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第二任妻子金维映(邓小平第二任妻子金维映)
邓小平第二任妻子金维映(邓小平第二任妻子金维映)在金维映毕业后担任定海女子小学任教时,他的弟弟金水定记得十分清楚父母有多骄傲:“没想到咱们家竟然出了个女先生!”在那个女子很少能读书的年代,金维映却能读到师范学校毕业。一直到1987年,想念母亲的李铁映才找到了母亲失散多年的家人,也是他的舅舅金水定,从他的口中得知了更多关于母亲的消息。李铁映1904年,金维映出生于浙江岱山岛,虽说是个女孩,但是父亲金荣贵与母亲虞阿英却十分疼爱这个孩子,给她取名“爱卿”。
1972年冬天,复出前的邓小平来到江西瑞金等地故地重游,他对陪同的人说:“当年,你们这的县委书记是个女的。”
这个县委书记说的就是金维映。
1938年,组织上决定派金维映去苏联治病和学习,她离开时,儿子李铁映还不满两岁,后来没多久,她在德国人的炮火中牺牲了。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知道她的籍贯,也不知道她来自哪里,家里还有没有人。
一直到1987年,想念母亲的李铁映才找到了母亲失散多年的家人,也是他的舅舅金水定,从他的口中得知了更多关于母亲的消息。
李铁映
带动全家干革命1904年,金维映出生于浙江岱山岛,虽说是个女孩,但是父亲金荣贵与母亲虞阿英却十分疼爱这个孩子,给她取名“爱卿”。
在那个女子很少能读书的年代,金维映却能读到师范学校毕业。
在金维映毕业后担任定海女子小学任教时,他的弟弟金水定记得十分清楚父母有多骄傲:“没想到咱们家竟然出了个女先生!”
但他们此时却并没有意识到金维映的思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是为“金门出龙女”感到高兴。
1926年,金维映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曾经“教育救国”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只有进行革命才能改变中国全体受苦受累女性的命运。
她跟同志们一起成立定海县总工会,联合工人们一起与资本家斗争。
金维映
除此之外,金维映在当地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带领渔民盐民们一起反霸除恶,被誉为“定海女将”。
岱山是著名的鱼盐之乡,但当地的盐民生活却极为困苦,因为辛辛苦苦晒成的盐全都被当地政府以极地的价格收购了,然后他们转手就能卖出更高的价格。
盐民们不是没有反抗过,但那些反抗的人要么被直接砍头,要么被扒皮抽筋挂起来,吓得其余人不敢再反抗。
听说了当地百姓的不满后,金维映说:
“因为不公平,所以我们要斗争,要为自己争利益,过去,盐民兄弟的斗争总被镇压下去,那是因为势单力薄的原因,如果大家都起来斗争,就不会失败。”
还举出了一根筷子一折就断,一束筷子拗不断的例子,教导大家团结,集中力量争取自己应得的利益!
来源网络
金维映的革命思想不仅仅对当地工人造成了影响,她的家人也都在她的影响下成为革命者或者革命群众。
金荣贵当时在公民招待所工作,这里有不被查夜的特许,所以一些中共领导人总是会选择住在这里,这里几乎成为了党组织的秘密据点。
金维映进行工人运动初期,工人们都小心翼翼,不敢随随便便假如她。
为了让他们放心,金维映便让自己的弟弟金水定率先加入,给工人们做个榜样。
当时组织盐民进行运动时,金维映也是通过弟弟结识的当地盐民骨干。
1927年,蒋介石公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金维映得到消息后便匆匆逃往外地。
但她的家人却受到了牵连,在定海已经没有了容身之处,只能返回镇海老家。
金维映逃到宁波后,被当地的国民党反动派捉住了,她的家人倾家荡产打了一尊金佛送人,才将她成功保释出狱。
图片来源网络
在金维映的影响下,他们全家人都很清楚,只有革命才能拯救中国,当金维映说出:“我要去上海找到党组织,继续干革命!”
即使金荣贵不舍,但还是亲自将女儿送出了门,并对她说:“好好干!我们都在家等你回来。”
来到上海后,金维映将自己的弟弟金水定和母亲虞阿英也叫来了上海,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931年,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叛变,国民党按照他交代的信息大肆搜捕共产党,大批骨干在中央的安排下逃离上海,金维映也是一样的。
在她离开前,弟弟金水定的婚期已经定下来了,但可惜她无缘参加。
临别前,金维映哽咽着对弟弟说:
“我要到个新地方去工作,你的婚礼阿姐不能参加了,我准备了 20 元钱给你办婚事。以后我会常常来信,也会给家里寄钱用的。只是,你要担起照顾父母的担子了。”
此时,他们谁都没有想到,这将会成为他们之间最后一次见面。
英姿飒爽的女书记1931年7月,金维映在前去中央苏区的路上遇到了邓小平,二人一起从上海出发,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在两个多月后到达了江西瑞金。
一路走来,这两位优秀男女互相扶持互相帮助,二人都对对方暗生情愫,不久后便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邓小平与金维映
刚来到中央苏区时,金维映担任的是中共瑞金县委妇女部的部长,而邓小平担任的则是瑞金县委书记。
不久后,金维映就被调任于都县委书记,27岁的她成为中共早期的两位女县委书记之一。
县委书记是一个很重要的职位,对于工作经验和政治水平都有着极高的要求,足以见得中央对她的重视与信任。
金维映调走6个月后,邓小平也被调到会昌担任县委书记,二人距离越来越远,过上了聚少离多的日子。
1931年10月,金维映前往于都上任,当地乡亲听说新来的县委书记是个女的,都以为会是个年纪比较大且经验丰富的女同志。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新来的县委书记竟然会如此年轻俊美,笑起来眼睛弯弯的,特别有神采。
金维映
大家都以为这么年轻的书记肯定没经验,金维映雷厉风行的行事作风却让每个人心服口服。
上任后,她先是大刀阔斧地对原本的县领导班子进行了改组,将一些毫无作为的干部罢免,提拔了一批又一批表现突出的干部。
之后的妇女工作以及扩红工作等,对金维映来说是小菜一碟,将这些工作完成得十分出色。
当时,中央苏区的发展虽然正鼎盛,但是在这片红色区域中,却依旧存在着不少被敌人占领的村寨和据点,并且时常会出现拉锯式的游击战,
这些白色据点里的乡亲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些敌人根本不把他们当人看,稍不顺心便杀人作乐。
他们还妖言惑众,光明正大地抹黑共产党,让那些乡亲们为了生存只能忍受他们的压迫。他们甚至还曾偷袭过当地政府,暗杀过革命干部。
图片来源网络
当国民党进攻苏区时,这些平日里龟缩着不肯出来的反动分子,纷纷打开大门跑到共产党的后方捣乱。
总之,就是苏区里面的毒瘤,对于共产党在这片区域政权的巩固十分不利,金维映得知后,便在信中暗下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里的白色据点全部消灭。
后来,毛主席下令:“红军各部队必须消灭散布在各个县的白色土围子!”
