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邓稼先和杨振宁交往方面的资料(杨振宁回国探望)

邓稼先和杨振宁交往方面的资料(杨振宁回国探望)杨振宁比邓稼先高两班,课余时间时,杨振宁邓稼先总是形影不离,他们或是坐在一起谈心聊天,或是趴在地上玩弹球,他们相处时彼此都很放松,有时候邓稼先的母亲来学校送饭菜,他都会和杨振宁一起吃完。1933年,小学毕业的杨振宁入读北平崇德中学,1936年,小两岁的邓稼先也考进崇德中学,这是一所英国人办的教会学校,设在北平城绒线胡同内。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是著名的数学家,从美国芝加哥大学毕业后,杨武之任清华大学教授;邓稼先父亲邓以蛰,以文学博士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之一,邓以蛰从欧洲游历回国后,也在清华大学任教。杨武之、邓以蛰都是安徽人,都有过出国经历,在清华教学期间关系就很密切,再加上两家人都住在清华园西院,两家人的来往十分频繁。1922年,杨武之的儿子杨振宁出生,两年后,邓以蛰的儿子邓稼先出生,两个男孩年纪相仿,时常在一块玩,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却情如亲兄弟。

20世纪的科学舞台上,有两颗熠熠生辉的巨星交相辉映,他们一个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一个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这两位有着不同人生轨迹、却同样为科学做出莫大贡献的伟大人物,志气相投,相知相交半个多世纪,向世人描绘出一曲真挚的友谊佳话!

邓稼先和杨振宁交往方面的资料(杨振宁回国探望)(1)

图|左起:杨振宁、邓稼先、杨振平

同行的人生

杨振宁、邓稼先两家是世交。

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是著名的数学家,从美国芝加哥大学毕业后,杨武之任清华大学教授;邓稼先父亲邓以蛰,以文学博士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之一,邓以蛰从欧洲游历回国后,也在清华大学任教。

杨武之、邓以蛰都是安徽人,都有过出国经历,在清华教学期间关系就很密切,再加上两家人都住在清华园西院,两家人的来往十分频繁。

1922年,杨武之的儿子杨振宁出生,两年后,邓以蛰的儿子邓稼先出生,两个男孩年纪相仿,时常在一块玩,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却情如亲兄弟。

1933年,小学毕业的杨振宁入读北平崇德中学,1936年,小两岁的邓稼先也考进崇德中学,这是一所英国人办的教会学校,设在北平城绒线胡同内。

杨振宁比邓稼先高两班,课余时间时,杨振宁邓稼先总是形影不离,他们或是坐在一起谈心聊天,或是趴在地上玩弹球,他们相处时彼此都很放松,有时候邓稼先的母亲来学校送饭菜,他都会和杨振宁一起吃完。

邓稼先和杨振宁交往方面的资料(杨振宁回国探望)(2)

图|杨振宁在西南联大的学籍卡

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枪炮落向北平,北平城内动荡不安。杨武之举家南下,辗转抵达昆明,杨振宁先是入读昆华中学,之后参加考试,靠近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是一所综合性学校,北平沦陷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临时大学,之后长沙遭日机轰炸,临时大学不得已分三路,迁往昆明,西南联大成为抗战期间特殊的高等学府,聚齐了许多人才。

1938年杨振宁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时,邓稼先与家人尚在北平,因为父亲邓以蛰身患肺病,咳血不止,邓家人就先留在北平,邓稼先在北平读了两年书,后来为避难,也辗转前往昆明。

1941年,邓稼先进入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与杨振宁再次相逢,杨振宁比邓稼先高几级,但当时抗日形势严峻,日军经常轰炸,正常的教学秩序被影响,不同年级的学生们在野外躲避空袭时,经常在一起交流。

杨振宁、邓稼先就时常在一块探讨物理学领域的问题,杨振宁才思敏捷,聊起感兴趣的内容滔滔不绝,大家都唤他“杨大头”,邓稼先的性格较为稳重,忠厚善良,同学们给他起的名号叫“邓老憨”,当时的西南联大聚集了许多知名学者,学术氛围十分浓厚。

邓稼先和杨振宁交往方面的资料(杨振宁回国探望)(3)

图|邓稼先的学籍卡

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停止办学,杨振宁出国留学,他先后在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学习研究。

邓稼先和杨振宁的选择不同,在西南联大毕业后,他先随校北上,在北京大学担任物理系助教,之后才赴美留学,邓稼先希望出国学习更先进的知识,将来报效祖国。

在选择就读的学校时,邓稼先专门写信,征求了杨振宁的意见。杨振宁建议他先到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学习,这所学校专业度高,学费低廉,邓稼先听取了杨振宁的建议。

1948年,邓稼先出发前往美国,进入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他学习成绩卓越,仅仅用一年多的时间,26岁的他就拿下博士学位,同学们敬佩他,称其为“娃娃博士”。

