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组独创的穴位专门用来治疗中风后遗症(这组独创的穴位专门用来治疗中风后遗症)
这组独创的穴位专门用来治疗中风后遗症(这组独创的穴位专门用来治疗中风后遗症)取穴方法:从神庭穴至百会穴的连线(督脉经的循行处)为北辰穴正中线,再分别从两眼目内眦、瞳孔正中、目外眦向头顶引正中线的平行线,左右各3条,共6条,加上正中线1条,共计7条,称为经线。又从神庭穴沿发际引1条与经线相交的纬线,同样形成7个交点,称为北辰穴1段。另从百会穴向两耳尖引1条与经线相交的纬线,同样形成7个交点,称为北辰穴第4段。在第1段与第4段之间,引两条纬线,将经线平分为三段,依次序为北辰穴的第2段和第3段。北辰穴每段7个穴,4段共28个穴位。北辰穴是以易学“天人合一”理论、太极一气流行的经络学说为指导,以天之二十八宿朝拱北斗而寓寄于人体北辰奇穴。其穴居于头部,属络脑髓,寄寓元神,具有祛瘀活血、通经活络、调节脏腑气血阴阳的作用。“头为诸阳之会”“三百六十五络皆归于头”“十二经脉清阳之气皆上于头而走空窍”,故人的元神活动状态直接关系全身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北辰穴分为四段,每段7个穴位,共
小 编 导 读
中风,一个大家并不陌生的疾病,本病多突然发生,起病急骤,而且变化多端而迅疾,经常让人措手不及,而且中风还有一个特别讨厌的地方,那就是容易遗留后遗症,如半身不遂、口角㖞斜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李仲愚教授针对中风后遗症独创北辰穴,为众多患者解除了痛苦。
【组方】北辰穴。
【功效】通经活络,活血祛瘀,调和气血。
【主治】中风后遗症,症见半身不遂,麻木不仁,或见口角㖞斜,或见舌强语涩。
按:以突然昏迷、不省人事、口角㖞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症的病症称为中风。本病多发于中年以上体质肥胖之人。因其发病骤然,变化多端,犹如风之善行而数变,又如矢石之中的,如暴风之急速,故称中风。若不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而见半身不遂、麻木不仁、口角㖞斜、舌强语涩者,为中风之轻症,称为中经络。若症见突然昏仆、神志昏迷,并见半身不遂、舌强失语、口角㖞斜等症者,为中风重症,称为中脏腑。
中风初起,病情危重者,经抢救治疗后,神志恢复正常,仅见半身不遂、口角㖞斜、语言不利者,为中风后遗症,多为痰瘀阻痹经脉所致,针灸治疗有很好的疗效。李先生长期从事针灸疗法,其独创奇穴北辰穴治疗中风后遗症,取得很好的效果。
北辰穴是以易学“天人合一”理论、太极一气流行的经络学说为指导,以天之二十八宿朝拱北斗而寓寄于人体北辰奇穴。其穴居于头部,属络脑髓,寄寓元神,具有祛瘀活血、通经活络、调节脏腑气血阴阳的作用。“头为诸阳之会”“三百六十五络皆归于头”“十二经脉清阳之气皆上于头而走空窍”,故人的元神活动状态直接关系全身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北辰穴分为四段,每段7个穴位,共计28个穴位。
取穴方法:从神庭穴至百会穴的连线(督脉经的循行处)为北辰穴正中线,再分别从两眼目内眦、瞳孔正中、目外眦向头顶引正中线的平行线,左右各3条,共6条,加上正中线1条,共计7条,称为经线。又从神庭穴沿发际引1条与经线相交的纬线,同样形成7个交点,称为北辰穴1段。另从百会穴向两耳尖引1条与经线相交的纬线,同样形成7个交点,称为北辰穴第4段。在第1段与第4段之间,引两条纬线,将经线平分为三段,依次序为北辰穴的第2段和第3段。北辰穴每段7个穴,4段共28个穴位。
针刺方法:在经线与纬线的交点处,即北辰穴,用毫针沿经线方向取15°斜刺或沿皮针0.5~0.8寸,每次取一段北辰穴,或两段北辰穴,以鱼贯透穴法透刺。若半身不遂者,上肢加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加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若见口角㖞斜者,加地仓、颊车、合谷、内庭、太冲;若见舌强语涩者,加哑门、廉泉、通里。
每日针刺1次,留针30分钟,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见效。
凡老年形盛气虚,或肝阳亢进,自觉头晕眩昏、手指麻木、偶有语涩者,可能是中风预兆,应保持情绪平静,饮食清淡,起居有常,积极治疗。还可用针灸预防中风,常选风市、足三里、合谷、太冲、百会等穴。
学习的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困惑着你。
学习针灸时,你曾有过哪些疑惑?做过哪些思考?
也许有些问题你还没有相通,那么不妨翻翻这本书,说不定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 针灸解惑 》
《针灸解惑(第2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王启才教授在多年探索针灸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的针灸医学中常见的106个学术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属于疑难而令人费解的问题;有的属于含糊不清或于理不通的问题;有些属于分歧纷纭、自相矛盾的问题;有的甚至还是明显的错误问题。只是数千年来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统一认识,更谈不上合理解决。作者对这些内容进行了阐释、修订、充实和纠正,立意明确,说理清楚,且言之成理。
本书丰富的学术内容、新颖的逻辑思维、独到的学术见解、实用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写作体例,确系我国针灸专业少有的经典专著。对于高等中医药院校师生钻研和学习针灸来说无疑是一本难得一见的学术著作;同时也是广大中医、针灸工作者深入学习、探究针灸医学精髓的重要参考书。(购书详情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李仲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赵文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及文中插图源于摄图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使用不当,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