金维映严格遵守毛主席的命令,在于都的北部就存在着一批地主余孽,占领了一个村子后作威作福无法无天,还时不时对红色区域进行骚扰。
1931年12月3日,金维映率领当地群众,配合红独立16团,将这一批嚣张的地主余孽全部清除,还给当地乡亲一份安宁。
事后,金维映积极主动来到这个区域,帮助乡亲们“打土豪分田地”,成功将这里变成红色区域的一部分。
1932年的春节,中央要求:
“大家一致动员起来,积极参加革命战争,来夺取赣州,发展赣州两岸工作”。
瑞金苏维埃遗址
严酷的战争环境,对于个人的军事本领要求极高,尤其是对于一些领导干部来讲。
金维映知道这是自己的短板,但为了不拖后腿,她每天早上都会早早起床训练,练习在乡间的小路上纵马飞驰,以及骑马打枪的本事。
1932年5月,金维映第一次参加正规战斗,她来到最前线与敌人火拼,子弹擦着她的脸颊飞过,稍微偏一点她就直接命丧黄泉。
警卫员劝她小心自己的安危,但却被金维映严词拒绝:“别说那么多了!现在情况紧急,我不打前阵谁打前阵!”
金维映在中央苏区的工作十分顺利,但比较下感情生活就没有那么如意了。
她与丈夫邓小平虽然聚少离多,但是感情很好,但随着邓小平在1933年受到王明路线的打击,遭受到不公正的打击和批判后,二人被迫离婚了。
金维映被调到了中央组织部担任科长,1934年与组织部部长李维汉结为夫妻。
李维汉
婚后没多久,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也开始了。
前往苏联金维映随着中央红军一同参加了长征,是到达陕北的30名女红军之一。
前不见通路,后有几十万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天上还时不时掉下来炸弹。爬雪山过草地,啃树皮吃皮带,金维映以强大的意志克服了这些困难。
1936年,在抵达延安的第二年,金维映就生下了儿子李铁映。
李维汉与金维映都十分疼爱这个孩子,给孩子取了个小名“罗小金”,“罗”是李维汉的本姓,“金”则代表着金维映。
因为长征,不少同志的身体都垮了,多病缠身,国内缺少足够的救治条件。
李铁映
1938年的春天,组织上便送这些同志去苏联,一方面养病,另一方面则去学些先进的文化知识。
在离开前,金维映抱着李铁映哭了又哭,她十分舍不得还没满两岁的儿子,她一生中经历过太多的生离死别。
“妈妈会天天想你的。”说完后,金维映就将儿子放了下来,红着眼睛扭头离开了,不敢回头看哭得撕心裂肺的儿子,她怕自己看了就走不掉了。
来到苏联后,金维映学习十分认真,身体状况也逐渐好转,她十分期待回国。
等革命胜利后,就带儿子回老家见一见父母,这是金维映心中最大的愿望。
然而到了1939年的下半年,金维映突然一病不起,医生也找不到原因。
1940年2月,陪着周恩来在莫斯科治疗的邓颖超在回国前,来到了疗养院看望金维映,这时的她病得已经很重了,但却依旧找不到原因。
周恩来与邓颖超
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国内就彻底失去了金维映的消息,李维汉十分着急,托人在苏联询问,却依旧音讯全无。
后来,有位从莫斯科回来的同志说,德国人的飞机轰炸了金维映所在的疗养院,她牺牲了。
李维汉得知后,想要找到她的家人,才发现,竟无人知道她的家乡和亲人,托人查了几次后依旧一无所获。
此时,金维映的家人也在苦苦寻找她的下落。
在中央苏区工作时,金维映心中十分挂念远在老家的父母和弟弟,便常常给家里写信。担心父母在家日子过得不好,她便省吃俭用,经常往家里寄钱和一些旧衣物。
但随着长征的开始,金维映与家人之间的联络也被迫中断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后,她便又恢复了与家人之间的联系。
去了苏联后,金维映与家人的联系再次中断。
金维映石像
1938年,思念女儿的金荣贵重病缠身去世,去世前他交代儿子:“一定要找到你的姐姐!”
解放后,金水定在大街上看着一队又一队的解放军路过,无论他怎么打听,却始终得不到姐姐的消息。
一直到1987年,这对分离了数十年的姐弟,才终于以另一种方式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