邓稼先赴美留学时,生活条件很艰苦,他省吃俭用,有时候一顿饭都吃不饱。1949年暑假时,他去芝加哥找了杨振宁,身在异国他乡的他们团聚到一起,就如亲人一般,他们租下一间屋子,一同散步聊天,一同探讨学术问题。

这是在美期间,他们玩得最进行的一次聚会,即使在很多年之后仍然记忆犹新。

邓稼先和杨振宁交往方面的资料(杨振宁回国探望)(4)

图|杨振宁接受诺贝尔奖章

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从大洋彼岸传来,杨振宁、邓稼先的心情都久久不能平静,1950年8月26日,杨振宁和昔日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的女儿杜致礼在纽约结婚,他继续在美做研究工作,并于1957年,与李政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将来新中国建设需要人才,我学好本领一定回来。”心底的声音一直在呼唤着激动难平的邓稼先,在艰难的条件下,他与祖国多方联系,1950年8月29日,邓稼先突破重重阻碍,踏上归国之路。

刚回国时,我们的祖国各行各业都在建设之中,需要大量人才,掌握前沿物理知识的邓稼先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为一名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工作。1956年,他还光荣加入共产党。

邓稼先和杨振宁交往方面的资料(杨振宁回国探望)(5)

图|邓稼先

对于一个新生的国家而言,军事实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党中央与毛主席高瞻远瞩,提出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原子弹。

1958年6月21日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毛主席告诉大家:“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我们就搞一点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告诉他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问他是否愿意参加这场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这项工作不仅不能在公开场合露面,甚至和家人也不能常常联系,面对这样的牺牲与付出,邓稼先义无反顾地点头同意了。

“将来新中国建设需要人才,我学好本领一定回来。”这是他当年说的话。

邓稼先和杨振宁交往方面的资料(杨振宁回国探望)(6)

图|邓稼先全家福

当时邓稼先已经与许鹿希结婚,还有了一双可爱的儿女,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即使不舍,邓稼先还是决定先暂时离开家人,接收到祖国使命之后,邓稼先回家,告诉妻子许鹿希,他的工作出现调动,接下来要离开家里一段时间,联系也会很困难,许鹿希没有多问,只是选择支持丈夫。

1958年10月,邓稼先告别妻儿,和许多科学家一同前往北京郊外,从此隐姓埋名,再也不公开露面,几乎和所有人失去了联系,他们一心一意地投入到原子弹的研究工作中。

许鹿希甚至不清楚丈夫究竟去了哪里,现在在做什么,她能做的就是在丈夫不在的日子里,照料好儿女,照顾好这个家,全家人在一天天的日子中等待着邓稼先归来。

许鹿希不知道,邓稼先等一众科学家们过得是何其艰难的日子,没有苏联的援助,再加上设备差,资料少,环境恶劣,一群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在难以想象的艰苦环境中,凭借着坚定的爱国之心,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

邓稼先和杨振宁交往方面的资料(杨振宁回国探望)(7)

图|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我国大地上升腾起第一朵蘑菇云,那是我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邓稼先他们便是背后的功臣。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我国的核武器发展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样快的速度,是让人惊诧的。

而这震惊世界的消息,自然也传到大洋彼岸的杨振宁的耳中,他为此激动不已,特别想回国来看看。

杨振宁记忆中最清楚的一件事

1971年,经过不断争取,杨振宁终于从美国出发,辗转巴黎,落地上海,这是他赴美多年首次回到祖国,落地后,国内负责外事的工作人员问他,此行要会见哪些亲朋好友,在杨振宁列出的名单上,邓稼先的名字居于首位。

当时邓稼先还在青海的“211原子能基地”,认真搞研究,周总理得知杨振宁的心愿,立刻将邓稼先召回北京,让这对阔别二十多年的老友再度相见。

他们见到彼此,都很高兴激动,热切地关怀着对方过得好不好。 

邓稼先和杨振宁交往方面的资料(杨振宁回国探望)(8)

图|毛主席与杨振宁

面对昔日无话不谈的好友杨振宁,邓稼先也铭记一点,关于他所做的事一定要严格保密。而另一方面,杨振宁当年看到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心中已有猜想,或许好友邓稼先就参与了此项工作,但邓稼先具体的工作情况,杨振宁深为理解,所以也没有多问。

直到快要离开北京前,邓稼先去送他,杨振宁在走上飞机舷梯的过程中,突然回头,询问:“我在美国就听说,我们的原子弹、氢弹有外国的科学家在帮助搞,这是真的吗?”

