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有治愈一切的能力(这个时髦的病以善良为代价)
春天有治愈一切的能力(这个时髦的病以善良为代价)在离开那里后,我心情跟着沉重了起来。于是,我决定写一篇关于抑郁症的文章,帮大家梳理心理与情绪上的不安。我不知道如何用平常的语言去安慰老师,因为我知道这绝非是三两句话就能抚平的问题。前日我去拜访了一位很久不见的老师,谈话间她向我诉说了她女儿近期的情况。她的女儿比我小七岁,小名叫小靖。听老师说,小靖自从去年失业后,就时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少外出,一提工作的事,她就显得特别焦虑与不安。晚上会经常失眠睡不着,白天无精打采地,对什么也提不起兴趣的样子。老师在一位朋友那里了解到,小靖很可能是患上了抑郁症。在老师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后,选择陪同小靖去看医生,并接受了一定的药物治疗与心理辅导。目前小靖还处在康复期,老师正在积极地配合医生帮助小靖走出抑郁症的处境。
作者|思铭
图片|网络
01
前日我去拜访了一位很久不见的老师,谈话间她向我诉说了她女儿近期的情况。
她的女儿比我小七岁,小名叫小靖。听老师说,小靖自从去年失业后,就时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少外出,一提工作的事,她就显得特别焦虑与不安。晚上会经常失眠睡不着,白天无精打采地,对什么也提不起兴趣的样子。
老师在一位朋友那里了解到,小靖很可能是患上了抑郁症。在老师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后,选择陪同小靖去看医生,并接受了一定的药物治疗与心理辅导。目前小靖还处在康复期,老师正在积极地配合医生帮助小靖走出抑郁症的处境。
我不知道如何用平常的语言去安慰老师,因为我知道这绝非是三两句话就能抚平的问题。
在离开那里后,我心情跟着沉重了起来。于是,我决定写一篇关于抑郁症的文章,帮大家梳理心理与情绪上的不安。
在梳理前,我们先来看看以下内容:
9月10日也是世界预防自杀日。澎湃新闻在这一天用了一种特别的方式,悼念一位死者,微博名为“走饭”的网友。
图片来自澎湃新闻微博截图
在“走饭”离开之后,她的微博遗言下的留言区,竟成为了大家经常吐露心事的树洞,也可以称作是“抑郁”群体的一个小小聚集地。澎湃新闻在这里陆续收集了53027条留言,希望能更靠近这些被抑郁症或者自杀倾向所困扰的人群。
图片来自澎湃新闻微博视频播放截图
这个播放时间为16分06秒的“情感乐章”,寄托的不光是我们的哀思,更像是唤醒心灵的知己。
看完之后,你或许会感到一丝丝地震撼与不舍,你或许会莫名地落泪,“原来,这个世界有很多像‘我’一样孤独的人。”
你们的内心世界或许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图片来自澎湃新闻微博视频播放截图
但不管怎样,我都希望,每一个在这条路上挣扎的人,都能够战胜心中的恐惧,去直面那些你讨厌的人、讨厌的事,以及那些讨厌你、无视你的人。你需要先接受他们,然后学会拐弯,去从新接纳自己、接纳生命中所有的馈赠。
无论好与不好的,我们终将会遇见。
你不需要去改变或伪装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你只需要换一个角度去理解生命、去理解生活,真实地做自己就好。
02
来看一组新数据: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抑郁症目前是全球第四大疾患,患病人数达3.5亿人。
每年因抑郁症自杀死亡的人数高达100万人,并在十年间增长了18%以上。
预计到2030年,抑郁症将在全球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
在中国,3.2%的人患有抑郁症,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但目前我国抑郁症的识别率仅有30%,就医率不到10%。
且患病群体已日益呈现年轻化,四分之一的中国大学生都承认有过抑郁症状。
研究发现,中国抑郁症患者五大最常见的躯体症状为失眠(64.6%)、难以言说的躯体不适(46.9%)、体重减轻(38.5%)、食欲不振(37.6%)、循环系统疾病(31.3%),其次为头痛(31.3%)、性欲减退(31.0%)、胃肠道系统疾病(29.6%)和呼吸系统疾病(29.6%)。
此外,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不易描述的不适、食欲不振和失眠率较高。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抑郁症?
