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是不是哪个环节出错了(究竟是哪些环节出了错)

是不是哪个环节出错了(究竟是哪些环节出了错)总结到最后还是两个字,“慎独”,“慎独”,“慎独”,重要的事说三遍!第三种情况:也是大忌,就是把A病人的药发给B病人吃,常有这种现象,就是这个病人住了好久,已经对他的名字烂于心,但是在繁忙的时候或者同时发几个床的药时,就脑子短路了,唯一的错误点就是核对不完整。直接问病人是不是叫某某某,有的病人听的好像是自己的名字或者是同音字。就造成发药错误了,或者是在执行医嘱的时候看错床号,发给了隔壁床。在护士做任何操作中,三查七对都是首位。要让病人说出自己的名字,同时核对患者年龄,避免同名同姓,科室有两名同名同姓的,护长就把她们的病床调得相隔远点,一个在A区,一个在B区,因为护士也有分组管理的,就避免了在同一区由同个护士护理。避免同时发多个病人的药。第四种情况:在不熟悉药品的外形时,觉得这颗应该就是某种药,错把它当成其他药物来发放。有时因为厂家不同,甚至不同种药,外形完全一样,比如呋塞米片跟安定片,所以

在很多外行人眼里,护士就是打针发药的,其实我们做的远远超过这些,工作量是大大的,但是回归到最基本的,还是发药这个问题,有人说,发药还不简单阿,核对好,发给病人,交代用法,就搞定啦。殊不知,这小小口服药却暗藏玄机。

是不是哪个环节出错了(究竟是哪些环节出了错)(1)

前阵子听到有个别人发错了药,那到底是怎么发错了呢,错误的环节又在哪?

第一种情况:发药时查对床号,姓名,年龄,无误,告知了患者用法,剂量,病人也回答说知道了。然后护士把药发给病人,就去忙其他事情,却忘记了这个病人是位70岁的老人家,不论从记忆力还是听力,都不如年轻人,结果病人把一整瓶口服液都吃下去,好在只是乳果糖,拉了几次大便,病人无虚脱不适等。总结这一案例:护士的整个流程是没错的,从核对到交代用法,但是忽略了一点,病人年纪大,在没有家属在场的情况下,如果要发药给他,应该交代完毕后要求病人再重复一次药物的用法,看他听清楚了没,然后在交接班或查房的时候应该询问病人,药吃了没,看看药物还剩多少,再交代一次用法,有的老人家经常会忘记吃药,以为吃过了,一翻抽屉,一堆药。在有家属陪同的情况下,应该同时跟家属交代并问他是否都是同一个家属陪护,因为有的家属很多,早上是这个,下午就换其他人来了,如果家属不固定,他们家属之间没有交代清楚,那个家属过来之后也不知道有药这回事,没提醒病人吃,自然也就漏服了。

第二种情况:患者自己随意增减药量。今天觉得稍微舒服一点,就干脆不吃了,等到明天觉得人很难受,又连同昨天的药一起补回来。这种情况的话就要跟患者做好药物的宣教了,跟患者说明药物的剂量一次只能吃这么多,吃多会有哪些副反应,也不能觉得自己稍微好点就不吃了,药物都有一定的治疗疗程,中间停了,那这个疗程就中断了,除非医生根据你的病情来调整,否则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把后果都讲明给他听,他就乖乖按时服药了。

第三种情况:也是大忌,就是把A病人的药发给B病人吃,常有这种现象,就是这个病人住了好久,已经对他的名字烂于心,但是在繁忙的时候或者同时发几个床的药时,就脑子短路了,唯一的错误点就是核对不完整。直接问病人是不是叫某某某,有的病人听的好像是自己的名字或者是同音字。就造成发药错误了,或者是在执行医嘱的时候看错床号,发给了隔壁床。

在护士做任何操作中,三查七对都是首位。要让病人说出自己的名字,同时核对患者年龄,避免同名同姓,科室有两名同名同姓的,护长就把她们的病床调得相隔远点,一个在A区,一个在B区,因为护士也有分组管理的,就避免了在同一区由同个护士护理。避免同时发多个病人的药。

是不是哪个环节出错了(究竟是哪些环节出了错)(2)

第四种情况:在不熟悉药品的外形时,觉得这颗应该就是某种药,错把它当成其他药物来发放。有时因为厂家不同,甚至不同种药,外形完全一样,比如呋塞米片跟安定片,所以不管是药房临时发的散装药还是科室用药,都要在口服药袋外面写明药品名称,剂量。护士每班都要发口服药,在核对药物时,对于有疑问或辨别不出的药,宁愿选择丢弃也不要发给病人吃,否则一进嘴就出不来了。最近听说了最奇葩的一件错误:护士把药发给病人,病人连同铝制外包装一起吃下去。结果食管损伤。病人神志状态不是特别清楚或是外包装剪得太细致,刚好包裹住药,病人也没仔细看,直接吞下去。也是有可能是的,所以,在发口服药的时候也要顺带说一句,这个药是有个外壳的,需要掰开,里面的药才能吃的。

总结到最后还是两个字,“慎独”,“慎独”,“慎独”,重要的事说三遍!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