杨振宁用真挚的眼神望着好友,但没有明确指示,邓稼先依然三缄其口,没有做出回答,犹豫了好一会儿,他告诉杨振宁:“振宁,你先上飞机,我以后再告诉你。”

带着满腹的疑问,杨振宁走上了飞机。

邓稼先和杨振宁交往方面的资料(杨振宁回国探望)(9)

图|邓稼先

送别杨振宁后的邓稼先立刻将此情况上报周总理,周总理回复:“请如实告诉杨振宁,我国的两弹研制过程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

接到周总理的指示,邓稼先内心澎湃,他终于可以回答挚友的问题,他连夜伏案写好信,翌日将信交给组织派来的信使,最后在杨振宁离开上海前,信件顺利地交到杨振宁手上。

杨振宁拆开信件,明确得知祖国自力更生研制原子弹、氢弹,完全没有依靠外国人的力量,他再也控制不住心中激情,热泪盈眶。

事实上,在1964年中国的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报纸上有很多报道,列出哪些人参加了这项工作,甚至指出有美国专家帮了忙,当杨振宁回国见到邓稼先时,就特别想要确认报道是否属实。

许多年后,白发苍苍的杨振宁老先生还会与年轻学生们述说那时的心境,他说:

“在上海正吃饭间,我接到邓稼先的来信,看了信后有一种极度的冲动,也许在座的年轻人不一定完全懂。当时,好像一百年来中国被外国人欺负的历史一下子都在脑子里出现了......这封信对我造成了强烈的冲动,当时立刻泪流满面。”

杨振宁表示,这是他一生中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情。或许我们可以真情实感地体会到,那种刹那间为祖国生出的激动与自豪,热泪总是会忍不住地流淌开来。

邓稼先和杨振宁交往方面的资料(杨振宁回国探望)(10)

图|杨振宁与周总理

杨振宁往返中美之间,只要有机会,他总是常常来看望好友邓稼先,邓稼先喜欢听交响乐、京剧,杨振宁就特意买来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的唱片,送给邓稼先,待年华渐渐老去,杨振宁、邓稼先再见面时,常常提起年少时的往事。

1983年杨振宁与邓稼先在北京相见,还提出向骑自行车去逛颐和园,不过为了两位科学巨星的安全,二人最终没有成行。

邓稼先和杨振宁交往方面的资料(杨振宁回国探望)(11)

图|杨振宁

泣泪告别

或许是年轻时太过劳累,晚年时邓稼先身患重症,住进了医院,杨振宁回国时总是来看望他,二人回忆往事,聊聊天,谈谈彼此的近况,每次杨振宁来,邓稼先的心情都会好很多。

邓稼先患的是癌症,治愈几率特别低,他的夫人许鹿希告诉杨振宁:“邓稼先的病情非常危险,几乎没有治愈希望。”这让杨振宁特别难过,等到了美国之后,杨振宁一直在想办法寻求新药,希望能治疗好友的重症。

邓稼先和杨振宁交往方面的资料(杨振宁回国探望)(12)

图|杨振宁看望病重的邓稼先

1986年5月,邓稼先病危,杨振宁千里迢迢赶来看望他,他守着病床上的邓稼先,和他聊天,杨振宁问:“稼先,你研究出原子弹和氢弹,国家给你多少奖金?”

“奖金是人民币10元。”一旁的邓稼先夫人许鹿希回答,说完她又补充道:“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

杨振宁一度以为他们是在与他开玩笑,却得到许鹿希肯定的回答:“这是真的。”

1985年国家颁发原子弹特等奖金,总额为1万元,这1万元人人有份儿,按照3元、5元、10元的标准发下来,邓稼先的奖金就是10元钱。

放到今天,这10元钱可能并不能做什么,甚至连一碗饭可能都买不到,但对邓稼先而言,这10元钱是莫大的肯定,是他为祖国建设事业付出的见证,而钱财再多,不过是身外之物。

这一点让杨振宁颇为敬佩。

邓稼先和杨振宁交往方面的资料(杨振宁回国探望)(13)

图|邓稼先

6月,杨振宁再度来看邓稼先,当时邓稼先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他躺在床上,十分虚弱,杨振宁为他送来一束鲜花。等杨振宁离开后,邓稼先笑着告诉许鹿希:“振宁啊,知道我不行了,所以送来特大的一束鲜花......”

他多么不舍他的亲朋好友,他的祖国,可生命还是行至终点。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病逝世,一颗科学巨星就此陨落。邓稼先离世时,杨振宁不在身边,远隔万里重洋,他给许鹿希发来唁电: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的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邓稼先和杨振宁交往方面的资料(杨振宁回国探望)(14)

图|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相关报道

就在邓稼先逝世前一个月,中央军委做出决定,让这位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被人们所知,1986年6月24日,《解放军报》的头版头条上刊登了一个《两弹元勋——邓稼先》的长篇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随后播报这条新闻。

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名字终于家喻户晓,他成了人们敬重的英雄,在接受全国劳动模范证书、奖章时,他说:“核武器事业是成千上万人的努力才取得成功的,我只不过做了一小部分应该做的工作。”

好在,在余下不多的生命里,他的事迹终于被人们知道,他的付出终于被人们看到!

邓稼先和杨振宁交往方面的资料(杨振宁回国探望)(15)

图|许鹿希(左二)

1987年10月,杨振宁再一次回到祖国,在邓稼先大姐邓仲先、夫人许鹿希的陪伴下,杨振宁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深深缅怀挚友!

“人生不过几十年,只有无私地将一切奉献给民族和人民,才是活得有价值,才是永恒的人生!”

杨振宁给许鹿希的亲笔信中如是说。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