4-7天达高峰,足月儿于生后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续至2-4周。
胆红素具有神经毒性,如果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容易透过血脑屏障,损伤中枢神经系统,造成胆红素脑病。
更严重的甚至导致听力失常、语言障碍、智力落后和手足徐动性脑瘫等慢性、永久性神经损害及后遗症。所以说胆红素增高到一定程度,要及时的干预。
这也是为何前面强调“扫黄”要当回事。
关于黄疸水平是否过高,不同胎龄、不同日龄的新生儿有不同的标准。另外还需结合是否存在窒息、缺氧、感染、酸中毒、头颅血肿或明显淤斑、因喂养不当导致体重丢失过多等高危因素。
稳妥考虑的话,当新生儿出现黄疸时,监测与咨询很重要。
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特点:
1.出现早,常在24h内出现;
2.程度重,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1umol/L(13mg/dl),早产儿>257umol/L(15mg/dl);
3.进展快,血清胆红素每日上升>85umol/L(5mg/dl);
4.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5.黄疸褪而复现,或再度进行性加重;
6.血清结合胆红素>34umol/L(2mg/dl)。
而生理性黄疸则相应的出现较晚,生后第2-3天出现,程度轻,4-7天达高峰,足月儿2周内消退,早产儿4周内消退,吃奶、精神反应等一般情况良好。
一般根据不同的胆红素水平升高程度,胎龄≥35周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分为:
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血清胆红素峰值超过 342 μmol/L (20 mg/dl);
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血清胆红素峰值超过 427 μmol/L(25 mg/dl);
危 险 性 高 胆 红 素 血 症 :血清胆红素峰 值 超 过 510μmol/L(30 mg/dl)。
胆红素神经毒性所致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早期表现为肌张力减低、嗜睡、尖声哭、吸吮差,而后出现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激惹,发热,惊厥,呼吸暂停、严重者可致死亡。
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胆红素脑病时通常缺乏典型症状,而表现为呼吸暂停、循环呼吸功能急剧恶化等。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简单来说主要是减少生成以及促进排泄,需要针对病因进行综合治疗,目前常用的治疗主要有蓝光治疗、益生菌调节肠道功能、保证足够的喂养量,保持大便通畅等。
当胆红素>85umol/L(5mg/dl)时,可出现肉眼黄疸,常于双眼巩膜先出现,随着黄疸加深,黄染变得越来越明显。
但肉眼观察常受光线、自身皮肤色素、主观因素等影响,实际黄疸水平需要到医院监测。
民间常有黄疸晒太阳的说法。事实上,晒太阳或吃中成药有一定的效果,但晒太阳受天气影响大,如果黄疸水平过高,上升过快,则需要蓝光或其他治疗。千万不能因为迷信偏方耽误治疗。
特别要提出的是,有一部分新生儿自身有蚕豆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这类新生儿服用中成药时应咨询医生慎重使用,以免引用严重溶血等不良后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