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年少轻狂 放荡不羁(大话李白二)
李白年少轻狂 放荡不羁(大话李白二)但父亲李客却说道:我等流落异域多年,没有任何凭据,空口无凭,如何申报?为父之所以来到蜀中,更是有一些难言之隐啊,哎...李白不由得兴奋起来:那我们家岂不是和皇室同宗?大匡山,又有戴天之名,山上有一座戴天观,观中有一老神仙,已经百余岁。李白听说后特地前去拜访,没有见到老神仙,却遇见了一个和他年岁相仿的小道士,两人相谈甚欢,从此常来常往。这个小道士日后在李白诗中出镜率颇高--他就是元丹丘,姓远,名林宗,号丹丘,本是北魏后裔。李白在大匡山上一住就是两三年,数月才回一次家。在偏僻乡下,年纪轻轻,不务正业,于是议论纷纷。有人说过了二十了就是不娶媳妇,也不去考功名;也有人说他是干谒不遂,灰心了。刚从渝州回来的李白,心中却是很是懊丧。怼人是怼的很爽,但那又有什么用呢?他情绪不高,甚至隐隐有出世之心。不过这一切在一次和父亲的密谈之后改变了。从父亲口中,他得知原来他们家是陇西李氏,远祖是名将李广,近祖是是隋
蜀中,昌明县,大匡山,大明寺庙。
曙光初照,晨钟刚鸣,只见一个青年人,手提长剑,来到大殿前的广场上练习,长剑翻飞,煞是精彩。
夜色降临,暮鼓敲响,大殿西侧的客房,灯火初明,不一会就传来郎朗的读书声,抑扬顿挫,元气满满。
这就是从渝州归来,隐居于此的李白。
大匡山,又有戴天之名,山上有一座戴天观,观中有一老神仙,已经百余岁。李白听说后特地前去拜访,没有见到老神仙,却遇见了一个和他年岁相仿的小道士,两人相谈甚欢,从此常来常往。这个小道士日后在李白诗中出镜率颇高--他就是元丹丘,姓远,名林宗,号丹丘,本是北魏后裔。
李白在大匡山上一住就是两三年,数月才回一次家。在偏僻乡下,年纪轻轻,不务正业,于是议论纷纷。有人说过了二十了就是不娶媳妇,也不去考功名;也有人说他是干谒不遂,灰心了。
刚从渝州回来的李白,心中却是很是懊丧。怼人是怼的很爽,但那又有什么用呢?他情绪不高,甚至隐隐有出世之心。不过这一切在一次和父亲的密谈之后改变了。从父亲口中,他得知原来他们家是陇西李氏,远祖是名将李广,近祖是是隋唐之际建都酒泉的凉武昭王李暠。后来因为西凉国破家亡,他们这一房逃到边远的碎叶,经起商来。直到父亲这一代,才回到蜀中。
李白不由得兴奋起来:那我们家岂不是和皇室同宗?
但父亲李客却说道:我等流落异域多年,没有任何凭据,空口无凭,如何申报?为父之所以来到蜀中,更是有一些难言之隐啊,哎...
说完父亲告诫李白,千万不可对外人说起,落得冒充宗室,可是大罪。
可李白自从知道此事后,从此收拾起自暴自弃之心,搬到大匡山中住下,决心在学业上再下一番苦工夫。然后出川泛江而下,游历名山大川,干谒天下名士,过个三年五载,还愁遇不到赏识自己的伯乐吗?
