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北京人穿搭(1900年代的北京百姓)
清末北京人穿搭(1900年代的北京百姓)初看这张照片时,有些迷惑,不知道摄影师为什么要把绸面棉被铺在地上,可能他想以此来展示当时中国人的床上陈设吧。当寒冬来临之时,火炕就成了孩子们玩耍的地方,在坐着孩子的身后,还摆放着一只圆筒枕头。玩耍小方凳上放着盘子和碗,两名小男孩手拿筷子一边吃饭一边交流。筷子是我国传统的餐具,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小编在整理清代老照片时发现,那时人们使用的筷子普遍比现在的要长一些。安抚姐姐和弟弟促膝而坐,姐姐额前带花,身穿绸缎棉长袍,捧着弟弟的手似乎正在安慰他。弟弟戴风帽,身着长袍及坎肩,正专注地看着姐姐的脸。
分享一组一百多年前的北京老照片,拍摄于1900年前后的某一个冬天,拍摄对象有旗人也有汉人,从风格上看,显然是出自同一个摄影师之手。
照片中的人物大多来自当时的有钱人家,服饰体面,人物整洁。摄影师似乎试图通过这些摆拍的镜头,向世人介绍清末中国人的发型、服饰及日常生活场景。照片基本以白墙为背景,尽量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
令人遗憾的是,照片中的这些人物大多动作僵硬、神情木讷,给人一种极度颓废的感觉,或许这正是生活在那个年代人们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吧。
吃饭
小方凳上放着盘子和碗,两名小男孩手拿筷子一边吃饭一边交流。筷子是我国传统的餐具,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小编在整理清代老照片时发现,那时人们使用的筷子普遍比现在的要长一些。
安抚
姐姐和弟弟促膝而坐,姐姐额前带花,身穿绸缎棉长袍,捧着弟弟的手似乎正在安慰他。弟弟戴风帽,身着长袍及坎肩,正专注地看着姐姐的脸。
玩耍
初看这张照片时,有些迷惑,不知道摄影师为什么要把绸面棉被铺在地上,可能他想以此来展示当时中国人的床上陈设吧。当寒冬来临之时,火炕就成了孩子们玩耍的地方,在坐着孩子的身后,还摆放着一只圆筒枕头。
盘腿女孩
小女孩坐在大红的棉被上,盘着双腿闭着眼睛。这种身体和神情完全与她的年龄不符,看着十分诡异。小编认为是摄影师硬把成年女性的神情动作硬套在这个女孩身上了。
吃东西
站在的大男孩戴着瓜皮帽,一身成人打扮。坐着的小男孩戴着羊毛绒编织的帽子,穿长袍。不知他们手里拿着的是什么食物,有点像萝卜和红薯。
哥哥和弟弟
哥哥戴着棉帽,伸出一根手指指向远方,这个动作很显然是摄影师刻意安排的,而小弟弟配合得也很默契,抬着头望着哥哥指的方向。
讲故事
这是一张有背景图的照片,她们坐在道具草堆上,大点的女孩正在给小女孩讲故事。从前识字的人不多,很多传统的东西都是这样口口相传留下来的。
小姐妹
这张图和上图使用的是同一块背景布,表现的是当时小女孩的服饰情况。在中国历代的服饰当中,清代服饰是最不敢恭维的。夏装宽大松散,穿上冬衣更是臃肿得不成样子。为了尽可能还原其原始模样,小编对照片进行了手工上色,好像依旧于事无补,没有任何美感。而小女孩的发际线留得都特别高,都露着光秃秃的大脑门,丑得实在让人无话可说。
大脑门发型
很多人以为清代时期只有男子才会梳大辫子、露大脑门,其实女孩子也一样。这张照片拍摄于清末时期的北京街头,图中裹小脚的女孩就留着这样怪异的发型。
爱抚
小脚的汉族女子正慈爱地抚摸跪在脚边孩子的头顶。孩子留着汉族传统式的“总角”头,这种儿童发型在旧时候的年画中经常可以看到。
逗孩子
妇人手里拿着一支小玩具跟孩子玩耍,她梳着当时颇为流行的鹊尾头,这种发型因形似喜鹊的尾巴而得名。宽大的裙袍使我们看不到任何曲线。
梳妆
老妇人正在给坐在梳妆台前的小姑娘梳妆打扮,小姑娘穿花盆底鞋子、老太太没有裹足,这些都是当年旗人女子的特征。
出门
年轻的父亲带着一双儿女出门。姐姐挎着竹篮走在前面,父亲扯着弟弟走在后面。姐姐鬓边戴着花, 父亲腰间系着布带,图中的三人目无表情,全无一点活力。
老人和孩子
白发苍苍的老人、中年妇人、佩花姑娘和幼儿,小编开始以为摄影师是想表现当时一家四世同堂的状况,显然不是,因为右边的女孩子年岁太小了,而且服饰发型也是未婚女子的打扮。
戴花的少女
女子戴花,本应该是一道特别美丽的风景。然而,图中这种戴花的方式却十分怪异,插在两鬓间的花向前伸出,不但不美观,还影响视线。
旗人母女
这种怪异的戴花方式在其他老照片中偶有看到。比如法国军官拉里贝在1910年收藏的老照片中,就能见到类似的几张。图中这对旗人母女都在双鬓间戴着花。
笑容
年轻的母亲将孩子放在盖着布的花架上,用非常疼爱的眼光看着自己的孩子,脸上露出自然的微笑。这也是本组照片所有人物中唯一的笑容。
官员家庭
一个清代官员家庭的写照。妻子抱着二宝坐在板凳上,身穿朝服、头戴暖帽的丈夫和大女儿站在旁边,大家都专注地看着她怀里的孩子。亲情的温馨感在任何时期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