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脑血管病中心护士出科总结(惠州市一院脑血管病科)

脑血管病中心护士出科总结(惠州市一院脑血管病科)同样是今年年中时候,60岁的吴先生在和家人喝茶聊天时,突然感觉脖子酸痛,随即一侧的身体就开始无力不能动弹。吴先生的家人十分警觉,第一时间就将其送到市一院急诊。在市一院,和钟明一样的病例不在少数。蔡春生告诉记者,2021年该院开展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130余例。2022年截止目前已开展静脉溶栓近150例,通过脑卒中救治流程的不断优化,目前该院已经实现将DNT平均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半年前,家住博罗县麻陂镇的钟明(化名)右侧身子突感无力,他的妻子马上意识到可能是中风,紧急呼叫救护车送医后,转送至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随后,该院脑血管病科仅用了24分钟,就完成了从入院到静脉溶栓的过程。及时有效的救治,让钟明术后恢复情况良好,目前已经可以正常活动。对于这名患者的良好愈后情况,市一院脑血管病科副主任蔡春生颇感欣慰。“急性中风患者从入院到静脉溶栓的时间又叫脑卒中DNT,国内及国际指南均建议DNT的时间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这一天,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一院”)举办脑卒中大型义诊活动,由脑血管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康复医学科、药膳中心、睡眠医学中心及营养科多学科专家联合开展义诊。

脑血管病中心护士出科总结(惠州市一院脑血管病科)(1)

早在2012年初,市一院在本地区率先开通了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打造脑卒中院内急救“黄金一小时”。2020年,市一院获得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资格认证。作为卒中中心的重要支撑科室,该院脑血管病科开创了脑卒中患者的一站式综合性救治服务新模式,在2022年国家脑防委公布的全国610余家高级卒中中心综合排名中,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位居前列,卒中救治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救治有速度:

24分钟完成从入院到静脉溶栓

半年前,家住博罗县麻陂镇的钟明(化名)右侧身子突感无力,他的妻子马上意识到可能是中风,紧急呼叫救护车送医后,转送至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随后,该院脑血管病科仅用了24分钟,就完成了从入院到静脉溶栓的过程。及时有效的救治,让钟明术后恢复情况良好,目前已经可以正常活动。

脑血管病中心护士出科总结(惠州市一院脑血管病科)(2)

对于这名患者的良好愈后情况,市一院脑血管病科副主任蔡春生颇感欣慰。“急性中风患者从入院到静脉溶栓的时间又叫脑卒中DNT,国内及国际指南均建议DNT的时间是60分钟内,越早越好,而我们做到了24分钟,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蔡春生说。

“识别卒中早一秒,挽救大脑恢复好”,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60分钟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脑卒中主要表现为人们常说的“中风”“脑血管意外”“脑梗”“脑出血”等,目前我国40岁以上人群现患和曾患脑卒中近1300万人,且患者呈年轻化趋势明显,成为了我国致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脑卒中的救治强调分秒必争,只有在黄金时间内接受规范治疗,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

在市一院,和钟明一样的病例不在少数。蔡春生告诉记者,2021年该院开展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130余例。2022年截止目前已开展静脉溶栓近150例,通过脑卒中救治流程的不断优化,目前该院已经实现将DNT平均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

同样是今年年中时候,60岁的吴先生在和家人喝茶聊天时,突然感觉脖子酸痛,随即一侧的身体就开始无力不能动弹。吴先生的家人十分警觉,第一时间就将其送到市一院急诊。

大部分脑卒中都较容易识别,有起病急、偏侧突然麻木无力或口角歪斜的特点。吴先生的病症也基本符合急性脑卒中的特点,急诊医学科接诊护士第一时间启动了脑卒中绿色通道,脑血管病科医生第一时间接力患者的救治。

按照诊疗流程,患者头颅CT检查没有出血就可以快速进入静脉溶栓路径,但是患者起病时颈部有酸痛的情况还是引起接诊医生的警惕——“一般脑卒中不会颈部痛的情况,会不会有夹层或其它血管情况?”

这一可疑的症状,让接诊医生并没有急于溶栓治疗,让患者进一步做颈部磁共振检查明确病因。而磁共振检查结果证实了接诊医生的疑虑,患者不是常见的急性脑梗死,而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疾病——高颈段脊髓硬膜下血肿。

接诊医生立即呼叫脑血管病科外科组紧急为吴先生进行手术清理血肿,经过1个多小时的手术,脊髓硬膜下血肿迅速清理干净,解除了血肿对脊髓的压迫,术后吴先生肢体瘫痪情况很快得到缓解,住院不到1周吴先生痊愈出院。出院后,吴先生家人通过微信发来病人炒菜做饭的视频,“他现在看起来和平常人一样,看不出来生了这么大的病。”

据悉,脊髓硬膜下血肿通常发生在脊髓胸腰段,而脊髓高位的硬膜下血肿往往非常凶险,如果不能第一时间及时判断和手术,非常容易导致高位截瘫,非常考验医生的临床实战能力,必须第一时间做出准确判断和立即手术,从吴先生的康复情况来看,是“不幸中的万幸”。

建设有高度:

位居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前列

“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蔡春生介绍,脑卒中的黄金救治时间是发病最初6个小时内,最迟不超过24小时,在这段时间内可以通过静脉溶栓、介入取栓等手段及时开通阻塞的血管恢复脑血流,迅速恢复脑细胞的功能。如果超过这一时间,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窗,随着时间的延迟,脑细胞会迅速坏死,会不同程度留下残疾甚至威胁生命!

