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接吻动作最暖(接吻时你的脸偏向哪边)
什么样的接吻动作最暖(接吻时你的脸偏向哪边)研究人员在网上搜素了大量接吻的图片,通过各种比对和计算,研究人们在跟伴侣亲吻和孩子跟父母亲吻之间的区别,结果发现这两组情景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来说,我们亲吻和拥抱伴侣时,会习惯性地将头转向右边,而当亲吻孩子时,我们通常更偏向于将头左转!加拿大的科学家们,就专门研究了“亲吻时候把脸偏向哪边”的问题,这篇论文发表在著名的脑科学和认知行为SCI期刊《Laterality: Asymmetries of Body Brain and Cognition》上面。科学家们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在不同的情景下,不同的接吻对象,人们的脑袋偏转方向会有所不同。
和爱的人亲吻,真的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在伴侣之间,我们通过亲吻来表达内心的爱意。不知道你还是否记得这种感觉:心跳加速,扑通扑通的激动,嘴唇相碰,那种瞬间迷醉的触感,舌头交缠得沉醉,让人飘飘然迷失。
在父母与孩子之间,亲吻不仅仅是爱的表达,更是一种奖励和鼓舞。
科学家们对接吻也比较感兴趣,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每次接吻的时候,喜欢把脸偏向左边还是右边呢?
加拿大的科学家们,就专门研究了“亲吻时候把脸偏向哪边”的问题,这篇论文发表在著名的脑科学和认知行为SCI期刊《Laterality: Asymmetries of Body Brain and Cognition》上面。
科学家们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
在不同的情景下,不同的接吻对象,人们的脑袋偏转方向会有所不同。
具体来说,我们亲吻和拥抱伴侣时,会习惯性地将头转向右边,而当亲吻孩子时,我们通常更偏向于将头左转!
研究人员在网上搜素了大量接吻的图片,通过各种比对和计算,研究人们在跟伴侣亲吻和孩子跟父母亲吻之间的区别,结果发现这两组情景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具体而言,在浪漫的情侣接吻的情景下,人们的脸部转向存在着右转偏向。也就是说,人们更喜欢将头偏向右边来和另一半接吻。
然而,在父子或母子亲吻的情景里却显示出左转偏向,即父母更喜欢将头偏向左边亲吻自己的孩子。
也许,下次你在进行亲亲的时候,可以验证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这样呢?
虽然亲吻很美好,但是飒姐还是得说点大实话,在某些时候,亲吻其实是有风险的。就有那么一类疾病,叫做“接吻病”!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过类似的新闻:
这个所谓的“亲吻病毒”到底说的是啥呢?
就是EB病毒。
EB病毒是一种广泛传播的疱疹病毒,也被称为人类疱疹病毒4型,传播方式是易感者与无症状EB病毒排出者密切接触。
目前,全世界的大多数原发性EB病毒感染都是亚临床、隐性感染。而EBV抗体可以见于所有人群,分布于世界各地,90%-95%的成人都为EB病毒血清阳性。
与其他疱疹病毒一样,EB病毒也有潜伏期。它在人体中的宿主细胞是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上皮细胞和肌细胞。与单纯疱疹病毒或巨细胞病毒不一样,EBV能够转化B细胞,并且在细胞培养中一般不会出现细胞病变作用。
EB病毒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主要病原体,在大多数成年人中,它的感染可以终生持续无症状,但在某些患者中可引起B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和鼻咽癌。
而新生婴儿和宝宝相对来说免疫力较弱,在感染病毒后,更可能出现症状甚至导致并发症。
人类原发性EB病毒感染主要起源于口咽部,它在口咽上皮细胞中可以复制,能够通过亲吻宝宝的嘴巴,嘴对嘴喂食等方式由成年人传染给宝宝。
婴儿和儿童中初次EB病毒感染比较常见,而且通常无症状。当出现症状时,往往可以观察到多种表现,包括中耳炎、腹泻、腹部不适、上呼吸道感染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等。
有一项病例系列研究通过对血涂片的分析(单个核细胞>50%,异型淋巴细胞>10%),从200例儿童中筛选出32例不到4岁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其中大部分儿童有显著的颈部淋巴结肿大和扁桃体咽炎,特别是小婴儿中,呼吸系统症状通常较显著。
但是,这些扁桃体发炎,头痛,低热的症状,跟感冒症状比较类似,所以常常有可能会被误诊。如果宝宝忽然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扁桃体咽炎,按照感冒治疗之后无效,要警惕是不是这种病毒感染。
在治疗上,EB病毒感染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一般医生会推荐将对乙酰氨基酚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用于治疗发热、咽部不适和全身不适。
这个时候,也需要提供充足的液体及营养,同时尽量充分休息,但是并不是要求绝对卧床。对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者,发病后至少3周内应避免剧烈活动。
在抗病毒治疗的应用中,阿昔洛韦是一种核苷类似物,能通过抑制EB病毒的DNA聚合酶,来抑制EB病毒的允许感染,但对潜伏性感染无效。
目前,人们已经研究了使用阿昔洛韦静脉和口服制剂治疗急性EB病毒感染的具体治疗方法,虽然证实可短期抑制病毒排出,但无显著的临床获益。
另一项meta分析纳入5项阿昔洛韦治疗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随机对照试验,包括2项通过静脉用药治疗严重疾病的试验,与安慰剂相比,也未显示临床获益。虽然阿昔洛韦组治疗结束时,口咽病毒排出显著减少,但这个差异在治疗停止后3周消失。
说实话,这些结果飒姐并不令人惊讶,因为目前几乎没有证据显示,持续的病毒复制在EB病毒诱导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症状期能够发挥作用。
这也提醒我们,对于自限性疾病来说,不能一听见“病毒”,就立马常规使用或者迷信“抗病毒治疗”。
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预防。除了在亲吻宝宝这个问题上学会控制住自己之外,对于某些不懂得这些知识,哪怕是出自好心好意的其他人要对于孩子亲吻,家长也要勇于拒绝,毕竟,孩子的健康可比面子要重要多了!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减少EB病毒人际传播的方式还包括勤洗手,不共用餐具、饮水杯和牙刷等。
虽然没有数据指导这样做,但研究表明发达国家儿童首次感染EB病毒可能发生较晚,卫生状况较好可能与首次EB病毒感染较迟有关。
亲吻是人类最亲密的举动之一,它带给我们许多美好的感受和记忆,我们用它来传递感情与爱,同时也要注意该注意的风险,让这份美好更加纯粹。
参考文献:
[1]Odumade OA Hogquist KA Balfour HH Jr. Progress and problems in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primary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s. Clin Microbiol Rev 2011; 24:193.
[2]Dunmire SK Verghese PS Balfour HH Jr. Primary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J Clin Virol 2018; 102:84.
[3]Dunmire SK Hogquist KA Balfour HH.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Curr Top Microbiol Immunol 2015; 390:211.
[4]Grose C. The many phases of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the spectrum of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in children. Pediatr Rev 1985; 7:35.
[5]Horwitz CA Henle W Henle G et al.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evaluation of infants and children with Epstein-Barr virus-induced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report of 32 patients (aged 10-48 months). Blood 1981; 57: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