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传染病伤寒沙门氏菌症状及预防(伤寒热霍乱埃博拉病毒)

传染病伤寒沙门氏菌症状及预防(伤寒热霍乱埃博拉病毒)对于未知传染病通过调查首发病例和二代病例(由首发病例传染而发病的病例)的时间分布情况,可以粗略估算该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最短潜伏期和平均潜伏期,能够了解传染病的传染力、传播途径、传播方式,还会第一时间为检测试剂的研发和疫苗的制备研究提供必需的病原研究标本。能第一时间发现绝对意义上的首发病例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这种传染病往往是目前已知的传染病。这样的首发病例的发现,为第一时间采取控制措施提供宝贵的时间。但多数情况下首发病例的发现都是在首发病例传染他人导致第二代病例发病并呈现聚集性变现才被通过追溯调查发现的。这也显示未来传染病防控监测体系仍有完善空间。首发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主要包括病例核实诊断,病因和感染因素初步推断,流行因素和传播方式初步调查,病例样品的采集和实验室检测,疫点疫区的划分,疾病的危险性综合评估和监测防控措施建立。所谓“零号病人”,通常是指第一个患某种传染病、并开始散播病毒的病

近日有网络传闻称,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一名女研究生黄燕玲是最早感染新冠病毒肺炎的“零号病人”,引发广泛关注。对此,武汉病毒所2月16日发布官方声明,予以否认。

啥是零号病人?找到零号病人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伤寒热、霍乱、新型下刚果病毒以及埃博拉病毒等这些流行疾病的零号病人都是谁?

事实上,要确认谁是零号病人对于科学界来说也是一项挑战。“零号病人”的身份背后是排斥、悲剧和诸多故事。

传染病伤寒沙门氏菌症状及预防(伤寒热霍乱埃博拉病毒)(1)

什么是零号病人?

所谓“零号病人”,通常是指第一个患某种传染病、并开始散播病毒的病人,在流行病调查中通常被叫做首发病例。

在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过程中,以及传染病的认知、研究过程中,首发病例一直是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首发病例的细致调查,可为病因分析、预测、控制措施采用、预警机制的建立提供宝贵信息。

近几十年来,世界上新发现的传染病就有40多种。这些传染病有些是从来没有过的,如甲型H1N1流感、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有些是过去有,但现在才认知的,如军团病、莱姆病等。此外还有些传统传染病死灰复燃或呈现抬头趋势,如天花和脊髓灰质炎等。随着现代人口生态的变化,传染病已经不再是一个区域性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这些传染病的发现使得必要的国际化的传染病监控体系建设迫在眉睫,而这一体系的首要目标就是第一时间发现传染病,并及时进行调查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传染病伤寒沙门氏菌症状及预防(伤寒热霍乱埃博拉病毒)(2)

能第一时间发现绝对意义上的首发病例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这种传染病往往是目前已知的传染病。这样的首发病例的发现,为第一时间采取控制措施提供宝贵的时间。但多数情况下首发病例的发现都是在首发病例传染他人导致第二代病例发病并呈现聚集性变现才被通过追溯调查发现的。这也显示未来传染病防控监测体系仍有完善空间。首发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主要包括病例核实诊断,病因和感染因素初步推断,流行因素和传播方式初步调查,病例样品的采集和实验室检测,疫点疫区的划分,疾病的危险性综合评估和监测防控措施建立。

对于未知传染病通过调查首发病例和二代病例(由首发病例传染而发病的病例)的时间分布情况,可以粗略估算该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最短潜伏期和平均潜伏期,能够了解传染病的传染力、传播途径、传播方式,还会第一时间为检测试剂的研发和疫苗的制备研究提供必需的病原研究标本。

传染病伤寒沙门氏菌症状及预防(伤寒热霍乱埃博拉病毒)(3)

一位伤寒带原者的悲惨命运

20世纪初,玛丽·马伦的名字无异于“好厨师”的代名词,在纽约上层权势家族中可谓家喻户晓。然而到了1906年左右,玛丽·马伦却多了一个绰号——“伤寒玛丽”。她的悲惨命运开始于1906年。一位名叫乔治·索珀的卫生官员到位于纽约奥伊斯特贝港玛丽·马伦服务的家中调查伤寒热的传播情况。认真细致、极具专业精神的索珀非常怀疑玛丽·马伦,于是他对玛丽·马伦的工作经历展开了私人侦探式的调查,最终指出马伦很可能就是伤寒热的带原者。但是这种说法并不能被玛丽·马伦本人接受,她拒绝提供尿液和大便样本,直到警方将其隔离。

玛丽·马伦最终被确定为伤寒杆菌的健康带原者。她被强制隔离3年。结束隔离后她立即到纽约的斯隆妇产医院掌厨。不久伤寒热在该医院再度大面积爆发,导致25人被感染。玛丽·马伦再一次被隔离,这次一直到23年后她去世。她因此成为伤寒热历史上的“零号病人”。

传染病伤寒沙门氏菌症状及预防(伤寒热霍乱埃博拉病毒)(4)