每次发作持续两周以上,多数反复发作,严重者可不间断持续,甚至影响到正常的生活。
精神世界长时间地被抑郁心理和坏情绪所占领,导致工作与学习都很难进行下去,记忆力开始减退,行为焦虑不安,身体机能跟着下降。
于是恶性循环开始,没有一个好的精神和心理世界,就很难维持一个好的身体。
人的整体是:身体 精神 心理;身体是“容器”,精神与心理就是“灵魂”。
你不能够单从外面去看。人的本质就是从里发展到外的,你忽视里面的发展,身体必然会快速走向衰竭。
这个世界只有两种孤独:
一种是身体的孤独;另一种就是精神的孤独。
身体的孤独,大家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精神独立”,这个很好理解,也就是说从外面看他是孤独的,但从里面看他就是丰富的;
而另一种精神孤独,却代表着——即便身体不孤独,活在群体中,身边有很多人,内心仍然会感到孤独与失落。
抑郁症,从这点出发,我们就不难理解,它正是一种关乎精神世界的心理疾病。
但要注意的是:抑郁症绝不等于狭义上大家所认识的精神病,也就是说,抑郁症绝不等于精神分裂症。
再直白点说,大家狭义上认识的精神病是“疯子”,会有一些奇怪的动作和行为,无目的性的行为举止,语无伦次或伤害他人的行为。而抑郁症并不会这样做。
抑郁症是一种极易被忽视的精神类心理疾病,可得人群包括所有人。抑郁症在人前并不会明显表现出来,多半只有在人后才表现症状。即便被发现,也通常不被人所理解。
03
很多人认为抑郁症是想得多、太懒、穷等因素造成的;表面上看好像是这么回事,但实际上持着相反证明,很多哲学家、思想家,想得够多吧?在我看来,主要还是得看这里的“想”是怎么去想的;
至于太懒太穷,在现实中也有很多例子都可以证明事实的本质并不是这样,例如曾自杀过的大明星“张国荣”,以及……(这里就不再举例了)。那么,你认为这些已经成功的人,为什么还会有这些不好的情绪呢?
智慧有时候是把双刃剑,人的思想和心理是捆绑在一起的,你不能把它们拆开来看。人的思想境界就像是在爬楼梯的一个心理过程,往往被夹在中间的人最难以平静;
因为中间的人既可以看到走来的路,又能望向尽头的路,这就像是一个精神世界的窗口,很容易因为自己心理所遇见的而不知道该如何决定脚下的路。
容易患上抑郁症的人往往是责任感很强,对自己很有要求的人,清楚哪些是自己想要的,哪些则不是;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很有追求的,但并不想被他人所束缚。
他们不知道如何把控“真实”与“现实”,如何去平衡和看待自己与他人之间的这段关系。
是守护他人,还是遵从自己;爱为什么会带来伤害?为什么没有人理解自己?他们时常会因为这份“爱心”而陷入矛盾之中。
抑郁症人群的内心世界都有一个理想世界的蓝图在脑海中,他们纯真、善良、有思想、懂付出,可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优点把他们的缺点推了出来。当他们面对不理解、面对恶意、甚至是感情的背叛时,他们曾经不怕挫折,不怕跌倒的心正在一点点被剥离。
这几乎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心路历程,但对于敏感、懂事、情商和悟性稍高的人来说,就会大大地增强和扩大“矛盾与斗争”的范围。
04
网上流传一句这样的话:“抑郁症是伤害自己,精神病是伤害他人。”
我觉得用这句话去区分抑郁症和狭义上的精神病,再合适不过。
那么,我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一点呢?正是因为,我不希望抑郁症人群被无知的人去狭义地定义为是“精神失常”。
为什么不希望?因为抑郁症人群都是以善良为代价的,在经历着一种外部与内部之间的抗争过程。
之所以提到“善良为代价”正表明了抑郁症是一种为“人生观”和“提高自我价值”所作出牺牲的精神类心理疾病,也是这个群体所说的“心灵的感冒”。
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埃里克森在他的自我意识发展阶段论中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
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他认为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
在心理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上都存在一种“危机”,或称矛盾、冲突。对危机的积极解决有助于自我力量的增强,有利于个人适应环境。
也就是说,可以把抑郁症看作是人的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过程是由精神意识去反应心理变化的。
这是一个自我与外界审视的过程。
我们需要先正视自己,再去看世界;明白:接受自己的不好与好,也就等于接受了世界的不好与好。从而,去勇敢地面对世界上的一切幸与不幸。
打败抑郁症的最好方法就是从“精神孤独”走向“身体孤独”。
从认识中去接纳一个不完美的自己和他人;去看到自己的优点以及他人的优点;不去惧怕人生失败,明白只要你不停止,人生就没有“失败”这一个意义;去承认自己会被讨厌,同时去直面被你讨厌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视频截图
05
我们再来梳理一下,抑郁症的精神世界与心理活动有哪几点:
1. 精神世界的匮乏
精神世界匮乏的根源是什么?
