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护理健康宣教(中华护理教育第12期)
什么是护理健康宣教(中华护理教育第12期)目的 制订“线下讲堂 线上督导”的健康教育方案,并探讨其在肠造口患者家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某医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入院的92例患者为试验组,在院期间组织患者参加线下健康大讲堂,出院后通过线上平台督导其家庭护理行为。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入院的103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评价两组的出院指导质量,以及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的自我护理能力,并统计出院后3个月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出院指导质量结果显示,两组需要内容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获得内容维度得分(51.08±2.94)分、指导技巧及效果(100.37±6.41)分和出院指导质量总得分(152.01±7.96)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组间和时间存在交互效应(F=6.53,P<0.001)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疾病防控与公共卫生策略,是促进人类健康经济且有效的方式,其核心是促使人们建立新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疾病的危险因素。2021年《中华护理教育》第12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专题探讨了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行为阶段的评估及干预效果、“线下讲堂 线上督导”健康教育方案在肠造口患者家庭护理中的实践效果,分析了应对方式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知觉压力与睡眠质量间的中介效应,总结了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管理、赋能教育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综述了运动结合认知训练在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应用及脑卒中患者双侧上肢训练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护理工作者实施干预提供参考,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欢迎关注。
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行为阶段的评估及干预
作者:王峰 徐益荣 卢玉仙
本文第一作者:王峰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干预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1月-8月招募某街道社区建档的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70)和对照组(n=66)。借助“健康小屋”服务平台对试验组开展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干预方案,通过自制的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行为阶段评估问卷将试验组分为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维持阶段,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照组开展智慧服务中心提供的糖尿病健康管理项目。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和干预后12个月的服药依从性和服药自我效能,以及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的糖代谢指标。结果 服药依从性和服药自我效能得分存在组间和时间的交互效应(F=100.772,F=15.827,均P<0.05);单独效应分析显示,干预后6个月和12个月,试验组服药依从性和服药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6个月,试验组各项糖代谢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干预方案能够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自我效能、服药依从性,血糖控制效果良好。
“线下讲堂 线上督导”健康教育方案在肠造口患者家庭护理中的实践
作者:程孝惠 谭丽萍 李颖 许文婷 王颖
本文第一作者:程孝惠
目的 制订“线下讲堂 线上督导”的健康教育方案,并探讨其在肠造口患者家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某医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入院的92例患者为试验组,在院期间组织患者参加线下健康大讲堂,出院后通过线上平台督导其家庭护理行为。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入院的103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评价两组的出院指导质量,以及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的自我护理能力,并统计出院后3个月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出院指导质量结果显示,两组需要内容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获得内容维度得分(51.08±2.94)分、指导技巧及效果(100.37±6.41)分和出院指导质量总得分(152.01±7.96)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组间和时间存在交互效应(F=6.53,P<0.001),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试验组自我护理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出院后3个月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9.78%)较对照组(63.1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线下讲堂 线上督导”的健康教育方案能有效提高出院指导质量、患者居家自我护理能力,降低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应对方式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知觉压力与睡眠质量间的中介效应
作者:秦娜娜 桑文凤 张全英 贾冠华 王亚欣 孙静静
本文第一作者:陶国芳
目的 探讨应对方式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知觉压力与睡眠质量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于2019年8月-2020年7月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医学应对方式问卷、知觉压力量表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新乡医学院5所附属医院的242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知觉压力得分为(30.71±7.39)分;应对方式中,面对维度得分为(18.11±3.93)分,回避维度得分为(16.36±2.76)分,屈服维度得分为(9.86±3.10)分;睡眠质量得分为(7.44±3.60)分。知觉压力与应对方式共解释睡眠质量总变异的46.9%,应对方式在知觉压力与睡眠质量间存在中介效应(面对:0.155;回避:0.079;屈服:0.087),P<0.05。结论 知觉压力、应对方式对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睡眠质量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应对方式在知觉压力与睡眠质量之间起中介作用。医护人员应关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应对方式,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减少其压力,提高其睡眠质量。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管理的证据总结
作者:陶国芳 高露青 邢美园 杨苏 吴丽贞 黄丽华
本文第一作者:陶国芳
目的 全面检索和分析稳定期COPD患者营养管理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为临床有效管理稳定期COPD患者的营养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Scopus、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COPD全球倡议网站等中英文数据库、网站关于稳定期COPD营养管理的相关证据,包括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2010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由2名研究者对相关文献独立进行质量评价,并结合专业判断,对符合质量评价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的提取和汇总。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包括7篇指南、2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1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证据总结,最终从营养管理组织结构、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估、营养支持、饮食管理、体重监测6个方面形成25条COPD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结论 该研究总结了稳定期COPD患者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临床医务人员应根据临床情境、患者意愿、证据应用的促进及阻碍因素选择最佳证据,以形成规范、有效、个体化的营养管理方案。
赋能教育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系统评价
作者:李施恩 李壮苗 燕文娟 池艳红 仇志琴 余梦婷
本文第一作者:李施恩
目的 系统评价赋能教育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INAHL Complet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检索时限均为自建库至2021年7月。依据Cochrane手册5.1.0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共纳入21项研究,2242例患者。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赋能教育能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SMD=1.24,95%CI(1.02,1.45),P<0.001]、认知功能[SMD=2.07,95%CI(1.77,2.38),P<0.001]、自我效能[SMD=1.32,95%CI(1.14,1.50),P<0.001]、日常生活自理能力[SMD=1.40,95%CI(1.02,1.79),P<0.001],自我管理能力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赋能教育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认知功能、自我效能、自理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具有改善作用,但该结论仍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运动结合认知训练在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应用的整合性综述
作者:赵小燕 黄秀秀 万巧琴
本文第一作者:赵小燕
目的 了解国内外运动结合认知训练在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应用的研究现状。方法 根据Whittemore和Knafl提出的整合性综述框架对相关文献进行整合。结果 最终纳入33篇文献,对应28项研究。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运动与认知训练的结合模式分为三类:双任务式、交互式和序贯式。双任务式的干预周期最长,干预形式较为简单;交互式与双任务式较为相似,干预形式多为有氧运动结合电脑游戏;序贯式周干预持续时间最长,干预频次最多,运动和认知训练形式比较复杂。此外,在设置对照组的25项研究中,18项研究(72.0%)是双臂研究;13项研究(46.4%)报道了依从率。效果评价指标包括认知功能、精神行为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步态等。结论 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运动结合认知训练方案有待进一步规范化,建议未来研究设置合理的对照组,关注依从性,并结合客观指标探究其作用效果及路径。
脑卒中患者双侧上肢训练的研究进展
作者:金琳娜 邹朝君 潘红英
本文第一作者:金琳娜
双侧上肢训练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中非常重要。研究者们关注患者健侧肢体功能,将健侧与患侧肢体同步训练的模式逐渐运用到脑卒中患者康复中,形式多样。该文对双侧上肢训练的适用对象、实施者、干预时期、训练时间、训练形式以及训练效果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临床康复护理实践工作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