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的春天,二十四岁的李白,开始了他的远行。
二十四岁的李白,潇洒倜傥,两道剑眉高耸,一双虎眼炯炯有神,腰佩一柄龙泉宝剑,坐下一匹银鞍骏马。
走出青莲乡,走出昌明县,走走又回头看看,秀丽的大匡山渐行渐远。李白停下了脚步,思索片刻,吟出了一首诗: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亲爱的匡山,再见了!等我建功立业后,一定再回来,回到风景如画的匡山,回到大自然的怀抱里。
在朝阳的照耀下,春天的大地上色彩缤纷,李白和随行的书童心情也如出笼的鸟儿般愉悦异常。
两人说笑着,沿着通往成都的大路进发。在经过峨眉山时,李白意外结识了一位高僧,这位法号怀一的大师,还有一重身份,便是唐初著名诗人,号称“诗骨”的陈子昂的刎颈之交。
陈子昂读书台遗址
李白和怀一一见如故,当得知是他是陈子昂故人时,对陈子昂素来景仰的李白便更是尊敬。怀一见李白气度不凡,才气逼人,也很是欣喜。便邀请李白上山小住,期间更是将陈子昂的诗集交给李白,希望李白可以继承陈子昂的遗志。李白捧读前辈诗集,越读越觉得言之有物,意趣高深。竟然在山上一住数月。
数月后,已是初秋,李白才离开峨眉山。他在峨眉山下的青衣江乘船来到嘉州,再从嘉州买舟准备东下。
这天晚上,半轮秋月倒映江中,李白忽然觉得这秋月无限亲切,她大概也明白李白要乘船东下长江,从此远去。李白感慨万千,对着明月,写下了《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乘船东下,经渝州、夔州,出三峡,入荆门、江陵。山水形胜,美不胜收,天性浪漫的李白常常驻足停留,陶醉不已。他写下了不少诗篇,比如这篇《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在荆州治所江陵这座唐代的大城,李白到处游览,他又是去听听民间歌谣,又是去走马,有时又去泛舟,玩得不亦乐乎。他似乎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没到一个地方,有什么新鲜事都要去尝试尝试。有时候玩的过头了,几乎都忘记了正事了---他是要干谒名士,以求举荐的。
直到有一天,有人告诉李白一个消息:道教大师司马承祯要去南岳衡山,会经过此地。
李白于是在朋友的引荐下,拜访了司马大师。一见之下,司马承祯很是喜欢李白,对他说::“君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又说:”君眉宇之间英气勃勃,言谈之间不忘苍生社稷,毕竟志在匡济。等你功成名就再到天台山来找我吧。“
李白回到住处,回味着大师的指点和赞扬,不禁飘然得意。他又想起了庄子笔下的鲲鹏,还有《神异经》中所说的:“昆仑山有大鸟,名曰希有,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西王母岁登翼上会东王公。”
于是,李白就开始神游八荒起来。不久就构思出了一篇《大鹏赋》:
亘层霄,突重溟。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背嶪太山之崔嵬,翼举长云之纵横。
簸鸿蒙,扇雷霆。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 ......
足萦虹蜺,目耀日月。连轩沓拖,挥霍翕忽。喷气则六合生云,洒毛则千里飞雪。邈彼北荒,将穷南图。运逸翰以傍击,鼓奔飙而长驱。烛龙衔光以照物,列缺施鞭而启途。
大鹏一飞,使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时而飞在九天之上,时而潜入九渊之下。烛龙为它照明,霹雳为它开路。三山五岳在它眼中只是小土块,五湖四海只是小酒杯。
其动也神应,其行也道俱。任公见之而罢钓,有穷不敢以弯弧。莫不投竿失镞,仰之长吁。
传说中善钓大鱼的任公子,哪怕他曾经钓过一条大鱼让全国人吃了一年,见了这样的大鹏,也只好束手;后羿虽然曾经射落九个太阳,见了它也不敢弯弓!
......