新型下刚果病毒的原发病例

在流行病学专家的口中不存在“零号病人”的说法,他们使用的是“指示病例”或“原发病例”这一称谓,在流行病学调查中是指在一定人群中出现的最初病例。西班牙国家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主任伊莎贝尔·诺格尔指出,“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获知受访病例的相关信息,包括初始症状出现的时间、与外界的接触、暴露于危险因素和旅行等情况,以及实验室诊断等都是流行病学调查的最主要内容”。对于流行病学而言,亮点应该是对病毒的基因分析。2012年,通过对三个病例进行基因分析后发现,新型下刚果病毒可能对人类造成新的威胁。头两个病例分别是2009年死亡的一名15岁男孩和一名13岁女孩,他们在3天可怕的出血性高热后死亡。他们的血液已经足以让流行病学专家了解这种新型威胁的基因构成,这是一种还不被大多数人知道的人类的敌人。

流行病学专家贾斯·曼特罗指出,“对于‘指示病例’我们永远无法百分之百地下结论,必须从以往的信息中搜寻新的信息,考虑到各种可能性”。在为“无国界医生”组织服务期间,曼特罗行遍了大半个世界。但是最远的或许是那次追溯到19世纪,追踪霍乱起源的“行程”。对1849年一位霍乱患者的一段肠子内的细菌进行的研究就是曼特罗这次“行程”的向导。对“霍乱弧菌”进行的基因进化研究支持了一个长久以来存在的观点,即霍乱已经在人类中存在了数百年甚至是数千年。曼特罗的结论与早前的理论相吻合,认为霍乱的第一次流行病学变化是出现在大约1万年以前。

传染病伤寒沙门氏菌症状及预防(伤寒热霍乱埃博拉病毒)(5)

埃博拉病毒的零号病人

在近些年来暴发的传染性疾病中,埃博拉可以说是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对其的恐惧都源于较高的致死率。埃博拉病毒是人类已知最致命的微生物之一,一旦感染,病死率最高可达到90%。

据考证,埃博拉病毒首次出现的时间是在1976年,发病地点则是一个名叫恩扎拉(位于苏丹南部)的城市中,首位患病者是该市内一家纺织厂的工人,由于该纺织厂距离一条名为埃博拉的河流非常近,这种病毒也因此得名“埃博拉”。当地医生发现它的存在后,新病毒立刻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埃博拉属于纤维病毒,是一种能在人类及其他灵长类动物之间传染的烈性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大约在50%至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在当时,没有一位医学家可以解释这种新病毒的来源。在短短的一个月之内,包括首名感染者在内的其他150人均因此病毒丧生,另有256人已经感染上了埃博拉,感染者几乎都是在那家纺织厂工作的员工。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自有历史记载以来,埃博拉病毒疾病已经爆发过25次。2013-2016年在西非肆虐的传染病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在全球范围总共导致超过28500人感染,11300余人死亡,平均死亡率约为50%,在部分非洲疫区死亡率甚至高达90%。

无论是文献研究还是实验室数据分析结果,都把科研人员引向了同一个目标,当前这场埃博拉疫情的源头是2013年12月2日在几内亚盖凯杜行政区的梅利扬杜瓦村为一名两岁男童举行的葬礼,这名男童也因此被定义为埃博拉疫情的“指示病例”,即“零号病人”。大约8个月前,男童出现发烧、呕吐和排黑便症状,4天后死亡。随后,男童的母亲在12月13日出现出血热症状后死亡。16天后即12月29日,男童3岁的姐姐出现发烧、呕吐等症状后死亡。2014年1月1日,男童的奶奶同样出现埃博拉病毒感染症状后去世。数名男童所在村庄外的人出席男童奶奶的葬礼,其中两人将病毒带回他们生活的村庄,导致家人和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染病。出于当地习俗,葬礼上人们会与死者有近距离接触,而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体液和血液中都存在病毒,具有传染性,这可能成为病毒迅速蔓延至非洲其他国家。

研究人员迄今仍不知道那名男童如何感染埃博拉病毒。科学界认为,埃博拉病毒最早从动物传染给人,是因为人接触了雨林中感染埃博拉病毒动物的血液、体液或尸体。黑猩猩、果蝠、猴子等都是可能携带这种病毒的高危动物。而从地理位置上看,男童生活的村庄位于几内亚南部,靠近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边境。这几个国家正是当前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地区。

2014年,埃博拉病毒专家、阿根廷女医生费尔南达·门德斯探访了梅利扬杜瓦村。这位“无国界医生”组织的专家指出,“在确认一种流行病的‘零号病人’时必须考虑到这种疾病的性质。如果是动物传染病,‘指示病例’必须与某种动物相关”。埃博拉病毒恰好就是一种动物传染病:在大面积人际传播开始之前,就是动物将病毒传染给了人类。因此,流行病学专家收集病死男童相关信息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该男童有没有实际接触过病毒最原始的传播者果蝠?他是否食用过被果蝠咬过的果实?最近他是否与其他动物共同生活过?

埃博拉病毒“零号病人”的故事告诉了流行病学研究人员该去哪寻找答案,如果他们想更好地了解一种疾病,并且尽可能避免悲剧重演,他们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努力?同样重要的是,哪些危险信号是不能被忽视的?(来源:新华网、人民网、科技日报、齐鲁晚报、《科学大观园》王萌/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