为了尽可能缩短救治时间,市一院在原来的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基础上,整合成立了新的学科——脑血管病科,成为惠州市唯一一家针对单一病种设立的完全融合型的特色专科。

“脑血管病的特点是急、危、重,不仅需要救治的技术,也更需要救治的速度,需要有一套完善、标准化的流程进行多学科联合救治。”蔡春生说,这一新专科的成立,转变了以往卒中救治的“串联”模式,让卒中救治资源更加集中和高效运转,助力市一院卒中中心的建设。

脑血管病中心护士出科总结(惠州市一院脑血管病科)(3)

在他看来,脑血管病科最为核心的特色正是“内外兼修”。脑血管病科成立后,科室同时储备有脑部相关的内科及外科医生,针对脑血管疾病给予患者更好地救治服务。

在市一院脑血管病科,“内外兼修”同样体现为医生技术能力的融合。蔡春生介绍,目前该科医生都具备静脉溶栓能力和取栓评估能力,神经介入医生兼备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能力。脑卒中患者的内外科治疗,在该科实现了高质量的融合,在这里,脑卒中患者一站式急救“零停顿”已经成为常态。

“让医生跑起来!”作为市一院卒中中心的重要支撑科室,脑血管病科开创了脑卒中患者从院前预警到急诊救治(包括病情评估决策、快速溶栓、手术取栓等),再从住院到出院以及出院后的门诊随访治疗的一站式综合性救治服务新模式。通过持续完善学科布局和优化卒中急救通道,布置院前院内无缝链接一系列措施,目前已将卒中救治关键核心指标DNT(从入院到静脉溶栓开始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且不断“刷新”救治速度。在2022年国家脑防委公布的全国610余家高级卒中中心综合排名中,市一院位居前列,卒中救治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认证。

今年5月,惠州市卒中中心质控专家组对市一院卒中中心建设工作进行现场检查,对市一院卒中绿色通道管理、溶栓质量、激励制度等各项工作予以充分肯定。目前,市一院已拥有完善的卒中救治体系,能为卒中患者提供一站式综合性救治服务,通过5G智慧平台为急性卒中患者开展快速筛查、评估,信息互联互通,多学科协同救治,大大提高卒中患者的救治速度。

防控有力度:

联手基层医院搭建“卒中急救圈”

在市一院,持续优化的卒中绿道建设,为卒中救治打造了“黄金时间窗”,大大降低了急性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据统计,近一年来,市一院溶(取)栓治疗例数达226例,入院到静脉溶栓时间(DNT)控制到30分钟以内。

然而,尽管惠州二级以上医院大多均已建立卒中中心,但真正得到及时治疗的卒中患者仍是少数。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及经济负担重的特点,约有3/4患者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或生活不能自理 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很多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往往没有受到患者或家属的重视,因而没有紧急送医院,最终延误了治疗。”蔡春生表示,在脑卒中的防治中,早期识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事实上,早在2012年底,市一院已经成为粤东地区唯一一家原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立足县区和街道,指导基层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相关筛查工作。截至目前,市一院完成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目标人群筛查超过25000人,建立较完善的卒中登记和随访制度。

近年来,通过高级卒中中心的建设,市一院还将卒中救治早期识别和诊疗技术带到基层医院,通过技术培训和指导,构建区域卒中网络,联手搭建“卒中急救圈”,致力于提高区域的脑卒中救治效率。

当前,市一院正以持续高级卒中中心建设为契机,以脑血管病科发展壮大为着力点,在区域内脑卒中救治工作中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整体提升区域内脑血管病防治关键适宜技术水平,逐步开展卒中专病分级诊疗,认真落实国家卫健委组织实施的“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

在蔡春生看来,脑卒中防治的重点在“防”。近年来,脑卒中发病呈年轻化趋势,而这恰恰与跟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关,“脑卒中的致病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盐、高糖及高脂饮食,睡眠时间不足,抽烟饮酒等,其中高血压病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他介绍,如果有脑卒中家族史的人,罹患脑卒中的风险也会增加,日常生活中积极控制危险因素,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的根本措施。

应如何预防脑卒中?蔡春生表示,应调整饮食方式,做到低盐低脂低糖,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红肉多吃白肉,少吃动物油,多吃植物油;要坚持运动,不抽烟,少喝酒,保持心境平和、乐观向上的态度。他建议,年龄超过40岁后,应每年体检筛查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对于脑卒中而言,防要比治疗重要得多,做到防患于未然,早发现早治疗,把脑卒中发病风险做到最低,才是防病的关键。”蔡春生说。

【记者】廖钰娴

【通讯员】王运广

【作者】 廖钰娴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