写完《大鹏赋》的李白发现自己竟然大汗淋漓,感觉到从未有过的痛快!似乎一直以来的豪情壮志,此刻都在胸中奔腾不息,最后终于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了。
二、顺江而下岳州、鄂州、浔阳,过当涂,抵金陵离开江陵后,李白顺江而下,他
过岳州,登岳阳楼,游洞庭湖;抵鄂州,游江夏,登黄鹤楼,游鹦鹉洲、赤壁、南浦等胜迹。
在黄鹤楼,他见大江之上,气象莽苍,诗兴大发,却见墙壁上早有诗人崔颢的题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李白甘拜下风,说了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干脆搁笔不写了。
黄鹤楼
继续东下的李白,经过浔阳,登庐山游览。风景秀丽的庐山,自然又让李白诗兴大发。好在,这回,总算没有人先题诗了。于是,这首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就出世了: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下了庐山,李白继续前行,不过几日,便来到了天门山。于是,那首《望天门山》也诞生了: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过了天门山,当涂便遥遥在望了。顺便说一下,当涂此后在李白的诗篇中出镜率相当高,而且还是李白人生最后的归处。
开元十三年(725年)秋,一路游历的李白,终于来到了他向往多年的古都--金陵。
从东吴、东晋到南朝宋齐梁陈,金陵已是六朝帝都,这里钟山雄伟如苍龙蟠卧,巍巍石头城如虎雄踞,玄武湖云蒸霞蔚,秦淮河莺歌燕舞。
面对如此繁华都市,李白这回倒是先想起了正经事,他整理好了一路上誊写好的诗文,准备去拜访地方官吏和社会名流。因为他听说皇帝要举行封禅大典,昭告天下各州府举荐人才到泰山下观礼,这可是一个好机会啊。
谁知道,奔走数日,却是毫无收获,“十谒朱门九不开”,大家都忙着准备大典呢,顾不上接待这些匆忙干谒的人了,更是没工夫看他的诗文。至于去泰山的子弟,人家早都心中有数了,不管是走关系的,还是有真才实学的,总之人家早准备好了。
在石头城上望着滔滔江水发了几天呆后,李白收拾起心情,又开始了快乐玩耍。
不久,他就成了金陵城里的网红。文武全才的他成了城中宠儿,似乎到处都有他的身影。诗文大会上,有他;歌舞大会上,有他;街头游侠里,有他;赌博场里,还有他;几个月后,金陵城里到处都是他的传说,什么才华出众、文思敏捷啦,什么风流倜傥啦,什么仗义疏财啦等等。
前淮河的画舫上,也到处传唱他的新诗,这只船上唱的是:
月寒江清夜沉沉,美人一笑千黄金。
垂罗舞縠扬哀音,郢中白雪且莫吟,
子夜吴歌动君心。动君心,冀君赏。
愿作天池双鸳鸯,一朝飞去青云上。
那条船上吟的是:
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
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对面那装饰精美的画舫上,则有窈窕女子唱到: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
第二年(726年)春天,耍够了的李白,准备换个地方嗨了。
得知李白要前往扬州,给他送行的朋友竟然坐满了码头边的酒馆。说不完的离情,道不尽的别意。最后,喝得醉醺醺的李白耍起了醉拳,然后提笔写下了《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直到皓月当空,李白终于登上了前去扬州的船。
扬州是大唐淮南到大都督府所在地,更是交通枢纽,繁华、富庶。要么说李白的运气实在是不怎么样,这匹寻找伯乐的千里马,来得真不是时候。未封泰山之前,官员们忙着准备,既封泰山之后,他们又是忙于庆祝。
于是,同样的剧本上演了,仍然是拜谒无门,无人理会。
李白又照例开始登高揽胜,乐享太平起来。斗鸡走马,宴饮醉月,不久又呼朋引伴起来。只可惜,李白家再富裕,带出来的钱财也就那么多,每日这样的开支,还时不时接济下落魄公子,很快就囊中羞涩了。
所谓祸不单行,他得了一场大病,困倒在旅舍之中。那些和他交游的,多是酒肉朋友,见他钱没了,人病了,自然纷纷离去。旅舍的老板的脸色也慢慢难看了起来。
好在,总算还是有个把靠谱的朋友的,其中有个在江都县衙当县丞的朋友,李白称他为“孟少府”的人,还会常来看望他,并派人给他送来了一笔钱。总算是没有让李白主仆二人流落街头。孟少府更是替他到处张罗请名医,求良药,总算是的李白的病有了起色。
一天夜里,李白从梦中醒来,依窗眺望,见皓月当空,这才想起来大概是中秋了,想起离家两年,还是一事无成,不由得睡意全无,乡愁涌起。
天性乐观的他,也不觉流下两行清泪,诵出一首五绝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故乡啊,我已经离家万里,仍是两手空空,功业未成,光阴虚度,我虽异常思念你,但雄图未展,怎好就这样归去?
贫病交加的李白,就这样在旅舍中独自咀嚼着生活的苦果,面对前程,茫然无措。
最后,还是这位孟少府给李白找到了一条出路,介绍他前去安州。
此去安州,雄心勃勃的李白又会有这样的遭遇呢?且容我后续慢慢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