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贫血三七的正确吃法(补血第一话三七)

贫血三七的正确吃法(补血第一话三七)三七,又名田七、参三七、金不换,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主产于云南、广西。云南文山三七产量大、质量好,习称“文三七”、“田七”,为著名的道地药材。三七作为人参家族的一员,和人参并称“北参南七”。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生消熟补壮阳气,滋阴润肺效果佳。根茎叶花全是宝,消除百病传佳话。世间稀有呈娇态,药用价值甲天下。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詹慧瑜


赞三七

戴景钧

云南三七金不换,胜似东北人参娃。

生消熟补壮阳气,滋阴润肺效果佳。

根茎叶花全是宝,消除百病传佳话。

世间稀有呈娇态,药用价值甲天下。

贫血三七的正确吃法(补血第一话三七)(1)

三七作为人参家族的一员,和人参并称“北参南七”。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

三七的质量

三七,又名田七、参三七、金不换,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主产于云南、广西。云南文山三七产量大、质量好,习称“文三七”、“田七”,为著名的道地药材。

贫血三七的正确吃法(补血第一话三七)(2)

三七的质量以个大、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者为佳。三七的等级通常是用头数来区分的。

所谓的三七头数,是指每500克(即1市斤)三七中三七的个数。例如:20头的三七,即500克三七中有三七20个左右。常见有20头到200头不等,头数越少,三七的个头越大,质量越好,三七的总皂苷含量越高,药用价值也就越高;头数越多,则质量稍差一些。

贫血三七的正确吃法(补血第一话三七)(3)

优质三七粉入口极苦,马上回甜,三七粉的苦味在口里停留的时间不长,总结为五个字:“到口不到喉”,就是说不能苦到喉咙里去。要是尝三七粉,感觉喉咙都是苦的或者有辛辣的味道,质量可能有问题,需要引起注意!

三七的功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三七具有抗血栓形成、抗脑缺血、抗心肌损伤、抗心律失常、抗炎、改善学习记忆、抗疲劳等多种作用,在免疫系统、血液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物质代谢以及抗炎、抗肿瘤等方面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目前,以三七为原料的产品,已经在制药、保健品、食品、化妆品与日用品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贫血三七的正确吃法(补血第一话三七)(4)

1、止血又活血

中医认为,三七味甘、微苦,温。归肝、胃二经。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临床上,三七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止血,又能活血。

例如我们比较熟悉的“云南白药”,其主要成分就是三七。另外,它还可以用于瘀血阻滞导致的胸痹心痛、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跌打损伤、骨折、肿痛等。

2、“生打熟补”

三七在民间有“生打熟补”之说,其实是指三七的两种不同功效。“生”是指生用三七粉。“打”是指其具有止血破血、散瘀消肿定痛的功效。“熟”是指熟用三七粉。“补”是指其具有补血理血、补益强身、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

生三七粉内服:取三七粉1~3 克,温开水(30℃~40℃)送服,一天 2~3 次,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降“三高”有一定疗效。外用:取适量三七粉敷于出血的伤口,可起到止血作用。

熟食三七粉,是将生三七粉用食用油炒至表面棕黄色,或是将三七粉加入乌鸡汤、排骨汤等。

贫血三七的正确吃法(补血第一话三七)(5)

三七的养生食疗方

1、三七炖鸡

做法:三七15克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左右,洗净,加鸡肉1000克,盐少许,文火炖1~2小时即可食用。

本品益气养血,有治疗血崩、产后虚弱,有滋补强壮的作用,也治疗老年人的头风痛、腰肌酸软无力等。

2、三七炖猪心

做法:猪心洗净,将10克三七粉纳入猪心中,扎紧,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炖煮至猪心熟烂,取出切片调味服食。

本品适用于中风偏瘫、心悸、胸痛,可以防治冠心病心绞痛、急性脑血管病等。

服用三七的注意事项

三七虽然好处多多,那也不是人人都能吃的。

以下四类人群不建议应用三七:

1、孕妇;

2、女性月经过多而无血瘀者;

3、对人参、西洋参、三七过敏的人;

4、少年、儿童不宜长期服用。

《中国药典》(2015 版)规定:

三七3~9克,研末冲服。三七粉的服用方法最好是“少量多次”。作为一般保健,正常体质每天 3~5 克,分 2~3 次服用较为合适。无论吃三七粉养生,还是用三七治病,都应该在医生或临床药师的指导下服用,且不可过量。


审稿专家: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朱全刚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