思想被绑架,不能做自己,没有对抗的勇气。
太过于软弱的善良,想从他人的快乐与眼光中找到安全感和自由,从而忘了自己。
过度地把他人的快乐当作是自己的快乐、把他人的痛苦当作是自己的痛苦。
怕矛盾、怕犯错,不想被指责,喜欢把他人的错归结于是自己存在的错。
太过于在意他人的感受,以及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不懂得倾诉自己的内心,
以至于在没有人的时候,陷入不被理解的痛苦,与失去自我的匮乏中难以自拔。
2. 世界病了,还是我病了
向外看:过于信任(开始认知),于是更加怀疑(反省无知)。
向内看:过于自卑(开始认知),于是更加自信(反省无知)。
精神与心理世界一直对外界处在对立与矛盾中,于是你需要不停地审视外界与自我。
抑郁症不是不该想得多,也不要害怕想得多,而是要懂得在堵住的思想路口学会拐弯,一个想法不通,就要学会换一种角度去想,把自己的负面能量引向正面。
人有负面心理和情绪、甚至是自私的想法都是很正常的,一定要学会接受不好的一面,接受它的存在,你才能真正地做到无视它,然后去发展自己好的一面。
人就是需要不停地思考与探索的,才会有足够的动力面对外界。
你只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当下的困境,你就拥有抵抗世界的能力。
真诚对自己,就能真诚地对待他人。
不要恐惧过去或是未来,我们只要过好今天,走好当下的路,你就是自己的英雄。
阿德勒认为,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从这个观点出发,那么抑郁症是可能通过自己的意志去战胜的。
因为抑郁症,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内心世界去战胜它。
从抑郁症走出来,就是从与外界“绝缘”的精神与心理世界走出来。
不然,这将会是一个恶性循环。
06
这会是一种自我折磨的病,因为善良与软弱,不忍心伤害他人与打扰他人,但内心世界是矛盾的,于是会不甘心不做点什么,便用“自我折磨”的方式去“反对”这个世界对你的“不公平”。
但其实,你排斥的并不是这个世界,而是当下的自己。
很多人都习惯于把自己的不幸归结于原生家庭,其实在研究心理学与精神学的过程中或是从现实的实例中去看,你会发现,人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内部去作用最终的结果;外部虽有影响力,但内部才是开关。
心境是好是坏,最终还是得依靠自身内部去作用。就像《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中哲人所提到的那样:“我们需要的不是更换,而是更新。”
3.想要简单的活在世界里
想简单的活着,其实就是最复杂的事,
因为你认为活着不简单。
你要明白:想要简单的背后往往更加复杂。
真正的简单就是不去想简单,也就不会有简单变成复杂的这个过程。
人性复杂的根源来自于:自身与外界力量的相互作用;简单,往往是从认识自己开始转变的。
不惧怕改变,就不会被改变;不惧怕复杂,就不会变得复杂。
这个时髦的病,以善良为代价,为获得智慧而收场——它是世界上最温柔也最坚强的“病”。
你只要勇敢面对它、跨过它,便能在柔软的善良中长出盔甲、从“危机”中收获人生智慧。
要相信,这绝不是人生的深渊,而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你成长的礼物。
别害怕,这不是只赋予你一个人的洗礼,事实上,谁都保证不了自己不会遇到这个过程;因为人生不是只有一个人的存在,只要有与外部连接起来的点,就避免不了发生内心“危机”。
你现在接受不了,是因为潜意识里过度把自己与正常区分开来,或是来自于外界的不理解。
但你如果能够意识到这一点,一定就是在心底长出了智慧的根,所以,你务必要借助这种“心灵之光”去开出真正的智慧果实,让自己蜕变与成长。
人生的美好与困苦都是暂时的,平常的日子才是生活的本质,
让自己保持美好,不是因为你不够好,而是你本来就很好。
-EN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
思铭|原创签约作者,85后青年。和你一样,眼里有泪,脸上有笑,心底有故事。关注心理与精神世界,深究表象背后的真相。愿你的善良不是软弱,而是勇敢又理性,坚定又有力量。可关注个人公众号搜索“体中灵”,思铭与你一起成长。