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天喝牛奶会不会得糖尿病(牛奶可以导致I型糖尿病的发生)
如果每天喝牛奶会不会得糖尿病(牛奶可以导致I型糖尿病的发生)但是事实一再证明。在循证医学上没有可靠的、大综数据的科学研究表明牛奶可以导致一型糖尿病的发生。被誉为营养学爱因斯坦的世界营养学权威柯林坎贝尔博士在《《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指出:在I型糖尿病中,免疫系统攻击产生胰岛素的胰腺细胞,这种破坏性的无法治愈的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之中,这种疾病和我们的膳食有关系,特别是我们每天摄入的乳制品。在芬兰,一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是日本的36倍,同时,牛奶平均食物量,芬兰也是最高的,但在日本,这一数据是非常低的。针对牛奶危害儿童健康,1994年美国儿科协会强烈建议,如果家族成员糖尿病比较常见的话,那么,这个家庭中出生的婴儿最好两年内不要服用任何牛奶,这是坎贝尔的核心论据。
图源网络
导语:今天,王大妈拿着一本书叫《中国健康调查报告》的书,其中有篇文章说:著名营养大师坎贝尔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牛奶可以导致儿童I型糖尿病的发生。我的孩子喝了将近十年的牛奶,非常害怕,问我孩子会不会发生I型糖尿病啊?I型糖尿病是一个不死的癌症,尤其是孩子,那着实了不得,这时候我深深地陷入沉思,这种粉碎我三观的话题,到底是真是假?
牛奶可以导致儿童I型糖尿病的发生有没有权威性?!T·柯林·坎贝尔(T.Colin Campbell):康奈尔大学(美国)终身教授、既往美国食物与药物管理局中一个科学家委员会的主席、美国营养科学学会会员、美国癌症研究所高级科学顾问和权威负责人。
被称为“世界营养学界的爱因斯坦”。曾主导中国健康调查,一度是流行病学研究史上规模超前的有关营养、饮食与疾病的调查研究。
被誉为营养学爱因斯坦的世界营养学权威柯林坎贝尔博士在《《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指出:在I型糖尿病中,免疫系统攻击产生胰岛素的胰腺细胞,这种破坏性的无法治愈的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之中,这种疾病和我们的膳食有关系,特别是我们每天摄入的乳制品。
在芬兰,一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是日本的36倍,同时,牛奶平均食物量,芬兰也是最高的,但在日本,这一数据是非常低的。
针对牛奶危害儿童健康,1994年美国儿科协会强烈建议,如果家族成员糖尿病比较常见的话,那么,这个家庭中出生的婴儿最好两年内不要服用任何牛奶,这是坎贝尔的核心论据。
那牛奶到底能不能导致I型糖尿病的发生呢?在循证医学上没有可靠的、大综数据的科学研究表明牛奶可以导致一型糖尿病的发生。
但是事实一再证明。
任何食物加工越细,危害就越大。比如大米,小麦,甘蔗原来是很好的营养食品,但是经过机器加工过细之后,身体更容易吸收。这些对于有营养吸收障碍的病人来说是好事,但是对于发育中的孩子来说,未必是个好消息。对人体健康非常不利,甚至会导致糖尿病,尤其是平时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家庭,发病率会更高。牛奶也是这个道理!
每天的加工油摄入量小于25g是各国政府的共识。食物保持状态完整,营养就越丰富,无论是从植物或者动物中,相反如果对食物破坏越大,研磨越细,就会流失更多的营养成分。我始终相信,最好的牛奶是秉持了原奶天然原状态,过滤掉杂质、细菌病毒,带着天然奶香的制品。
我国经过三聚氰胺毒奶粉等等奶制品事件之后,我国对奶制品的监管力度非常大,奶制品的监管和药品的监管同等严格,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选择经国家权威认证的奶制品,对我们人体危害是不大的。
牛奶导致能不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对于这个话题,没有权威机构,也没有权威大综数据足以说明。因为孩子不是小白鼠,何况每个孩子的体质、家庭环境和背景都不一样,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适量即可,过犹不及。我始终相信,天然的食物是最佳的食物。
对于孩子的健康饮食应该怎么样呢?
1、孩子的饮食主要要做到食物均衡,除了每天需要摄入的各种营养物质之外,而且每天还要保证有200~300克的水果,像奇异果、木瓜、芒果、橙子、草莓这些水果,对孩子的身体都是有好处的。
2、现在肥胖是个令人头痛的难题,小儿肥胖症饮食要合理搭配、肉和蔬菜均衡搭配、粗粮和细粮均衡搭配。肉和蔬菜均衡搭配,粗粮和细粮均衡搭配,增加食物中纤维素的含量,细嚼慢咽。
3、另外,儿童应该多喝水,确保饮食中的所有营养成分和营养要素完整,应该适当限制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最重要的是,对于已经发生肥胖的儿童,要加强锻炼,同时,注意减少热量的摄入。
牛奶应该怎么喝呢?
1、不宜空腹饮用。空腹喝牛奶可以导致老想睡觉,不能能充分运用蛋白质,对肠道有损伤作用。最佳饮用时间是在早餐后一到两个小时饮用。选择一些含淀粉较多的食物比如米饭。馒头这样可以让牛奶和胃酸充分发挥溶解作用,使蛋白质更好地被机体消化吸收。
2、牛奶最好晚上喝。因为牛奶中含有一种让人疲倦的化学物质和微量的吗啡类。这些物质能起到一定的催眠作用。让人产生困倦,想睡觉的感觉。晚上喝牛奶。有利于消化道的吸收。牛奶中的钙离子能够缓解紧张情绪。尤其对老年人,睡眠更有好处。
关注健康,关注消化内科的石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