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清洁剂被误当橙汁暴瘦(王煜全-要闻评论)
网红清洁剂被误当橙汁暴瘦(王煜全-要闻评论)在美国,VR健身已经成为了一股流行的小热潮。根据Google Trend数据,搜索”VR健身“的次数在今年1月达到了历史新高。虚拟现实健康与运动研究所(VRHI)还专门做了一项研究,对比VR健身和现实世界里的健身有什么不同。他们发现,在虚拟现实中锻炼反而会导致人们低估自己的运动量,竟然能有更好的运动效果。另一位同事喜欢玩一款叫《Thrill of the Fight》的拳击游戏,面对的可以是AI对手,也可以是系统匹配的真人选手。据说在游戏中能感受到拳拳到肉的近身肉搏,对肩膀、三角肌和肱四头肌有很好的训练效果。有一次运动过于剧烈,他还不小心一拳重重击打到了墙壁上。看来这就是因为场景太真实了,都分不清虚拟还是现实。不过我发现了一个更有趣好玩的居家活动,那就是VR健身。最早是来自同事的分享,在我们北京公司基本上是人手一部VR头显。VR健身能完美解决居家空间狭小的问题。家里运动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很好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这次3月份以来的疫情管控,让很多人不得不居家隔离,出门的机会都没有了,无奈之中也有很多的同情。
同事跟我提到他们上海的朋友,每天除了居家办公,定时设闹钟一大早抢菜都成了日常操作。平时不会做饭的单身青年也要学着做饭,估计再过段时间就可能练成大厨了。
但是相比以前可以方便地出行旅游,一个多月封锁在家,日常生活就变得比较无聊了。很多有健身习惯的小伙伴去不了健身房,只能靠居家运动来缓解压力。最近火了不少健身网红,比如抖音直播间爆火的刘畊宏,粉丝数量已经3600万,10天就涨粉3000万!
不过我发现了一个更有趣好玩的居家活动,那就是VR健身。最早是来自同事的分享,在我们北京公司基本上是人手一部VR头显。
VR健身能完美解决居家空间狭小的问题。家里运动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很好的运动环境,空间封闭,容易让人产生厌倦感。带上VR设备可以体验各地风景,足不出户在家里就能达到有效健身的效果。
一位同事说,他最近几个月一直在玩Oculus Quest 2里面的一个乒乓球游戏,游戏里有竞赛排位的机制,你的对手都是系统智能匹配的真人玩家。他的感受是,经常玩着玩着忘了时间,虽然Apple Watch的卡路里消耗显示已经达到了每日目标,但依然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另一位同事喜欢玩一款叫《Thrill of the Fight》的拳击游戏,面对的可以是AI对手,也可以是系统匹配的真人选手。据说在游戏中能感受到拳拳到肉的近身肉搏,对肩膀、三角肌和肱四头肌有很好的训练效果。有一次运动过于剧烈,他还不小心一拳重重击打到了墙壁上。看来这就是因为场景太真实了,都分不清虚拟还是现实。
在美国,VR健身已经成为了一股流行的小热潮。根据Google Trend数据,搜索”VR健身“的次数在今年1月达到了历史新高。虚拟现实健康与运动研究所(VRHI)还专门做了一项研究,对比VR健身和现实世界里的健身有什么不同。他们发现,在虚拟现实中锻炼反而会导致人们低估自己的运动量,竟然能有更好的运动效果。
这是因为VR健身太身临其境了,你可以在太空里漫步,也可以欣赏自然风光,心情愉悦时,锻炼的疲惫感自然会消失不见。让自己沉浸在虚拟世界里,享受游戏的乐趣,比在跑步机上数着公里数跑步,或者健身房单调又乏味的器械,有意思多了。
在VRHI的研究结果中,刚才提到的拳击游戏《Thrill of the Fight》在半小时达到了9个MET。MET是新陈代谢率,1个MET是一个健康的成年人静坐时的消耗,9个就是静坐时的9倍。另一款VR游戏是最近很火的《Supernatural》,玩家用手里的剑去击打飞过来的彩色气球,居然能达到11个MET。对比之下,慢跑是7个MET,骑车是7.5个MET。看来VR健身的效果比真实运动还要好。
为什么VR健身被健康医学界认为很有价值呢?美国心脏协会建议,人们应该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有氧运动或者75分钟的剧烈有氧运动,但估计只有大约20%的人达到了这个标准。而VR健身是实现这个目标很好的运动方式,因为VR健身可以把游戏和运动融为一体,比电脑游戏的久坐更健康,比单纯的室内锻炼更有吸引力。
关于VR健身,还有一个励志故事。一位叫做切斯尼·马里亚尼 (Chesney Mariani)的39岁女性,曾经胖到连活动都很困难,没办法弯腰穿袜子。从两年前开始通过VR健身游戏《Supernatural》进行减肥,成功减掉31公斤。
她的经历吸引了《Supernatural》开发团队的注意,被邀请到了洛杉矶总部,作为客座教练拍摄VR健身课程:《Self Love:Confidence》,开启了一段新的健身教练职业生涯。
不可否认现在的VR设备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有用户抱怨头显太沉重,或者显示不够清晰,有眩晕感。好在科技是不断进步的,需要在用户的持续反馈中优化改进。相信你的体验会越来越好的!
你看,疫情来了也难不住我们,反而给我们时间去体验前沿科技,并用科技去解决疫情带来的问题,这才是科技的作用,这才是我们拥抱科技、活在未来应该有的态度。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更多底层思考逻辑,会在科技特训营里分享,如果你感兴趣,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全球风口”,报名加入。
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